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信息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完善路径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宗金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3期94-98,共5页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诽谤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该类犯罪在证据收集上存在困难,有必要将其区别于传统侮辱诽谤犯罪。由于《刑法修正案(九)》对该罪的修正并没有触及侮辱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和自诉案件的本质,修正案提出的"...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诽谤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该类犯罪在证据收集上存在困难,有必要将其区别于传统侮辱诽谤犯罪。由于《刑法修正案(九)》对该罪的修正并没有触及侮辱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和自诉案件的本质,修正案提出的"公安机关协助"模式不但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也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对于信息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刑法干预,应从打破亲告罪和自诉案件之间的必然联系上入手。具体而言,在不改变侮辱诽谤犯罪属于亲告罪的前提下,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1项修改为:"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诽谤罪的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网络
侮辱诽谤
刑法修正案(九)
亲告罪
自诉案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亲告罪的定罪机制
2
作者
李立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亲告罪与非亲告罪是刑法中犯罪的一种重要的二元分类,长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的定罪理论自觉不自觉地都是以非亲告罪为话语背景,然而,毫无疑问忽略了亲告罪的定罪理论,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作者对传统定罪理论进了反思,并对亲告罪的定罪...
亲告罪与非亲告罪是刑法中犯罪的一种重要的二元分类,长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的定罪理论自觉不自觉地都是以非亲告罪为话语背景,然而,毫无疑问忽略了亲告罪的定罪理论,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作者对传统定罪理论进了反思,并对亲告罪的定罪机制的独特个性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告罪
定罪机制
刑法
中国
公诉程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亲告罪的立法意旨——刑法在社会利益本位原则下的灵活应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4-86,共3页
在亲告罪立法意旨的问题上,理论界的通说均是从社会危害性轻微和对被害人之隐私与名誉予以保护这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种传统的观点并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之公法性以及刑事诉讼之公益性等刑事法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正是由于亲...
在亲告罪立法意旨的问题上,理论界的通说均是从社会危害性轻微和对被害人之隐私与名誉予以保护这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种传统的观点并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之公法性以及刑事诉讼之公益性等刑事法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正是由于亲告罪在认定上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中国向来重视家庭稳定的法制传统以及轻重犯罪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才促使刑法在坚持社会利益本位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灵活的变通,在立法中确立了亲告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告罪
立法意旨
灵活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亲告罪救济机制的反思与重构——从比较法的角度切入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刑法告诉才处理案件中的自诉机制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障碍,公权力在何种情况下介入方为合适就成为理论和实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和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例的分析认为,一方面应当拓宽此类案件的追诉途径,另一...
刑法告诉才处理案件中的自诉机制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障碍,公权力在何种情况下介入方为合适就成为理论和实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和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例的分析认为,一方面应当拓宽此类案件的追诉途径,另一方面则应当分别不同情况由检察机关协助自诉,或者在保障被害人意愿的前提下求诸公诉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告诉才处理
亲告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信息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完善路径
被引量:
2
1
作者
胡宗金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科学.经济.社会》
2018年第3期94-98,共5页
基金
中国人民大学2017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2018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专项重点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本刑法思想的意蕴
传承及实现研究"(项目编号:18BXSXJ22)阶段性成果
文摘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诽谤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同时,该类犯罪在证据收集上存在困难,有必要将其区别于传统侮辱诽谤犯罪。由于《刑法修正案(九)》对该罪的修正并没有触及侮辱诽谤罪属于亲告罪和自诉案件的本质,修正案提出的"公安机关协助"模式不但在理论上难以自圆其说,也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新的问题。对于信息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刑法干预,应从打破亲告罪和自诉案件之间的必然联系上入手。具体而言,在不改变侮辱诽谤犯罪属于亲告罪的前提下,将我国《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1项修改为:"自诉案件包括:(一)告诉才处理的案件,但是利用信息网络实施侮辱、诽谤罪的除外。"
关键词
信息网络
侮辱诽谤
刑法修正案(九)
亲告罪
自诉案件
Keywords
Information
networks
Insult
and
defamation
The
9
th
Criminal
Law
Amendment
crimes
to
be
handled
upon
complaint
The
case
of
private
prosecution
分类号
D924.1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亲告罪的定罪机制
2
作者
李立景
机构
辽宁大学法学院
出处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8-141,共4页
文摘
亲告罪与非亲告罪是刑法中犯罪的一种重要的二元分类,长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的定罪理论自觉不自觉地都是以非亲告罪为话语背景,然而,毫无疑问忽略了亲告罪的定罪理论,在体系上是不完整的。作者对传统定罪理论进了反思,并对亲告罪的定罪机制的独特个性进行了分析和归纳。
关键词
亲告罪
定罪机制
刑法
中国
公诉程序
Keywords
crimes
to
be
handled
upon
complaint
lawsuit
structure
adjudging
crimes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亲告罪的立法意旨——刑法在社会利益本位原则下的灵活应变
被引量:
4
3
作者
陈璇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84-86,共3页
文摘
在亲告罪立法意旨的问题上,理论界的通说均是从社会危害性轻微和对被害人之隐私与名誉予以保护这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这种传统的观点并不符合犯罪的基本特征、刑事责任之公法性以及刑事诉讼之公益性等刑事法的基本原理。实际上正是由于亲告罪在认定上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中国向来重视家庭稳定的法制传统以及轻重犯罪区别对待的刑事政策,才促使刑法在坚持社会利益本位原则的前提下作出了灵活的变通,在立法中确立了亲告罪。
关键词
亲告罪
立法意旨
灵活应变
Keywords
the
crimes
to
be
handled
only
upon
complaint
legislative
aim
flexible,
adaptation
分类号
O924.04 [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亲告罪救济机制的反思与重构——从比较法的角度切入
被引量:
2
4
作者
陈璇
机构
武汉大学法学院
出处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3-78,共6页
文摘
刑法告诉才处理案件中的自诉机制在实践中往往会发生障碍,公权力在何种情况下介入方为合适就成为理论和实务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作者通过对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和大陆法系各国立法例的分析认为,一方面应当拓宽此类案件的追诉途径,另一方面则应当分别不同情况由检察机关协助自诉,或者在保障被害人意愿的前提下求诸公诉程序。
关键词
告诉才处理
亲告罪
Keywords
the
crimes
to
be
handled
only
upon
complaint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信息网络侮辱诽谤行为的刑法规制及完善路径
胡宗金
《科学.经济.社会》
201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亲告罪的定罪机制
李立景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亲告罪的立法意旨——刑法在社会利益本位原则下的灵活应变
陈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亲告罪救济机制的反思与重构——从比较法的角度切入
陈璇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