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13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转开腹的患者68例。比较中转开腹和腹腔镜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目的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13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转开腹的患者68例。比较中转开腹和腹腔镜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短期临床疗效。结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8.3%,IV期疾病、T4期肿瘤、肿瘤长度>5 cm,手术术式、腹部手术史均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手术相关数据方面,虽然手术时间未开腹组较开腹组略长,但开腹组在术中失血量(262.4 m L vs.104.3 m L,P<0.001)和输血量(126.8 ml VS 17.8 m L P<0.001)上,均明显高于未开腹组。在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在恢复软食时间(3.82 vs 4.63天,P<0.001),肛门开始排气时间(2.95 vs.3.41天,P<0.001),下床活动时间(2.37 vs.3.14天,P<0.001),住院时间(18.9 vs.22.4天,P<0.001)上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T4期肿瘤、IV期疾病分期、腹部手术史、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手术术式都是影响术中中转开腹的独立因素。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1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实施前;选取2022年7—12月厦门大...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failure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718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实施前;选取2022年7—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66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作为实施后。2022年6月组建跨专业的多学科小组,梳理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实施的关键环节,对中转开放手术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进行严重度、发生的可能性、探测的可能性评分,根据危害评分矩阵评估风险优先指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针对RPN>125分的5项失效模式进行改进。比较实施前后的RPN和应急抢救配合满意度。结果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安全管理体系中包括手术间管理不符合要求、人员管理不符合要求、临床实施操作不规范、仪器及设备运行失效、手术护理记录不规范5个方面17个风险点;其中有8个风险点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实施控制措施后,8个风险点的RPN值均有下降,且均<8分。手术医护团队对于实施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管理策略的实践均表示认可。结论基于HFMEA对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配合应急抢救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建立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配合安全管理机制,可有效降低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配合应急抢救RPN,保障腹腔镜手术中转开放手术配合顺利,保障患者安全。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评估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手术相关中转开腹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共813例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的病例资料,其中中转开腹的患者68例。比较中转开腹和腹腔镜组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围手术期数据、短期临床疗效。结果手术中转开腹率为8.3%,IV期疾病、T4期肿瘤、肿瘤长度>5 cm,手术术式、腹部手术史均为中转开腹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手术相关数据方面,虽然手术时间未开腹组较开腹组略长,但开腹组在术中失血量(262.4 m L vs.104.3 m L,P<0.001)和输血量(126.8 ml VS 17.8 m L P<0.001)上,均明显高于未开腹组。在术后短期临床疗效方面,两组在恢复软食时间(3.82 vs 4.63天,P<0.001),肛门开始排气时间(2.95 vs.3.41天,P<0.001),下床活动时间(2.37 vs.3.14天,P<0.001),住院时间(18.9 vs.22.4天,P<0.001)上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结论 T4期肿瘤、IV期疾病分期、腹部手术史、肿瘤直径大于5 cm和手术术式都是影响术中中转开腹的独立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