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吴文斌 黄朝法 +4 位作者 郑德祥 陈信旺 郑淑娟 康海军 缪三华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8-303,共6页
【目的】估算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特征分析,为今后福建省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数据源,运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以2012年发布的全国各树种(组)含碳率为基准,... 【目的】估算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进行特征分析,为今后福建省森林的综合经营和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为数据源,运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以2012年发布的全国各树种(组)含碳率为基准,进行碳储量和碳密度估算。【结果】福建省森林碳储量约为2.96×10^8t,平均碳密度48.87t/hm2。各森林类型碳储量在36.85×10^4-15664.58×10^4t,其中以阔叶混交林的碳储量最高,占森林碳储量的52.83%。各森林类型碳密度在25.58—99.93t/hm2。【结论】福建省森林碳储量及碳密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通过提高成熟林和过熟林的比例来提升福建省森林的碳密度和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储量 碳密度
下载PDF
福建省森林碳储量估算与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郑德祥 廖晓丽 +2 位作者 李成伟 叶倩玲 陈平留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 以福建省1998、2003、2008年连续3期森林资源固定样地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不同森林类型生物量与蓄积量回归方程,对福建省森林植被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估算,并进行期间的动态变化分析,其结果表明:随着福建省林业的发展,自1998年其森林碳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人均碳密度由38.55 t/hm2上升至65.65 t/hm2,已超过全国41.1 t/hm2的平均碳密度,但从其年龄结构上分析,近熟林以上的森林碳储量虽然有所增加,但其碳密度呈下降趋势,则表明近熟林以上森林质量有所下降,森林结构仍有待于进一步调整与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下载PDF
上海市乔木林生物量估算及动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仲启铖 傅煜 张桂莲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4-532,共9页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 基于2014年上海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报告和2013-2014年乔木林典型样地实测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CM法)和单木异速生长方程法(AM法)对上海全市乔木林生物量进行估算。结果显示:2种方法估算的乔木林总生物量较为接近,分别为4.828×106和4.805×106t,前者仅比后者高0.47%。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其他硬阔类,阔叶混,水杉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其他软阔类和杨树Populus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要贡献者, CM法估算这6个树种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8.7%, AM法估算占比为85.7%。幼、中龄林是上海乔木林生物量的主体部分, CM法估算这2个龄组在总生物量中占比为86.2%, AM法估算占比为79.3%。自1999年起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持续快速增长,到2016年接近6.400×106t; 1999-2016年乔木林总生物量年均增长率为19.2%,超过同期乔木林总面积的年均增长率(16.8%)。乔木林单位面积生物量同样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到2016年达75.7 t·hm-2。由此认为:CM法和AM法在上海市乔木林总生物量估算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过去20 a,上海城市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且仍存在一定上升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乔木林 生物量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 单木异速生长方程 上海
下载PDF
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基于福建253个村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余文梦 张婷婷 +1 位作者 苏时鹏 沈大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3期9820-9829,共10页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有效的森林管理是提升碳密度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森林管护水平也随之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森林碳密度。为了厘清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作用机理,以提升森林碳密度。利用福建5...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固碳功能,有效的森林管理是提升碳密度的重要方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森林管护水平也随之变化,进而可能影响森林碳密度。为了厘清劳动力转移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的作用机理,以提升森林碳密度。利用福建5县(区)253个村1999年与2009年的林业二类调查数据和入村调研数据,采用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评价了森林碳密度,再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分析了劳动转移对森林碳密度的影响,并检验了森林管护水平对二者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10年间森林碳密度普遍提升,但区域差异明显;空间上森林碳密度呈由南向北递增,提升率呈由南向北递减。(2)劳动力转移对森林碳密度有显著促进作用,而森林管护水平对森林碳密度有显著削弱作用,并对劳动力转移与森林碳密度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中介效应。(3)劳动力特征、采伐方式及森林自然禀赋等因素,主要通过生计依赖、生境状况和生物量对森林碳密度产生显著影响。据此提出:适当减少对森林的人为干扰,丰富林农生计来源,转变林业经营目标,科学采伐成熟和过熟林,保护天然起源林,丰富人工林树种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转移 森林管护 森林碳密度 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中介效应
