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anthanide complexes with β-diketones and coumarin derivates:synthesis,thermal behaviour,opt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and immobilisation 被引量:2
1
作者 Maria Milanova Joana Zaharieva +2 位作者 Iliya Manolov Miroslava Getzova Dimitr To dorovsky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S1期66-74,共9页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es of the ty pe Eu(DBM) 3 and Eu(DBM) 3·Q(DBM-dibenzoylmethane,Q-1,10-phenantroline or 4,7-d iphenyl-1,10-phenantroline) and of Tb-and Nd-complexes with t... The paper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the synthesis of complexes of the ty pe Eu(DBM) 3 and Eu(DBM) 3·Q(DBM-dibenzoylmethane,Q-1,10-phenantroline or 4,7-d iphenyl-1,10-phenantroline) and of Tb-and Nd-complexes with the newly-synthesis ed coumarin derivates 3,3’-[(4-chlorphenyl) methylene) bis(4-hydroxy-2H-chromen-2-one) ,3,3’-[(3,5-dimethoxy-4-hydroxy) methylene) bis(4-hydroxy-2H-chromen-2-one) ,etc. Elemental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IR,UV,NMR and fluorescence spe ctroscopy and X-ray analysis were applied for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complexes. Some peculiarities of the synthetic procedures for both types of complexes were discussed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synthetic approach,pH of the reaction mediu m,temperature of synthesis and drying of the complexes on the composition,stab ility and optical properties was reported. The immobilisation of the complexes i n thin films based on sol-gel produced SiO2 and on polymethylmethacrylate was st udied.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preparation of the matrices(composition of th e starting system,temperature and time of sol aging,etc.) were recommended. Th e film morphology was evaluated by fluorescence,scanning electron and atomic fo rce microscopy. The interaction of the lanthanide ions with the matrice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ir nature,the effect of the in-situ polymerisation and other f actors on photoluminescent excitation and emission spectra and excited state lif e-times of the complexes were followed. The effect of the second ligand on the p 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the immobilised diketonates was further elucidate d.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e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the complexes and microcom posites produced on their base were proposed. Preliminary results on the pharmac olog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umarin complexes reported showed unambiguously high er cytotoxicity of the Nd complex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the respective lig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COMPLEXES thin films β-diketones coumarin derivates optical properties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MORPHOLOGY
原文传递
香豆素类衍生物的合成 被引量:14
2
作者 陈维一 陆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6-77,共2页
In order to obtain coumarin derivatives with activities against HIV,six compounds were designed and synthesized by Pechmann condensation reaction.Their structures were confirmed by IR,EA and 1HNMR.
