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雨虹 贺铿 袁国军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最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球囊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
下载PDF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Predictors of Major Side Branch Occlusion after Main Vessel Stenting in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被引量:9
2
作者 Dong Zhang Bo Xu Dong Yin Yi-Ping Li Yuan He Shi-Jie You Shu-Bin Qiao Yong-Jian Wu Hong-Bing Yan Yue-Jin Yang Run-Lin Gao Ke-Fei Dou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471-1478,共8页
Background: Major side branch (SB) occlus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bifurcation lesions. We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Background: Major side branch (SB) occlusion is one of the most serious complications dur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for bifurcation lesions. We aimed to characterize the incidence and predictors of major SB occlusion during coronary bifurcation intervention. Methods: We selected consecutive patients undergoing PCI (using one stent or provisional two stent strategy) for bifurcation lesions with major SB. Al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oronary angiography findings, PCI procedural factors and 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ic analysis data were collecte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to identify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B occlusion. SB occlusion after main vessel (MV) stenting was defined as no blood flow or any 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TIMI) flow grade decrease in SB after MV stenting. Results: Among all 652 bifurcation lesions, 32 (4.91%) SBs occluded. No blood flow occurred in 18 lesions and TIMI flow grade decreasing occurred in 14 lesions. In multivariate analysis, diameter ratio between MV/SB (odds ratio [OR]: 7.71,95% confidence interval [C/]: 1.53-38.85, P = 0.01), bifurcation angle (OR: 1.03, 95% CI: 1.02-1.05, P 〈 0.01), diameter stenosis of SB before MV stenting (OR: 1.05, 95% CI: 1.03-1.07, P〈 0.01), TIMI flow grade of SB before MV stenting (OR: 3.59, 95% CI: 1.48-8.72, P〈 0.01)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 fraction (LVEF) (OR: 1.06, 95% Cl: 1.02-1.11, P 〈 0.01) we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SB occlusion. Conclusions: Among clinical and angiographic findings, diameter ratio between MV/SB, bifurcation angle, diameter stenosis of SB before MV stenting, TIMI flow grade of SB before MV stenting and LVEF were predictive of major SB occlusion after MV sten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Major Side Branch Occlusio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原文传递
单纯药物涂层球囊策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3
作者 郑浩 李占鲁 傅国胜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7年第3期172-174,共3页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我院心内科31例分叉病变患者(主支狭窄<50%,分支开口狭窄>70%;分支血管参考直径≥2mm),单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分支血管,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 目的观察单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我院心内科31例分叉病变患者(主支狭窄<50%,分支开口狭窄>70%;分支血管参考直径≥2mm),单纯应用药物涂层球囊处理分支血管,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9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记录随访过程中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 31例患者33个分叉病变中位于前降支/对角支占57.58%,回旋支/钝缘支占30.30%,右冠状动脉/后降支或左室后支占12.12%。3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100%,并且全部患者均经桡动脉途径完成。其中2列患者出现分支血管夹层(1例TIMI血流<2级)进行补救性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围手术期及术后临床随访(门诊或电话随访),无死亡或心肌梗死等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74.19%的患者完成了冠状动脉造影复查,仅1例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LR)。分支晚期管腔丢失(LLL)为(0.13±0.25)mm。结论单独药物涂层球囊策略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支血管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涂层球囊 分叉病变 血管成形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定义、分类和治疗策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贺永明 赵欣 +1 位作者 许海峰 杨向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2年第3期379-384,共6页
