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 被引量:39
1
作者 归来 左锋 +5 位作者 张智勇 夏德林 牛峰 金骥 俞宾 罗金超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 探索修复颅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材料和方法。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 ,采用医用钛预制成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自 2 0 0 1年以来 ,采用此法完成 9例颅骨缺损的修复 ,随访 3~ 12个月 ,效果良好。结... 目的 探索修复颅骨缺损的一种新型材料和方法。方法 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和快速自动成型技术 ,采用医用钛预制成个性化钛植入体修复颅骨缺损。结果 自 2 0 0 1年以来 ,采用此法完成 9例颅骨缺损的修复 ,随访 3~ 12个月 ,效果良好。结论 颅骨缺损的个性化修复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以及修复精确、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力学等优点 ,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个性化修复 生物力学 生物相容性 三维重建技术 医用钛
原文传递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5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2
作者 谢观生 陈东亮 +1 位作者 张济源 吴明伟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29期47-49,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接受晚期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接受早期颅骨修补术,对照组接受晚期颅骨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结果①观察组Karnofsky评分(85.2±11.1)分,对照组Karnofsky评分(72.0±10.1)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良好19例,中度残疾22例,治疗有效率为82.0%,对照组良好10例,中度残疾24例,治疗有效率为68.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显著低于对照组(1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治疗满意度为94.0%,对照组治疗满意度为7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颅骨缺损 脑脊液 硬膜下水肿
下载PDF
个体化预制EH复合材料行颅骨修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吴慧 肖波 +4 位作者 朱志安 朱家梁 沈晓燕 马延斌 邱建华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85-287,共3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三维CT虚拟重建个体化预制的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EH)复合人工骨材料行颅骨修复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利用计算机三维CT虚拟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使用个体化预制成型的EH复合人工骨材料对98例颅... 目的分析和探讨三维CT虚拟重建个体化预制的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EH)复合人工骨材料行颅骨修复的效果。方法从2003年1月至2006年5月,我科利用计算机三维CT虚拟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使用个体化预制成型的EH复合人工骨材料对98例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进行颅骨缺损修复。结果98例不同部位颅骨缺损修复手术均圆满完成,随访6个月,总体外观满意,效果良好。结论用个体化预制的EH复合人工骨材料修复颅骨缺损,成型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颅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个体化预制 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 颅骨修复
下载PDF
颅骨缺损修复材料的选择及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9
4
作者 郑延强 李放 《四川医学》 CAS 2009年第7期1124-1125,共2页
目的探讨颅骨修复术材料的选择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30例不同部位颅骨缺损分剐采用钛网、骨水泥、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种植体(Medpor)、硅胶等修复。结果随访6~12个月,患者术后均外观满意,无感染并发症。钛网、高密度多孔聚乙烯... 目的探讨颅骨修复术材料的选择及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30例不同部位颅骨缺损分剐采用钛网、骨水泥、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种植体(Medpor)、硅胶等修复。结果随访6~12个月,患者术后均外观满意,无感染并发症。钛网、高密度多孔聚乙烯种植体组织相容性好,强度高,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临床应用中应综合患者的缺损部位、缺损大小、骨窗塌陷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选择相应的修补材料,以达到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修复 材料选择 并发症
下载PDF
不同移植体修复晚期颅骨缺损56例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叶信海 冯胜之 +1 位作者 穆雄铮 王毅敏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评估不同移植体修复晚期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 1991年以来 ,应用不同移植体修复晚期颅骨缺损 5 6例 ,其中应用MEDPOR 6例、自体肋骨 30例、颅骨外板 8例、羟基磷灰石 8例、固体硅橡胶 4例。结果 经6~ 12个月临床随访 ,治疗... 目的 评估不同移植体修复晚期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自 1991年以来 ,应用不同移植体修复晚期颅骨缺损 5 6例 ,其中应用MEDPOR 6例、自体肋骨 30例、颅骨外板 8例、羟基磷灰石 8例、固体硅橡胶 4例。结果 经6~ 12个月临床随访 ,治疗效果明显 ,成功率达 91.1% ,除 1例假体外露及 1例癫痫发作外 ,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颅骨缺损的修复 ,MEDPOR及自体颅骨及肋骨是安全可靠的 ,羟基磷灰石及硅橡胶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尽量少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移植体 修复 治疗
下载PDF
创伤后颅骨缺损EBCT三维测量及数据库的建立 被引量:5
6
