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及有利区带预测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占国 乔卫 +1 位作者 吕茜 徐友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1期20-22,32,共4页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 3个主控因素 :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 ;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 在全面研究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条件的基础上 ,提出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的 3个主控因素 :嫩一段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宏观上控制了黑帝庙油层的油气分布 ;具良好储集性能的河道、河口坝和湖底扇砂体及强封盖能力的泥岩隔层是黑帝庙油层成藏的关键 ;晚期形成的T0 6、T2 -T0 6、T1-T0 6断层对黑帝庙油层油气成藏起主要控制作用。烃源岩、砂体与构造、断层的匹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预测研究区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帝庙油层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油气聚集带 预测 大庆长垣以西地区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条件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安娜 汪泽成 +4 位作者 郑红菊 马乾 王兆云 崔瑛 杨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6-31,109,共6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为古近系—新近系砂岩油气藏,近年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古近系火山碎屑岩地层中也获得高产天然气流,但由于对气藏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其勘探整体部署和进程。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几种可能...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油气勘探对象主要为古近系—新近系砂岩油气藏,近年在奥陶系碳酸盐岩、古近系火山碎屑岩地层中也获得高产天然气流,但由于对气藏成藏条件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其勘探整体部署和进程。通过综合分析该区几种可能气源岩的各类生烃地化指标和天然气组成指标,开展了典型气藏成藏条件研究。结论认为:①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地质条件相对有利,即发育偏腐殖型成熟气源岩,拥有多种成因优质储层,生储盖组合配置优越,发育与油气充注相匹配的多种圈闭和输导系统,多期火山活动对气源岩具有热催化作用等;②该区天然气成藏的关键因素是气源岩热演化程度,其次为有利盖层和油气藏后期保存条件;③下一步的天然气勘探工作应重点围绕有效气源岩分布范围、有效盖层区域或层段以及断裂后期不活动地区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凹陷 天然气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热演化 生储盖组合 包裹体 油气藏保存条件 勘探有利区域
下载PDF
赵官煤矿瓦斯地质逐级控制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赵彤宇 杨胜强 +1 位作者 王晓宁 杨盼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4-177,182,共5页
针对赵官煤矿瓦斯分布不均,局部瓦斯积聚的情况,从区域煤田到矿区地质再到矿井瓦斯地质,应用瓦斯地质逐级控制理论,较好的阐述了赵官煤矿的瓦斯富集区域及其井田瓦斯赋存特点。通过对影响赵官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各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得... 针对赵官煤矿瓦斯分布不均,局部瓦斯积聚的情况,从区域煤田到矿区地质再到矿井瓦斯地质,应用瓦斯地质逐级控制理论,较好的阐述了赵官煤矿的瓦斯富集区域及其井田瓦斯赋存特点。通过对影响赵官煤矿瓦斯赋存规律各主控因素的综合分析,得出煤层埋藏深度、岩浆岩侵入状况、断层基本形态、煤层顶底板岩性是影响瓦斯赋存规律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区域瓦斯灾害防治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逐级控制 地质构造 主控因素 赋存规律 瓦斯积聚
下载PDF
不同时期形成断裂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被引量:5
4
作者 王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32,共5页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的控藏作用,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形成断裂与油气聚散之间关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早期形成断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使油气主要聚集在反向早期...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断裂的控藏作用,在不同时期形成断裂划分及其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形成断裂与油气聚散之间关系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早期形成断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遮挡条件,使油气主要聚集在反向早期形成断裂的下盘;长期形成断裂为油气成藏提供了运移输导通道,使油气主要聚集分布在长期形成断裂附近;晚期形成的控藏断裂对已形成的油气藏起到了破坏作用,断裂活动强度越大,对油气藏的破坏程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控藏作用 早期断裂 晚期断裂 长期断裂 油气成藏
下载PDF
Division of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Laws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in Typical Petroliferous Basins of China
5
