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鲁西齐河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及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成平 于长春 +3 位作者 王卫平 马勋表 范正国 朱宏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99-1107,共9页
为系统掌握鲁西齐河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服务于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在该地区及周边实地采集了磁性、密度等物性参数,并根据不同岩(矿)石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的磁性最大,基性侵入岩的磁性大于中酸性侵入岩,而沉积岩... 为系统掌握鲁西齐河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服务于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在该地区及周边实地采集了磁性、密度等物性参数,并根据不同岩(矿)石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的磁性最大,基性侵入岩的磁性大于中酸性侵入岩,而沉积岩的磁性最弱。新生界与下伏地层和岩体的密度差异明显,其界面起伏变化可以引起明显的重力异常。磁铁矿的密度最大,黄铁矿次之。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密度较大,也可引起一定强度的重力异常。通过物性特征与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联系,综合其他资料进行了岩性填图,圈定变质岩和侵入岩范围,确定了强磁性地质体范围作为找矿靶区,并基于物性特征进行了重磁联合反演,推断矿体的埋深、厚度等信息,与钻探验证结果吻合。研究结果提高了对该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的认识程度,为地球物理资料的反演解释和地质构造、矿产研究等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区 齐河地区 密度特征 磁性特征
原文传递
500kV交流绝缘子串不同布置方式下覆冰闪络特性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石岩 万启发 +2 位作者 许佐明 徐涛 姚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129-3134,共6页
合理的绝缘子串布置方式是提高覆冰闪络电压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超高压覆冰绝缘子在不同配置下闪络特性缺乏基础试验研究。为此,以500kV交流绝缘子串为试品,对污秽绝缘子串进行带电覆冰后,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特性进行了... 合理的绝缘子串布置方式是提高覆冰闪络电压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超高压覆冰绝缘子在不同配置下闪络特性缺乏基础试验研究。为此,以500kV交流绝缘子串为试品,对污秽绝缘子串进行带电覆冰后,在不同布置方式下对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布置方式对绝缘子串的覆冰状况、闪络过程以及冰闪电压的影响。研究表明:双I型布置方式下放电发展过程中电弧经常由一边绝缘子串飘弧到另一边绝缘子串的串弧现象,短接了较多的沿面绝缘距离,因而其闪络电压低于单I串;V型串绝缘子伞间间隙不易桥接,绝缘子表面的污秽易于被融冰水冲刷而流失,提高了V型串的冰闪电压;"3+1"插花在轻中度覆冰条件下耐受电压高于500kV线路相电压,但在严重覆冰条件下冰闪电压低于500kV线路相电压。研究结论对不同冰区绝缘子串布置方式的选择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 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 污秽 绝缘子串 闪络特性 布置方式
下载PDF
光谱成像检验同种同色涂抹掩盖字迹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连园园 李伟 +1 位作者 王桂强 梁鲁宁 《刑事技术》 2011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无损、灵敏、直观的同种同色涂抹掩盖字迹的显现方法。方法依据涂抹掩盖字迹油墨物质的同色异谱特征,利用可见光滤波型多光谱成像检验系统进行检验。结果黑色圆珠笔、蓝色圆珠笔、黑色签字笔和蓝色签字笔相互涂抹掩盖形成... 目的建立一种无损、灵敏、直观的同种同色涂抹掩盖字迹的显现方法。方法依据涂抹掩盖字迹油墨物质的同色异谱特征,利用可见光滤波型多光谱成像检验系统进行检验。结果黑色圆珠笔、蓝色圆珠笔、黑色签字笔和蓝色签字笔相互涂抹掩盖形成的同种同色涂抹掩盖样本,利用可见光滤波型多光谱成像检验系统进行检验,显效率分别为90.5%、69.1%、49.5%、78.6%,显现效果良好。结论多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显现同种同色涂抹掩盖字迹,且具有良好的显现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谱成像技术 涂抹掩盖字迹 同色异谱特征
下载PD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bris Layer on Glaciers of the Tuomuer Peak, Western Tian Shan 被引量:5
4