作者 归来 刘筱菁 +6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俞冰 唐晓军 刘剑锋 宋彬 彭喆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65-268,共4页
目的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 目的探索建立创伤后颅骨缺损数据库,为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及个性化设计提供研究的平台。方法对电子束CT扫描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自主开发的骨组织表面绘制软件3DMSR对CT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三维测量,并转换成适用于快速成型、个性化修复和数据库建立的通用格式。结果1995年至2004年,对84例创伤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应用电子束CT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三维测量和个性化手术模拟,根据不同病例的具体情况分别采用自体颅骨外板、自体下颌骨外板、MEDPOR、钛网及钛合金个性化修复体等方法完成治疗,并将相关信息建成颅骨缺损数据库。结论颅骨缺损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个性化治疗方案及相关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电子束CT 三维表面重建 数据库
下载PDF
三维个体化定制EH复合人工骨修补颅骨缺损 被引量:4
7
作者 周强 夏锡伟 +4 位作者 陆军松 王强 周鹏 唐科 邵耐远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三维个体化预制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应用于不同部位颅骨缺损患者的颅骨修复和重建。方法本院73例开颅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将个体化设计成型的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 目的三维个体化预制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应用于不同部位颅骨缺损患者的颅骨修复和重建。方法本院73例开颅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和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将个体化设计成型的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植入颅骨缺损部位进行重建和修复。结果 73例93处不同部位颅骨缺损修复手术,除2例2处因感染再次手术去除骨板外,其余均圆满完成,术后随访总体外观满意,效果良好。结论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人工骨材料个体化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成型效果好,未发生排异反应,是目前临床较理想的颅骨成型异体植入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羟基磷灰石 颅骨成型术
下载PDF
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制造的钛合金补片修复颅骨大面积缺损 被引量:4
8
作者 高全文 柳春明 +3 位作者 宋慧锋 许明火 京萨 柴家科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制造的钛合金补片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因肿瘤和外伤所致颅骨大面积缺损患者7例,采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化图像数... 目的探索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技术制造的钛合金补片修复大面积颅骨缺损的方法。方法2006年4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因肿瘤和外伤所致颅骨大面积缺损患者7例,采集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数字化图像数据,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的颅骨树脂模型,应用铸造技术制备修复颅骨缺损的钛合金。结果制造出个性化的颅骨树脂模型和精密的钛合金补片,置入体内,紧密覆盖颅骨缺损区。术后7例患者伤口均I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1年,缺损区颅骨外形恢复满意。结论利用CAD/CAM技术加工出的钛合金补片可以修复颅骨的大面积缺损,获得理想的修复效果。该方法操作简单,修复精确,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 钛合金补片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on bone regeneration in rat parietal bone defect model 被引量:1
9
作者 Kang Chen Jia Hao +3 位作者 Kanako Noritake Yu Yamashita Shinji Kuroda Shohei Kasugai 《Open Journal of Regenerative Medicine》 2013年第1期8-14,共7页
Purpose: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LIPUS) has been clinically applied to promote bone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orthopedic field. Thus, it is likely that LIPUS also stimulates bone regeneration in bon... Purpose: Low 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 stimulation (LIPUS) has been clinically applied to promote bone fracture healing in the orthopedic field. Thus, it is likely that LIPUS also stimulates bone regeneration in bone defects in the cranial-maxillofacial area. However, this has not been clearly proved. Furthermore, optimal time point and period of the application after the surgery has not been reported.