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叶斑病拮抗细菌的筛选及其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鹿秀云 李社增 +4 位作者 栗秋生 孔令晓 刘杰 马平 高胜国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47-53,共7页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 通过平板对峙、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小区试验,筛选到1株对玉米叶斑病(弯孢叶斑病、大斑病和小斑病)具有较好防效的细菌菌株ST-87-14。温室盆栽试验显示其对玉米弯孢叶斑病的防治效果可达100%,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3.30%和87.60%。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ST-87-14防治玉米弯孢叶斑病的效果达52.04%,对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43.56%和48.16%。通过温室试验,证明菌株ST-87-14的菌体和胞外代谢产物都能对玉米叶斑病起到防病作用。通过16S rDNA序列测定和生理生化鉴定明确了菌株ST-87-14为枯草芽孢杆菌。通过对常见11种病原真菌的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ST-87-14菌株具有较广的抑菌谱。通过单因子试验,确定了ST-87-14菌株发酵培养基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豆饼粉。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出该菌最适发酵培养基配方为(g/L):蔗糖30g、豆饼粉2.0g、NaCl 1g、CaCO31g、KH2PO40.2g和MgSO4.7H2O 0.3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叶斑病 玉米大斑病 玉米小斑病 生物防治 拮抗菌 枯草芽孢杆菌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的抗病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军华 杜学林 邢光耀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6-88,共3页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 对20个玉米品种进行了抗弯孢霉叶斑病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病性差异。其中中感品种为先行3号,病情指数为15.52%;高抗品种为富友1号和振杰2号,其余的品种皆为中抗。除此之外,还分析了影响玉米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等因素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8月中、下旬的降雨日和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病情指数 抗病性
下载PDF
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邢光耀 杜学林 徐刚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5-48,共4页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 试验就2 0个玉米品种分别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的抗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对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存在着一定的抗性差异,其中,玉米小斑病的发病严重程度为中偏重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高感、中感和中抗3种抗病类型。弯孢霉叶斑病为轻发生,将2 0个玉米品种划分为中感和中抗2种抗病类型。分析了影响小斑病和弯孢霉叶斑病发生的因素,表明其发病程度除受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外,还受到气象因素(如温度、湿度、降雨量和光照时数)、播期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 弯孢霉叶斑病 病情指数 抗病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