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ycl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of rock with coupled damage induced by compaction and cracking 被引量:6
1
作者 Chonghong Ren Jin Yu +2 位作者 Xueying Liu Zhuqing Zhang Yanyan C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5期1153-1165,共13页
In this paper,the cycl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were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behavior of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Firstly,a coupled damage variable was derived,which contains two parts,i.e.,the compa... In this paper,the cycl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were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behavior of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Firstly,a coupled damage variable was derived,which contains two parts,i.e.,the compaction-induced damage and the cracking-induced damage.The compaction-induced damage variable was derived from a nonlinear stress–strain relation of the initial compaction stage,and the cracking-induced damage variabl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statistical damage theory.Secondly,based on the total damage variable,a damage constitutive equation was proposed to describe the constitutive relation of rock under the monotonic uniaxial compression conditions,whereafter,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is extended to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conditions.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monotonic and cycl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a series of mechanical tests for marble specimens were carried out,which contained the monotonic uniaxial compression(MUC)experiment,cyclic uniaxial compression experiments under the variable amplitude(CUC-VA)and constant amplitude(CUC-CA)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otal damage variable comprehensively reflects the damag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i.e.,the damage variable firstly decreases,then increases no matt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UC,CUC-VA or CUC-CA.Then a reasonable consistency is observed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urves.The proposed cycl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can simulate the whole cyclic loading and unloading behaviors,such as the initial compaction,the strain hardening and the strain softening.Furthermore,the shapes of the theoretical curves are controlled by the modified coefficient,compaction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and two Weibull distributed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ic constitutive equations ROCK coupled damage COMPACTION cracking
下载PDF
甲醇与碳四烯烃共裂解制备乙烯和丙烯 被引量:6
2
作者 张飞 刘莹莹 +1 位作者 张新元 张明森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以甲醇与C4烯烃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共裂解制备乙烯和丙烯,对共裂解进行了原料分压不变和催化剂负荷不变两种偶合方式的假设,针对不同偶合方式下二者共裂解产物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C4烯烃共裂解对副产物甲烷... 以甲醇与C4烯烃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进行共裂解制备乙烯和丙烯,对共裂解进行了原料分压不变和催化剂负荷不变两种偶合方式的假设,针对不同偶合方式下二者共裂解产物分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醇与C4烯烃共裂解对副产物甲烷、碳氧化合物的生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甲醇转化的诱导期缩短,C4烯烃的转化得到促进,C5以上烃类的含量相对增加。通过两种偶合方式的对比得出,与保持原料分压不变的偶合方式相比,保持催化剂负荷不变的偶合方式更有利于丙烯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裂解 乙烯 丙烯 甲醇 烯烃
下载PDF