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定义、分类和治疗策略,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研究现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极具挑战性且仍存争议,分叉病变的分类、治疗策略命名繁复,而且缺乏统一描述治疗策略手段。研究用途:现结合欧洲分叉俱乐部五次会... 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定义、分类和治疗策略,国内尚未见系统报道。研究现状: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极具挑战性且仍存争议,分叉病变的分类、治疗策略命名繁复,而且缺乏统一描述治疗策略手段。研究用途:现结合欧洲分叉俱乐部五次会议共识,旨在系统报道分叉病变的定义、分类和治疗策略最新进展,以"MADS"四种术式为中心,对每一种术式及其变异进行详细介绍,并不失其可记忆性及临床指导意义,最后提出了逐步描述支架治疗策略互动电子表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分叉病变 支架植入
下载PDF
应用切割球囊联合单支架置入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赵杰 吴永健 +5 位作者 钱杰 俞梦越 滕思勇 罗彤 宋光远 孙中伟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46-549,共4页
目的:评价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自2012-01至2014-01我院心内科113例住院患者,共121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 目的:评价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入选自2012-01至2014-01我院心内科113例住院患者,共121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应用切割球囊对主支血管和分支血管分别进行预扩张处理后,再对主支血管进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观察手术成功率、分支血管血流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9个月后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情况。结果:应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软件测量支架置入前、后主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2.12±1.07)mm和(3.24±0.87)mm,分支血管最小管径分别为(1.44±0.73)mm和(1.82±0.64)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手术成功率为100%。入选患者中11处(9.1%)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近端夹层,5处(4.1%)分叉病变出现分支血管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血流〈2级,其中1处(0.8%)分叉病变发生分支血管闭塞。平均随访时间(8.3±3.1)个月,其中1例(0.8%)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治疗,无心原性死亡及心肌梗死事件发生。结论:应用切割球囊联合主支血管单支架置入对治疗分支血管存在明确病变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经皮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9
6
作者 刘鹏飞 林志 孙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5年第4期426-428,共3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20%,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等。现有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率高等缺点,所以冠状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15%-20%,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难点。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常用技术主要包括单支架技术和双支架技术等。现有的治疗技术具有操作复杂、并发症多、术后再狭窄率高等缺点,所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新兴的拘禁球囊技术,可以简化手术操作,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成功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现对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特点及目前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拘禁球囊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特点及术式选择研究进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凤鹏 郭润 +1 位作者 刘若非 张军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9年第2期235-238,共4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占经皮冠脉介入术的15%~20%。由于分叉病变介入过程中操作难度大、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手术时间长、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对器械的选择与技术操作要求高,分叉病变一直是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作为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特殊类型,占经皮冠脉介入术的15%~20%。由于分叉病变介入过程中操作难度大、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手术时间长、围术期心脏事件发生率高、对器械的选择与技术操作要求高,分叉病变一直是介入治疗中极具挑战性的病变之一,现就分叉病变的特点、分型、术式选择及分叉专用支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分叉专用支架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8
作者 许胜胜(综述) 庞玉琦(综述) 刘剑雄(审校) 《西部医学》 2023年第3期466-466,F0003,共2页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 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有效的血运重建是冠心病患者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技术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分叉病变作为一种复杂的冠脉病变,其处理仍面临巨大的挑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技术,研究证明,DCB在治疗分叉病变方面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现就DCB在分叉病变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分叉病变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杨长宝 郑海军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78-781,共4页
目的对比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16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Jailed导丝组82例,主动球囊保护组84... 目的对比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期间166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Jailed导丝组82例,主动球囊保护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手术时间、PCI术后即刻影像学效果及30天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等方面差异。结果主动球囊保护组较Jailed导丝组患者术后的TIMI 3级血流率(96%vs 85%,P<0.05)、术后30天MACE发生率(5.95%vs15.9%,P<0.05)明显降低,而对比剂用量[(59.20±10.36)ml vs(61.92±9.36)ml),P>0.05]、手术时间[(34.12±8.94)min vs(31.63±8.81)min,P>0.05]无明显增加。结论采用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提高了分叉病变PCI的临床效果,而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对比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球囊保护技术 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Two-Stent Strategy for Bifurcation Lesions in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Real-World Evidence