作者 Jiang Zhenxue Pang Xiongqi Jin Zhijun Chen Dongxia Basin & Reservoir Research Center,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102249 Key Laboratory of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102249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SCIE CSCD 2002年第4期306-312,共7页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this paper brings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dividing principles. Then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accumulation fact... Considering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petroleum system, this paper bringsforward the concept of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and presents the dividing principles. Thendetailed statistics on the accumulation factors of the 32 typical natural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in China and studies on the laws controlling distribution of gas are collected. The research showsthat the petroleum accumulation system is the basic unit controlling petroleum generation, migrationand accumulation. Generating intensity, generating amount, accumulating efficiency and migrationdist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natural gas. Through analysis on results ofresources evaluation, discovered reserves and residual reserves, potential areas in middle-scaled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are forecasted in this paper. Ordos, Sichuan, Tarim and Qaidam basinsare found out to be the main basins developing and enriching gas accumulation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china gas accumulation system petroleum system laws controlling gas potential area
下载PDF
A区块断层成因机制及其对致密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璐 祝彦贺 +2 位作者 李林涛 黄众 杨小峰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20年第3期57-64,共8页
受L断裂带左旋走滑应力及Z火成岩体多期活动的综合影响,A区块断裂系统复杂。基于应力叠加程度的不同,研究区发育火山作用型和区域应力型2类断层。火山作用型断层主要伴随Z岩浆侵入热事件形成,对气藏起调整过度的作用,破坏天然气成藏;区... 受L断裂带左旋走滑应力及Z火成岩体多期活动的综合影响,A区块断裂系统复杂。基于应力叠加程度的不同,研究区发育火山作用型和区域应力型2类断层。火山作用型断层主要伴随Z岩浆侵入热事件形成,对气藏起调整过度的作用,破坏天然气成藏;区域应力型断层主要由L断裂带左旋应力场派生出的3类断层组成,分别为NW向张性走滑断层、NE和近SN向压性走滑断层及X型共轭剪切破裂断层,通过对钻井距断层横向距离、砂岩厚度及气层厚度之间关系分析,认为该类断层对横向范围2 km之内起适度调整的作用,而远离断层控制范围,对气藏调整的作用不足。可见断层输导能力对致密气的纵向分布以及断层对储层物性的改造对致密气藏的横向展布均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打破了一直以来沉积作用控制致密气成藏的局限认识,因此明确断层的成因机制及控藏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缘上古生界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具有关键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A区块 断层特征 左旋应力场 岩浆活动 控藏作用
下载PDF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2
7
作者 钟佳 周江羽 +5 位作者 张莉 陈昱瑶 叶庆峰 齐同胜 张亚萍 王慧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7-345,共9页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包括断陷期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及坳陷期海相烃源岩。储层发育"三套两类",即陆相砂岩、海陆过渡相砂岩以及海相砂岩和碳酸盐岩。断陷期湖相泥岩为较好局部盖层,中新世以来广泛沉积...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发育三套主力烃源岩,包括断陷期湖相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以及坳陷期海相烃源岩。储层发育"三套两类",即陆相砂岩、海陆过渡相砂岩以及海相砂岩和碳酸盐岩。断陷期湖相泥岩为较好局部盖层,中新世以来广泛沉积的海相泥岩是良好的区域盖层。圈闭丰富,其类型主要有构造、地层和复合圈闭。南海北部边缘盆地表现出油气共生、阶梯状输导、环洼聚集、断裂控藏的油气成藏特征。分析认为,烃源岩和热场共同控制着南海北部边缘盆地的油气分布;输导体系是油气运移的必经通道,并决定着油气藏层位的分布;此外,环洼分布的构造带是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地质 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 边缘盆地 南海北部
下载PDF
薄荷台—大榆树地区扶余油层成藏因素与有利油气富集区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石海东 王洪辉 +1 位作者 郭艳平 沈旭友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72-75,共4页
