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15年中国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构成 被引量:28
1
作者 刘向东 顾新蕊 +6 位作者 冀天娇 郭悦 黄克强 刘俐 杨倩 祝双利 许文波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7-482,共6页
为阐明中国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情况,我们收集2013~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上报的44 754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按地理分布对不同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进行分析。2013~2015各年重症发病数及占全部重症病例数的比... 为阐明中国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情况,我们收集2013~2015年中国大陆地区上报的44 754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按地理分布对不同地区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病原构成进行分析。2013~2015各年重症发病数及占全部重症病例数的比例分别为10 276(22.96%),24 654(55.09%)和9 824(21.95%)。91.35%的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为0~3岁。发病人群中,男/女性别比为1.72:1,散居儿童占87.02%。七大区病原构成以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为主,但其他EV在2015年东北、华南、华北、西北4个区病原谱的构成比均较2013年升高,华北的增幅最大(30.92%增至59.74%)。不同行政区确诊病例占同期重症病例数的构成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 784.04,P〈0.001)。结果表明,在东北、华南、华北、西北4个区中,其他EV在重症手足口病的病原谱中的构成比不断增加,应重点关注其感染流行,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HFMD)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16型(cv-A16) 流行病学特征 病原构成
原文传递
不同灭活剂对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免疫原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华 岳磊 +9 位作者 张也 杨婷 谢天宏 何鑫 高微捷 卫星辰 龙润乡 杨蓉 罗芳宇 谢忠平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217-1222,1229,共7页
目的评价甲醛及β-丙内酯对纯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灭活效果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CV-A16-168病毒液经浓缩、纯化后,用不同浓度甲醛(1∶400、1∶2000、1∶4000、1∶8000)及β-丙内酯(1∶1000、1∶2... 目的评价甲醛及β-丙内酯对纯化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灭活效果及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将制备的CV-A16-168病毒液经浓缩、纯化后,用不同浓度甲醛(1∶400、1∶2000、1∶4000、1∶8000)及β-丙内酯(1∶1000、1∶2000、1∶3000、1∶4000)灭活,CV-A16抗原ELISA检测试剂盒检测抗原含量,确定最适灭活浓度。用1∶4000甲醛及1∶2000β-丙内酯灭活CV-A16-168,按抗原含量分别制备为640和320 U/mL,加入Al(OH)3佐剂,制备灭活CV-A16-168实验疫苗,免疫BALB/c小鼠2次,间隔28 d,于首次免疫后28、35 d采血分离血清,采用体外微量中和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和抗体效价,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将甲醛灭活和β-丙内酯灭活实验疫苗分别腹腔注射5只BALB/c雌鼠和雄鼠2次,间隔28 d,初免后7 d,雌雄小鼠合笼,怀孕后取出单独饲养,待乳鼠出生48 h内,分别用CV-A16-G10株(原型株,A基因型)、CV-A16-154株(B基因型)及CVA16-G20株(B基因型)进行1000 LD50的病毒株颅内注射,观察21 d乳鼠的临床症状及生存情况。结果1∶4000甲醛37℃3 d及1∶2000β-丙内酯4℃24 h均可完全灭活CV-A16-168。小鼠经灭活CV-A16-168实验疫苗免疫后,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均达到100%,甲醛灭活抗原含量640和320 U/mL组抗体GMT分别为1∶7131.55和1∶5042.77,平均增长42.2和45.3倍;β-丙内酯灭活抗原含量640和320 U/mL组抗体GMT分别为1∶10085.54和1∶6208.38,平均增长42.2和48.5倍;不同灭活剂处理的相同抗原含量间抗体GM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内二次免疫间的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醛和β-丙内酯灭活实验疫苗免疫小鼠后均诱导产生IFNγ,抗原含量640与320 U/mL组比较,有显著升高(P<0.001)。乳鼠经CV-A16不同基因型毒株攻毒,观察21 d后,全部存活,母传抗体可对不同基因型毒株颅内注射攻毒的乳鼠产生100%的保护。结论1∶4000甲醛及1∶2000β-丙内酯均可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 甲醛 β-丙内酯 灭活 免疫原性
原文传递
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鼠源性广谱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2
3
作者 蒋再学 田新贵 +3 位作者 张耀忠 程庆秋 陆小梅 钟柏茂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5-650,共6页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 目的制备可以同时阻断肠道病毒71型(EV71)及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感染的中和活性单克隆抗体(mAb)。方法采用EV71病毒体蛋白1(VP1)羧基端的163~177位氨基酸(SP55)免疫BALB/c小鼠,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mAb,用EV71中和抗原表位SP55以及高度同源的CV-A16 VP1羧基端的第163~177位氨基酸(PEP55)同时进行检测,筛选同时与EV71和CV-A16发生交叉反应的mAb,并进行体外中和试验检测对EV71和CV-A16的中和作用,并分析mAb的生物学特性。结果筛选获得1株可以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mAb 6E5,其重链为IgG1亚类,轻链为Kappa链;细胞微量中和实验表明其抗EV71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128,抗CV-A16感染的中和效价为1∶32。结论成功获得1株能同时中和EV71及CV-A16的广谱中和活性mA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病毒71型(EV71) 柯萨奇病毒A16(cv-A16) 中和抗原表位 单克隆抗体(mAb)
