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厦门地震台重力仪同震响应特征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婕 占惠 +3 位作者 卓群 黄晓华 林立峰 刘仲达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1期96-99,共4页
2007年9月,印度尼西亚发生8次强震,厦门地震台的重力仪都有同震响应。从面波延迟时间、最大变形幅度、同震持续时间3个方面研究了8次强震的同震响应特征。
关键词 同震响应特征 重力仪 仪器性能 面波 变形幅度
下载PDF
基于光学影像相关性匹配技术的2023年土耳其M_(W)7.8与M_(W)7.5双强震地表同震变形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康文君 徐锡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297,共9页
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中南部卡赫拉曼马拉什省10个小时内连续发生M_(W)7.8与M_(W)7.5双强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两个地震均为走滑型地震。土耳其双强地震发生后,国内外学者利用野外测量、GNSS以及差分InSAR等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地表同震变形研... 2023年2月6日在土耳其中南部卡赫拉曼马拉什省10个小时内连续发生M_(W)7.8与M_(W)7.5双强震,震源机制解表明两个地震均为走滑型地震。土耳其双强地震发生后,国内外学者利用野外测量、GNSS以及差分InSAR等方法开展了一系列地表同震变形研究,但由于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限制,当前已有地表同震变形结果尚存在空间分辨率低、近断层处数据缺失等不足。为了弥补这些不足,研究利用哨兵2号光学影像数据,通过影像相关性匹配技术得到了土耳其双强震的东西向和南北向的地表同震变形场,并将这些地表变形转换成为沿着断层方向的左旋走滑位移。变形场结果显示两次地震地表破裂长度分别约280 km和约130 km,首先发生的M_(W) 7.8地震的平均走滑位移量为4.2±1.66 m,最大走滑位移量6.9±0.81 m;随后发生的M_(W)7.5地震的平均走滑位移量为4.9±2.45 m,最大走滑位移量为9.6±1.16 m。通过对比COSI-Corr方法和野外测量得到的水平位移,结果显示2种方法得到的最大水平位移相吻合,而COSI-Corr方法得到的平均位移略大于野外测量得到的水平位移,这是由COSI-Corr方法测量结果中包含了部分离断层弥散变形导致的。研究结论不仅可为断层面滑动反演模型提供变形数据和约束条件,同时可以加深对走滑断裂的破裂行为控制因素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耳其双强震 东安纳托利亚断裂 哨兵2号 光学影像相关性匹配 地表同震变形 恰尔达克断裂
下载PDF
利用InSAR观测研究2022年伊朗地震序列触发机制及其对基础设施的影响
3
作者 杜静 宋闯 +4 位作者 李振洪 刘振江 刘海辉 余琛 彭建兵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62-1971,共10页
2022-07-01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甘省发生两次Mw 6.0和一次Mw 5.7地震,11-30在距这两次地震不足10 km的位置,又发生了Mw 5.7地震。利用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2022-07-01—2022-11-30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 2022-07-01伊朗南部的霍尔木兹甘省发生两次Mw 6.0和一次Mw 5.7地震,11-30在距这两次地震不足10 km的位置,又发生了Mw 5.7地震。利用欧洲空间局哨兵一号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获取2022-07-01—2022-11-30地震序列的同震形变场,进而利用弹性半空间的位错模型反演得到地震序列的断层参数和滑动分布,并利用库仑应力研究了07-01地震对11-30地震的触发关系,讨论了这一地震序列的断层几何和对公路等震区基础设施的影响。结果表明,这一地震序列均为逆冲型地震,最大地表永久变形量超过36 cm,地震造成了震中区域公路和房屋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损毁。07-01地震的断层最大滑动量为2.4 m,发生在地下8 km左右;11-30地震的断层最大滑动量约为0.5 m,发生在地下8 km左右。对地震序列进行库仑应力分析显示,07-01地震对11-30地震有显著触发作用。这一地震序列中,不同地震的发震断层在空间上交叉重叠度较高,说明可能发生在同一个逆冲断层系统,而这一断层系统是通过此次地震序列新发现的隐伏断层,其未来的地震危险性值得持续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朗地震序列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同震地表形变 断层滑动分布 触发机制 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The Surface Rupture Zone and Coseismic Deformation Produced by the Yutian Ms7.3 Earthquake of 21 March 2008,Xinjiang 被引量:2
4
作者 SHAN Xinjian QU Chunyan +5 位作者 WANG Chisheng ZHANG Guifang ZHANG Guohong SONG Xiaogang GUO Liming LIU Yunhua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期256-265,共10页