研究区油气分布受构造、断层、沉积和油源等因素影响,造成油水关系复杂,油藏类型多样,给油藏评价和开发带来困难.薄荷台—大榆树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是下步油藏评价、油气开发突破的关键.着重分... 研究区油气分布受构造、断层、沉积和油源等因素影响,造成油水关系复杂,油藏类型多样,给油藏评价和开发带来困难.薄荷台—大榆树地区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受多种因素制约,对其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是下步油藏评价、油气开发突破的关键.着重分析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总结油气富集规律,寻找有潜力的油气富集区块,为开发优选有利目标区打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预测研究区存在2个构造和4个岩性有利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余油层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油藏类型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44
9
作者 盘昌林 刘树根 +2 位作者 马永生 胡东风 黄仁春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8-423,共6页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 勘探实践证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具备良好的勘探潜力,特别是元坝地区已经成为中浅层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区块。文中以马路背须二、须四段岩性-构造气藏,以及元坝须二段岩性气藏、须四段构造-岩性气藏的解剖研究为基础,分析川东北地区的成藏条件和成藏主控因素等,认为川东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具备形成大中型气藏(田)的条件,充足的烃源岩、良好的输导条件、适时的古隆起、圈闭发育、大面积分布的巨厚储层、优良的保存及封盖条件是控制上三叠统天然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解剖 成藏主控因素 天然气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
下载PDF
巴西海上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特征对比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熊利平 邬长武 +1 位作者 郭永强 李嵩阳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9-425,共7页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 坎波斯与桑托斯盆地油气资源非常丰富。2个盆地均经历了裂谷、过渡、被动大陆边缘3个构造阶段,发育盐下陆相层序、盐岩层序、盐上海相层序,形成盐下、盐上2套成藏组合。由于盆地构造格架不同,导致盐岩分布、盐下储层发育程度的差异,加之盐上储层分布的不同,造成2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巨大差异。桑托斯盆地油气主要分布在外部高地带的盐下领域,而坎波斯盆地油气主要富集在中部低凸带的盐上储层中。通过分析2个盆地的构造演化及地层发育特征、成藏条件及主控因素,优选了盐下、盐上成藏组合的有利区,剖析了2个盆地成藏条件的异同,可指导我国石油公司在这2个盆地新项目评价和在执行区块的勘探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膏岩 成藏主控因素 油气成藏 坎波斯盆地 桑托斯盆地
下载PDF
四川盆地涪陵平桥页岩气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 被引量:35
11
作者 郭旭升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涪陵平桥页岩气田位于四川盆地涪陵凤来复向斜内的"窄陡型"断背斜构造上,目前五峰组—龙马溪组产层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1 389.17×10~8 m^3,揭示该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测... 涪陵平桥页岩气田位于四川盆地涪陵凤来复向斜内的"窄陡型"断背斜构造上,目前五峰组—龙马溪组产层探明页岩气地质储量为1 389.17×10~8 m^3,揭示该气田具有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利用现有的钻井、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测试资料,研究了涪陵平桥"窄陡型"断背斜页岩气田的基本特征,分析了页岩气富集高产主控因素和单井产量差异原因。研究表明:(1)平桥页岩气田气层(TOC≥1%)的累计厚度介于115~155m之间,底部优质页岩层段(TOC≥3%)厚度介于36~40m之间,气田具有储量丰度高(储量丰度为12.68×10~8 m^3/km^2)、气藏压力高(压力系数为1.56)、气井产量高(平均测试产量为21.99×10~4 m^3/d)的"三高"特点;(2)深水陆棚相优质页岩发育、断裂不通天、走滑性质弱、封堵性好且周边无露头等明显泄压区,是页岩气田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3)在页岩气层富集条件相似时,微裂缝发育程度、构造位置和埋深是单井产量平面差异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涪陵平桥页岩气田 五峰组-龙马溪组 “窄陡型”断背斜 保存条件 富集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12
作者 平贵东 吕延防 +3 位作者 范立民 付晓飞 孙永河 高煜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4167-4178,共12页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 在含油气系统划分的基础上,对油气富集区带进行刻画,分析总结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的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藏具有两期成藏,伊敏组晚期烃源岩大量排烃,控制早期原生油藏的形成,伊敏组末—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反转,受活动断层调整形成次生油藏。纵向上发育中下部两套含油气系统(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与主动裂陷含油气系统)和一套上部含油组合,油主要分布在被动裂陷含油气系统。油气分布的主控因素可概括为3个方面:(1)"断-盖"共控油气富集层位,盆地发育南一段上部和大一段两套区域性优质泥岩盖层,控制了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富集。晚期盆地反转,部分断裂活动使得油气穿越盖层运移至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2)"源-储"共控油气分布范围,中下部含油气系统均发育一套烃源岩,其中南一段中部源岩为优质源岩。受大气水淋滤和有机酸溶蚀作用部分区域发育优质储层,烃源岩与优质储层的时空配置控制了油气的分布范围,油气以短距离侧向运移为主,洼陷中生成的油气优先在附近优质储层中聚集。(3)"断-隆-扇"共控油气聚集部位,中央背斜带控制潜山油藏聚集,滚动背斜带控制形成构造油藏,反向断层下盘掀斜隆起带与中央隆起带控制中下部含油气系统油气聚集,受反转构造影响活动的断裂控制上部含油组合油气聚集,近岸水下扇及三角洲前缘砂体控制洼漕中心油气成藏形成岩性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贝尔凹陷 油气富集规律 主控因素 隆起带 油气聚集带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台山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气藏富集高产主控因素 被引量:16