关键词 香豆素类衍生物 PECHMANN反应 合成 抗艾滋病药物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微波辐射促进香豆素衍生物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陈雄 李崇熙 马维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68-270,共3页
在催化量硫酸的存在下 ,用微波辐射进行Pechmann反应 ,制备香豆素衍生物 ,获得中等至良好的产率。本方法快速。
关键词 微波辐射 Pechmann反应 香豆素衍生物 微波合成 产率 固体催化剂
下载PDF
香豆素衍生物的荧光发射能计算及XC泛函的合理选择 被引量:19
4
作者 王溢磊 吴国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31-1838,共8页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与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处理相结合的计算方案对香豆素系列15种已知荧光化合物的发射能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表明,发射能与吸收能一样,其计算值主要取决于交换-相关(XC)泛函的选择.只要泛函选用得当,在使... 采用含时密度泛函理论(TDDFT)与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处理相结合的计算方案对香豆素系列15种已知荧光化合物的发射能进行了系统考察.结果表明,发射能与吸收能一样,其计算值主要取决于交换-相关(XC)泛函的选择.只要泛函选用得当,在使用较小基组的TDDFT/6-31G(d)//CIS/3-21G(d)理论水平上即可使绝大部分化合物的实验发射能在精度达0.16eV以内得以重现.与吸收能计算不同的是,无法选用单一的一种泛函来对全系列化合物的发射能作出满意的理论预测.激发态无明显电荷转移的、7位上有氨(或胺)基取代或有氮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其适用泛函为不含Hartree-Fock(HF)交换能的纯泛函OLYP和BLYP.而激发态发生较大程度电荷转移的、3位上有共轭取代基的衍生物,其适用泛函则为含20%的HF交换成分的混合泛函B3LYP.因此,发射能计算中的XC泛函选择,应同时考虑取代基团效应以及激发态的电子结构特征.其中,发射能计算值受XC泛函中HF交换能比例的影响十分敏感.文中还对激发能计算中的溶剂效应校正方案和激发态几何优化精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发射能 含时密度泛函理论 Hartree-Fock交换能 香豆素衍生物
下载PDF
香豆素衍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5
作者 董社英 李辉 李靖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4-497,共4页
香豆素衍生物因具有重要的生物、光学活性而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概述了近年来香豆素衍生物的主要合成方法,为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合成方法 概述
下载PDF
抗HIV香豆素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蒋启军 李文辉 +1 位作者 曾和平 杨定乔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3-375,380,共4页
用AM1方法对20个四环香豆素类化合物进行了电子构型、电荷分布、优势构象的理论研究,着重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具有药效作用的分子都有相似的优势构象.它为该类药物分子设计和相关酶结构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抗爱滋病药物 AMI 优势构象
下载PDF
基于香豆素衍生物反应型识别CN^-的紫外荧光传感器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黄青 曲文娟 +4 位作者 陈洁 林奇 姚虹 张有明 魏太保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29-635,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N-4-吡啶基香豆素-3-甲酰胺的新型的CN^-传感器Q1.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传感器Q1对10种不同阴离子的识别性能.当向含水10%(DMSO/H_2O,V∶V=9∶1)的Q1中分别加入CN^-,F^-,Cl^-,Br^-,I^-,Ac O^-,H _2PO_4^-,HSO_4^-...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N-4-吡啶基香豆素-3-甲酰胺的新型的CN^-传感器Q1.通过紫外和荧光光谱研究了传感器Q1对10种不同阴离子的识别性能.当向含水10%(DMSO/H_2O,V∶V=9∶1)的Q1中分别加入CN^-,F^-,Cl^-,Br^-,I^-,Ac O^-,H _2PO_4^-,HSO_4^-,Cl O_4^-和SCN^-等阴离子后,发现CN^-的加入,使得Q1在304 nm处的吸收峰增强;相应的荧光光谱在431 nm处产生较强的发射峰;在365 nm紫外灯照射下,加入CN^-的Q1溶液会产生蓝色荧光.同时,其它离子的加入无上述现象.Q1中加入CN^-后光学性质改变的特点可实现在紫外、荧光双通道中检测CN^-,并且对CN^-的检测不受其它竞争离子的干扰.Q1对CN^-的荧光最低检测限为1.44×10^(-8) mol/L,低于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在饮用水中CN^-的最高含量(<1.9μmol/L).另外,核磁滴定、红外、质谱结果表明,Q1对CN^-可能的识别机理是这二者之间发生加成反应,此推断通过密度泛函计算亦可佐证.值得注意的是,该结果可应用于对樱桃核仁中CN^-的检测,实现了在食物样品中的实时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荧光紫外双通道 氰根离子 食物样品应用
原文传递
