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倾岩质边坡弯曲倾倒-剪切滑移破坏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安明旭 张虎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6-101,共6页
目前反倾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方法仍以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悬臂梁模型为主,但大多未考虑坡脚岩层的剪切破坏。为准确评价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建立考虑坡脚岩层剪切破坏的分析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岩层变形破坏特征,将边坡分为后缘稳定... 目前反倾岩质边坡弯曲倾倒破坏分析方法仍以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悬臂梁模型为主,但大多未考虑坡脚岩层的剪切破坏。为准确评价该类边坡的稳定性,建立考虑坡脚岩层剪切破坏的分析计算方法。首先,根据岩层变形破坏特征,将边坡分为后缘稳定区、中部弯曲倾倒区和前缘剪切区3个区域;其次,建立弯曲倾倒-剪切滑移破坏模式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最后,通过工程实例验证,并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出的分析方法与工程实际符合性较好;边坡在倾角较陡、坡角较大时稳定性最差,坡角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大于岩层倾角的影响;岩层厚度及层面内摩擦角增加有利于边坡稳定性,且会扩大坡脚剪切区范围。研究成果对反倾岩质边坡破坏的防治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边坡 弯曲倾倒 剪切滑移 极限平衡理论 坡脚岩层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反倾层状岩质边坡极限分析上限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徐青松 刘兴荣 +1 位作者 王东坡 欧阳朝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95-302,共8页
倾倒破坏是反倾层状边坡主要的失稳类型之一,而当反倾层状边坡内存在软弱夹层、外倾结构面等因素时,传统的纯剪断或纯折断破坏将不再适用,如何有效地建立一种该类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对边坡工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 倾倒破坏是反倾层状边坡主要的失稳类型之一,而当反倾层状边坡内存在软弱夹层、外倾结构面等因素时,传统的纯剪断或纯折断破坏将不再适用,如何有效地建立一种该类型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对边坡工程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反倾层状岩质边坡平动-转动组合破坏问题,利用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结合相关联流动法则和变形协调条件建立容许运动场,构建考虑平动加转动的岩质边坡稳定性极限分析理论计算模型,进一步采用遗传优化算法进行全局极值搜索,得到基于遗传算法的平动加转动岩质边坡极限分析稳定性系数上限解和相应的最优折断面。采用该方法与改进的 Goodman Bray方法进行对比,计算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同时利用该方法,对反倾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边坡 极限分析上限解 遗传算法 最优折断面
下载PDF
反倾岩质边坡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的改进 被引量:48
3
作者 卢海峰 刘泉声 陈从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77-584,共8页
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以来都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难点,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仍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在Adhikary和Dyshin悬臂梁弯曲极限平衡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导... 反倾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一直以来都是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难点,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仍然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一种方法。在Adhikary和Dyshin悬臂梁弯曲极限平衡分析模型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推导,对其折裂面形式、层间凝聚力的影响和各层岩体重度等方面问题进行了修正,得到了改进的悬臂梁极限平衡模型,提出了以各层位剩余不平衡力作为分析反倾边坡稳定性标准的新方法,并对边坡稳定性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和规律更符合工程实际,对该类边坡的设计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岩质边坡 极限平衡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郑允 陈从新 +3 位作者 刘婷婷 刘秀敏 宋娅芬 周意超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639-2647,2658,共10页