13
作者 唐大海 王小娟 +4 位作者 陈双玲 吴长江 杨广广 温梦晗 朱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75-1584,共10页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具有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特征。2006年以来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先后发现安岳须二段气藏、合川须二段气藏等多个大型岩性气藏,累计提交三级地质储量万亿立方米,勘探成果显著,但气藏投入开发后普遍产水,且水...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具有典型的致密砂岩气特征。2006年以来四川盆地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先后发现安岳须二段气藏、合川须二段气藏等多个大型岩性气藏,累计提交三级地质储量万亿立方米,勘探成果显著,但气藏投入开发后普遍产水,且水产量较高,累计产气量超过5 000×104 m3的高产井较少。2012年,在川中—川西过渡带中台山地区钻探了风险探井ZT1井,在须家河组须二段获高产工业气流。投产后该井日产气量高、产微量水,目前已累计产天然气超1×108 m3。在区域地质研究基础上,通过大量生产井地质条件分析,开展了中台山地区与川中其他地区须二段气藏高产因素差异性分析,明确了优质烃源岩、优质河道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是中台山地区油气富集高产的主控因素,优质烃源岩发育为致密砂岩提供充足气源;优质河道砂岩储层形成高丰度气藏;天然裂缝是油气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台山地区 须家河组 致密砂岩 高产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军 王禹诺 +3 位作者 赵靖舟 李磊 郑杰 胡维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8,共9页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等的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 基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气源条件、储层特征、盖层特征等的分析,对研究区上古生界天然气富集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上古生界天然气气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直接盖层条件共同控制区域上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区域上生烃强度高,山西组1段泥岩盖层厚度大于35 m的区域为山西组1段气藏有利成藏区,山西组1段泥岩盖层厚度小于35 m的区域则主要为石盒子组8段气藏有利成藏区。储层条件控制天然气的局部富集,其中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盖层条件相似时储层"甜点"控气,即储层质量越好天然气越富集;气源条件、山西组1段盖层条件均有利时,相对较差储层亦可成藏。值得注意的是,气源、盖层和储层条件三元耦合关系控制的天然气最佳成藏富集区并非三者均为最优的地区,而是三者最佳配置、相互补偿形成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耦合控藏 天然气富集规律 致密砂岩气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南海西部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5
15
作者 谢玉洪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0-85,共6页
海上低渗油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是制约中国海油油气能否稳产的重要要素。借助南海西部油田这个平台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思路和策略:(1)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勘探开发理念;(2)以"源-径-汇... 海上低渗油气藏的有效勘探开发是制约中国海油油气能否稳产的重要要素。借助南海西部油田这个平台持续进行探索与实践,提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油气藏勘探开发的思路和策略:(1)以经济效益为核心的一体化勘探开发理念;(2)以"源-径-汇-岩-藏-产"为一个整体的研究思路;(3)以精细评价、加快产能建设为核心的滚动勘探开发策略。在这些思路指导下,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勘探发现了东方13-2整装气田,实现年产天然气25×108 m3;莺琼盆地中深层系领域,发现了陵水13-2、崖城27-2和乐东10-1等气田或含气构造;珠江口盆地西部文昌区发现了文昌10-8大埋深油田;同时低渗油气藏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文昌13区开发动用石油储量约1 000×104 m3,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一批投产的低渗油田预计将实现累产油2 223×104 m3。最后进一步指出了勘探开发的前景和未来的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 低渗油气藏 一体化勘探开发 “源-径-汇-岩-藏-产”研究思路 滚动勘探开发策略 实践效果
下载PDF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1
16
