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防腐表面烟气冷凝换热器换热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峰 王随林 +4 位作者 刘贵昌 张威 穆连波 田昌荣 孙海静 《建筑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7-154,共8页
实验研究了针对燃煤烟气和工业复杂烟气腐蚀的3种不同新型防腐表面烟气冷凝换热器换热性能。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烟气对流凝结换热规律及3种不同新型防腐表面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冷凝换热器进/出口烟温越低,烟气平均单位温... 实验研究了针对燃煤烟气和工业复杂烟气腐蚀的3种不同新型防腐表面烟气冷凝换热器换热性能。基于实验结果,分析了烟气对流凝结换热规律及3种不同新型防腐表面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气冷凝换热器进/出口烟温越低,烟气平均单位温降下的冷凝水量和换热量越多;烟气冷凝水pH值为2.99~3.53;烟气在不同防腐表面上冷凝换热强弱不同,对换热表面改性可强化烟气冷凝换热;拟合出烟气冷凝换热器对流凝结换热实验关联式,可为烟气冷凝换热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冷凝 换热器 防腐表面 换热 对流凝结
原文传递
水平翅片管外冷凝传热的可视化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管鹏 贾力 王电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2-17,共6页
直观的了解翅片管的翅片侧壁上的凝结液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对深入理解翅片管上的对流冷凝传热机理和翅片管上的液膜理论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翅片管管外的对流冷凝传热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并利用相关图像处... 直观的了解翅片管的翅片侧壁上的凝结液的分布和流动情况对深入理解翅片管上的对流冷凝传热机理和翅片管上的液膜理论计算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翅片管管外的对流冷凝传热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并利用相关图像处理软件对翅片侧壁上的凝结液滴直径大小进行了测量统计。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翅片管的翅片侧壁凝结液的分布和流动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冷凝 翅片管 可视化 液滴
下载PDF
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换热器内冷凝换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慧强 谷海峰 +2 位作者 王景富 孙中宁 陈玉翔 《应用科技》 CAS 2019年第5期67-72,共6页
为研究核电站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换热器内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冷凝换热特性,基于Peterson扩散层模型,结合传热传质方程推导,对冷凝换热过程各环节分别进行建模,并同时考虑抽吸效应、液膜非均匀分布和气液界面粗糙度... 为研究核电站非能动安全壳冷却系统换热器内含不凝性气体的蒸汽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冷凝换热特性,基于Peterson扩散层模型,结合传热传质方程推导,对冷凝换热过程各环节分别进行建模,并同时考虑抽吸效应、液膜非均匀分布和气液界面粗糙度对局部换热能力的影响,最终得到了能够预测蒸汽局部凝结换热系数的计算程序。研究结果证实,该程序可以很好地反映管内各换热环节的变化规律,对管内局部换热系数有着较高的预测精度。此外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管内气体冷凝过程的推进,各环节换热能力会逐渐发生变化,影响总换热过程的主要热阻也相应随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不凝性气体 流动冷凝 传热传质 换热模型 换热系数 凝结液膜 多组分
下载PDF
壁面过冷度对水平管内含空气蒸汽冷凝换热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慧强 孙秋南 +2 位作者 谷海峰 李昊 孙中宁 《核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为研究壁面过冷度对含不凝性气体蒸汽流动冷凝换热能力的影响,分别进行水冷却与空气冷却条件下空气-蒸汽混合气在水平管内的流动冷凝实验,分析空气入口质量分数,混合气入口流速以及管外冷却剂体积流量变化时,管内局部换热系数随壁面过... 为研究壁面过冷度对含不凝性气体蒸汽流动冷凝换热能力的影响,分别进行水冷却与空气冷却条件下空气-蒸汽混合气在水平管内的流动冷凝实验,分析空气入口质量分数,混合气入口流速以及管外冷却剂体积流量变化时,管内局部换热系数随壁面过冷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环状流及波状流范围内,局部换热系数随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分层流范围则随壁面过冷度的增加而减小;空气含量与混合气流速的增加,会使得环状流和波状流下壁面过冷度增大对冷凝换热能力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含空气蒸汽 流动冷凝 壁面过冷度 局部换热系数
原文传递
水平管内含空气蒸汽强制对流冷凝换热模型研究
5
作者 徐慧强 孙秋南 +2 位作者 谷海峰 李昊 孙中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1-626,共6页
