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表面镀铜的研究 被引量:28
1
作者 庹新林 王伯羲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642-645,共4页
目的 研究碳纤维表面均匀镀铜的方法,解决镀铜时碳纤维与镀铜溶液的浸润性及碳纤维束的黑心问题方法 对碳纤维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然后将化学镀和电镀结合使用在其表面镀铜,最后用扫描电镜(SEM)检验镀铜效果结果 较好地解决了碳纤维... 目的 研究碳纤维表面均匀镀铜的方法,解决镀铜时碳纤维与镀铜溶液的浸润性及碳纤维束的黑心问题方法 对碳纤维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然后将化学镀和电镀结合使用在其表面镀铜,最后用扫描电镜(SEM)检验镀铜效果结果 较好地解决了碳纤维与镀铜溶液的浸润性及碳纤维束的黑心问题结论 对碳纤维先进行化学镀再电镀,既可提高碳纤维与铜镀层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黑心问题 镀铜 表面处理
下载PDF
铁与维生素A及其互作效应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铁、铜、锰、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2
作者 姜俊芳 张春善 +1 位作者 贾春燕 高晓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31-37,共7页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504只 ,随机分为9组 ,每组4个重复 ,每重复14只鸡 ,公母比为1 :1 ,采用3×3(Fe×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研究了日粮中不同水平的Fe和VA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 (0~4周龄和5~7周龄 )的生产性能与铁、铜、锰... 选用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504只 ,随机分为9组 ,每组4个重复 ,每重复14只鸡 ,公母比为1 :1 ,采用3×3(Fe×VA)完全随机试验设计 ,研究了日粮中不同水平的Fe和VA对肉仔鸡不同生长阶段 (0~4周龄和5~7周龄 )的生产性能与铁、铜、锰、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日粮铁的添加量分别为0 ,30 ,60mg/kg ,VA的添加量分别为750,1500,2700IU/kg。结果表明 :①常规日粮中添加铁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影响不显著 (P>0.05) ,添加VA对前后期体增重及日采食量影响均不显著 (P>0.05) ,但对料重比影响接近显著 (P≈0.05) ,Fe和VA交互作用对体增重影响显著 (P<0.05)。②日粮不同铁水平对前后期铁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显著 (P<0.01) ,随着日粮铁水平的增加 ,铁的表观存留率下降 ;对前后期铜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对前后期锰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显著 (P<0.01) ,随着日粮铁水平的增加 ,锰的表观存留率下降 ;对前期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对后期锌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显著 (P<0.01)。③日粮不同VA水平对前后期铁表观存留率的影响显著 ,随着日粮VA水平的增加 ,铁的表观存留率上升 (P<0.05) ;对前后期铜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 ;日粮VA水平对前后期锰表观存留率的影响均显著(P<0.01) ,前期VA(1500IU/kg)组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A 互作效应 表观存留率 生产性能 饲料添加剂 肉仔鸡
下载PDF
集成电路片内铜互连技术的发展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智涛 李瑞伟 《微电子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9-241,共3页
论述了铜互连取代铝互连的主要考虑 ,介绍了铜及其合金的淀积、铜图形化方法、以及铜与低介电常数材料的集成等。综述了 ULSI片内铜互连技术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 集成电路 铜互连 铜淀积 铜图形化
下载PDF
Fe/C微电解-絮凝沉淀法处理电镀废水中铜的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彭人勇 程宝珍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01-504,共4页
利用Fe/C微电解-絮凝沉淀法去除青岛某电子有限公司电镀废水中Cu2+。通过正交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Fe/C,Fe投加量,反应时间对Cu2+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4、Fe/C(质量)=2/1、Fe投加量=60 g/L、反应时间=60 mi... 利用Fe/C微电解-絮凝沉淀法去除青岛某电子有限公司电镀废水中Cu2+。通过正交与单因素实验,考察了废水初始pH,Fe/C,Fe投加量,反应时间对Cu2+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初始pH=4、Fe/C(质量)=2/1、Fe投加量=60 g/L、反应时间=60 min的实验条件下,絮凝出水Cu2+含量由641.78 mg/L降至0.32 mg/L,还原率高达99.95%,同时COD去除率23.57%。出水Cu2+含量达到山东省半岛流域水污染物综合排放Ⅰ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废水 FE/C微电解 絮凝沉淀
原文传递