急斜特厚煤岩体耦合致裂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崔峰 来兴平 +1 位作者 陈建强 孙秉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69-1580,共12页
为达到更好的煤岩体致裂效果并弥补爆破与注水方式的缺点,提出耦合致裂工艺及其分析方法与流程。以急斜特厚煤岩体耦合致裂为工程背景,完成复杂环境下煤岩体耦合致裂方案设计,采用BP神经网络对耦合致裂后煤体的可放性(U)进行预测,对比... 为达到更好的煤岩体致裂效果并弥补爆破与注水方式的缺点,提出耦合致裂工艺及其分析方法与流程。以急斜特厚煤岩体耦合致裂为工程背景,完成复杂环境下煤岩体耦合致裂方案设计,采用BP神经网络对耦合致裂后煤体的可放性(U)进行预测,对比分析不同方法间U的差异,最后采用微震监测的方法分析岩体的卸压效果。结果表明:耦合致裂工艺是提高急斜特厚煤岩体冒放性和解除应力集中的有效方法,煤岩体耦合致裂分析流程实现了耦合致裂效果的评估。BP神经网络预计在高阶段煤体和常规阶段煤体交叉区域预测的数据仍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可以实现煤体耦合致裂效果的评估。注水期间、注水后以及爆破后,低等级的微震事件次数略有上升,但高等级事件数下降的能量远大于新增低等级事件数的能量,注水后释放能量仅是注水前的12.5%,地面爆破后释放的总能量与爆破前相比降低了51%。耦合致裂效应突出表现在将高等级的微震能量转化为较多低等级能量事件的缓慢释放,降低了动力灾害的频次和程度,促使高压力缓慢释放、主动诱导→集中释放,实现了动态灾害显现向静态缓慢释放的转变。实践结果反映出在煤岩体的耦合致裂措施下,顶煤的冒放性和动力灾害问题均得到较好的控制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急斜特厚煤岩体 耦合致裂 微震监测 神经网络
原文传递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急倾斜煤层耦合致裂方案优化 被引量:3
4
作者 张磊 刘小明 +3 位作者 来兴平 高语蔚 崔峰 杨毅然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67-374,共8页
为准确优化急倾斜煤层顶煤耦合致裂方法,根据碱沟煤矿+495水平B1+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梳理制约顶煤冒放性的7个主要因素;构建了预测顶煤冒放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不同的耦合致裂方案效果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随顶煤裂化率增... 为准确优化急倾斜煤层顶煤耦合致裂方法,根据碱沟煤矿+495水平B1+2工作面开采技术条件,梳理制约顶煤冒放性的7个主要因素;构建了预测顶煤冒放性的BP神经网络模型,并对不同的耦合致裂方案效果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结果表明,随顶煤裂化率增加,顶煤冒放性逐步提高,当劣化率大于43%时,弱化后顶煤达到Ⅰ类冒放性标准。考虑经济和实施环境等,选定注水压力为5 MPa,炸药单耗为0.3 kg/m^3为最优方案参数。优化方案实施后,碱沟煤矿顶煤冒放性由第Ⅳ类向第Ⅰ类转化,顶煤冒放性与回采率大幅提升,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倾斜煤层 BP神经网络 耦合致裂 裂化率 方案优化
下载PDF
甲醇制烯烃中C4+裂解工艺的探索性改进 被引量:1
5
作者 阎伟华 梁科红 刘恒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1-214,共4页
在DMTO-Ⅱ装置上,C4+催化裂解工艺实现了与甲醇制烯烃工艺的耦合,实现了一种催化剂同时催化2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反应。通过对C4+裂解技术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了相关工艺控制参数和技改技措经验,并经过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成功实现了C4+... 在DMTO-Ⅱ装置上,C4+催化裂解工艺实现了与甲醇制烯烃工艺的耦合,实现了一种催化剂同时催化2个性质截然不同的反应。通过对C4+裂解技术的生产实践,摸索总结了相关工艺控制参数和技改技措经验,并经过设备和工艺的不断改进,成功实现了C4+裂解技术在甲醇制烯烃工艺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TO-Ⅱ 催化剂 C4+ 耦合裂解
下载PDF
混凝土温湿耦合研究 被引量:27
6
作者 刘光廷 黄达海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73-181,共9页
综述了混凝土温度与湿度耦合问题的研究成果与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凝土温湿耦合问题的主要特点,比较了线性耦合理论与非线性耦合理论的差别.就涉及早龄期混凝土表面开裂问题的混凝土温湿耦合机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混凝土 龄期 温湿藕合 表面开裂 非线性
下载PDF
混凝土Ⅰ型裂缝的静力断裂损伤耦合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田佳琳 李庆斌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5-210,共6页
本文研究混凝土Ⅰ型裂缝断裂和损伤全耦合分析的迭代方法。首先将Mazars给出的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进行了推广,考虑了线弹性断裂力学和Mazars损伤模型的耦合关系,推导出了混凝土Ⅰ型裂纹尖端附近损伤因子的表达式,然后根... 本文研究混凝土Ⅰ型裂缝断裂和损伤全耦合分析的迭代方法。首先将Mazars给出的混凝土在静力作用下的损伤本构关系进行了推广,考虑了线弹性断裂力学和Mazars损伤模型的耦合关系,推导出了混凝土Ⅰ型裂纹尖端附近损伤因子的表达式,然后根据其表达式对大体积混凝土断裂韧度试验中的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实例计算,得到了损伤因子的等值线图,由此可以确定完全损伤区和损伤区的范围。在分析等值线图后,得出了可用迭代方法对混凝土Ⅰ型裂缝进行断裂和损伤全耦合分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断裂 损伤 耦合
下载PDF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分析吉林市售汽油组分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原 李嵬 +5 位作者 张冠男 白利文 张景顺 朱军 刘占芳 孙玉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0-238,共9页