坡顶荷载是公路边坡、铁路边坡以及矿山边坡等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研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在Goodman和Bray块体倾倒破坏极限平衡... 坡顶荷载是公路边坡、铁路边坡以及矿山边坡等稳定性分析中不可忽略的因素,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研究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在Goodman和Bray块体倾倒破坏极限平衡逐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基于传递系数法,通过建立坡顶荷载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地质力学模型,提出了考虑坡顶荷载作用的边坡倾倒破坏的解析分析方法,推导出了坡顶荷载作用下反倾边坡坡脚剩余下滑力和维持边坡稳定所需要的支护力的计算公式,为该类边坡的设计和支护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算例分析,探讨了不同岩块厚度和切坡角度下坡顶荷载对剩余下滑力和滑动比例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给定的边坡,岩块厚度存在一个临界值,当岩块厚度小于该临界值时,坡顶荷载对剩余下滑力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岩块厚度大于该临界值的情况;切坡角度越大,坡顶荷载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越显著;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加,滑动比例系数逐渐增大。对比分析理论解与UDEC计算的数值解,表明两种方法计算结果是一致的,相互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顶荷载 反倾边坡 倾倒破坏 剩余下滑力 滑动比例系数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郑允 陈从新 +3 位作者 朱玺玺 欧哲 刘秀敏 刘婷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25-1032,1040,共9页
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基于块体极限平衡,针对岩块长细比较大的情况,推导出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一般解析解。对于简单的反倾边坡,... 倾倒破坏是陡倾层状岩体边坡一类主要的变形破坏形式,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块体倾倒破坏分析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基于块体极限平衡,针对岩块长细比较大的情况,推导出了地震作用下岩质边坡倾倒破坏的一般解析解。对于简单的反倾边坡,给出了地震作用下倾倒破坏的显式解析解,并推导了岩块间法向力、破坏模式转变点和坡脚剩余下滑力计算公式。通过4个典型算例研究了地震作用对反倾边坡破坏模式、倾倒破坏时所允许的最大陡倾节理视倾角、破坏模式转变点和坡脚剩余下滑力的影响,为反倾边坡的抗震支护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根据地震影响系数与破坏模式转变点和坡脚剩余下滑力的定量关系对比分析了解析法与传递系数法,结果显示,当岩块长细比大于20时,解析法具有足够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限平衡 反倾边坡 倾倒破坏 地震荷载 剩余下滑力
下载PDF
反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机制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姚晔 章广成 +3 位作者 陈鸿杰 汪鸣飞 包刘磊 常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65-381,共17页
反倾岩质边坡是我国西南水利水电工程、山区交通工程、矿山工程中一种常见的边坡类型,目前已成为影响此类工程正常运行的安全隐患之一。通过基底摩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发育一组与岩层层面正交节理的反倾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全过... 反倾岩质边坡是我国西南水利水电工程、山区交通工程、矿山工程中一种常见的边坡类型,目前已成为影响此类工程正常运行的安全隐患之一。通过基底摩擦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发育一组与岩层层面正交节理的反倾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变形破坏全过程,分析了边坡变形破坏过程中的宏观变形、岩层位移、岩层弯折角等,揭示了反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破坏机制及空间受力演化规律,并进行了反倾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变形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根据实验变形破坏特征,将反倾层状碎裂结构岩质边坡划定为拉裂–倾倒型、拉裂–滑移倾倒型、弯曲拉裂–(滑移)倾倒型3种破坏模式,并可分为稳定区、(弯曲)拉裂–倾倒区、压致拉裂–(滑移)倾倒区、剪切–滑移区等变形区,当坡角或倾角较大时,剪切–滑移区不存在。(2)随着坡角增大,边坡破坏由渐变转化为速变,最先变形部位也由坡体中部向坡顶转移,破坏过程中岩层弯曲特性逐渐弱化;坡角大小一定,倾角较小时,坡体易先发生变形乃至沿破裂面滑移破坏;坡角或倾角较大时,坡体易发生拉裂–倾倒破坏。(3)坡体不同位置岩层变形破坏明显不同步,变形符合蠕变三阶段特征,且当岩层刚开始发生张拉变形时,该岩层变形速率方向基本水平,当发生倾倒变形后,岩层产生明显的竖直变形速率,可作为划分坡体岩层初始变形阶段的判识标准。(4)以拉裂–倾倒破坏为主的岩层最大弯折角明显较小,其破裂面呈阶梯状;以弯曲拉裂–(滑移)倾倒为主的岩层最大弯折角与破坏深度明显较大,其破裂面多呈直线或不规则折线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层状碎裂结构 反倾岩质边坡 基底摩擦试验 变形破坏特征 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study of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slopes with weak intercalation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被引量:7