作者 王林 李忠勤 王飞腾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4期528-538,共11页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field work took place on the zone of Tuomuer (托木尔) Peak, western Tian Shan (天山 ) during the period May 2008 to September 2009,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 This article, based on the field work took place on the zone of Tuomuer (托木尔) Peak, western Tian Shan (天山 ) during the period May 2008 to September 2009, obtain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reference glaciers (Glacier No. 72, Glacier No. 74, Tuomuer Glacier) by detailed measurements of debris thickness and ablation rates on glacier and further by Spot-5 (5 m, 2005) high-resolution satellitic image applying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approach to research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zone of Tuomuer Peak. Specifically, the results indicate a sharp in ablation with debris cover thickness increasing from 0-4 cm followed by a decrease in ablation with debris thickness increasing beyond 4 cm for the glaciers No. 72 and No. 74.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debris layer on the three reference glaciers have the same characteristics,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from the vertical, the maximum thickness of debris in the glacier terminal, and the thickness of debris is constantly thinning since the end of the glacier increases with altitude. For the overall distribution from the horizontal, the regular pattern of debris thickness from both sides to the middle is diminishing. The debris on the zone of Tuomuer Peak mostly covered the glacier tongue and is mainly distributed below the altitude of 4 000 m; the area of debris covered approximate accounted for 14.9% on the entire glacier area in this region.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debris layer on the zone of Tuomuer Peak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levation of the glacier terminal, followed by the slopes orientation, the sizes, and so 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No. 72 Glacier No. 74 Tuomuer Glacier debris covere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原文传递
基于WFRFT的噪声式隐蔽传输方案研究
5
作者 刘凯 查仁杰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6-121,共6页
隐蔽无线通信旨在实现通信双方信息的隐藏传输,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混沌扩频噪声式信号隐蔽通信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后的Logistic映射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混沌序列对隐蔽信号进行符号扩频,再对其进行加... 隐蔽无线通信旨在实现通信双方信息的隐藏传输,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的混沌扩频噪声式信号隐蔽通信方法,该方法利用改进后的Logistic映射产生的两个不同的混沌序列对隐蔽信号进行符号扩频,再对其进行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生成噪声式隐蔽信号。发送方将隐蔽信号与公开信号叠加到一起一同传输,同步等问题交由公开信号解决,而经过处理的隐蔽信号具有低能量和类高斯特性,能够很好地与背景噪声混淆在一起,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抗截获能力。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隐蔽性能,仿真误码率与理论推导一致,并且功率比取值在0.007~0.01之间时,可以使隐蔽信号和公开信号都能达到较好的误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通信 符号扩频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隐蔽特性
下载PDF
资产担保债券和资产支持证券:洞察、比较与展望
6
作者 张义斌 《金融市场研究》 2023年第3期29-38,共10页
本文回顾资产担保债券的发展历史,总结资产担保债券典型的交易结构和核心特征,并与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种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在资产端、证券端和发行端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本文从发行主体、法... 本文回顾资产担保债券的发展历史,总结资产担保债券典型的交易结构和核心特征,并与资产支持证券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两种资产证券化业务模式在资产端、证券端和发行端均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上述研究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本文从发行主体、法律法规、产品要素和信用评级等方面提出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担保债券 资产支持证券 核心特征 差异分析