为研究含空气蒸汽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冷凝换热特性,基于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管内为环状流与波状流条件下的流动冷凝换热模型。从潜热、显热和液膜3个环节对整个换热过程进行建模,最终得到计算局部冷凝换热系数的理论关系式。模... 为研究含空气蒸汽在水平管内强制对流冷凝换热特性,基于对传热传质过程的分析,建立了管内为环状流与波状流条件下的流动冷凝换热模型。从潜热、显热和液膜3个环节对整个换热过程进行建模,最终得到计算局部冷凝换热系数的理论关系式。模型预测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二者相对偏差在±20%以内,验证了该换热模型的准确性与适用性。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从换热管入口至出口,随着冷凝的进行,管内换热主要热阻由液膜热阻向气液界面的凝结热阻转变;主流气体对流换热过程基本可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管 含空气蒸汽 对流冷凝 传热传质 换热模型
下载PDF
加湿热空气对流冷凝换热冷凝液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庄正宁 李江荣 +1 位作者 车得福 刘卫东 《热能动力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9-72,共4页
以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冷凝受热面为原型 ,采用加湿热空气模拟燃气锅炉的尾部烟气 ,通过单列光管间壁式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 ,在较宽广的加湿热空气温度 (10 0~ 2 0 0℃ )和水蒸气体积分数 (4 %~ 16 % )范围内研究了冷凝液量的生成规律。... 以冷凝式燃气锅炉的冷凝受热面为原型 ,采用加湿热空气模拟燃气锅炉的尾部烟气 ,通过单列光管间壁式换热器进行冷凝换热 ,在较宽广的加湿热空气温度 (10 0~ 2 0 0℃ )和水蒸气体积分数 (4 %~ 16 % )范围内研究了冷凝液量的生成规律。实验结果表明 :水蒸气分压力、冷却水流量和加湿热空气流量是影响水蒸气冷凝液量的主要因素 ,水蒸气的凝结率为 4 0 %~ 75 %。由实验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式锅炉 加湿热空气 冷凝液 对流冷凝换热
下载PDF
Wave—CISK与对称不稳定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立凤 张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669-676,共8页
本文主要研究了存在凝结加热时的对称不稳定,对流凝结加热采用了Wave-CISK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对流凝结加热通过CISK机制可以产生传播的对称不稳定扰动,且对扰动的传播方向、增长率及结构有影响.
关键词 对流 凝结 加热 对称 不稳定
下载PDF
火电厂烟气水分及余热陶瓷膜法回收实验 被引量:14
8
作者 陈海平 谢天 +1 位作者 杨博然 冯义钧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6-52,共7页
火力发电是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回收火电厂烟气中水分及余热能起到显著的节能、节水效果。通过单根20 nm孔径陶瓷膜进行烟气中水分及余热回收实验,研究不同烟气流量(4~18L/min)、烟气温度(50~70℃)、烟气相对湿度(40%~100%)和冷却水... 火力发电是高耗能、高耗水行业,回收火电厂烟气中水分及余热能起到显著的节能、节水效果。通过单根20 nm孔径陶瓷膜进行烟气中水分及余热回收实验,研究不同烟气流量(4~18L/min)、烟气温度(50~70℃)、烟气相对湿度(40%~100%)和冷却水流量(0.5~2.0 L/min)对回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回收速率随烟气流量、烟气温度、烟气相对湿度增加而上升;水回收效率随烟气温度、烟气相对湿度增加而上升,随烟气流量增加而下降;冷却水流量变化对水回收速率和效率没有影响;烟气对流凝结努塞尔数(Nuf)用于评价烟气在陶瓷膜内的传热性能,其随烟气流量、烟气相对湿度、冷却水流量增加而升高;大烟气流量工况时Nuf随烟气温度增加而升高,小烟气流量时Nuf随烟气温度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研究结果对于陶瓷膜在火电厂烟气中实际应用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膜 烟气 水蒸气 余热 水回收速率 水回收效率 烟气对流凝结努塞尔数
下载PDF
高压下含不凝性气体的冷凝换热模型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谭冰 蔡杰进 +1 位作者 刘荣 常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047-1053,共7页
少量的不凝性气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蒸汽凝结的热传递,现有的含不凝性气体的冷凝换热模型大都建立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但高压条件下气体受到压缩作用,基于理想气体建立的传热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为建立高压下含不凝... 少量的不凝性气体会在很大程度上削弱蒸汽凝结的热传递,现有的含不凝性气体的冷凝换热模型大都建立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基础上,但高压条件下气体受到压缩作用,基于理想气体建立的传热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为建立高压下含不凝性气体的冷凝预测方法,对一体化堆安全分析提供技术辅助手段,本研究基于实际气体方程,在扩散层理论的基础上引入液膜波动因子、抽吸因子、雾化因子等修正系数,建立了高压下含不凝性气体的冷凝换热模型。本文模型和Kim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改进后的模型比基于理想气体的模型预测值偏差范围更小,相对偏差大部分到±25%以内,充分体现了高压条件下模型的适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 不凝性气体 扩散模型 自然对流冷凝
