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被引量:4
1
作者 唐湘蓉 贺振华 黄德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15-219,共5页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是以岩石裂缝发育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理论为依据,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地震地质信息和钻井资料,对裂缝储集层含油气性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最终完成圈闭储集层分类、排队、优选和决策分析。并以此为依... 裂缝储集层模糊综合评价是以岩石裂缝发育规律及其油气成藏理论为依据,以计算机为实现手段,充分利用多种地震地质信息和钻井资料,对裂缝储集层含油气性进行石油地质综合评价,最终完成圈闭储集层分类、排队、优选和决策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提出预探井部署设计意见和钻探圈闭的反馈评价。这里给出了在东濮凹陷的应用实例,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储集层 多信息 模糊决策 圈闭评价 东濮凹陷
下载PDF
脆性岩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的尝试 被引量:42
2
作者 宋惠珍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1期76-84,共9页
本文由四部分内容组成:(1)根据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讨论了脆性岩层在应力场(约定张为正)作用下,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一种破裂准则表示式及其在储层裂缝分析中的应用;(2)给出碳酸盐岩储层古应力场定量分析的三种数学力学模型和... 本文由四部分内容组成:(1)根据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讨论了脆性岩层在应力场(约定张为正)作用下,格里菲斯强度理论的一种破裂准则表示式及其在储层裂缝分析中的应用;(2)给出碳酸盐岩储层古应力场定量分析的三种数学力学模型和计算方法以及古裂缝定量预测可靠程度;(3)提出储层有效张应力概念及描述潜在张裂缝的方法;(4)提供某油田碳酸盐岩储层张裂缝的预测图及其以后通过钻井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岩 储层 裂缝 定量预测 油田 碳酸盐岩
下载PDF
汾河二库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底部廊道裂缝成因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
3
作者 崔广珍 贾建宇 +1 位作者 关育生 索丽 《山西水利科技》 2000年第S1期67-68,共2页
裂缝是水工混凝土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 。
关键词 汾河二库 廊道 裂缝成因 处理
下载PDF
考虑储气库裂隙储层分形特点的天然气渗流规律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于本福 闫相祯 杨秀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61,共8页
考虑储气库裂隙介质分形特点以及临界运移饱和度的影响,根据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分形理论,将裂隙储层介质分形参数引入到相对渗透率的预测,建立了储层相对渗透率与裂隙尺寸、典型单元体尺寸、毛管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高含水衰竭油... 考虑储气库裂隙介质分形特点以及临界运移饱和度的影响,根据两相不稳定渗流理论和分形理论,将裂隙储层介质分形参数引入到相对渗透率的预测,建立了储层相对渗透率与裂隙尺寸、典型单元体尺寸、毛管压力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高含水衰竭油气藏裂隙储层改建储气库后的渗流规律及井底压力变化规律。采用计算模型与三维渗流模型所得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研究了分形维数、典型单元体尺寸、裂隙尺寸比、储层厚度、注气速率、排水速率对储气库井底压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的计算模型考虑了裂隙储层的分形特点,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实际工程计算需求;气相相对渗透率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增大,水相相对渗透率随着分形维数的增大而减小;储气库井底压力随着裂隙介质分形维数、储层厚度、排水速率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典型单元体尺寸、裂隙尺寸比、注气速率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裂隙储层 分形维数 相对渗透率 井底压力
下载PDF
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杜小龙 《石化技术》 CAS 2022年第7期158-160,共3页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评价问题,本次研究结合我国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作业的研究现状,首先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对常规测井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为推动碳酸盐... 针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评价问题,本次研究结合我国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测井作业的研究现状,首先对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成因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简单分析,对常规测井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为推动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常规测井评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对于碳酸盐岩裂缝性储层而言,其成因类型相对较多,例如成岩作用、撞击作用以及欠压实作用等,在进行测井作业的过程中,测井响应特征也相对较多,在进行常规测井评价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三孔隙度法、能量衰减识别法等多种类型的方法进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裂缝性储层 常规测井 响应类型 评价方法
下载PDF
RGB分频混色技术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5
6
