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企业管理人员刑事法律风险及防控路径——以JS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大数据统计为样本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艳红 杨楠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0-140,共11页
对JS省2013-2017年五年间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情况的大数据分析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犯罪高危态势持续加剧,案件数量与涉案人数居高不下,涉罪人员日益年轻化、高学历化;虽然风险类型繁杂且分布广泛,但防控重点较为突出;司法实践既保持对企业... 对JS省2013-2017年五年间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情况的大数据分析表明:企业管理人员犯罪高危态势持续加剧,案件数量与涉案人数居高不下,涉罪人员日益年轻化、高学历化;虽然风险类型繁杂且分布广泛,但防控重点较为突出;司法实践既保持对企业管理人员犯罪惩治的高压态势,又在刑罚适用中贯彻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大数据统计为指引并结合具体案例可知,JS省企业管理人员犯罪风险应被锁定在融资、财务管理、人员治理和生产经营四大场域中。只有通过调整刑事政策,强化民事和行政部门法防线并落实内部预警,在司法适用中既关照入罪的形式合法性又重视出罪的实质合理性,在社会治理中,搭建多层次、全方位的联动机制,才能有效地组织对企业管理人员犯罪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管理人员 犯罪风险 大数据统计 风险评估 犯罪治理
下载PDF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的犯罪新风险及其治理路径
2
作者 谢波 李晨炜 《贵州警察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3-10,共8页
进入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其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同时,亦带来不少犯罪新风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的犯罪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体制的创新性与犯罪的多样性、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的扩张性... 进入新时代,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构建,其在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的同时,亦带来不少犯罪新风险。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的犯罪呈现出新特点、新趋势,集中表现为“四个结合”,即体制的创新性与犯罪的多样性、经济的开放性与犯罪的扩张性、金融的虚拟性与犯罪的隐蔽性、网络的无界性与犯罪的跨域性相结合。对此可从合作治理、预防治理、专业治理、精准治理等方面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背景下犯罪风险治理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犯罪风险 新特点 治理路径
下载PDF
网络金融创新风险与防控 被引量:1
3
作者 唐彦涛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当前,网络金融不断创新,使得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与渗透,在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金融犯罪风险。及时研究网络金融的新态势,分析研判犯罪风险,加强风险预测并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打击犯罪效能和预防... 当前,网络金融不断创新,使得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深度融合与渗透,在提供便捷高效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存在较高的金融犯罪风险。及时研究网络金融的新态势,分析研判犯罪风险,加强风险预测并及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打击犯罪效能和预防控制能力,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金融 犯罪风险 金融犯罪防控对策
下载PDF
防范利用蚂蚁花呗实施犯罪探析
4
作者 陈学富 《莆田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40-47,共8页
鉴于利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实施犯罪行为数量不断上升及其衍生的法律和金融风险,学界需要对此进行专门的犯罪风险和对策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通过研究利用“蚂蚁花呗”实施犯罪的潜在风险,提出预防和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措施,... 鉴于利用互联网消费信贷平台实施犯罪行为数量不断上升及其衍生的法律和金融风险,学界需要对此进行专门的犯罪风险和对策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通过研究利用“蚂蚁花呗”实施犯罪的潜在风险,提出预防和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的措施,以期高效应对新兴金融产品的衍生风险,提高网络支付环境的安全性,遏制互联网违法犯罪行为,提高公安机关处理网络诈骗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蚂蚁花呗 犯罪风险 对策 互联网消费信贷
下载PDF
犯罪与风险——风险社会视野下的犯罪治理 被引量:5
5