下载PDF
基于重组荧光病毒的流式细胞术检测抗CV-A16中和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郑惠文 候东佩 +3 位作者 李嘉祺 黄星 杨谨溪 刘龙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93,共9页
建立基于重组荧光病毒CV-A16-EGFP的流式快速测定CV-A16感染或免疫动物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方法。在Vero细胞上对不同感染时间点,不同病毒接种量情况下的CV-A16-EGFP病毒的增殖特性进行分析;随后,利用流式检测不同病毒滴度下的EGFP阳性... 建立基于重组荧光病毒CV-A16-EGFP的流式快速测定CV-A16感染或免疫动物血清中和抗体效价的方法。在Vero细胞上对不同感染时间点,不同病毒接种量情况下的CV-A16-EGFP病毒的增殖特性进行分析;随后,利用流式检测不同病毒滴度下的EGFP阳性细胞数量、EGFP阳性细胞百分比(%)、及EGFP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密度值,并换算出不同病毒滴度与三者之间分别的数值对应关系。最后,以平均荧光密度值作为替代判断病毒病变效应的指标,并利用流式荧光检测及传统微量中和方法对CV-A16感染恒河猴血清及CV-A16免疫的羊血清中和抗体效价进行检测,并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在感染后24h,不同的病毒滴度与对应的平均荧光密度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利用流式荧光检测的CV-A16中和抗体效价与传统的微量中和实验相比,两者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线性回归系数为R^2=0.8026;传统的微量中和实验检测的平均中和抗体效价略高于流式荧光检测的中和抗体效价,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流式荧光检测可以迅速检测CV-A16中和抗体效价,并且实验结果与传统的微量中和实验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比与传统方法,该方法更简单、快速、灵敏,为CV-A16抗血清的中和抗体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 流式荧光检测 病毒滴定 微量中和实验 中和抗体检测
原文传递
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VP1区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振璐 张桂芳 +4 位作者 宫连凤 刘娟 王成芳 王志昱 高巧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期53-58,共6页
目的研究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并分析病原谱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流行株的进化及VP1区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研究2015年山东省烟台地区手足口病(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HFMD)的病原谱,并分析病原谱中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流行株的进化及VP1区重要氨基酸位点的变异情况。方法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2015年烟台地区采集于HFMD患者的696份样品进行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核酸检测和分子定型。根据EV的优势血清型,选取10株CV-A16扩增VP1区,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从696份标本中检出EV 412株,其中101株为CV-A16,76株为EV-A71型。10株CV-A16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88.4%~99.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98.6%~100%。10株CV-A16烟台株分别属于B基因型的B1a和B1b进化分支,其中B1b进化分支为优势株。与参考株Tainan/5079/98(AF177911)相比,10株CVA16分离株氨基酸序列的第11、23、99、145、289位氨基酸出现突变,10株分离株的这些位点也有不同,表明烟台地区的CV-A16有其独特的突变位点。结论 CV-A16是引起2015年烟台地区HFMD发病的常见病原体,本次分离到的CV-A16均属于B基因型的Bla和B1b进化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组16 系统发育
原文传递
表达趋化因子配体13的重组A组16型柯萨奇病毒的构建
6
作者 黄星 宋杰 +5 位作者 李嘉祺 郑惠文 李洪哲 李恒 郭磊 刘龙丁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46-453,共8页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se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CV-A16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但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CV-A16感染的疫苗上市,CV-A16疫...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V-A16)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是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se disease,HFMD)的主要病原体之一。CV-A16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但目前还没有有效预防CV-A16感染的疫苗上市,CV-A16疫苗的研发仍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本研究从改善CV-A16诱导体液免疫能力的角度出发,利用反向遗传学手段构建共表达趋化因子配体13的重组A组16型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16-Chemokine(C-X-C motif)ligand 13,CV-A16-CXCL13)。首先利用全基因合成方法设计合成MluⅠ-T7-5'UTR-CXCL13-VP4-VP2-NdeⅠ片段,将该片段插入pCR-XL-TOPO-CV-A16载体中,获得pCR-XL-TOPO-CV-A16-CXCL13克隆载体。将该载体线性化,体外转录出重组病毒RNA并转染细胞,最终获得包装成功的CV-A16-CXCL13重组病毒。使用PCR检测到病毒感染细胞后趋化因子配体13(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13,CXCL13)及结构蛋白VP1在基因水平的表达;免疫印记及免疫荧光结果检测到(CXCL13与VP1蛋白水平的表达;电镜结果显示重组病毒为直径20~30nm球状颗粒;增殖曲线显示重组病毒能够在细胞中正常复制。本研究成功构建了CV-A16-CXCL13病毒,为CV-A16感染特征的研究和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 趋化因子配体13(CXCL13) 重组病毒 反向遗传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