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创作动机形态论 |
杨立元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 |
1
|
|
2
|
论毕飞宇小说中的自传性 |
宋雯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3
|
词场角力 名利之争——述论明代戏曲繁荣的另一个潜在原因 |
王良成
|
《文化艺术研究》
|
2009 |
0 |
|
4
|
“起死”主题的二维性质——鲁迅《起死》新解 |
吴冬月
|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5
|
析杰克·伦敦笔下的强者形象 |
李光华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
|
|
6
|
曹禺创作的深层心理动因分析——从《雷雨》中的“乱伦”谈起 |
阎庆生
王小平
|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1
|
|
7
|
白居易的咏陶诗研究 |
陈婧
|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
2013 |
2
|
|
8
|
感物美学关于文学艺术创作动机的理论自觉 |
李健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2
|
|
9
|
试论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的动因 |
吴建荔
|
《昆明学院学报》
|
2009 |
1
|
|
10
|
合作原则在小说《幸运的吉姆》中的应用 |
吴寒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1
|
|
11
|
论舍伍德·安德森《手》中的暗恐 |
鲍秀文
郑洁儒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大学生创造动机调查与分析 |
肖曦
|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3
|
无意识与艺术创作 |
贺征
|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06 |
0 |
|
14
|
关于文学何为问题的再思考——习近平“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学习体会 |
张小凤
|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15
|
中国古代男女诗人在创作动机和创作经验上的区别——以汉魏六朝为例 |
陈元瑞
|
《柳州师专学报》
|
2014 |
0 |
|
16
|
中西方古典爱情诗之比较——以李白的《怨情》与勃朗宁夫人的《我怎样爱你》为例 |
戚华星
岳国法
|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0 |
|
17
|
张憬《蠢动》与老舍《离婚》的对比阅读 |
李萍
|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8
|
《智勇定齐》对钟离春本事的改编及创作动因探赜 |
贾君琪
|
《济宁学院学报》
|
2022 |
0 |
|
19
|
苏轼“艳科词”一瞥 |
王辉斌
|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06 |
0 |
|
20
|
王安忆小说中“空间”的意义 |
崔佳琪
谢纳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