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GC×GC-qMS)对汽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进样方式、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用6种直链烷烃、2种烯烃、2种环烷烃和11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标准溶液对各族组分的响应值... 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GC×GC-qMS)对汽油样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进样方式、程序升温和调制周期3个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用6种直链烷烃、2种烯烃、2种环烷烃和11种芳香烃组成的混合标准溶液对各族组分的响应值进行校正。结果表明:汽油样品中直链烷烃、支链烷烃、环烷烃、烯烃、烷基苯、茚系和萘系等各族组分在优化条件下均得到较好分离;采用优化方法对吉林市采集到的92^#、95^#、98^#汽油样品进行组分分析,实现了对3种标号汽油样品的识别;GC×GC-qMS适用于组分接近的复杂体系样品的分析,是一种可实现汽油成分精确表征的实用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四级杆质谱联用(GC×GC-qMS) 催化裂化汽油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考虑煤油裂解效应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过程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曦 仲峰泉 +1 位作者 陈立红 张新宇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7-53,共7页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 为了分析宽马赫数飞行条件下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性能以及考虑燃料高温裂解效应对冷却的影响,发展了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超声速燃烧室再生冷却系统气-固-液传热分析模型,对燃烧室内流、冷却剂流动以及冷却结构进行了气-固-液传热耦合计算。燃烧室内流计算模型无需实验测量的静压数据以及总温/释热分布假设,通过直接求解质量、动量、能量守恒微分方程并结合燃料混合及燃烧模型来获得内流参数分布。同时对燃烧室壁面传热进行了计算,将冷却结构内冷却剂的流动、换热与燃烧室内流耦合,并且着重考虑了煤油作为冷却剂,其物态随温度、压力变化以及高温时出现的热/催化裂解吸热化学反应。基于实验数据发展了煤油热/催化裂解总包反应模型,对煤油热裂解和催化裂解两种过程的化学吸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了热/催化裂解效应对再生冷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速燃烧室 耦合传热 再生冷却 超临界态 催化裂解
下载PDF
汽油催化改质反应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0
作者 侯栓弟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23-629,共7页
在汽油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油改质反应过程流动-反应耦合模型。针对不同的转化反应器构型(提升管、提升管-床层反应器),对汽油改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提升管反应器而言,汽油经过低... 在汽油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和气固两相流动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汽油改质反应过程流动-反应耦合模型。针对不同的转化反应器构型(提升管、提升管-床层反应器),对汽油改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对提升管反应器而言,汽油经过低温改质反应后,烯烃含量可以从35.1%降低到18%左右,烯烃降低幅度可达48%,汽油中烯烃主要转化为异构烷烃。另外,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汽油转化反应中的裂化反应增强,导致汽油收率下降。对于提升管-床层反应器而言,汽油中的烯烃含量可以降得更低,在床层空速4时,烯烃含量可以降低到5%左右,汽油收率为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流动反应模型 催化裂化 提升管
下载PDF
GaN基材料的低温外延技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佳东 罗毅 +6 位作者 汪莱 王健 郝智彪 孙长征 韩彦军 熊兵 李洪涛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762-1776,共15页
GaN基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覆盖了整个可见光波段,且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及射频微波器件的制备.传统的GaN基材料通常是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或氢化物气相外延等在蓝... GaN基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覆盖了整个可见光波段,且其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器件、电力电子器件及射频微波器件的制备.传统的GaN基材料通常是利用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分子束外延或氢化物气相外延等在蓝宝石、硅或碳化硅等耐高温的单晶衬底上外延生长得到.这些外延生长技术通常采用高温来裂解参与反应的前驱体.随着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变革不断深入,催生出了对核心光(电)子器件的低成本和柔性化等共性需求.廉价且易于大面积制备的非晶衬底(玻璃、塑料、金属、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PDMS)等)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但非晶衬底的一个显著缺点是不能耐受较高的生长温度.由此催生出了GaN基材料低温外延的需求,即需要一类在低温下可以利用外电场能量裂解反应前驱体的外延设备.到目前为止,人们基于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的基本原理已经开发出了多种低温外延技术,取得了初步的研究结果.本文分别对这两类低温外延技术进行详细介绍,包括设备结构、工作条件和相关的外延生长结果,总结各类技术的特点.最后,对低温外延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N基材料 低温外延 外场耦合裂解 物理气相沉积 化学气相沉积
原文传递
方坯轧制在线感应加热数值模拟与设计优化 被引量:4
12