On 21 March 2008, a Ms7.3 earthquake occurred at Quickbird, Yutian County, Xinjiang. We attempt to reveal the features of the causative fault of this shock and its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Our work is based on ana... On 21 March 2008, a Ms7.3 earthquake occurred at Quickbird, Yutian County, Xinjiang. We attempt to reveal the features of the causative fault of this shock and its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Our work is based 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o high-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s as well as differential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nSAR) data from the satellite Envisat SAR, coupled with seismicity,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ctive tectonics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40 km-long, nearly NS trending surface rupture zone by this event lies on a range-front alluvial platform in Qira County. It i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linear traces and simple structure with 1-3-m-wide individual seams and maximum 6.5 m width of a collapse fracture. Along the rupture zone many secondary fractures and fault-bounded blocks are seen, exhibiting remarkable extension. The eoseismic deformation affected a large area 100~100 km2. D-InSA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ferometric deformation field is dominated by extensional faulting with a small strike-slip component. Along the causative fault, the western wall fell down and the eastern wall, that is the active unit, rose up, both with westerly vergence. Because of the big deformation gradients near the seismogenic fault, no interference fringes are seen on images, and what can be determined is a vertical displacement 70 cm or more between the two fault walls. According to the epicenter and differential occurrence times from the National Earthquake Information Center,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 Center, Harvard and USGS,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eismic fault ruptured from north to sou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untian Earthquake high resolution image D-INSAR surface rupture zone coseismic deformation field
下载PDF
粘弹性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模拟研究
5
作者 王德耀 封建民 张满社 《粘接》 CAS 2022年第11期37-41,共5页
以我国某次地震为原型,通过搭建走滑断层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为0.6时,走滑断层上剖面节点、中剖面节点、下剖面节点地表变形宽度分别为2419、3590和1279 m;摩擦系数为0.8时对... 以我国某次地震为原型,通过搭建走滑断层有限元模型,模拟分析了边界荷载对走滑断层同震地表变形影响。结果表明:摩擦系数为0.6时,走滑断层上剖面节点、中剖面节点、下剖面节点地表变形宽度分别为2419、3590和1279 m;摩擦系数为0.8时对应数据为1177、1790和839 m;走滑断层边界位移量分别为5、7、9、11和13 m时,断层附近位移量分别为0.84、1.20、1.51、1.86和2.19 m。边界荷载的提升会明显增加断层附近的位移量,也会正向影响走滑断层的同震地表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界荷载 走滑断层 同震地表变形量 模拟分析
下载PDF
2021年云南漾濞地震InSAR监测及断层滑动分布反演
6
作者 安岩 杨帆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09-516,共8页
采用双轨D-InSAR技术获取2021-05-21云南漾濞6.1级地震的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基于Okada均匀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与同震滑动分布,最后通过正演模型预测地震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分析地震的形变特征及发震... 采用双轨D-InSAR技术获取2021-05-21云南漾濞6.1级地震的升降轨同震形变场,并以此为约束,基于Okada均匀弹性半空间位错模型反演发震断层的几何参数与同震滑动分布,最后通过正演模型预测地震的同震三维形变场,分析地震的形变特征及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和构造运动。结果显示,在InSAR形变场中,升轨LOS向最大形变量约10 cm,降轨LOS向最大形变量约13 cm;利用Okada模型反演得出,发震断层长约12.53 km,宽约6.44 km,位于地下3~9 km处,断层走向约136.34°,倾角约83.79°,滑动角约-175.46°;断层的同震滑动主要分布在沿走向9~21 km与沿倾向向下3~9 km范围内,最大滑动位移出现在地下4 km深度处,滑移量达到0.64 m;通过正演模型的地表三维形变预测发现,垂直方向最大抬升约3.22 cm,最大沉降约4.04 cm。总体而言,此次地震的发震断层类型为右旋走滑,且带有正断分量,初步判断地震发生在一条未知的NW-SE向断裂带上,该断裂可能属于维西-乔后-巍山断裂和红河断裂北段的次级或分支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漾濞地震 InSAR同震形变 断层参数反演 同震滑动分布 地表三维形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