原位反应法制备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燕兰 张方 +3 位作者 张蕾 张植栋 韩瑞山 孙星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2,共7页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填充纳米铜颗粒的碳纳米管阵列,研究不同电沉积参数对碳纳米管填充铜纳米颗粒的影响规律;采用气-固原位反应法获得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含能阵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填... 以定向碳纳米管阵列为工作电极,采用电化学沉积法制备填充纳米铜颗粒的碳纳米管阵列,研究不同电沉积参数对碳纳米管填充铜纳米颗粒的影响规律;采用气-固原位反应法获得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含能阵列。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仪对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及其前驱体进行结构表征,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其热性能。结果表明:当沉积电流为1 mA和10 mA,可获得填充效果理想的填充有纳米铜的碳纳米管阵列;气固原位反应过程中碳纳米管阵列不与叠氮酸发生反应。在热板点火作用下填充叠氮化铜的碳纳米管阵列可靠起爆。采用兰利法获得其50%电发火能量为3.09 mJ。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阵列 叠氮化铜 电化学沉积 原位反应
下载PDF
Cu基体电镀Ni层表面渗Al组织及其形成机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红星 盛晓波 +2 位作者 储成林 林萍华 董寅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6-1621,共6页
以纯Al粉为渗剂、NHCl4作为活化剂、鸡蛋清为粘结剂、Cu基体镀Ni层表面渗Al。研究经800℃保温12 h后的渗铝层的表面形貌、组织、厚度和截面元素分布,分析渗铝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渗铝处理后Cu-Ni界面结合良好。渗铝层组织为单一的富Al... 以纯Al粉为渗剂、NHCl4作为活化剂、鸡蛋清为粘结剂、Cu基体镀Ni层表面渗Al。研究经800℃保温12 h后的渗铝层的表面形貌、组织、厚度和截面元素分布,分析渗铝过程的机理。结果表明:渗铝处理后Cu-Ni界面结合良好。渗铝层组织为单一的富Al的Ni2Al3金属间化合物。渗铝层厚度为200μm,平均显微硬度HV达到1 100。Al的沉积和运输主要依靠AlCl2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 Ni2Al3金属间化合物 浆料包渗法
下载PDF
两步电镀铜对C_f/Cu复合材料的复合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赵晓宏 崔春翔 +1 位作者 王如 刘双进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51-54,共4页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空气热氧化预处理,然后采用两步镀铜法对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铜,有效的避免了普通镀铜方法中常见的“黑心”现象,使得纤维束内部单丝获得了均匀连续的镀铜层,而且纤维与镀铜层之间结合牢固。经两步镀铜处理后的碳纤维... 通过对碳纤维表面进行空气热氧化预处理,然后采用两步镀铜法对纤维表面进行电镀铜,有效的避免了普通镀铜方法中常见的“黑心”现象,使得纤维束内部单丝获得了均匀连续的镀铜层,而且纤维与镀铜层之间结合牢固。经两步镀铜处理后的碳纤维复合丝与铜基体复合后,碳纤维/铜复合材料中常见的严重纤维偏聚现象得到很大改善,获得了C_f/Cu界面结合良好,纤维分布均匀的铜基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铜基复合材料 电镀 复合效果 润湿性 分散性
下载PDF
铜丝水中电爆炸能量沉积特性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庆 张乔根 +4 位作者 张俊 赵军平 庞磊 王虎 常家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5-510,共6页
对μs脉冲电压作用下铜丝水中电爆炸的能量沉积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自积分Rogowski线圈和电阻分压器分别测量铜丝电爆炸时的电流和电压。利用测量电压波形确定了熔融起始、熔融结束、汽化起始和击穿时刻点,将铜丝电爆炸划分成熔融... 对μs脉冲电压作用下铜丝水中电爆炸的能量沉积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自积分Rogowski线圈和电阻分压器分别测量铜丝电爆炸时的电流和电压。利用测量电压波形确定了熔融起始、熔融结束、汽化起始和击穿时刻点,将铜丝电爆炸划分成熔融、液态和汽化3个阶段。通过数学方法计算了3个阶段和击穿前的沉积总能量。通过实验和计算,分析了电路参数,包括放电电压和回路电感,以及铜丝特性,包括铜丝长度和直径,对铜丝电爆炸过程中3个阶段和击穿前沉积总能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μs脉冲电压作用下,放电电压、回路电感、铜丝长度和直径对熔融阶段能量沉积影响较小,但对液态和汽化阶段能量沉积影响较大,通过调节电路参数提高电流上升速率,可以显著提高汽化和击穿前的沉积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中电爆炸 铜丝 能量沉积 熔融 液态 汽化
下载PDF
铜电极表面电火花沉积TiB_2/TiC复层涂层的微观结构及成因 被引量:10
9
作者 罗成 熊翔 董仕节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将烧结二硼化钛和碳化钛涂覆到铜电极表面形成TiB2/TiC复层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分析研究涂层和界面的微观结构及成分。结果表明,涂层电极横截面分为多个区域,涂层内有裂纹,与基体无明显分层;基体热影响区... 采用电火花沉积工艺将烧结二硼化钛和碳化钛涂覆到铜电极表面形成TiB2/TiC复层涂层,通过扫描电镜(SEM)结合能谱分析研究涂层和界面的微观结构及成分。结果表明,涂层电极横截面分为多个区域,涂层内有裂纹,与基体无明显分层;基体热影响区出现细晶和柱状晶,主要化学成分为铜。细晶区的形成主要是电火花放电过程中快速冷凝时高的形核率所致,并可能与电火花放电的脉冲能量有关。柱状晶区主要是因单向散热引起晶体的定向生长而产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极 复层涂层 电火花沉积 细晶 柱状晶