10
作者 Dilip Kumar Amit Malviya +8 位作者 Animesh Mishra Rabin Chakraborty Sanjeev S. Mukherjee Soumya Patra Arindam Pande Rana Rathor Roy Debopriyo Mondal Ashesh Halder Sumit Shanke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CAS 2024年第3期140-156,共17页
Background: Bifurcation lesions pose a high risk for adverse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benefits of the two-stent strategy (2SS) for treating coronary bifurcation le... Background: Bifurcation lesions pose a high risk for adverse event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Evidence supporting the benefits of the two-stent strategy (2SS) for treating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in India is limited.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various 2SSs for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for bifurcation lesions in India.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ret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multicentric, real-world study included 64 patients over 8 years. Data on demographics, medical history, PCI procedures, and outcomes were record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computed using the SPSS software. Results: Patients (n = 64) had an average age of 65.3 ± 11.1 years, with 78.1% males.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was reported in 18.8%, chronic stable angina in 40.6%, and unstable angina in 34.4% of participants. Two-vessel disease was observed in 98.4% of patients, and 99.4% had true bifurcation lesions. The commonly involved vessels were the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artery (50%),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 (34.4%), and first diagonal artery (43.8%). Mean percent diameter stenosis was 87.2% ± 10.1%. The mean number of stents used was 2.00 ± 0.34. The 2SS techniques included the T and small protrusion (TAP) (39.1%), double kissing (DK) crush (18.8%), and the culotte techniques (14.1%). Procedural and angiographic success rate was 92.18%.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at 1-year follow-up occurred in 7.8% of cases. Conclusion: The 2SS for bifurcation lesions showed favorable in-hospital and follow-up outcomes. Findings can serve as a resource for bifurcation angioplasty in India. Larger real-world studies with robust methodology are needed to validate thes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furcation Stenting 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 PERCUTANEOUS
下载PDF
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明哲 吴强 +2 位作者 赵爱民 李振勇 李旭东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567-570,594,共5页
目的探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 目的探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方法以江苏省徐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术进行治疗。依据研究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特点,选取行单导丝边支保护的60例边支病变患者为对照组。术后,对比评价两组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随访1年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血流分级等。结果术后,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介入治疗成功率分别为98.84%和85.71%,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1.1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期间,研究组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6.98%(6/86)vs.31.75%(20/63)P<0.05];TIMI血流分级、TMP血流分级以及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右心室射血分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支支架加边支预埋球囊可提高冠状动脉分支病变患者的介入治疗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支架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主支单支架术后最终球囊对吻扩张与否对临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永喆 郑行春 吴佳易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93-1200,共8页