原文传递
MAP-WFRFT卫星信号星座隐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喆 达新宇 刘慧军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60-467,共8页
针对卫星通信信号隐蔽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可变参数加权类分数阶傅立叶变换(muti-alterable parameter weighted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MAP-WFRFT)的卫星隐蔽通信系统。新系统在传统调制方式基础上,利用MAP-WFRFT对... 针对卫星通信信号隐蔽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可变参数加权类分数阶傅立叶变换(muti-alterable parameter weighted fractional Fourier transform,MAP-WFRFT)的卫星隐蔽通信系统。新系统在传统调制方式基础上,利用MAP-WFRFT对卫星信号进行处理,使信号星座图分布发生旋转与发散,伪装成噪声或其他调制方式,从而实现信号的隐蔽。仿真结果表明,经过MAP-WFRFT处理后的卫星信号,通过改变加权项数M、变换阶数α、尺度向量V可以使信号星座图发生明显不同的旋转与发散。当3个参数满足文中推导的关系时,可以将QPSK信号伪装成16QAM信号。仿真分析误码率(bit error rate,BER)随M的变化规律,得到M值的增大会导致系统误码性能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隐蔽通信 加权类分数阶傅立叶变换(WFRFT) 星座图 隐蔽特性
下载PDF
六跨廊桥动力特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黄家建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第11期79-81,M0009,共4页
廊桥是一种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桥梁结构形式。为了研究廊桥的结构特性,以柳州市凤凰岭大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带有五座风雨亭的六跨廊桥结构模型,随后对凤凰岭大桥进行了模态分析,最后单独研究了廊桥上四角风雨亭... 廊桥是一种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桥梁结构形式。为了研究廊桥的结构特性,以柳州市凤凰岭大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带有五座风雨亭的六跨廊桥结构模型,随后对凤凰岭大桥进行了模态分析,最后单独研究了廊桥上四角风雨亭、六角风雨亭和八角风雨亭的动力特性的变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古代廊桥的保护和现代廊桥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廊桥 风雨亭 有限元模型 动力特性
下载PDF
覆膜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其适宜栽培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4
9
作者 吴文革 徐秀娟 +2 位作者 陈周前 郑乐娅 王书应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3期227-230,共4页
对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分蘖苗多但成穗率低,平均50%左右;旱作水分胁迫光合生长,全生育期延长半个月以上;与同等肥力水平水作相比,旱作水稻平均每穗粒数减少10... 对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分蘖苗多但成穗率低,平均50%左右;旱作水分胁迫光合生长,全生育期延长半个月以上;与同等肥力水平水作相比,旱作水稻平均每穗粒数减少10粒以上,每穗实粒数减少15.9~19.6粒,千粒重下降1.2~1.5g,最终减产20%左右,且减产幅度随稀植程度增大而加剧。旱作每公顷产谷7500kg(以上)的栽培条件是:施纯氮180.0kg,N∶P∶K约3∶1∶2,栽插密度10.5万穴/hm2,双本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和提高栽插基本苗数可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覆膜旱作 生育特点 栽培技术
下载PDF
模拟降雨下覆沙坡面侵蚀颗粒特征研究 被引量:25
10
作者 汤珊珊 李鹏 +2 位作者 任宗萍 唐辉 王添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9-47,共9页
风水交错侵蚀是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研究风水交错侵蚀对土壤颗粒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风水交错侵蚀耦合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和覆沙厚度及长度)条件下覆沙坡面侵蚀泥沙颗... 风水交错侵蚀是风蚀水蚀交错区土壤侵蚀的主要形式,研究风水交错侵蚀对土壤颗粒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研究风水交错侵蚀耦合机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有重要意义。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不同雨强和覆沙厚度及长度)条件下覆沙坡面侵蚀泥沙颗粒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降雨条件下侵蚀泥沙颗粒中粉粒和砂粒的含量较高,分别达到了48.86%、42.77%;坡面覆沙后,侵蚀泥沙中以粗颗粒居多,以黄土作为供试土壤,表层覆盖沙物质以后,仅有黏粒的富集率大于1;侵蚀泥沙的分形维数随着覆沙厚度和长度的增大而减小,d50则随着覆沙厚度和长度的增大而增大;覆沙厚度和长度对分形维数和d50的影响大于雨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沙坡面 土壤侵蚀 颗粒特征 模拟降雨