下载PDF
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6
10
作者 李晓伟 吴莘馨 何树延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2-306,共5页
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换热过程是核能及其它能源领域中的重要物理现象。目前对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换热的研究多局限于实验方法,且实验结果差别较大。本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管内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换热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 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换热过程是核能及其它能源领域中的重要物理现象。目前对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换热的研究多局限于实验方法,且实验结果差别较大。本文用数值计算方法模拟了管内含不凝性气体冷凝对流换热过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误差约为30%~40%。对对流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分析表明,纯对流换热约占总换热量的15%,冷凝换热约占总换热量的85%。由于壁面凝结的抽吸作用,在壁面附近产生了垂直于壁面的速度分量,使对流换热增强约100%~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对流 不凝性气体 抽吸作用 强化换热
原文传递
含湿混合气体水平管外对流冷凝换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贾力 齐巍 +2 位作者 吴冬梅 张田田 张涛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00-303,共4页
回收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在提高锅炉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的对流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气的质量分数以及Re的变化... 回收烟气中的潜热和显热在提高锅炉效率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针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的对流冷凝换热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到了烟气进口温度、冷却水进口温度、水蒸气的质量分数以及Re的变化对含湿混合气体在水平单管管外冷凝换热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湿混合气体 对流冷凝 回收
下载PDF
次网格对流参数化效果对水平分辨率的敏感性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郭肖容 郑国安 朱琪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92-102,共11页
使用单向嵌套的五层有限域模式进行了次网格对流参数化效果对水平分辨率的敏感性试验.使最细网格覆盖主要降水区,并依次嵌套.设计了四种水平分辨率不同的网格,其水平格距分别为381,190.5,95.25及47.625km.对同一降水个例使用上述各种网... 使用单向嵌套的五层有限域模式进行了次网格对流参数化效果对水平分辨率的敏感性试验.使最细网格覆盖主要降水区,并依次嵌套.设计了四种水平分辨率不同的网格,其水平格距分别为381,190.5,95.25及47.625km.对同一降水个例使用上述各种网格分别作了24小时累计降水量预报(积分48小时)试验.结果表明:(1)总降水量(降水最大值及等面积平均最大值)随网格距的减小而增大.当水平格距减小为50km左右时,便可以很好地预报出一般天气尺度降水的落区及雨量分布;(2)随水平分辨率的提高,次网格对流凝结对总降水的贡献明显减小.相反,格点尺度凝结降水的相对贡献却明显增大.对381km格网,次网格对流凝结降水占总降水的60%以上,格点尺度凝结降水不足40%.而对47.625km网格,格点尺度凝结降水增加到90%,次网格对流凝结却只有10%左右. 结果表明Kuo参数化方案对水平分辨率有很大的依赖性.当模式水平分辨率足够高时,亦即模式格距远小于研究对象尺度时使用Kuo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所计算的次网格对流凝结降水有可能被格点尺度凝结降水所包含.而对于以中尺度为研究对象的高分辨率模式中,Kuo参数化方法的有效性还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网格尺度 水平分辨率 对流凝结 大尺度降水 大气 积云 降水预报 对流参数化
下载PDF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R-134a IN A HELICAL PIPE 被引量:3
13
作者 HANJi-tian LINCheng-xian EBADIANM.A.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2期144-150,共7页
