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性恶与性朴:荀子人性论的二重向度与性恶论新解
1
作者
唐雪伦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51-62,共12页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的真正内涵:顺性则必然为恶。圣人逆性,所以能够克服自己的性恶来“化性起伪”。“伪”是人性由恶转善的必经之途,只有通过后天的礼义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真正实现从善、达善。因此,人之性可分为“朴—恶—善”三个层次。通过试图赋予荀子人性论一种二重向度的阐释,可形成对其更为整体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物性
人性
性朴论
性恶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灵、传说与人地关系--北京潭柘寺大青二青传说研究
2
作者
赵灵毓
齐乐遥
鞠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81-86,100,共7页
大青二青是潭柘寺中的灵蛇,其传说主要讲述灵蛇与潭柘寺建寺和当地水源的深厚关联。传说之所以经久流传,是因为“灵蛇”走向了现实生活,成为一种地方自然知识。将其放回当地固有的农业传统,会发现不同版本的传说中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区域...
大青二青是潭柘寺中的灵蛇,其传说主要讲述灵蛇与潭柘寺建寺和当地水源的深厚关联。传说之所以经久流传,是因为“灵蛇”走向了现实生活,成为一种地方自然知识。将其放回当地固有的农业传统,会发现不同版本的传说中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区域性认同,形成了山川圣地中生态—文化的互动。民众对灵蛇的认识反映了当地山民如何理解自然,尤其是地方经验下人与生灵、水的关系,即“自然观”。在其想象中,生灵具有感知人性的能力,可以链接人与自然。京西山民所理解的人地关系,既有基于环境的“自然—生灵—人”关系,也有基于等级的“天—皇权—民”范畴。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以“生态—信仰”为基本结构,这正是潭柘寺山民共享并内涵于生活的自然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灵
大青二青
民俗传说
潭柘寺
生态
自然观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性恶与性朴:荀子人性论的二重向度与性恶论新解
1
作者
唐雪伦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研究中心、哲学学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年第4期51-62,共12页
文摘
基于前人对荀子人性论的分析,性可以分为物性和人性两面,性朴是就物性而言,性恶是就人性而言,二者并不矛盾,可以相互综合。物性为人与一切生物所共有,人性为人所特有,人性不同于物性,性恶才是人性。荀子从思想实验出发,论述了其性恶论的真正内涵:顺性则必然为恶。圣人逆性,所以能够克服自己的性恶来“化性起伪”。“伪”是人性由恶转善的必经之途,只有通过后天的礼义教化等人为之“伪”,才能真正实现从善、达善。因此,人之性可分为“朴—恶—善”三个层次。通过试图赋予荀子人性论一种二重向度的阐释,可形成对其更为整体性的认识。
关键词
荀子
物性
人性
性朴论
性恶论
Keywords
Xunzi
creaturely
nature
human
nature
theory
of
simplistic
nature
theory
of
evil
nature
分类号
B222.6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灵、传说与人地关系--北京潭柘寺大青二青传说研究
2
作者
赵灵毓
齐乐遥
鞠熙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0期81-86,100,共7页
基金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生灵、传说与人地关系--以北京潭柘寺大青二青传说为例”(项目编号:202210027008)。
文摘
大青二青是潭柘寺中的灵蛇,其传说主要讲述灵蛇与潭柘寺建寺和当地水源的深厚关联。传说之所以经久流传,是因为“灵蛇”走向了现实生活,成为一种地方自然知识。将其放回当地固有的农业传统,会发现不同版本的传说中建立了人与自然的区域性认同,形成了山川圣地中生态—文化的互动。民众对灵蛇的认识反映了当地山民如何理解自然,尤其是地方经验下人与生灵、水的关系,即“自然观”。在其想象中,生灵具有感知人性的能力,可以链接人与自然。京西山民所理解的人地关系,既有基于环境的“自然—生灵—人”关系,也有基于等级的“天—皇权—民”范畴。更重要的是,它们都以“生态—信仰”为基本结构,这正是潭柘寺山民共享并内涵于生活的自然观。
关键词
生灵
大青二青
民俗传说
潭柘寺
生态
自然观
人地关系
Keywords
Spiritual
creatur
es
Daqing
and
Erqing
Folk
legends
Tanzhe
Temp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View
of
nature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性恶与性朴:荀子人性论的二重向度与性恶论新解
唐雪伦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生灵、传说与人地关系--北京潭柘寺大青二青传说研究
赵灵毓
齐乐遥
鞠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