下载PDF
不同厚度地膜多年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唐文雪 马忠明 魏焘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6-41,共6页
为了明确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连续3 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增大,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体积质量呈降低趋势。0.006、0.010、0.... 为了明确覆盖不同厚度地膜对土壤物理性状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采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在甘肃省河西绿洲灌区进行了连续3 a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0~40 cm土层,随着地膜厚度增大,土壤紧实度和土壤体积质量呈降低趋势。0.006、0.010、0.012 mm厚度地膜覆盖条件下土壤体积质量比CK(0.008 mm厚)降低-0.76%、1.25%、2.43%。在苗期和拔节期,地膜厚度为0.006 mm时,玉米节根数、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及叶面积显著小于CK。地膜厚度为0.010和0.012 mm时,随地膜厚度增加,玉米节根数、根干质量、地上部干质量、株高及叶面积均呈增大趋势,但与CK差异不显著。随玉米生育进程的推进,地膜厚度对玉米株高及叶面积影响减小,但对地上部干质量的影响仍显著。地膜厚度在0.006~0.012 mm范围内,随地膜厚度增加,3 a平均产量呈增加趋势。0.006 mm厚度覆膜条件下平均产量比CK显著降低,降低幅度为7.48%,0.010、0.012 mm厚度覆膜条件下产量比CK增产,增产幅度仅为1.18%、3.26%,产量差异不明显。综合考虑土壤物理性状、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等因素,建议在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厚度0.008 mm以上的地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多年覆盖 土壤 产量 玉米
下载PDF
多场次降雨条件下覆沙坡面的径流产沙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辉 李鹏 +1 位作者 汤珊珊 鲁克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9-65,共7页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 基于可控坡面进行多场次降雨试验,对覆沙坡面的产流产沙特性进行研究,以期为揭示黄土高原风蚀水蚀交错区风水复合侵蚀机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覆沙坡面的初始产流时间远大于裸坡,相对延迟了5.3—11.2倍,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流时间显著提前。首场降雨下,覆沙厚度为1cm,当雨强由1mm/min增加到1.5mm/min,覆沙坡面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增加了0.87倍、0.85倍;雨强为1.5mm/min时,当覆沙厚度由0.5em增加到1cm,首场降雨的径流量、产沙量分别减小了9.6%、12%。相对于裸坡,覆沙坡面产沙量较大,产沙过程较剧烈,首场降雨产沙量占总产沙量的70%以上,是裸坡的8.9—10.8倍,但在多场次降雨条件下,产沙量显著减小,并趋于稳定。研究结果表明坡面覆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土壤侵蚀,可为揭示风蚀沉积物对水蚀过程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场次降雨 覆沙坡面 径流产沙特性 水力侵蚀
下载PDF
寒地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邢恩辉 张明强 +3 位作者 吴贵福 王树林 刘学斌 江丽炜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2期232-234,共3页
利用视频检测系统采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交通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冰雪路面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探讨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车速变化、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冰雪路面与非冰雪路面上城市快... 利用视频检测系统采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的交通数据,对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交通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冰雪路面对道路交通安全影响,探讨了城市快速路冰雪路面上车速变化、车头时距分布特性,对比分析了冰雪路面与非冰雪路面上城市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的关系,并建立了冰雪路面快速路交通流量与速度关系模型.研究成果将对寒地城市快速路的运营、管理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路 冰雪路面 交通流特性
下载PDF
边帮采煤技术在乌兰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德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40,45,共4页