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LIPUS on bone regeneration in the rat parietal bone defects especially focusing on time and period of the applic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Eighteen Wistar rats (14 weeks old) were divided into 6 groups: 5 experimental groups and a control group. Bone defect of 5 mm diameter was prepared on each side of the parietal bone and customized gelatin membranes were placed over the bone defects. LIPUS (160 mW/cm2, 15 min/day) was applied to the defect area with an active transducer externally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schedules of the applications: Group 1 (day 6 - 12), group 2 (day 13 - 19), group 3 (day 20 - 26), group 4 (day 6 - 19) and group 5 (day 6 - 26). All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t 28 days. The defects were analyzed with micro CT and then histologically. Results: In Group 1, new bone formation was significantly promoted and the newly-formed bone was thick and matured compared to the one of the control group. In other experimental groups there were tendencies of stimulation of new bone formation;however, they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scussion and Conclusion: The present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amount of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bone defect depended on the time and period of LIPUS application.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application of LIPUS at an early healing period, the second week after the surgery, effectively accelerated new bone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US bone REGENERATION bone defect cranial-Maxillofacial
下载PDF
EH复合材料修补颅骨缺损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永垣 毛志刚 +3 位作者 谢锐滔 欧阳林 郭志敏 彭志强 《中外医学研究》 2010年第3期9-10,共2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于颅脑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将数字化个体化设计成型的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性材料EH植入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颅骨重建和修复并随访。结果随... 目的观察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对于颅脑手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利用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将数字化个体化设计成型的EAM医用树脂和羟基磷灰石复合性材料EH植入患者的缺损部位进行颅骨重建和修复并随访。结果随访时颅骨缺损修复后外形效果满意,所有患者都没有发生排异现象。结论个体化预制的复合材料EH修复颅骨缺损,术后成形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H复合材料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
下载PDF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手术前、后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培元 胡卫星 +3 位作者 傅震 吴幼章 潘士阳 丁小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3期577-579,共3页
报告14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检测结果,并与7例颅骨成形术患者对照,结果显示:①脑胶质瘤患者的NK活性较颅骨成形术患者降低(P<0.05)。②脑胶质瘤患者术后3~6个月,... 报告14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检测结果,并与7例颅骨成形术患者对照,结果显示:①脑胶质瘤患者的NK活性较颅骨成形术患者降低(P<0.05)。②脑胶质瘤患者术后3~6个月,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P<0.01),甚至有的病例恢复到正常水平。③激素对NK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④脑胶质瘤复发1例NK活性回升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杀伤细胞 天然 颅骨成形术
下载PDF
电子束CT和快速成型技术建立山羊颅骨缺损模型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剑锋 归来 +3 位作者 张智勇 牛峰 俞冰 唐晓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18年第5期372-374,共3页
目的探讨山羊颅骨缺损的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成年山羊为实验对象,建立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采用电子束CT(EBCT)扫描,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最终的数据转换为快速成型(RP)机所能接受的文件格式,成型... 目的探讨山羊颅骨缺损的三维模型在颅颌面外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成年山羊为实验对象,建立颅骨缺损的动物模型。采用电子束CT(EBCT)扫描,CT图像在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最终的数据转换为快速成型(RP)机所能接受的文件格式,成型机通过“分层制造、逐层叠加”的原理制造出三维模型。结果采用EBCT以1mm层厚逐层连续薄层容积扫描作为原始数据源,将获得的图像经过滤波、降糙、二值化轮廓识别和提取、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曲面重构、实体重构,以光敏树脂为材料,运用液态树脂选择性固化法激光快速成型技术成功地复制了山羊颅骨缺损的三维仿真头颅模型。结论山羊颅骨缺损头颅模型的建立,对颅骨缺损的三维测量,个性化修复以及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颅骨缺损 电子束CT 快速成型 三维模型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材料颅骨成形修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熊莹帆 邱建华 +1 位作者 朱志安 毛栋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1年第11期664-666,共3页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材料颅骨成形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颅骨缺损患者133例,其中58例用手工塑型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75例用计算机辅助成形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在钛合金材料颅骨成形修补中的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8月共收治颅骨缺损患者133例,其中58例用手工塑型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75例用计算机辅助成形的钛合金网进行颅骨修补。比较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消耗的钛钉数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疗效。结果计算机辅助成形组手术时间为(105.4±9.6)min,所用钛钉数为(14±1.7)枚,均明显低于手工塑型组的(125.6±10.9)min和为(19.0±2.1)枚(P<0.05)。计算机辅助成形组4例发生出血、积液、疼痛不适和外观不满意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3%(4/75),手工塑型组发生上述并发症者17例,发生率为29.3%(17/58),两者相较,相差显著(P<0.05)。两组均无钛网外露、伤口感染及排异情况。结论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缩短了颅骨缺损修补的手术时间,降低了手术难度及风险,完善了外观,使得钛合金材料作为颅骨修补材料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成形修补 计算机辅助成形技术 钛合金网
