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电影片名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9
1
作者 虞惠红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88-90,共3页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电影片名翻译存在直接影响,因此,片名的翻译不能简单机械。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其中,"创造性叛逆"的翻译策略在电影片名翻译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差异 创造性叛逆 电影片名翻译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木茵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7-98,107,共3页
文学翻译是对原作的再创造 ,就必然存在叛逆。创造性叛逆不是误译。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的表现形式是翻译中的删减、增加和意译。这在诗歌翻译中尤为突出。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造性叛逆 汉诗英译
下载PDF
《雾都孤儿》中人物的创造性叛逆——重塑 被引量:4
3
作者 段绍俊 《昆明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96-99,共4页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影视作品较之文学作品更为狭小的时空容量,影视作品必定要对人物进行重塑,即发生人物的创造性叛逆——重塑。著名导演大卫.里恩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狄更... 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在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的过程中,由于影视作品较之文学作品更为狭小的时空容量,影视作品必定要对人物进行重塑,即发生人物的创造性叛逆——重塑。著名导演大卫.里恩从以下三个方面对狄更斯的名著《雾都孤儿》中的人物进行了重塑:第一,增减人物的数量;第二,改变人物的性格;第三,改变人物的命运。这种叛逆更符合观众的期待心理,同时也迎合了人们的评判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都孤儿 创造性叛逆 人物重塑 期待心理 评判标准
下载PDF
从接受美学看古诗词英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4
4
作者 金靓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140-144,共5页
接受美学是读者中心论范式。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存在着各种层次的差异,译者在古诗词英译过程中所做出的创造性处理——即创造性叛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实现的是对原文更高层次的忠实,目的是使译语读者知之,乐之,好之。
关键词 接受美学 创造性叛逆 必然性
下载PDF
承袭与叛逆:《民约译解》对话《社会契约论》
5
作者 荆靖媛 《宜春学院学报》 2024年第11期86-93,共8页
《民约译解》是中江兆民对《社会契约论》的汉文译本,它对卢梭民主思想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影响深远。对比之下,可发现译文对原文存在“创造性叛逆”;但其差异实质上是双重的:既将儒学观念用于《契约论》的译介中;也利用《契约论》对儒... 《民约译解》是中江兆民对《社会契约论》的汉文译本,它对卢梭民主思想在中国和日本的传播影响深远。对比之下,可发现译文对原文存在“创造性叛逆”;但其差异实质上是双重的:既将儒学观念用于《契约论》的译介中;也利用《契约论》对儒家义理进行改造,使东西方观念在对话中同时介入对日本近代民主思想的构建。《译解》的传播也影响到中国近代对卢梭契约论的接受和民主观念的形成。为探究这种差异如何形成,首先介绍了《民约译解》的译介背景和传播情况,然后对《译解》和《契约论》中有所区别的典型概念和思想结构进行了比较,进而在东西方文化信仰的不同构造中探其根基。从而阐发了两个文本间的对话性及其对当下东西方交流的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约译解》 《社会契约论》 中江兆民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改写”与“叛逆”——文化转向后的文学翻译 被引量:2
6
作者 葛晓燕 《科教文汇》 2016年第33期161-162,共2页
本文从非语言学视角进行翻译学的外部研究,将翻译文化学派的"改写"理论与比较文学研究领域的"创造性叛逆"相提并论,旨在探索文化学派翻译理论对文学翻译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文化学派 改写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电影片名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2
7
作者 谭锦文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5期87-89,共3页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是电影片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现为不同特点的深层次原因,即创造性叛逆在片名翻译中的指导作用以及灵感思维在创造性叛逆中的运用,在电影的片名翻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片名翻译 思维差异 接受美学 创造性叛逆 灵感翻译
下载PDF
大陆新武侠作家早期对金庸的“创造性反叛” 被引量:1
8
作者 罗维超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88-99,共12页