结合乌兰煤矿各煤层实际赋存特征,自主研发了边帮采煤工艺,理论计算确定了边帮采煤技术支撑煤柱宽度,同时数值模拟分析了各采硐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利用连续采煤机改装而成的边帮采煤机,配套连续运输车和集中控制室,可实... 结合乌兰煤矿各煤层实际赋存特征,自主研发了边帮采煤工艺,理论计算确定了边帮采煤技术支撑煤柱宽度,同时数值模拟分析了各采硐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利用连续采煤机改装而成的边帮采煤机,配套连续运输车和集中控制室,可实现采硐内无人作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回收边帮压覆煤炭资源;边帮采煤技术在乌兰煤矿实践成功,对回收边帮压煤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帮压煤 边帮采煤 采硐 无人作业 围岩变形 破坏特征
下载PDF
小秦岭北矿带北麓地质特征与找矿模型 被引量:9
15
作者 倪云鹏 金路 +3 位作者 杨春四 索奎 张琳 田庆水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43-1152,共10页
通过对比浅部钻孔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小秦岭北矿带尤其是其北麓覆盖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分析成矿演化过程,研究小秦岭深部成矿理论。结合变质核杂岩成矿理论,对小秦岭北矿带的拆离断层、后期改造断层、酸性岩体分布进行控制... 通过对比浅部钻孔和深部地球物理资料,进一步研究了小秦岭北矿带尤其是其北麓覆盖地区深部地质特征,分析成矿演化过程,研究小秦岭深部成矿理论。结合变质核杂岩成矿理论,对小秦岭北矿带的拆离断层、后期改造断层、酸性岩体分布进行控制或物探推断,统计分析基岩面及主矿脉埋深数据规律,对酸性岩体的分布进行推断并解释了高温钼矿体的形成原因,对主矿脉深部延伸情况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小秦岭北麓矿脉延展性好但断陷至较深位置(约2000m以深),据此建立了该地区地质找矿模型。现阶段小秦岭北矿带北麓开发难度大、形势不容乐观,提出了“地下小秦岭”的战略资源定位,可为小秦岭北矿带深部地质认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秦岭北矿带 覆盖区 地质特征 找矿模型 地球物理方法组合
下载PDF
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受力特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郭瑞 王枫 洪刚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4-98,143,共6页
为了探明顶进施工中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受力特性,结合广东地区某工程实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顶进长度、覆土厚度及摩阻系数等工况条件下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顶进施工扰动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相... 为了探明顶进施工中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受力特性,结合广东地区某工程实例,通过三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不同顶进长度、覆土厚度及摩阻系数等工况条件下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应变变化规律及顶进施工扰动影响范围,结果表明:相同工况条件下,随着顶进长度增加浅覆土特长箱涵顶板和底板的应力与应变呈现靠椅状变化趋势,而其腹板的应力与应变则呈现倒梯形截面变化趋势;涵顶覆土厚度及其性状对浅覆土特长箱涵顶进结构的应力与应变影响较大,涵顶覆土厚度越厚土体越密实,箱涵结构所受应力与应变越大;受顶进施工影响,涵顶上覆路面的沉降量为7.0~17.1 mm,沿顶进方向路基路面受扰动影响范围为23~30 m,与采用泥浆减阻措施相比采用石蜡+机油措施的减阻效果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浅覆土特长箱涵 数值模拟 受力特性 顶进施工
原文传递
黄土丘陵河谷场地地震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马林伟 卢育霞 +1 位作者 王良 孙译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3-381,390,共10页
研究黄土丘陵河谷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强地面运动特征的变化情况,可以揭示强震对该类场地上震害的触发机理。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动力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幅值、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的地震波,对起伏地形和覆盖黄... 研究黄土丘陵河谷场地在地震作用下强地面运动特征的变化情况,可以揭示强震对该类场地上震害的触发机理。结合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建立具有代表性的动力数值分析模型,通过输入不同幅值、频谱特性和持续时间的地震波,对起伏地形和覆盖黄土层共同影响下的黄土河谷场地进行地震反应分析。结果表明:黄土层和地形耦合作用控制了地表的PGA变化,使其趋于复杂,在同一输入波不同振幅作用下,与基岩河谷各测点相比,黄土覆盖河谷场地的地震动频谱幅值均有所增加,并且频谱主峰均向高频移动。在不同地震波输入下,场地不同部位的固有频率受地形高程和土层影响;而地震动大小和频谱幅值不仅与场地的基本频谱和地形起伏有关,也与输入地震波的频谱成分相关。输入波PGA与地震频谱特征都不变时,同一场地输出的地震频谱形状具有相似的特征,随着地震持时增长,能量向场地基本频率附近集中,从而可能导致场地上相应频率建筑物震动幅值增加,造成累积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 黄土覆盖层 地震动 河谷场地 频谱特性 持时