作者 何浩 王强 +3 位作者 肖红 彭鹏 马志民 廖芸 《连铸》 2021年第1期15-20,共6页
针对方坯感应加热轧制过程容易发生边角升温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轧件移动式感应加热工况的电磁-传热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基于感应加热轧制工业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感应线圈设计进行了结构优化改进。结... 针对方坯感应加热轧制过程容易发生边角升温不均匀的问题,建立了轧件移动式感应加热工况的电磁-传热耦合模型,并进行了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基于感应加热轧制工业运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并对感应线圈设计进行了结构优化改进。结果表明,改进设计的感应线圈在钢坯边角部位的磁通密度分布得以明显地改善,工件边角部位的温差得以显著地降低,这有利于解决合金钢方坯轧制过程中常见的边角开裂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应加热 方坯轧制 磁热耦合模型 温差控制 边角开裂
原文传递
化学法测定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金属含量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冲 李世鹏 +2 位作者 李国健 石铁磐 刘晖 《工业催化》 CAS 2020年第3期78-80,共3页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金属含量是评价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准确测定其金属含量,实验应用压力溶弹在高温高压下将样品熔融,经过滤、洗涤,得到滤液,使用乙二胺四乙酸配位滴定法测定其中氧化铝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 催化裂化催化剂中金属含量是评价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准确测定其金属含量,实验应用压力溶弹在高温高压下将样品熔融,经过滤、洗涤,得到滤液,使用乙二胺四乙酸配位滴定法测定其中氧化铝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氧化稀土(镧或铈)、铁和钠含量。通过与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测定结果进行比较以及多次重复实验,得到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氧化铝0.01%、氧化钠0.04%、氧化稀土0.1%、铁0.02%。加标回收率为97.8%~105.0%。结果证明,该实验方法可行,且不依附于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成本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分析 压力溶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 催化裂化催化剂 金属含量
下载PDF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在金属材料缺陷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献忠 陈建国 +4 位作者 林力 张建波 付冉冉 陈颖娜 刘永丰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65-669,共5页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表面有黑斑的镀锌钢板、有非金属夹杂物的冷轧钢板及开裂的铅黄铜阀芯部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镀锌钢板表面黑斑中12C、27Al、29Si、34S、57Fe、60Ni、66Zn、123Sb和镀锌层中27Al、57Fe、6... 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表面有黑斑的镀锌钢板、有非金属夹杂物的冷轧钢板及开裂的铅黄铜阀芯部件进行分析。通过比较镀锌钢板表面黑斑中12C、27Al、29Si、34S、57Fe、60Ni、66Zn、123Sb和镀锌层中27Al、57Fe、66Zn的时间分辨图,认为这是漏镀或露铁造成的缺陷。采集冷轧钢板非金属夹杂物及其附近钢板中27Al、28Si、29Si、32S、34S、57Fe的时间分辨图,提取相同质量数的合成一张图,发现27Al有信号变化,判定此为氧化铝夹杂物。采集正常和开裂铅黄铜阀芯中57Fe、63Cu、65Cu、66Zn、208Pb的时间分辨图,并进行信号积分,认为开裂铅黄铜阀芯部件有含量比较高的铅;在500μm×500μm的范围内采集5×5的一个矩阵,根据25张时间分辨图合成一张208Pb的时间分辨图,比较后判定开裂部件中铅的颗粒比正常件的要粗,并且纵向分布也不是很规则和均匀。这与金相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分析的结论基本一致。因此,LA-ICP-MS可为金属材料缺陷分析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缺陷分析 黑斑 夹杂物 开裂
下载PDF
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梁裂缝和刚度的试验与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福华 邵永健 +1 位作者 许佳修 蔡华 《工业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2-85,共4页
在6根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梁和2根普通高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由试验数据分析得到的内力臂系数η的值和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高强页... 在6根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梁和2根普通高强混凝土梁试验研究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基于由试验数据分析得到的内力臂系数η的值和纵向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ψ的计算公式,提出了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梁的抗弯刚度、挠度和裂缝宽度的计算方法,供相关规程修订和工程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页岩陶粒混凝土梁 内力臂系数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 正截面承载力 裂缝 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