Alternative refrigerant R-134a is considered to be ozone-friendly and apotential candidate for replacing the refrigerant R-12 i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 Alternative refrigerant R-134a is considered to be ozone-friendly and apotential candidate for replacing the refrigerant R-12 in refrigeration and air-conditioningapplications. This paper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of thealternative refrigerant R-134a flowing inside a helicoidal pipe with the cooling water flowingthrough the annular helicoidal passage in a counter-flow direction. The heat transfer experimentswere performed for R-134a mass flow flux ranging from 100 to 420 kg/m^2 s with the superheat of theinlet vapor of 2. 8℃ and 8.3℃,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s were experimentallydetermined for a helicoidal pipe with the helix axis of vertical direction. In addition, theobtained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or R-134a condensation in straight andhelicoidal pipes available in the open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densation heat transfer convective condensation REFRIGERANTS helicoidalpipes
原文传递
不凝性气体对竖直平板对流冷凝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泉 杨渐志 +2 位作者 顾海林 钱万益 刘明侯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7-403,共7页
数值研究了不凝空气质量分数、液膜、空气-蒸气流速等对竖直平板冷凝过程的影响.气液两相流采用流体体积(VOF)法模拟,水蒸气在不凝空气中的输运过程采用组分输运方法模拟.基于气体分子动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相变模型,对纯蒸气冷凝过程数... 数值研究了不凝空气质量分数、液膜、空气-蒸气流速等对竖直平板冷凝过程的影响.气液两相流采用流体体积(VOF)法模拟,水蒸气在不凝空气中的输运过程采用组分输运方法模拟.基于气体分子动力学基本理论推导出相变模型,对纯蒸气冷凝过程数值计算并与理论解比较,确定模型系数.数值结果表明,少量不凝空气对蒸气对流冷凝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随着不凝空气质量分数的增加,冷凝换热明显下降;含少量不凝空气的蒸气对流冷凝在忽略液膜影响时壁面换热系数约升高8%;水蒸气-空气混合气体流速升高对对流冷凝换热系数的提升低于纯对流换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凝性气体 对流冷凝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混合气体管内对流凝结传热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贾力 彭晓峰 《工业加热》 CAS 2002年第5期28-30,共3页
研究了混合气体在垂直圆管内的对流凝结传热。利用修正的膜模型与Nusselt凝结理论建立了换热数学模型 ,预测了壁面温度对膜厚度和界面温度的影响 ,计算了凝结液膜厚度 ,并与气相热阻法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提... 研究了混合气体在垂直圆管内的对流凝结传热。利用修正的膜模型与Nusselt凝结理论建立了换热数学模型 ,预测了壁面温度对膜厚度和界面温度的影响 ,计算了凝结液膜厚度 ,并与气相热阻法进行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更接近实验结果。提出了混合气体对流凝结换热与Nusselt凝结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 对流凝结 传热
下载PDF
褐煤干燥乏气水回收与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秦远智 付豪 +2 位作者 王进仕 刘明 严俊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506-3513,共8页
该文针对褐煤干燥系统中产生的乏气余热与水回收问题,采用加湿热空气来模拟干燥乏气,实验研究了不同水蒸气质量分数、不同流速和不同进口温度下水回收和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冷凝水产量随水蒸气质量分数和湿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 该文针对褐煤干燥系统中产生的乏气余热与水回收问题,采用加湿热空气来模拟干燥乏气,实验研究了不同水蒸气质量分数、不同流速和不同进口温度下水回收和换热特性的变化规律。实验表明:冷凝水产量随水蒸气质量分数和湿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进口温度对其影响很小;冷凝率随水蒸气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湿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减小,进口温度对其影响很小;对流冷凝换热系数随水蒸气质量分数和湿空气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进口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根据实验数据拟合了经验关联式,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煤 干燥乏气 对流冷凝 水回收 换热系数 实验研究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带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Ⅰ:尺度分析 被引量:189