下载PDF
直流冰面局部电弧运动特性 被引量:2
18
作者 朱梅林 蒋兴良 +1 位作者 刘延庆 王茂政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39-1948,共10页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建设,覆冰地区绝缘子冰闪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针对冰面电弧运动特性的研究较少,导致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机理不明确。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利用冰柱进行局部电弧试验,采用超高速摄... 随着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不断建设,覆冰地区绝缘子冰闪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针对冰面电弧运动特性的研究较少,导致覆冰绝缘子长串闪络机理不明确。为了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多功能人工气候室利用冰柱进行局部电弧试验,采用超高速摄像机拍摄了直流冰面电弧产生、发展过程。结果发现,相比于负极性局部电弧,正极性局部电弧产生所需电压较低、时间长;冰面电弧弧足与冰面间存在多条长度、直径各不相同的放电分支,由弧足中心向周围扩散;直流冰面电弧发展过程中存在弧柱-弧柱放电和弧柱-冰面放电两种放电形式,二者的放电方向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冰绝缘子 直流 局部电弧 运动特性 闪络
下载PDF
渤海海域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发育特征与分布模式 被引量:2
19
作者 戈道瑶 龚承林 +3 位作者 张新涛 杨帆 余一欣 陈宇航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8-214,共17页
渤海海域发育勘探潜力巨大的覆盖型潜山,这类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模式是当前潜山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地震、测井、铸体薄片、井壁岩心、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开展了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 渤海海域发育勘探潜力巨大的覆盖型潜山,这类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及分布模式是当前潜山油气勘探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利用地震、测井、铸体薄片、井壁岩心、常规物性、扫描电镜和X衍射等资料,开展了石臼坨—辽西凸起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发育特征、主控因素和分布模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覆盖型潜山以长英质含量较高的混合花岗岩为主,发育多种类型的溶蚀孔隙和裂缝,其中构造裂缝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储集层平均孔隙度为2.2%,平均渗透率为0.445×10^(-3)μm^(2)。覆盖型潜山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黏土带、风化砂砾岩带、风化裂缝带、裂缝发育带、相对致密带和基岩带。(2)富长英质的岩石为裂缝型储集层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较高的长英质含量利于构造成缝和风化、淋滤、溶蚀改造。(3)印支期—燕山期的强烈隆升是形成优质风化壳储集层的必要条件,而多期次构造作用叠加是潜山规模裂缝型储集层形成的关键,储集层距印支—燕山主控断裂的远近和所处构造部位进一步影响了裂缝的发育。(4)风化淋滤对于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是控制储集层垂向分带性的主要因素。(5)建立了覆盖型潜山储集层的分布模式,叠合破碎带的风化裂缝带和裂缝发育带是优质储集层的有利发育部位,二层结构潜山风化壳更为发育,多期构造活动叠加区域潜山内幕裂缝带厚度更大,裂缝发育带和破碎带发育更为密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坨—辽西凸起 覆盖型潜山 储集层特征 主控因素 分布模式
下载PDF
雨后不同时长基覆型边坡动力失稳破坏研究
20
作者 赵宏昱 王国义 +2 位作者 杨兵 宋松科 权新蕊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3-939,951,共8页
基覆型边坡由于其上部为松散型堆积体,下部为基岩的特点,在降雨和地震作用下的失稳过程和破坏特征和其他边坡有较大不同,而降雨和地震作用的间隔时间会对二者耦合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利用自制的模型箱对基覆型边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研... 基覆型边坡由于其上部为松散型堆积体,下部为基岩的特点,在降雨和地震作用下的失稳过程和破坏特征和其他边坡有较大不同,而降雨和地震作用的间隔时间会对二者耦合作用产生较大影响。利用自制的模型箱对基覆型边坡开展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不同降雨停止时长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边坡降雨后静止不同时长在地震作用下的失稳特征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降雨后间隔不同时间发生地震,边坡的破坏方式均呈过渡式破坏。在达到一定降雨强度后,降雨期间边坡含水率和孔隙水压力突增,而降雨停止后随着静止时长的增加,二者不断减小,之后达到稳定状态;随着静止时长的不断增加,基覆型边坡失稳临界加速度不断增加,大致和静止时长呈一个正相关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覆型边坡 降雨-地震耦合 失稳特征 振动台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