目的:对比研究主支支架植入术后最终球囊对吻扩张与否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系非盲、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对象是2009-01-201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55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支架治疗策略... 目的:对比研究主支支架植入术后最终球囊对吻扩张与否对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系非盲、回顾性、单中心研究。对象是2009-01-2017-06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的155例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单支架治疗策略,其中53例行最终球囊对吻扩张(对吻组),102例未行最终球囊对吻扩张(非对吻组)。结果:一级终点是术后6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MACE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对吻组5.7%,非对吻组5.9%;风险比为0.98[95%可信区间:0.24~3.90],P=0.97)。术后9~12个月,127例接受了造影随访检查,两组患者随访的总体再狭窄率(包括主支和分支)类似(16.7%∶28.2%,P=0.15);对吻组主支再狭窄率2.4%,非对吻组3.5%(P=1.00);分支再狭窄率对吻组为16.7%,非对吻组27.0%(P=0.20)。并且两组的真性分叉病变病例的分支再狭窄率分别为19.4%和22.4%(P=0.72)。但是在手术时间、造影时间和造影剂用量上对吻组明显超过非对吻组(P<0.01)。进一步分析显示,非对吻组的单球囊扩张(经主支支架的分支开口扩张)可以将分支再狭窄比例从27.0%降低到10.0%,并且与双球囊组(即对吻组)对比(10.0%∶16.7%),二者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97)。结论: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中,主支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无论有无最终球囊对吻扩张,其临床随访结果相似,造影随访结果对吻组分支再狭窄率低于非对吻组,但非对吻组在手术时间、造影时间和造影剂用量上明显占优。两组中真性冠脉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亦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单支架置入术 最终球囊对吻扩张
原文传递
冠脉分叉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术后分支闭塞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昊翰 张冬 +4 位作者 王昊 赵志勇 高国峰 尹栋 窦克非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1516-1521,共6页
目的较大的分支血管(SB)闭塞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阐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大分支血管闭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累及较大分支血管的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 目的较大的分支血管(SB)闭塞是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治疗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分析阐明冠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大分支血管闭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预测因素。方法本研究纳入了累及较大分支血管的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连续患者。收集并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特征、冠脉造影及PCI手术情况、冠脉造影定量分析数据等,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分支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主支血管(MV)支架置入后的SB闭塞的定义为分支血管无血流或TIMI血流分级下降。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52例分叉病变,共32例(占4.91%)发生SB闭塞,其中无血流18例,TIMI血流分级下降14例。多因素分析显示,MV/SB直径比(比值比[OR]:7.71;95%置信区间[CI]:1.53-38.85;P=0.01)、分叉角度(OR:1.03;95%CI:1.02-1.05;P<0.01)、MV支架置入前SB直径狭窄率(OR:1.05;95%CI:1.03-1.07;P<0.01)、MV支架置入前SB的TIMI血流分级(OR:3.59;95%CI:1.48-8.72;P<0.01)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OR:1.06;95%CI:1.02-1.11;P<0.01)均为SB闭塞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在临床与冠脉造影相关的多项因素中,MV/SB直径比、分叉角度、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前分支血管直径狭窄率及TIMI血流分级以及LVEF对于MV支架置入后的大分支闭塞事件具有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分叉病变 大分支血管闭塞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直径分型法及其指导下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冠男 张健 +1 位作者 石宇杰 李俊峡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4期403-407,共5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分叉主支与分支血管的直径关系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直径分型法,进而采用直径分型法指导术式选择并观察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2011年3月~2015年4月中国部分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军区总医院在内的5个心脏中心冠...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分叉主支与分支血管的直径关系并提出一种新的分型方法——直径分型法,进而采用直径分型法指导术式选择并观察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入选2011年3月~2015年4月中国部分北方地区包括北京军区总医院在内的5个心脏中心冠状动脉造影或支架术中观察的361例1080处冠状动脉分叉及分叉病变,于术中测量冠状动脉主支近段血管直径(Dp)、主支远段血管直径(Dd)及分支血管直径(Ds),记录所有直径≥2.5 mm的主支及边支血管情况,观察三者的直径关系及其出现的频次,分为4型,直径分型法1型(ZJ1型):Dp=Dd>Ds;直径分型法2型(ZJ2型):Dp=Dd=Ds;直径分型法3型(ZJ3型):Dp=Dd+Ds 且Dd=Ds;直径分型法4型(ZJ4型):不符合上述分型条件者。其中189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按照直径分型法进行了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均采用了双支架策略。直径分型法1型采用DK mini-Crush支架术,直径分型法2型采用DK mini-Culotte支架术,直径分型法3型采用SKS/V支架术,观察3组术后1个月及1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结果 361例患者1080处冠脉分叉及分叉病变按照直径分型法分型:ZJ1型病变469处(43.4%);ZJ2型病变305处(28.2%); ZJ3型病变248处(23%);ZJ4型病变58处(5.4%)。其中189例分叉病变患者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手术成功率为100%。随访结果显示,ZJ1型、ZJ2型、ZJ3型病变患者术后1个月三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12.6%、5.4%、12.7%,其中病死率分别为2.3%、0%、2.1%;心肌梗死复发率分别为4.6%、3.6%、6.4%;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分别为3.4%、0%、2.1%;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分别为2.3%、1.8%、2.1%;术后1年三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28.7%、23.6%、23.4%,其中死亡率分别为8.0%、9.1%、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直径分型法 冠状动脉造影
下载PDF