根据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理论,首先大陆新武侠作家在早期创作中运用“克里纳门”“苔瑟拉”与“阿斯克西斯”等循序渐进的“创造性反叛”方式,对前驱金庸作品的篇幅、文体及“江湖”构建方面进行“创造性偏移”,对女性... 根据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的焦虑”理论,首先大陆新武侠作家在早期创作中运用“克里纳门”“苔瑟拉”与“阿斯克西斯”等循序渐进的“创造性反叛”方式,对前驱金庸作品的篇幅、文体及“江湖”构建方面进行“创造性偏移”,对女性武侠、“反武侠”及文化吸收方面进行“对偶式续完”;然后通过回归传统基础上的“净化式升华”完成对前驱“影响的焦虑”的克服;最后在以反叛的勇气和创新的意识创造出具有独创性作品的同时,带动下一阶段的大陆新武侠创作,为武侠小说这一通俗文体注入属于时代与文化的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 大陆新武侠 影响的焦虑 创造性反叛
下载PDF
文化差异与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1
9
作者 孙建昌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85-89,共5页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在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的困难给文学翻译所带来的挑战时,创造性叛逆往往成为译者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选择。创造性叛逆既可能造成译本在新的接受环境中增值,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原作文化信息的失落。得... 文学翻译是跨文化的语言转换艺术。在面对文化差异和语言转换的困难给文学翻译所带来的挑战时,创造性叛逆往往成为译者自觉或不自觉的一种选择。创造性叛逆既可能造成译本在新的接受环境中增值,又不可避免地导致原作文化信息的失落。得失之间,恰好凸显了翻译研究的文化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差异 文学翻译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梁宗岱诗歌翻译的译介学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明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4-87,共4页
梁宗岱作为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译作以直译为主,有少数使用意译。直译行文典雅,译笔流畅,忠于原文又求形式对称,使诗歌情、形、韵兼备;意译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叛逆。梁宗岱反对将外国诗歌翻译成口语化的新诗,他的译诗在语言上保... 梁宗岱作为我国著名的诗人和翻译家,其译作以直译为主,有少数使用意译。直译行文典雅,译笔流畅,忠于原文又求形式对称,使诗歌情、形、韵兼备;意译表现出很强的创造性叛逆。梁宗岱反对将外国诗歌翻译成口语化的新诗,他的译诗在语言上保留着文言的痕迹,使白话诗歌具有洗炼的特点和文学的意境。这种创造性更好地表现了诗歌中变幻多端的人生和纷纭万象的宇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介学 梁宗岱 直译 创造性叛逆
下载PDF
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1
11
作者 胡波 《皖西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71-73,共3页
文学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比较文学学者认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时代特征和特质有很大的帮助。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分为译者的创... 文学翻译不是单纯的语言符号之间的转换,而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比较文学学者认为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意义重大,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时代特征和特质有很大的帮助。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分为译者的创造性叛逆及读者和接受环境的创造性叛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翻译 创造性叛逆 译者 读者 接受环境
下载PDF
从符号学角度看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鹏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64-67,共4页
在文学翻译中,译文对原作的忠实度一直是个颇有争议的论题,本文从符号学的观点探讨了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符号学 创造性叛逆 必然性 可行性
下载PDF
知止而后有定——论“创造性叛逆”的学术定位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冬梅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53-156,共4页
既知来处,亦知去处,止行有定,可谓知止。论文从学术背景、学术目标、学术边界三个方面对译介学中的重要命题"创造性叛逆"展开学理透视:在文学社会学的学术渊源、媒介学的谱系传承与当代"文化转向"的历史语境中把握&... 既知来处,亦知去处,止行有定,可谓知止。论文从学术背景、学术目标、学术边界三个方面对译介学中的重要命题"创造性叛逆"展开学理透视:在文学社会学的学术渊源、媒介学的谱系传承与当代"文化转向"的历史语境中把握"创造性叛逆"的学术基因以及宽广的社会文化视域,在文学比较与互动、文化比较与互动的学术目标中把握"创造性叛逆"的当行之境,从解释世界、描述现存的认知理性中把握"创造性叛逆"的当止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止 有定 创造性叛逆 学术定位