下载PDF
半导体硅片金属微观污染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宣 程璇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3-56,共4页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在半导体硅片金属微观污染研究领域的进展。研究了单金属特别是铜的沉积、形成机理和动力学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测试手段,包括对电化学参数和物理参数等研究。指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污染金属检测... 综述了近10年来国内外在半导体硅片金属微观污染研究领域的进展。研究了单金属特别是铜的沉积、形成机理和动力学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测试手段,包括对电化学参数和物理参数等研究。指出了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金属污染金属检测手段也得到了丰富,为金属微观污染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硅片 微观污染 铜沉积 硅清洗
下载PDF
半导体硅片的p-n结和铜沉积行为的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程璇 林昌健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09-516,共8页
分别采用电化学直流极化和交流阻抗技术 ,通过控制光照和溶液化学组分 ,研究了半导体硅片 /氢氟酸体系的电化学特性和半导体性能 .对 p( 1 0 0 )和 n( 1 0 0 )两种硅片的研究结果均表明 ,有光照条件下硅 /氢氟酸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很容... 分别采用电化学直流极化和交流阻抗技术 ,通过控制光照和溶液化学组分 ,研究了半导体硅片 /氢氟酸体系的电化学特性和半导体性能 .对 p( 1 0 0 )和 n( 1 0 0 )两种硅片的研究结果均表明 ,有光照条件下硅 /氢氟酸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很容易发生且起着主导作用 ,而黑暗条件下硅片则处于消耗期 ,电化学反应难于发生 ,因而其半导体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当溶液中有微量铜存在时 ,硅 /溶液界面上的电化学反应将被加速 .通过单独研究两种硅片的电化学行为 ,讨论了半导体硅片在氢氟酸溶液中形成的 p- n接点行为 ,并通过考察溶液中的铜离子浓度、光照条件和沉积时间对铜在硅片上的沉积行为的影响 ,探讨了铜沉积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电化学交流阻抗法对研究稀释氢氟酸溶液中 ppb浓度水平的微量铜杂质对硅片表面的污染极为有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沉积 半导体硅片 P-N结 电化学
下载PDF
环氧树脂上激光诱导局部化学沉铜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旭红 郁祖湛 +1 位作者 赵国庆 周筑颖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7-10,共4页
用激光诱导化学沉积方法在非导体环氧树脂基体上实现微区局部、快速化学沉铜,并用卢瑟福背散射和扫描电镜方法对镀层的形貌、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激光的输出功率密度及照射时间决定了镀斑的面积和厚度.所得镀层比传统方法所得的化... 用激光诱导化学沉积方法在非导体环氧树脂基体上实现微区局部、快速化学沉铜,并用卢瑟福背散射和扫描电镜方法对镀层的形貌、性质进行了观测和分析.激光的输出功率密度及照射时间决定了镀斑的面积和厚度.所得镀层比传统方法所得的化学镀层更致密.同时,由于激光照射引起的短时局部高温,使界面的金属原子向光照区基体内部扩散,得到的铜镀层与基体有较好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沉积 环氧树脂 化学沉积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Cu on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Low Alloyed Steels in Acid Chloride Media 被引量:8
13
作者 Hang SU Xiao-bing LUO +2 位作者 Cai-fu YANG Feng CHAI Hao LI 《Journal of Iron and Steel Research International》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619-624,共6页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wo kinds of low alloyed steels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procedures for qualification of 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 for cargo oil tanks issued by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wo kinds of low alloyed steels was studied according to the test procedures for qualification of corrosion resistant steel for cargo oil tanks issued by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ddition of Cu improved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of the NS-D36 steel to more than three times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D36 steel in the strong acid