一种“关-开”型生物硫醇荧光探针和生物成像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婷婷 杨瑜涛 +2 位作者 周柯岩 胥稳智 李玮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498-3504,共7页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关-开"型荧光探针CO-NBS,用于选择性识别生物硫醇,包括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该探针的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 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香豆素衍生物的"关-开"型荧光探针CO-NBS,用于选择性识别生物硫醇,包括半胱氨酸(Cys)、高半胱氨酸(Hcy)和谷胱甘肽(GSH).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对该探针的光学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能够实现对Cys、Hcy和GSH快速、高灵敏性和高选择性的检测,检测限分别为92、30、62 nmol/L.此外,该探针具有低细胞毒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够成功应用于活细胞和斑马鱼中的生物硫醇的荧光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香豆素衍生物 生物硫醇 荧光成像
原文传递
香豆素衍生物AChE抑制剂的3D-QSAR研究
9
作者 李泽鹏 孔唯龙 +1 位作者 杨绍淇 余丽丽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8期79-82,共4页
采用Topomer CoMFA方法研究了44种香豆素衍生物AChE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D-QSAR模型。建立的Topmer CoMFA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q^(2)为0.606,拟合相关系r^(2)=0.996,标准估计误差SEE=0.046,Fisher检验值F=891.096,由此可见该模型... 采用Topomer CoMFA方法研究了44种香豆素衍生物AChE抑制剂的三维定量构效关系D-QSAR模型。建立的Topmer CoMFA模型的交互验证相关系数q^(2)为0.606,拟合相关系r^(2)=0.996,标准估计误差SEE=0.046,Fisher检验值F=891.096,由此可见该模型是有效的。通过Topomer CoMFA模型三维等势图揭示了结构对活性的影响。并采用分子对接研究了配体和受体蛋白之间的结合。该模型为进一步探索黄酮类衍生物作为AChE抑制的构效关系,以及该类分子的结构设计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pomer CoMFA AChE抑制剂 分子对接 香豆素衍生物
下载PDF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活性与相对亲脂水性的关系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堃 童曾寿 +2 位作者 戴昌世 李鲁 郑思新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266-272,共7页
4-甲基-7-羟基-6-或-8-烯丙基香豆素是一类新的辐射防护剂,但由于其脂、水溶性都很小,影响药(?)在体内的吸收及口服效果。为改善其溶解度,从增加有效基本结构的亲水或亲脂性的角度,合成了14个香豆素衍生物,测定抗辐射活性并研究了亲水,... 4-甲基-7-羟基-6-或-8-烯丙基香豆素是一类新的辐射防护剂,但由于其脂、水溶性都很小,影响药(?)在体内的吸收及口服效果。为改善其溶解度,从增加有效基本结构的亲水或亲脂性的角度,合成了14个香豆素衍生物,测定抗辐射活性并研究了亲水,亲脂性与活性之间的关系,获得一定的结果。5a和6a能在油酸乙酯中溶解,后者在水中也有一定的溶解性,且二者都保持了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防护 香豆素衍生物 亲水亲脂性
下载PDF
香豆素衍生物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李卓远 史佳慧 +6 位作者 刘楠 薛玉涛 李婉倩 蒋治坤 周佳雨 刘晖 熊山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24年第6期23-30,共8页
香豆素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是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香豆素衍生物具有很强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如抗癌、抗菌、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抑郁以及抗HIV等。目前已经有很多相关药物用于临床试验,因此,以香豆素为核心... 香豆素是自然界中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是杂环化合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香豆素衍生物具有很强的生理和药理活性,如抗癌、抗菌、抗氧化、抗炎、神经保护、抗抑郁以及抗HIV等。目前已经有很多相关药物用于临床试验,因此,以香豆素为核心,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已成为国内外热点的研究领域。综述了近10年来香豆素衍生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以便为该类化合物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生物活性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香豆素衍生物对Cd(Ⅱ)配位作用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宋化灿 宋继国 +2 位作者 杨绮琴 陈义文 许遵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4-56,共3页
研究发现香豆素衍生物通过内酯键或其它配位基团与Cd (Ⅱ )配位。 4_甲基_7_羟基香豆素与Cd (Ⅱ )的配位作用比 3_氨基香豆素强。
关键词 配位作用 电化学 香豆素衍生物 DMSO CD 循环伏安法 冠醚 配位性能
下载PDF