作者 杨玉杰 王希平 杨春琴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12期79-81,共3页
随着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非均质性极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难度越来越大。通过RGB分频混色显示技术,清晰再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丰富的古喀斯特岩溶地质现象,包括岩溶残丘、岩溶地表水系及地下水系(地下溶洞系统)等展布形态。其中... 随着塔河油田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非均质性极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难度越来越大。通过RGB分频混色显示技术,清晰再现了塔河油田奥陶系丰富的古喀斯特岩溶地质现象,包括岩溶残丘、岩溶地表水系及地下水系(地下溶洞系统)等展布形态。其中地下水系是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对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型储层的假"串珠"(即充填河道)起到去伪存真的刻画识别作用,为塔河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喀斯特岩溶 分频混色 地下水系 缝洞型储层
下载PDF
洞穴-裂缝-孔隙三重介质气藏气井产量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朱斌 冯曦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7-48,53,共3页
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具有既不同于均质地层,也有别于裂缝-孔隙气藏,具有特殊渗流机理。目前对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生产过程中气井产量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建立和求解了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气井定井底流压生产数学模型,计算... 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具有既不同于均质地层,也有别于裂缝-孔隙气藏,具有特殊渗流机理。目前对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生产过程中气井产量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文章建立和求解了洞穴-裂缝-孔隙型气藏气井定井底流压生产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产量随时间变化的特征及其敏感因素,为正确认识裂缝-孔隙型储层气井产量变化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裂缝-孔隙 气井 定压 产量 变化
下载PDF
煤层气钻探低密度钻井液物/化协同降滤失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朱金勇 侯淑鹏 +3 位作者 陈礼仪 王胜 邹杰 宋佳奇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2-126,160,共6页
针对低压力系数孔隙裂隙煤岩储气层钻进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及孔壁不稳定问题,采用微观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拥有物/化协同降滤失性能的钻井液体系的研制。分别对由超细惰性材料、化学添加剂配制的钻井液进行API失水试验,并... 针对低压力系数孔隙裂隙煤岩储气层钻进过程中的储层损害及孔壁不稳定问题,采用微观分析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了拥有物/化协同降滤失性能的钻井液体系的研制。分别对由超细惰性材料、化学添加剂配制的钻井液进行API失水试验,并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所形成的泥皮进行微观形貌分析。通过正交试验研制出拥有物/化协同降滤失性能的钻井液优化配方,采用扫描电镜分析手段对其泥皮进行微观形貌分析及性能评价。通过API试验、扫描电镜分析得到了空心玻璃微珠颗粒在泥皮中搭桥形成微米级孔隙发育的空间结构,使基浆滤失量增加;纳米二氧化硅在泥皮中形成的空间结构松散,孔隙率大,导致滤失量随纳米二氧化硅剂量的增加由24 m L迅速增加至50m L。而降滤失剂泥皮光滑致密,能使基浆滤失量由24 m L降低至10 m L左右。最终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含超细惰性材料的钻井液配方。研究结果对于揭示超细惰性材料与黏土矿物及降滤失剂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低压力系数孔隙裂隙煤岩储气层的快速钻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滤失 空心玻璃微珠 纳米二氧化硅 低压力系数 孔隙裂隙煤岩储气层
下载PDF
裂缝型非均匀介质地震波正演模拟研究
9
作者 侯凯 李黎 +3 位作者 罗泽 杨小江 赵红娟 赵伟超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19年第5期563-571,共9页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已从寻找构造圈闭转为寻找复杂的岩性圈闭,其中裂缝发育的区域为油气成藏提高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裂缝的发育存在非均匀和多尺度的特点,而且裂缝级别往往只有厘米和毫米级别,因此裂缝型... 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和开发已从寻找构造圈闭转为寻找复杂的岩性圈闭,其中裂缝发育的区域为油气成藏提高了良好的储集空间,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热点。裂缝的发育存在非均匀和多尺度的特点,而且裂缝级别往往只有厘米和毫米级别,因此裂缝型储层的地震响应弱。常规的有限差分正演模拟方法无法做到裂缝级别的正演模拟,现有的积分方法也无法做到裂缝的正演模拟。这里根据Born近似的Green函数散射理论,首次提出并采用多级可变网格的方法实现了毫米级别裂缝的模拟,既保证了模拟的精度,又提高了模拟的效率;深入定量化研究了裂缝非均质体的地震响应特征,系统地分析了小尺度非均质体的模型参数与地震响应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理论 缝洞型储层 地震散射波 多级可变网格
下载PDF
天然裂缝性油藏物理模型研究新进展
10
作者 林涛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173-2179,共7页
详细研究了描述天然裂缝性油藏模型40a 的发展过程,对每种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给予了评价;提出了在数学模型方面仍然存在的、尚待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数值分析 天然裂缝性油藏 模型 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