作者 师索 《犯罪研究》 2011年第5期34-44,共11页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因此需要以犯罪接受并改变风险作为引导运行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犯罪。犯罪运行需要犯罪风险源作为能量为其提供动力。犯罪风险源包括人造风险、发展性风险、人性风险... 风险社会中,犯罪不应再被认为是社会病态现象,而应被视为日常风险产物。因此需要以犯罪接受并改变风险作为引导运行的视角来重新看待犯罪。犯罪运行需要犯罪风险源作为能量为其提供动力。犯罪风险源包括人造风险、发展性风险、人性风险以及激发性风险。犯罪运行的过程也必然要和风险发生各种关系。风险的感知、分配、放大与沟通都会使犯罪呈现不同形态。在风险社会中对犯罪进行治理需要从犯罪运行、犯罪风险源以及犯罪与风险的关系三个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 犯罪运行 犯罪风险源 犯罪治理
下载PDF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晓东 《犯罪研究》 2009年第1期54-59,共6页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了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了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或许可以找到适合于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情境预防 主客观情境 犯罪机会 可防卫空间 犯罪风险 死角理论
下载PDF
犯罪制图:城市犯罪风险分析的新技术与新挑战 被引量:6
7
作者 单勇 阮重骏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城市犯罪风险分析系"平安建设"量化决策的重要基础。由于城市犯罪与空间环境存在密切关联,源自犯罪地理学的犯罪制图成为分析城市犯罪风险的新技术。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犯罪制图技术,能够以犯罪热点探测的方式识别风险,... 城市犯罪风险分析系"平安建设"量化决策的重要基础。由于城市犯罪与空间环境存在密切关联,源自犯罪地理学的犯罪制图成为分析城市犯罪风险的新技术。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犯罪制图技术,能够以犯罪热点探测的方式识别风险,以数学建模等方法进行风险评估,以时间序列模型等手段进行风险预警;同时,基于犯罪制图的风险分析给综合治理带来很多新的要求,故如何在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背景下适用及推广犯罪制图技术成为亟待关注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犯罪 犯罪风险 犯罪制图
下载PDF
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方法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张晓东 《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95-99,共5页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了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 犯罪情境是一种与犯罪相关联的,可以被犯罪所利用的有利于实施犯罪的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总和。犯罪情境预防就是在了解犯罪情境内容基础上,通过研究犯罪主客观情境因素,以社会作为载体和媒介,对犯罪进行预防的理论与方法。采用理论分析和比较的研究方法,将西方"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理论与我国犯罪预防的实践相结合,找到适合我国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情境预防 主客观情境 犯罪机会 可防卫空间 犯罪风险 死角理论
下载PDF
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与风险地形分析——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 被引量:4
9
作者 卓蓉蓉 郑文升 郑天铭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3-42,共10页
从犯罪背景空间、场所空间、联接空间和聚集空间四个层次,构建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立案判决的"两抢一盗"犯罪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犯罪近重复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进行犯罪... 从犯罪背景空间、场所空间、联接空间和聚集空间四个层次,构建城市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以立案判决的"两抢一盗"犯罪为数据源,综合运用空间句法、犯罪近重复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方法进行犯罪风险地形建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犯罪风险区位因子对犯罪空间分布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依据多层次的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及其对犯罪行为的影响机制,城市犯罪高风险区域可分为城市商业中心、火车站交通枢纽、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等几大类型。基于犯罪地理学理论构建的犯罪风险区位因子体系模拟的犯罪风险地形对实际犯罪空间分布有良好的解释度,可为城市犯罪分布环境形成机制的研究提供相关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风险 区位因子 风险地形 “两抢一盗” 武汉市
原文传递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治理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叶小琴 赵忠东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29-34,共6页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治理呈现法律逐步完善与犯罪持续高发的巨大反差。采用经济学模型对650份侵犯个人信息罪刑事判决书的分析表明,犯罪治理的司法效果欠佳。具体表现为:犯罪黑数大且风险偏低;刑罚适用偏轻且犯罪成本低;利用个人信息实...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治理呈现法律逐步完善与犯罪持续高发的巨大反差。采用经济学模型对650份侵犯个人信息罪刑事判决书的分析表明,犯罪治理的司法效果欠佳。具体表现为:犯罪黑数大且风险偏低;刑罚适用偏轻且犯罪成本低;利用个人信息实施诈骗犯罪的成功率高且收益大。因此应当调整治理策略,强化预防刑在配刑与量刑中的比重,增加犯罪成本,并建立“堵源、截流、断需”纵向治理体系以提高犯罪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犯个人信息罪 经济分析 犯罪风险 犯罪成本