7
作者 CHEN Zhen-Lin HU Xiao XU Qia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546-556,共11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weak intercal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a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 slope models with weak intercalation.The dynami...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 weak intercalation on slope stability, a large-scale shaking table model test was conducted to study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rock slope models with weak intercalation.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he prototype slopes were studied in laboratory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law of similitude. The initiation failure was observed in the rock slope model with a counter-tilt thin-weak intercalation firstly, not in the slope model with a horizontal thin-weak intercalation. Furthermore, it was interesting that the fracture site is shifted from crest top to the slope surface near the weak intercalation, which is different with the location of failure position in a normal layered slope. We also discussed the effect of the dip angle and the thickness of weak intercalation on the failure mechanism and instability mode of the layered rock slope.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t was not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the slope with a counter-tilt weak intercalation could be worse than that of the other slopes under seismic excitation. The findings showed the difference of failure in slopes with a horizontal and counter weak intercalation, and implicated the further evaluation of failure of layered slopes caused by seismic loa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nter-tilt rock slope Weak intercalation Dynamic response Failure mechanism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反倾岩质滑坡防治措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谭维佳 代贞伟 +1 位作者 陈云霞 覃雯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8-87,共10页
选取巫峡段茅草坡一典型反倾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库岸滑坡防治措施的分阶段设计流程(原则、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现阶段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岸坡变形破坏过程及现阶段所处的变形阶段,确定其相应的失稳模式... 选取巫峡段茅草坡一典型反倾岩质滑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库岸滑坡防治措施的分阶段设计流程(原则、思路和方法):首先基于已有的地质勘察资料和现阶段岸坡变形破坏特征分析岸坡变形破坏过程及现阶段所处的变形阶段,确定其相应的失稳模式和主控因素,提出滑坡防治比选方案;其次对于滑坡不同变形破坏阶段进行合理划分,运用数值模拟对滑坡防治各比选方案的治理效果开展岸坡不同变形破坏阶段的全过程评价,对比分析制定较合理的防治措施。研究结论主要有:(1)对同一岸坡而言,当其处于不同变形阶段时,其变形破坏模式和主控因素不完全相同,且同一防治方案的治理效果差别较大;(2)就茅草坡现阶段而言,滑坡处于变形破坏过程的坡脚弱化滑移阶段,此阶段变形破坏的主控因素为消落带岩体的弱化和滑移,格构护坡方案的造价低且防治效果最好,而锚杆锚固方案造价高且效果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反倾岩质滑坡 茅草坡岸坡 变形模式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反倾层状岩石边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红明 唐辉明 +1 位作者 胡斌 余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8-60,64,共4页