下载PDF
2003—2011年建瓯市碳汇动态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成伟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219-222,共4页
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结合建瓯市森林资源调查档案数据对建瓯市2003—2011年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3—2011年,建瓯市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实现了持续增长.针对中、幼龄林碳储量起伏波动的现象,提出了加强对中、幼龄林... 运用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结合建瓯市森林资源调查档案数据对建瓯市2003—2011年的碳储量、碳密度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2003—2011年,建瓯市碳储量和碳密度均实现了持续增长.针对中、幼龄林碳储量起伏波动的现象,提出了加强对中、幼龄林的抚育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实现林业碳储量内涵式增长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资源 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碳储量 碳密度 动态变化
下载PDF
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时间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考青云 李家欣 +1 位作者 欧兴浪 宋玥 《中国林业经济》 2022年第4期73-79,共7页
以黑龙江省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从不同角度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森林植被进行了碳储量和碳密度的估算及分析。结果显示,第九次清查期的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889.37Tg,... 以黑龙江省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采取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和平均生物量法从不同角度对黑龙江省不同类型森林植被进行了碳储量和碳密度的估算及分析。结果显示,第九次清查期的黑龙江省森林植被碳储量为889.37Tg,较第八次清查期增长77.90Tg。在森林类型方面,乔木林约占黑龙江省森林总碳储量的99.70%;乔木林优势树种中,阔叶混碳储量占比最高约为41.66%;在不同起源方面,天然乔木林较人工乔木林具有明显优势;在不同林龄方面,不同龄组碳储量占乔木林总碳储量的顺序为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幼龄林>过熟林,同时中龄林、近熟林和过熟林三种龄组的碳密度较其他龄组具有明显优势,体现出更强的固碳能力,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可得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面积对树种的碳储量存在较大的影响,在未来林业发展中,可以通过对中龄林和成熟林加强抚育、优化优势树种结构等措施来增加森林碳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碳储量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动态变化 黑龙江
下载PDF
城步苗族自治县林地碳储量及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张超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19年第3期52-56,共5页
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城步苗族自治县林地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组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密度则随着龄级的上升不断增加,且与林木的固碳能力联系... 通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对城步苗族自治县林地的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评估和分析,结果表明:各龄组碳储量由大到小排序为:中龄林>成熟林>近熟林>幼龄林>过熟林,碳密度则随着龄级的上升不断增加,且与林木的固碳能力联系极为紧密,是所占面积和固碳能力的综合体现;各优势树种碳储量为阔叶混最大,柏木组最小,从结果来看并非与分布面积成正比,而碳密度是中生阔叶树组最大,是灌木组最小,说明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大小与林分结构和经营方式有较大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储量 碳密度 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
下载PDF
杉木、马尾松等不同树种组碳储量与碳密度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彭建都 刘青 +3 位作者 龚文彬 黄志韧 张志 陶超武 《湖南林业科技》 2017年第3期61-65,89,共6页
以新化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新化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不同树种组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各树种组碳储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组>马尾松组>竹木组>... 以新化县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2014年新化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计算出不同树种组的碳储量以及碳密度。结果表明:(1)各树种组碳储量的大小排序为:杉木组>马尾松组>竹木组>柏木组>慢生阔叶树组>中生阔叶树组>灌木组>国外松组>果树组>速生阔叶树组>食用原料树种组>药用树种组>杨树组>林化原料树种组;(2)各树种组碳密度的大小排序为:中生阔叶树组>速生阔叶树组>柏木>国外松组>竹木组>杨树组>杉木组>慢生阔叶树组>马尾松组>果树组=食用原料树种组=林化原料树种组>灌木组>药用树种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化县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法 森林碳储量 碳密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