下载PDF
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海孝 刘晓姣 杨安怀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898-1900,共3页
目的:观察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01/2012-06用三维CT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EH复合材料定制体,对35例额眶部骨缺损患者进行手术修复,随访6~24mo。结果:额眶部形态恢复效果满意,有... 目的:观察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01/2012-06用三维CT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EH复合材料定制体,对35例额眶部骨缺损患者进行手术修复,随访6~24mo。结果:额眶部形态恢复效果满意,有2例术后发现皮下积液,经针刺抽吸清除及加压包扎后消失。无排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个体化E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外形满意,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额眶部骨缺损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 EH材料 颅骨缺损
下载PDF
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林春铭 叶再发 陈瑀豪 《中外医疗》 2024年第2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与对照组(n=30,... 目的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泉州台商投资区医院收治的60例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0,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与对照组(n=30,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治疗效果、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较对照组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实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改善患者Karnof⁃sky功能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利于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术后颅骨缺损 早期颅骨修补术 Karnofsky功能状态 颅骨缺损面积
下载PDF
可注射矿化胶原水凝胶修复大鼠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研究
16
作者 张悦 王征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23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 基于矿化胶原(MC)与海藻酸盐(ALG),制备一种新型可注射矿化胶原水凝胶(MCA),研究MCA对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MC粉末以200 mg/mL的比例加入到ALG(CALG=15 mg/mL)中制备出矿化胶原水凝胶(MC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C... 目的 基于矿化胶原(MC)与海藻酸盐(ALG),制备一种新型可注射矿化胶原水凝胶(MCA),研究MCA对颅骨临界性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MC粉末以200 mg/mL的比例加入到ALG(CALG=15 mg/mL)中制备出矿化胶原水凝胶(MCA)。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MCA的交联状态和元素分析情况进行观察。采用L929细胞增殖实验评估MCA的生物安全性,体内降解实验观察MCA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通过大鼠颅骨临界骨缺损模型来验证MCA的骨修复效果。结果 MCA水凝胶经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后发现水凝胶表面粗糙,其内部Ca/P信号均匀且密集。为了评估MCA的生物安全性,使用MCA浸提液与L929细胞共同孵育后,发现200 mg/mL浸提液实验组的L929细胞增殖率为99.95%,毒性评级为1级。同时,将MCA水凝胶注射至大鼠皮下,术后60 d注射部位仍见残留的MCA植入物,而在MCA水凝胶注射到颅骨缺损处的第60天时,MCA则全部降解。最后,观察MCA在颅骨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中的骨缺损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MCA水凝胶组的颅骨缺损修复效果优于ALG水凝胶组和对照组。结论 MCA水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降解性和促进骨再生的能力,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骨修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化胶原 海藻酸盐 颅骨临界性骨缺损 骨修复
下载PDF
颅骨瓣皮下埋藏及再植修复颅骨缺损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衷 杨魁元 +2 位作者 崔志民 梁郁 谢德如 《伤残医学杂志》 1996年第2期17-18,共2页
我们将28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骨瓣减压术后的颅骨瓣即时埋藏在伤员自体皮下保存,埋藏部位有腹壁皮下、大腿前内侧皮下以及头部手术切口旁的帽状腱膜下.在开颅手术3个月~4个月后,颅脑损伤病情已稳定时再取出埋藏的颅骨瓣回植于颅... 我们将28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骨瓣减压术后的颅骨瓣即时埋藏在伤员自体皮下保存,埋藏部位有腹壁皮下、大腿前内侧皮下以及头部手术切口旁的帽状腱膜下.在开颅手术3个月~4个月后,颅脑损伤病情已稳定时再取出埋藏的颅骨瓣回植于颅骨骨窗处修复颅骨缺损,经4个月至5年的随访,再植的颅骨生长良好,取得良好的整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瓣 皮下埋藏 修复 颅骨缺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