下载PDF
男性智障者性犯罪风险因素评估及对策
11
作者 廖怀高 熊少波 《成都工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57-60,共4页
中国智障者性犯罪是一个容易被公众忽略的社会问题。处于青春期、家庭贫困、缺乏监护的农村男性智障者性犯罪的风险较高,缺乏有效监护的农村女童,容易成为智障者性犯罪行为中的被害人群;当智障者性欲亢奋时,处于智障者活动范围内的女性... 中国智障者性犯罪是一个容易被公众忽略的社会问题。处于青春期、家庭贫困、缺乏监护的农村男性智障者性犯罪的风险较高,缺乏有效监护的农村女童,容易成为智障者性犯罪行为中的被害人群;当智障者性欲亢奋时,处于智障者活动范围内的女性(包括母亲、姐妹等)受到攻击可能性将显著增加。不良社会环境对智障者的性刺激,将成为智障者性犯罪的诱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障者 性犯罪 犯罪风险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犯罪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王雨晨 过仲阳 王媛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9-96,共8页
犯罪预测是犯罪预防的前提,也是公安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机森林作为一种组合分类方法,具有准确率高、速度快、性能稳定的特性,且能够给出指标重要性评价,本文将其应用于犯罪风险预测中.实验证明,随机森林方法选出的指标集可以显著地... 犯罪预测是犯罪预防的前提,也是公安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随机森林作为一种组合分类方法,具有准确率高、速度快、性能稳定的特性,且能够给出指标重要性评价,本文将其应用于犯罪风险预测中.实验证明,随机森林方法选出的指标集可以显著地提高预测准确率,基于该方法构建的预测模型相较于神经网络与支持向量机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犯罪风险预测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犯罪风险预测 指标集选择
下载PDF
游客的犯罪侵害风险感知研究——以印度国际游客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邱淑蘋 陈楠 张云耀 《旅游科学》 CSSCI 2011年第6期34-45,共12页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担心受到犯罪侵害,不但会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了解游客对犯罪侵害的心理反应,探讨旅游侵害风险感知形成的相关因素。本文以到访印度的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月在印度德里机... 游客在旅游活动中担心受到犯罪侵害,不但会影响游客的到访意愿,而且殃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本文旨在了解游客对犯罪侵害的心理反应,探讨旅游侵害风险感知形成的相关因素。本文以到访印度的国际游客为研究对象,于2010年1月在印度德里机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发现在印度的国际游客认为被骚扰、诈骗及盗窃的可能性较大。女性、亚洲人明显有较高的防卫行为倾向。观光游客比商务游客感觉受侵害风险更高。旅游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间具有负向关系,旅游风险意识及旅游信息在侵害风险感知与旅游决策关系间具有调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犯罪 侵害风险感知 旅游信息 风险意识 旅游决策
下载PDF
情感计算技术如何推动犯罪风险评估工具的发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马皑 宋业臻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2-59,共8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深度学习为基础情感计算技术日渐成熟,将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技术应用于犯罪风险评估领域,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主流的风险评估工具难以解决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估的数据采集、评估问题以及被测评者因社会赞许性而...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深度学习为基础情感计算技术日渐成熟,将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技术应用于犯罪风险评估领域,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主流的风险评估工具难以解决的个体内差异性评估的数据采集、评估问题以及被测评者因社会赞许性而结果失真的问题。在分析目前主流评估工具的局限性基础上,阐述以情感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动态风险评估工具的设计思路、目前已有的技术方案、技术成果以及设计细节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评估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风险评估 情感计算 动态评估
下载PDF
基于Probit的犯罪嫌疑人判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森林 刘峥 +2 位作者 郭亮 闫广禄 张蕾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337-1341,共5页
为了在涉案人群中实现计算机识别犯罪嫌疑人,协助办案并提高办案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Probit模型的犯罪嫌疑人判定技术.采用聚类的分离算法、关联算法以及Probit模型的显著性水平参数发现重要属性,通过对重要属性提取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得... 为了在涉案人群中实现计算机识别犯罪嫌疑人,协助办案并提高办案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Probit模型的犯罪嫌疑人判定技术.采用聚类的分离算法、关联算法以及Probit模型的显著性水平参数发现重要属性,通过对重要属性提取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得到犯罪风险判定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嫌疑人判定的平均准确率达到90.5%,平均查全率达到92.7%,判定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嫌疑人判定 PROBIT模型 聚类 犯罪风险判定
