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居民区植被降温效率分析与最佳降温效率阈值确定
1
作者 孙嘉欣 冯莉 +2 位作者 张枭 周亚男 冯海蓉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99-1913,共15页
目前城市植被降温效率的研究大多基于大尺度卫星遥感数据来开展,缺少微尺度下植被降温效率的精细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民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可见光数据进行居民区绿地精细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绿地容积率R... 目前城市植被降温效率的研究大多基于大尺度卫星遥感数据来开展,缺少微尺度下植被降温效率的精细研究。因此,本研究以南京市江宁区典型居民区植被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可见光数据进行居民区绿地精细分类,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绿地容积率RGPR (Regional Green Plot Ratio)指标,基于逐小时无人机热红外数据,提出一种改进的植被降温效率计算方法—区域植被降温效率RCE (Regional Cooling Efficiency)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计算居民区植被降温效率,探究不同局地气候分区(LCZ)下居民区地表温度与区域绿地容积率指标的响应关系、降温效率时空变化并进一步确定不同居民区绿地容积率的最佳降温效率阈值。结果表明:(1)居民区植被降温效率日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山峰”形态,RCE随地表温度增强而增大。在观测时间段内,RCE最小值出现在8:00 (均<1.0℃),最大值出现在午后14:00 (均>1.4℃),局地气候分区水平下,紧凑型居民区的RCE高于开阔型居民区,而在开阔型居民区类型中,RCE随着区域内建筑平均高度的增加而降低。(2)紧凑型的局地气候分区下,RGPR越高,植被所带来降温效果越强;而开阔型居民区,无论建筑高低,植被降温效率存在一定的RGPR阈值,当RGPR达到一定阈值后,RGPR对地表温度的降温效率达到最大强度。本研究可为城市居民区绿地规划、改善城市微热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居民区 微热环境 区域植被降温效率(RCE) 局地气候分区 区域绿地容积率 无人机热红外 降温效率阈值 城市居民区绿地规划
原文传递
景观特征对水体热缓释效应的影响及其效率阈值 被引量:2
2
作者 袁峰 陈存友 +2 位作者 胡希军 周冬梅 刘路云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39-1748,共10页
水体热缓释效应研究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市30个典型水体为对象,基于改进的单窗算法得到地温反演数据,综合运用RS/GIS技术,采用样点图像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景观特征对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的影响及景观特征... 水体热缓释效应研究对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沙市30个典型水体为对象,基于改进的单窗算法得到地温反演数据,综合运用RS/GIS技术,采用样点图像分析和缓冲区分析等方法,探究景观特征对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的影响及景观特征效率阈值。结果表明:降温面积比降温范围更合适作为研究水体热缓释的评价指标,降温面积和降温强度具有显著的季节分异特征;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同时受到水体自身景观特征及周边景观配置影响,水体面积和植被面积占比是影响水体热缓释效应的主要景观特征,改变水体形状指数对于增强水体热缓释效应作用不明显;景观特征具有效率阈值且不同评价指标计算的效率阈值差异显著,以水体面积为例,夏季降温面积和降温强度计算的效率阈值分别为30和15 hm^(2),周长面积比、植被面积占比和建设区域与水体面积比的效率阈值分别为1.4、0.55%和11%;景观特征具有尺度效应,增加水体形状指数有助于改善湖滨区域热环境,而增大周长面积比使水体热缓释效应能服务城市更大范围。研究结果对于增强城市水体热缓释效应以及指导城市蓝色空间规划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水体 热缓释效应 景观特征 效率阈值 地表温度 冷岛效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