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孙一峰 马世营 +1 位作者 张东娣 程学礼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2008年第5期393-402,共10页
合成了11个香豆素衍生物,产率53%—79%,利用元素分析、MS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由2-氨基苯并噻唑(ABT)和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MCC)合成了给体-受体加合物ABT-MCC,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 合成了11个香豆素衍生物,产率53%—79%,利用元素分析、MS和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同时,由2-氨基苯并噻唑(ABT)和8-甲氧基香豆素-3-甲酸乙酯(MCC)合成了给体-受体加合物ABT-MCC,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9.5978(19),b=10.686(2),c=10.693(2),α=71.30(3)°,β=70.43(3)°,γ=88.99(3)°,V=973.9(3)3,Z=2,Dx=1.359 mg/m3,μ=0.200 mm-1,F(000)=416,R=0.0463,wR=0.0992.结果表明,在ABT-MCC晶体中,分子间通过N—H…N和N—H…O氢键作用形成对称的A…D…D′…A′氢键四聚体,并通过弱的C—H…O氢键连接成为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进而分子间通过π-π堆积作用形成层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2-氨基苯并噻唑 给体-受体加合物 晶体结构
下载PDF
微波催化合成7-羟基-4-甲基香豆素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征远 杨锦耀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4年第1期33-34,37,共3页
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由间苯二酚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制备香豆素衍生物7-羟基-4-甲基香豆素。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香豆素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间苯二酚0.2mol,乙酰乙酸乙酯0.2mol,固体超强酸催化剂0.... 以固体超强酸为催化剂,采用微波辐射技术,由间苯二酚与乙酰乙酸乙酯缩合制备香豆素衍生物7-羟基-4-甲基香豆素。结果表明,微波辐射固体超强酸催化合成香豆素衍生物最佳反应条件为:间苯二酚0.2mol,乙酰乙酸乙酯0.2mol,固体超强酸催化剂0.5g,微波功率210W,微波辐射时间6min,收率9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辐射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香豆素衍生物 间苯二酚 乙酰乙酸乙酯
下载PDF
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钱露露 韩相恩 《化工中间体》 2012年第11期18-22,共5页
香豆素类衍生物因具有特殊内酯结构而具有荧光性能,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等领域;本文综述了香豆素类荧光化合物的经典合成方法,并从不同类型催化剂的广泛使用应用于这些经典合成反应,极大提高了产率且对环境友好。
关键词 香豆素类衍生物 荧光 合成
下载PDF
基于BiFC技术验证IMM-H004对CKLF1/CCR4结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也 张钊 +1 位作者 楚世峰 陈乃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30-1035,共6页
目的利用BiFC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香豆素衍生物IMM-H004对趋化素样因子CKLF1与其受体CCR4结合的影响。方法引入BiFC技术,将CKLF1趋化活性肽段C27与CCR4分别与Venus荧光蛋白的N端(VN173)和C端(VC155)相连,C27与CCR4的结合可以Venus黄... 目的利用BiFC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研究香豆素衍生物IMM-H004对趋化素样因子CKLF1与其受体CCR4结合的影响。方法引入BiFC技术,将CKLF1趋化活性肽段C27与CCR4分别与Venus荧光蛋白的N端(VN173)和C端(VC155)相连,C27与CCR4的结合可以Venus黄色荧光的形式体现,重组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损伤造模,并给予0.1、1和10μmol·L^-1 IMM-H004,观察活细胞中荧光强度。结果通过测序比对验证CKLF1/CCR4-BiFC系统构建成功,并能转染HEK293细胞正常启动,在该系统中,与Control组相比,OGD/R造模后黄色荧光强度明显增加(P<0.01),给予不同浓度IMM-H004后荧光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BiFC技术,在活细胞状态下直观观察到IMM-H004在脑缺血损伤模型中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拮抗氧糖剥夺/复氧损伤造模状态下CKLF1/CCR4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趋化素样因子1 趋化因子受体4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缺血性脑卒中 氧糖剥夺/复氧复糖
下载PDF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在二甲基亚砜中的电还原性质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继国 宋化灿 +2 位作者 杨绮琴 陈义文 许遵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8-50,共3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电还原进行研究 ;香豆素的电还原发生在羰基上 ;如果香豆素衍生物分子上含有吸电子基团 ,则还原电位正移 ;如果含有给电子基团 ,则还原电位负移 ;如果同时含有吸电子和给电子基团 。