solution containing chloride (10% NaC1, pHi0.85). The anodic polarization behavior of the copper-bearing steel was studied by polarization curves and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 (EIS), and alloying element Cu showed beneficial effects including an active potential range, low current density and high transfer resistance of electric charge. The rust layer was analyz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Auger electron spectroscopy (AES), and the results pointed out that the mechanism of copper's benefi cial effects was based on the suppression of anodic dissolution by metallic copper re-deposition on the steel surface immersed in the strong acid chloride med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w alloyed steel acid chloride media CORROSION copper deposition
原文传递
Q235钢板表面TIG法熔覆铜接头的组织和力学性能 被引量:9
14
作者 禹业晓 李玉龙 +1 位作者 徐健宁 孙煜杰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2-68,共7页
采用TIG堆焊方法在Q235钢板上堆焊铜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接头界面的组织形貌,分析了焊接工艺对铜合金层中泛铁量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对堆焊接头的硬度分布以及焊接工艺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合金... 采用TIG堆焊方法在Q235钢板上堆焊铜合金。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接头界面的组织形貌,分析了焊接工艺对铜合金层中泛铁量的影响;通过显微硬度计对堆焊接头的硬度分布以及焊接工艺对显微硬度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合金层和界面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发现基体元素向铜合金层中熔解产生不同形状的泛铁相;堆焊层硬度由于微观组织的不均匀性和Fe元素的含量及分布具有很大的波动,平均显微硬度随焊接热输入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235钢 硅青铜 TIG堆焊 组织性能
下载PDF
枝状晶体铜的电化学制备 被引量:6
15
作者 陶菲菲 徐正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0-153,共4页
以CuCl2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地制得了Cu的枝状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枝晶铜进行了形貌和物质结构的表征;制得的枝晶铜尺寸达到微米级,为面心立方晶... 以CuCl2为前驱体,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添加剂,采用电化学沉积方法,在室温条件下,成功地制得了Cu的枝状晶体。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枝晶铜进行了形貌和物质结构的表征;制得的枝晶铜尺寸达到微米级,为面心立方晶相。通过研究各实验参数,如电沉积时间、电位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浓度对枝状晶体形貌的影响,发现枝晶铜的生长过程经历了成核-生长-再生长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枝状晶体 电化学沉积 制备 十二烷基硫酸钠
下载PDF
用废旧电路板酸浸-电沉积法回收金属铜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桂春 赵登起 +1 位作者 康华 王会平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35-139,共5页
为了既保障环保又达到最佳铜回收效果的目的,以废旧电路板经过初步破碎分离,得到铜金属富集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双氧水浸出结合电沉积工艺回收物料中的铜。考察了铜浸出率与硫酸质量浓度、双氧水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之间的关系... 为了既保障环保又达到最佳铜回收效果的目的,以废旧电路板经过初步破碎分离,得到铜金属富集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硫酸-双氧水浸出结合电沉积工艺回收物料中的铜。考察了铜浸出率与硫酸质量浓度、双氧水用量、浸出时间、液固比之间的关系,进行最佳金属浸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硫酸物质的量浓度为3.5 mol/L、浸出时间3 h、双氧水用量为20 mL、液固比10∶1条件下,铜金属浸出率最高可达到97.58%。电沉积尾液循环用以浸出铜,铜离子循环质量浓度不低于18 g/L,平均电流效率高于97.60%。在沉积温度40℃,阴极材料为T2紫铜,电流密度小于800 A/m2时,电流效率可以保持在97%以上。实验中铜回收率达到了97.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双氧水浸出 电沉积 电流效率 回收
下载PDF
日粮锰对肉仔鸡组织器官锰、铜、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袁缨 胡忠宏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13,共3页