下载PDF
中国最早版本《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特色
14
作者 黄波 熊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93-97,共5页
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莎翁剧作集,由于时代久远,加之后来新出了多个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今天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它。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具有很多优势和亮点:首先是能再现莎剧语言的幽默诙... 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全集》是中国最早出版的莎翁剧作集,由于时代久远,加之后来新出了多个版本的《莎士比亚全集》,所以今天很少有人再去关注它。曹未风先生翻译的莎士比亚戏剧具有很多优势和亮点:首先是能再现莎剧语言的幽默诙谐;其次是能弥合莎剧中的英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第三是能传达出莎剧的风格特征,这些特征也反映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由此表明,曹未风先生的译文在莎士比亚戏剧翻译历程中是不应该被忽视的译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全集》 曹未风 戏剧翻译 创造性叛逆 风格特征
下载PDF
跨文化语境下文学译介的创造性叛逆
15
作者 张广奎 王薇薇 《长春大学学报》 2012年第5期547-549,585,共4页
严复的"信、达、雅"和傅雷的"神似"等观念一直被奉为中国翻译界的指导方针,似乎翻译就是应该尽可能地忠实,不应有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创造和叛逆。其实不然。从译介学的角度看,跨文化语境下文学译介产生的创造性叛... 严复的"信、达、雅"和傅雷的"神似"等观念一直被奉为中国翻译界的指导方针,似乎翻译就是应该尽可能地忠实,不应有自己的意见,更谈不上创造和叛逆。其实不然。从译介学的角度看,跨文化语境下文学译介产生的创造性叛逆及其对现实的影响和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我们应该从客观和辩证的角度去把握和利用积极的方面,摈弃消极的方面,利用创造性叛逆的上限,对文学翻译力求达到最高程度的忠实,从而促进文学翻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语境 创造性叛逆 文学译介
下载PDF
文学研究中的“文化误读”及其反思
16
作者 邹威华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8年第6期56-58,共3页
"文化误读"是文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它表征为正面"文化误读"和负面"文化误读",与阐释学、哲学、语言学和话语权力等联系紧密。本文从"文化误读"内涵、表征维度及创造性叛逆等方面考量其内涵的... "文化误读"是文学研究关注的热点。它表征为正面"文化误读"和负面"文化误读",与阐释学、哲学、语言学和话语权力等联系紧密。本文从"文化误读"内涵、表征维度及创造性叛逆等方面考量其内涵的丰富性,在理论上为"文化误读"提供策略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化误读 视域融合 创造性叛逆 反思
下载PDF
博尔赫斯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评介
17
作者 陈晶晶 陈剑 《科技信息》 2007年第32期207-207,308,共2页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不仅是伟大的先锋派小说家、诗人,还是著名翻译家。他以意识形态处于边缘地位的阿根廷人的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反传统、反权威、反文化帝国主义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本文主要从阅读博尔赫斯的文章《一千... 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不仅是伟大的先锋派小说家、诗人,还是著名翻译家。他以意识形态处于边缘地位的阿根廷人的视角,创造性地提出了反传统、反权威、反文化帝国主义的解构主义翻译观。本文主要从阅读博尔赫斯的文章《一千零一夜的译者》入手,探讨博尔赫斯翻译理论的意义及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创造性反叛 解构主义
下载PDF
翻译文学与文学的“他国化” 被引量:18
18
作者 曹顺庆 郑宇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1-117,共7页
文学"他国化"是指一国文学传播到他国,经译介、文化过滤和接受之后的一种深层次变异,外国文学自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在根本上被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论证,得出"翻译文学不完全是外国文学&... 文学"他国化"是指一国文学传播到他国,经译介、文化过滤和接受之后的一种深层次变异,外国文学自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在根本上被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的一部分。本文通过论证,得出"翻译文学不完全是外国文学"的结论,因为在创造性的译介过程中已被"他国化"了,成为译者本国文学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指出实现文学"他国化"的关键在于学术规则的改变,即立足于接受国的文学传统和民族欣赏习惯,以接受国的文化规则和话语方式对外国文学进行本土化改造,实现它的"重建"与"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文学 文学“他国化” 学术规则 创造性叛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