反倾向层状岩石边坡失稳问题一直是工程地质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反倾层状岩石边坡的岩体结构特点,以弯曲拉裂(倾倒)变形的地质模型为基础,根据突变理论建立反倾层状岩石边坡尖点突变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边坡失稳... 反倾向层状岩石边坡失稳问题一直是工程地质学和岩石力学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针对反倾层状岩石边坡的岩体结构特点,以弯曲拉裂(倾倒)变形的地质模型为基础,根据突变理论建立反倾层状岩石边坡尖点突变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边坡失稳的突变条件,并提出临界失稳深度。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突变理论的稳定性评价方法。通过对工程实例的分析,表明对于反倾层状结构岩石边坡,该稳定性评价方法是成功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理论 弯曲拉裂 反倾层状岩石边坡 稳定性评价
下载PDF
基于坡角变化的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达 张硕 郑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39-447,共9页
基于临空条件变化对倾倒变形斜坡影响的认识,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倾倒变形边坡为原型,通过3组斜坡模型的离心试验,模拟不同坡角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与破坏过程,获得坡角变化与倾倒变形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倾斜... 基于临空条件变化对倾倒变形斜坡影响的认识,以澜沧江古水水电站倾倒变形边坡为原型,通过3组斜坡模型的离心试验,模拟不同坡角条件下反倾层状斜坡的变形演化与破坏过程,获得坡角变化与倾倒变形发展演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倾斜坡倾倒破坏最先发生在坡脚位置,而后向上部发展。坡角越陡,产生这种变形需要的累积时间越短;反倾层状岩质斜坡倾倒变形演化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斜坡岩体倾倒,斜坡后缘沉降;(2)坡脚岩层破裂,岩体"倾倒–弯曲"变形;(3)折断带从坡脚向坡顶延伸,坡顶岩体张拉破坏;(4)折断带延伸直至贯通,岩体"倾倒–折断"破坏;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坡度较陡的斜坡发生倾倒变形的范围更大,更可能在倾倒过程中产生多级折断带,造成斜坡破坏的能量释放不是一次性的;坡角的变化会导致斜坡最终失稳模式的差异,坡角越缓,倾倒变形斜坡更有可能演化成为整体滑移失稳,坡角越陡,岩体倾倒后出现崩塌的可能性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倾层状岩质斜坡 倾倒变形 坡角变化 离心模型试验
下载PDF
反倾硬质岩高陡斜坡变形破坏机制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胡惠华 张鹏 龚道平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3367-3377,共11页
对于反倾硬质岩坡体,其变形机理及破坏模式由岩体结构所控制。结合某高速公路高陡斜坡,在详细调查坡体不同结构面发育及交切组合关系基础上,综合分析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深部监测资料,发现断层F13控制坡体深层变形,断层F14及部分追索节理... 对于反倾硬质岩坡体,其变形机理及破坏模式由岩体结构所控制。结合某高速公路高陡斜坡,在详细调查坡体不同结构面发育及交切组合关系基础上,综合分析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深部监测资料,发现断层F13控制坡体深层变形,断层F14及部分追索节理构成中层潜在滑面,节理、风化裂隙及卸荷裂隙构成浅层潜在滑面,由此构建该斜坡深、中、浅三层共11个滑面的地质分析模型,并系统进行刚体极限平衡分析与离散元仿真工作,归纳反倾硬质岩斜坡变形破坏机制。结果表明,在坡脚冲刷、掏蚀及施工开挖扰动作用下,斜坡会沿不同深度、不同结构面组合的潜在滑面发生变形破坏,经多方案优化比选,提出导水洞引水、沟底反压护脚联合框架锚杆加固方案,经整治工程完工后8 a运营监测验证,该方案安全经济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工程 岩体结构 反倾硬质岩斜坡 变形破坏机制
原文传递
西冲矿山岩质边坡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失稳机制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徐亮 裴向军 吴景华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5-39,共5页
以西冲矿山某一反倾岩质边坡为例,在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相似原理构建了地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失稳物理模拟试验模型。模拟试验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1.025m/s2、竖直向峰值加速度为2.102m/s2、振动持续时间为20s。试验得出,地... 以西冲矿山某一反倾岩质边坡为例,在现场工程地质条件调查的基础上,依据相似原理构建了地震动力作用下边坡失稳物理模拟试验模型。模拟试验水平向峰值加速度为1.025m/s2、竖直向峰值加速度为2.102m/s2、振动持续时间为20s。试验得出,地震力作用下边坡的失稳模式为松动→倾倒→崩塌,边坡的变形部位主要为坡体前缘,竖直向变形量为0.5cm,水平向变形量为0.4cm,边坡前缘出现贯通的破裂面,坡体后缘出现倾倒变形现象。物理模拟结果与UDEC数值模拟分析结果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质反倾边坡 地震动力条件 物理模拟研究 失稳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