下载PDF
基于时间序列分解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警情长周期时间序列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石少冲 陈鹏 +1 位作者 曾昭龙 胡校成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5186-5191,共6页
传统的警情时间序列预测以实际的发案数量为目标,且仅能实现短期的预测,但由于警情时间序列本身固有的强随机性使预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警情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解与全连接神... 传统的警情时间序列预测以实际的发案数量为目标,且仅能实现短期的预测,但由于警情时间序列本身固有的强随机性使预测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根据警情时间序列数据的特点,从公安工作的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分解与全连接神经网络的(STL-FNN)预测模型,该模型以预测警情的单日发案的风险等级为主要目标,能够实现警情风险等级的长周期预测。利用该模型对B市侵财类警情数据进行了时间序列长周期预测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STL-FNN模型能够实现一年的警情单日发案风险的预测,平均准确率为0.6247,预测性能优于Holt-Winters、LSTM、Prophet和ARIMA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情预测 时间序列 全神经网络 准确率
下载PDF
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犯罪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庚鑫 满昌华 +5 位作者 张伯全 吴宏新 徐春军 应文琦 李传琦 姜忠良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4期241-243,共3页
为探讨影响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对131例司法鉴定为犯罪的MR患者,与44例未犯罪的MR患者进行对照,并行单因素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对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是否自感受歧视、是否伴精神病... 为探讨影响精神发育迟滞(MR)患者犯罪的危险因素,对131例司法鉴定为犯罪的MR患者,与44例未犯罪的MR患者进行对照,并行单因素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在对违法行为的辨认能力、是否自感受歧视、是否伴精神病、家庭监护能力、有无违法史、性格分型及受教育年限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逐步回归分析(α=0.05)揭示,MR犯罪危险因素依次为家庭监护能力差、自感受歧视、性格为兴奋型、伴癫痫,特别是有人格改变、或意识障碍、或幻觉、伴精神病特别是处于发病期。提示MR犯罪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 危险因素 精神发展迟滞
原文传递
大数据背景下基于过滤式-包裹式方法的高危人员风险预警
18
作者 张伟 池宏 林志宏 《科技促进发展》 CSCD 2018年第8期742-749,共8页
对高危人员的犯罪风险评估是主动式警务中一项重点和核心的工作。如何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高危人员犯罪分析评估模型是其中的研究重点与难点。针对高危人员犯罪风险评估模型中的高维特征选择问题,本文设计了结合过滤式(Filter)与包裹式(W... 对高危人员的犯罪风险评估是主动式警务中一项重点和核心的工作。如何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高危人员犯罪分析评估模型是其中的研究重点与难点。针对高危人员犯罪风险评估模型中的高维特征选择问题,本文设计了结合过滤式(Filter)与包裹式(Wrapper)方法的两阶段特征选择方法框架。在第一阶段Filter方法中,本文分别使用卡方检验值与KS检验值作为离散型与连续型属性的筛选指标选择了候选特征集。在第二阶段Wrapper方法中,本文设计了基于随机森林的序列后向特征选择方法进一步优选了特征集。本文使用了某地的吸毒人员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有效地从高维特征集中选择出较优的特征子集,并且有较快的计算效率和良好的可解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人员 犯罪风险评估模型 特征选择 Filter方法 Wrapper方法
下载PDF
个人属性与犯罪风险知觉关系的实证研究
19
作者 张云武 凌佳琦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7期90-98,共9页
在剖析犯罪风险知觉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个人属性与犯罪风险知觉的关系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人不存在犯罪风险知觉,具有安全感,但不同属性人们的犯罪风险知觉存在较大差异。与其他人群相比,女性、高龄者、低收入者、... 在剖析犯罪风险知觉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个人属性与犯罪风险知觉的关系及其产生原因。研究发现:目前绝大多数人不存在犯罪风险知觉,具有安全感,但不同属性人们的犯罪风险知觉存在较大差异。与其他人群相比,女性、高龄者、低收入者、低学历者、蓝领阶层以及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具有更强的犯罪风险知觉;具有较强犯罪风险知觉的群体主要存在于女性中的高龄者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居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风险知觉 个人属性 生活状况 社会状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