17
作者 吴国雄 刘屹岷 刘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讨论了空间非均匀非绝热加热(Q)对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空间尺度分析指出,Q的垂直非均匀分布比其水平非均匀分布对副热带高压带断裂成闭合中心的影响更大。在时间尺度较长时,低空的β... 利用全型垂直涡度倾向方程,讨论了空间非均匀非绝热加热(Q)对副热带高压形态变异的影响。通过简单的空间尺度分析指出,Q的垂直非均匀分布比其水平非均匀分布对副热带高压带断裂成闭合中心的影响更大。在时间尺度较长时,低空的β效应和高层的涡度平流对副热带高压形态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它们影响下,低空副热带高压出现在表面感热加热西侧、深对流凝结加热东侧;而高空副热带高压出现在表面感热加热的东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加热 副热带高压 形成 变异 尺度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加热对副热带高压形成和变异的影响──Ⅲ:凝结潜热加热与南亚高压及西太平洋副高 被引量:170
18
作者 刘屹岷 吴国雄 +1 位作者 刘辉 刘平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25-538,共14页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降水所致凝结潜热影响副热带高压带断裂的物理机制。基于全型垂直涡度方程的尺度分析指出,强的对流凝结加热的垂直梯度的变化,导致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和中低层的高低压分布呈现出反位相。数值试验证...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降水所致凝结潜热影响副热带高压带断裂的物理机制。基于全型垂直涡度方程的尺度分析指出,强的对流凝结加热的垂直梯度的变化,导致副热带地区对流层高层和中低层的高低压分布呈现出反位相。数值试验证实凝结潜热是决定东半球夏季副热带高压位置和强度的关键因素:东亚季风降雨所致凝结潜热加热使高层南亚高压位于加热中心西侧,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加热中心东侧。通过定常波的传播,副热带地区的凝结潜热加热对中高纬天气的形成和维持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加热 对流凝结加热 西太平洋
下载PDF
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对南海季风爆发的影响Ⅰ:个例分析 被引量:28
19
作者 刘屹岷 陈仲良 +1 位作者 毛江玉 吴国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 利用南海季风试验分析场和NCAR向外长波辐射通量(OLR)资料研究了1998年孟加拉湾季风和南海季风爆发期间副热带环流的大尺度和天气尺度特征,探讨了孟加拉湾季风爆发与南海季风爆发之间的物理联系及孟加拉湾季风气旋的对流凝结潜热释放对副热带高压“撤出”南海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5月爆发的东亚季风展现出典型的从孟加拉湾地区东传发展到南海地区的过程。随着孟加拉湾季风爆发和对流活动增强、北移,南海北部出现了低层西风和对流活动,领先于副热带高压在南海地区减弱和撤退。结果还显示南海北部地区的对流凝结加热有助于该地区经向温度梯度的反转,在热成风关系的制约下南海上空副热带高压脊面的垂直倾斜由冬季型转向夏季型,季风爆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 南海 热带环流 大尺度 天气尺度
下载PDF
对流温度含义阐释及部分示意图隐含悖论成因分析与预报应用 被引量:12
20
作者 李耀东 刘健文 +1 位作者 吴洪星 史小康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28-637,共10页
分析和预报局地对流时常用到对流温度,对流凝结高度常被用于估计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对流温度和对流凝结高度用于局地对流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前提,且其蕴含的物理意义非常丰富。论文剖析了几本较为经典的气象专业书籍中对流温度概念图... 分析和预报局地对流时常用到对流温度,对流凝结高度常被用于估计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对流温度和对流凝结高度用于局地对流分析时存在一定的前提,且其蕴含的物理意义非常丰富。论文剖析了几本较为经典的气象专业书籍中对流温度概念图示,指出其中隐含的悖论。包括与大气稳定度基本常识相悖、违反大气能量学理论、以及与物理量本身含义明显抵触。进一步阐释构图不够严谨、对对流温度含义理解不完全到位是出现这种悖论的根本原因。并构造了物理意义清晰、气象基本理论更为合理的对流温度示意图。利用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夏季对流云的发生频数和生成时间,尝试用对流温度预报局地对流云的生成,用对流凝结高度预报局地对流云云底高度。结果表明,对流温度在局地对流云的预报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流凝结高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局地对流云的云底高度。如果将最高温度不低于对流温度1℃作为判定能否产生对流云的一个标准,临界成功指数达到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流温度 对流凝结高度 示意图 隐含悖论 局地对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