作者 袁海锋 倪根生 邓小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2,共7页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较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圈闭闭合高度低、储层致密、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分析了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圈闭条件,认为其成藏条件优越;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和Easy%Ro化学动力学模拟技术重建... 龙女寺构造须家河组天然气藏为较典型的岩性油气藏,其圈闭闭合高度低、储层致密、气水分布关系复杂。分析了须家河组气藏的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和圈闭条件,认为其成藏条件优越;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和Easy%Ro化学动力学模拟技术重建了烃源岩的生烃演化史,结合构造演化再现了须家河组气藏的充注过程,将其分为3个成藏阶段,中侏罗世末期的油气初次充注期,白垩纪末的大规模充注期和喜马拉雅期的气藏改造和重新定位阶段。指出了须家河组岩性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是物质基础,古今构造均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储集物性和圈闭闭合高度控制了气水的分布,局部裂缝发育带则是成藏及高产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龙女寺构造 须家河组 成藏主控因素 磷灰石裂变径迹
下载PDF
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划分及其控藏模式 被引量:6
17
作者 仇恒远 鲍云杰 +2 位作者 闫百泉 付广 孙雨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50,7-8,共8页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正断陷 断裂系统 油气运移 油气聚集 控藏模式
下载PDF
试论致密砂岩气藏中的夹层控气作用——以川西大邑须家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庄 史洪亮 +3 位作者 杨克明 魏力民 周维娜 葛忠伟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93-500,共8页
夹层主要是指储层内部不渗透或低渗透,能够对油气的流动、运移或聚集产生控制作用的条带。在天然气运移过程中,若夹层的毛细管突破压力小于下部储层的毛细管饱和压力,天然气会在下部储层还未达到含气饱和的时候通过夹层向上部储层运移,... 夹层主要是指储层内部不渗透或低渗透,能够对油气的流动、运移或聚集产生控制作用的条带。在天然气运移过程中,若夹层的毛细管突破压力小于下部储层的毛细管饱和压力,天然气会在下部储层还未达到含气饱和的时候通过夹层向上部储层运移,造成下部储层含有可动水。夹层与储层相互叠置会形成多个不饱和含气储层。此类气藏要形成纯气藏的重要因素是圈闭足够高大,进而增加气对原始地层水的排驱压力。大邑地区须家河组储层致密,非均质性强,须二段及须三段均含有不等厚致密夹层,气藏高度大于圈闭高度,夹层控气作用造成大邑气藏无边底水、气水过渡带长、高含水饱和度、普遍气水同出、含气丰度偏低、地层压力接近常压等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大邑地区须家河组气、水分布规律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控气 非均质性 毛细管压力 致密砂岩 气水分布 大邑须家河组
原文传递
LQ坳陷天然气成藏主控因素
19
作者 关伟龙 逄建东 何玉梅 《中外能源》 CAS 2012年第1期56-60,共5页
渤海湾盆地LQ坳陷经历近20年的煤成气勘探,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煤成气勘探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入解剖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规律,结合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实际地质情况,总结出一套定量和半定量煤成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具有较大的... 渤海湾盆地LQ坳陷经历近20年的煤成气勘探,一直未取得大的突破;在广泛调研国内外煤成气勘探成功经验基础上,深入解剖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规律,结合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实际地质情况,总结出一套定量和半定量煤成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具有较大的生气强度(生气强度大于20×108m3/km2);晚生烃、晚成藏;近源成藏,圈闭发育于生气强度中心附近;发育与主生气期匹配关系良好的有效圈闭;发育优质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低气势区聚敛型供烃单元。利用LQ坳陷勘探实践积累的煤系地层丰富的地质资料,结合定量、半定量煤成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认识到LQ坳陷具备煤成气成藏的地质条件(具有优越的生烃母质、主生气期较晚、全区生气强度一般在25×108m3/km2)。在莘县断裂鼻状构造高部位部署并实施钻探G1井,日产天然气2.1×104m3/d,日产凝析油30.18t/d,取得了煤成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打破了LQ坳陷多年来徘徊不前的勘探局面,带动了渤海湾盆地煤成气勘探的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Q坳陷 生气强度 聚敛型供气 煤成气 成藏控制因素
下载PDF
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朱德丰 刘赫 +3 位作者 高春文 李军辉 龚永杰 侯艳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47-153,共7页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 乌尔逊—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中部断陷带两个主要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海拉尔盆地勘探主要领域.从构造演化各个阶段的沉积充填特征分析乌尔逊—贝尔凹陷油气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构造沉积充填演化对不同构造带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分析了油气成藏模式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演化控制着沉积充填特征,进而控制着生储盖的配置关系;乌尔逊—贝尔凹陷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决定了不同构造带具有不同的油藏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构建了构造沉积耦合控制油气成藏的3种模式,即复式箕状断陷凹中隆起带成藏模式、大型缓坡断阶带成藏模式和深小稳定洼槽型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贝尔凹陷 构造演化 沉积体系 构造对沉积控制作用 油气成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