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与拘禁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5
作者 羊敏俊 林江波 江建军 《医疗装备》 2024年第10期4-7,共4页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造影下拘禁球囊技术(JBT)与拘禁导丝技术(JWT)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医院行冠状动脉分叉治疗手术的10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0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试验组采用JBT治疗,对照组采用JWT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血管造影情况、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手术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术后,试验组边支最小血管直径大于对照组,分叉角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慢血流和边支严重影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造影剂输入量、支架置入数量、受照射剂量和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支血管残余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边支血管残余狭窄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冠状动脉造影下JBT治疗,可更好地保护血管形态与功能,减少造影剂、支架用量及手术时间,降低受照射剂量及术中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造影 拘禁球囊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孙梦琪 宋丹 +3 位作者 陈琳 苏晞 鄢华 徐承义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2期4459-4463,4472,共5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累及较大分支开口的病变,其分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目前已有几种不同支架置入术式可用于分叉病变的治疗,但手术过程复杂,仍存在远期预后不佳等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基于药物洗脱支架的抗细胞增殖...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冠状动脉累及较大分支开口的病变,其分支血管具有重要的功能价值,目前已有几种不同支架置入术式可用于分叉病变的治疗,但手术过程复杂,仍存在远期预后不佳等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CB)是基于药物洗脱支架的抗细胞增殖药物递送系统,可在无异物残留的同时维持正常血管的直径和功能,且对支架内再狭窄病变的效果与药物洗脱支架相当。DCB现已作为治疗分叉病变的替代治疗,对DCB策略及药物洗脱支架联合策略在分叉病变临床应用中的深入研究将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朱正茂 于雪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12,共7页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占所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病例的15%~20%,其介入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具争议。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器械,药物涂层球囊逐渐被应用于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起到了简化操作程序、保护分支血管的作用。本文就药物涂层球囊在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最新证据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经皮冠脉介入术 药物涂层球囊
下载PDF
球囊近端优化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18
作者 刘浩 李栋栋 +4 位作者 高春城 戴慧苗 马文帅 郭万刚 李飞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球囊近端优化技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叉嵴近段支架使支架形态更加贴合原血管解剖结构,从而显著改善了支架形态和贴壁,增加了临床获益。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该术式对术者有着非常高的技术要求,球囊的选择和定位不当均可导致手术失... 球囊近端优化技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分叉嵴近段支架使支架形态更加贴合原血管解剖结构,从而显著改善了支架形态和贴壁,增加了临床获益。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该术式对术者有着非常高的技术要求,球囊的选择和定位不当均可导致手术失败和远期不良事件的发生。其次在实践中不断演化出基于该技术的多种联合术式,如rePOT技术、POKI技术和PBED技术等。因目前针对这些技术的大型临床研究较少,其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还存在诸多争议。本文通过系统回顾球囊近端优化技术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做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近端优化技术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球囊支架对吻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关于单支架处置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时不同策略的临床研究
20
作者 陈志明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4年第10期97-99,共3页
目的:探讨单支架处置[“拘禁”球囊技术(JBT)、边支导丝保护(KIO)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到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20例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进行有效分组处理... 目的:探讨单支架处置[“拘禁”球囊技术(JBT)、边支导丝保护(KIO)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3年7月到广西桂东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120例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随机进行有效分组处理,观察组与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实施“拘禁”球囊技术(JBT)治疗,常规组患者实施边支导丝保护(KIO)技术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不良事件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患者病变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病变特点优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患者术中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放射线曝光时间以及对比剂用量等均优于常规组(P<0.05);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后可知,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治疗中,实施“拘禁”球囊技术治疗的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支架处置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不同策略 临床 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