关键词 香豆素 衍生物 二甲基亚砜 电还原性质 循环伏安法 电化学方法 重金属离子 环境监测 水污染监测
下载PDF
2-苯基噻唑-香豆素衍生物的合成与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冯媛媛 宋梦秋 +5 位作者 武文龙 钱晶晶 刘玉委 司鑫鑫 邹靖培 史大华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62-1368,共7页
以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和3-溴丙酮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缩合、烷基化、皂化反应得到2-((4-甲氧基)苯基)噻唑-4-甲酸,再与二溴代烷烃反应得到溴取代的2-((4-甲氧基)苯基)噻唑-4-羧酸酯,最后与4-羟基香豆素反应得到4个2-苯基噻唑-香豆素衍生... 以对羟基硫代苯甲酰胺和3-溴丙酮酸乙酯为原料,经过缩合、烷基化、皂化反应得到2-((4-甲氧基)苯基)噻唑-4-甲酸,再与二溴代烷烃反应得到溴取代的2-((4-甲氧基)苯基)噻唑-4-羧酸酯,最后与4-羟基香豆素反应得到4个2-苯基噻唑-香豆素衍生物。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质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结构进行确证。采用CCK8法评价目标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乳腺癌顺铂耐药性细胞MCF-7/DDP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浓度为50μM时,四个化合物都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化合物5c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最强,分别为32.44%和1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苯基噻唑 香豆素衍生物 合成 抗肿瘤
下载PDF
香豆素类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郦志阳 蒋敏 +2 位作者 彭鹏程 苏昌霖 肖锡林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84-89,共6页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强荧光性.香豆素类荧光探针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疾病监测、金属离子检测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金属离子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金属离子显得尤为重要.用4-甲基-8-甲酰基-7-羟... 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强荧光性.香豆素类荧光探针广泛应用于药物开发、疾病监测、金属离子检测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毒金属离子存在于我们生活环境之中,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金属离子显得尤为重要.用4-甲基-8-甲酰基-7-羟基香豆素、2-氨甲基吡啶反应合成了一种能够识别Cr3+的新型荧光分子探针MFHC.当溶液为乙腈时该配体对Cr3+具有高度的选择性识别作用,并且当其他离子在高于Cr3+浓度5倍的情况下该配体仍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荧光滴定实验表明:主体与配体之间的配位比应为1∶1,检测限为1.19×10-1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香豆素类衍生物 CR^3+ 配位
下载PDF
香豆素衍生物联合天麻素在抑制谷氨酸诱导神经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齐宇 李红侠 +2 位作者 马骋晨 吴善潘 刘宇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23-28,共6页
以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酸处理)、天麻素组(天麻素、谷氨酸处理)、CD(香豆素衍生物)组(CD、谷氨酸处理)和联合组(CD、天麻素、谷氨酸处理),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由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胱... 以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谷氨酸处理)、天麻素组(天麻素、谷氨酸处理)、CD(香豆素衍生物)组(CD、谷氨酸处理)和联合组(CD、天麻素、谷氨酸处理),采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由酶标仪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和丙二醛的含量;Annexin V/PI染色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显示,CD(10.0μmol/L)联合天麻素(2.5μmol/L)对经谷氨酸处理的细胞存活率最高(高于模型组25.47%),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也最大(分别是模型组的2.16倍和1.67倍),丙二醛的含量最低(低于模型组2.33倍),细胞凋亡率为14.09%(较模型组降低了11.31%)。因此,CD联合天麻素可抑制细胞凋亡,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细胞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拮抗谷氨酸诱导的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豆素衍生物 天麻素 协同作用 谷氨酸 PC12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