选用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 ,采用单因子多水平随机化试验设计 ,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8只鸡。在玉米 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锰 (MnSO4 ·H2 O) 0 ,40 ,80 ,1 2 0 ,1 60 ,2 0 0mg/kg ,研究日粮锰对肉仔鸡组织器官... 选用 1日龄艾维茵肉仔鸡 ,采用单因子多水平随机化试验设计 ,随机分成 6组 ,每组 3个重复 ,每个重复 8只鸡。在玉米 豆粕型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锰 (MnSO4 ·H2 O) 0 ,40 ,80 ,1 2 0 ,1 60 ,2 0 0mg/kg ,研究日粮锰对肉仔鸡组织器官锰、铜、锌沉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肉仔鸡日粮中添加 40 2 0 0mg/kg的锰 ,对胫骨锰、肝脏锰和肾脏锰的沉积有显著的影响 (P <0 0 5) ;日粮锰的添加对肝铜和肾铜沉积无明显影响 (P >0 0 5) ,但日粮锰添加量超过 1 2 0mg/kg时 ,能够减少胫骨铜的沉积 (P <0 0 5) ;对胫骨、肝和肾中锌的沉积无明显影响(P >0 0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 肉仔鸡 组织器官 沉积 营养
下载PDF
以Al_2O_3为核心的铜金属微球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徐丽娜 欧丹林 +5 位作者 刘春平 周凯常 沈浩瀛 顾宁 张海黔 刘举正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78-279,共2页
基于溶液 /氧化铝界面的自催化氧化 -还原反应 ,通过金属铜在氧化铝粉末表面上的化学沉积 ,制备了以氧化铝为核心的铜金属微球。用X射线衍射分析 (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IR)综合表征了产品的形貌及结... 基于溶液 /氧化铝界面的自催化氧化 -还原反应 ,通过金属铜在氧化铝粉末表面上的化学沉积 ,制备了以氧化铝为核心的铜金属微球。用X射线衍射分析 (XRD)、扫描电子显微术(SE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FTIR)综合表征了产品的形貌及结构情况。产品的粒径约为 5 0 μm ,金属壳层是由纳米级大小的多晶铜颗粒组成。产品的松装密度大约为 2 .4g·cm-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金属微球 制备 表征 氧化铝 化学沉积
下载PDF
无氰碱性镀铜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温青 邓正平 高中平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36-39,共4页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一种无氰碱性镀铜工艺。讨论了该工艺的镀液组分及操作条件的影响。对镀层外观、沉积速度及镀液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进行了测试,并与国外某知名品牌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工艺性能相当。采用该工艺对... 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开发出一种无氰碱性镀铜工艺。讨论了该工艺的镀液组分及操作条件的影响。对镀层外观、沉积速度及镀液分散能力与覆盖能力进行了测试,并与国外某知名品牌的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这两种工艺性能相当。采用该工艺对3种不同基材电镀无氰碱铜,后镀镍,通过弯曲试验和热震试验检测镀层的结合力,结果发现镀层与基材结合力良好。提出了该工艺镀液的维护与注意事项。该工艺操作简单,控制容易,实际应用效果良好,适合钢铁件、黄铜、锌合金压铸件、铝合金浸锌层的预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铜 无氰 碱性 沉积速度 分散能力 覆盖能力 结合力
下载PDF
超疏水泡沫铜的制备及油水分离应用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曹琨 胡玲寓 +2 位作者 刘春淼 刘欣岚 杨燕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76,共6页
目的对泡沫铜进行超疏水改性,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以泡沫铜为基底,通过沉积法构筑花簇状Zn O晶体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表面,并用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修饰,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泡沫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 目的对泡沫铜进行超疏水改性,用于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方法以泡沫铜为基底,通过沉积法构筑花簇状Zn O晶体微纳米尺度的粗糙结构表面,并用十八烷基三乙氧基硅烷进行修饰,制备具有超疏水性能的泡沫铜。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接触角测定仪表征超疏水泡沫铜的表面形貌、化学组成以及浸润性能,同时研究了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所制备的泡沫铜具有超疏水表面,接触角为150?,对不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效率达到95%以上,且具有良好的耐机械摩擦性。通过调节油水混合物酸碱性,超疏水泡沫铜对酸性和碱性油水混合物分离效率略有降低,经过30次连续分离,分离效率无明显降低,接触角仍保持在130?以上,具有良好的耐久性。结论通过原位沉积法在泡沫铜表面制备出Zn O晶体,并利用低表面能硅烷进行修饰,所得超疏水泡沫铜能够有效地分离不同种类的油水混合物,经历循环分离,效率无明显降低,对于油水混合物的大规模分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铜 超疏水 油水分离 沉积 氧化锌 硅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