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北地区奥陶系超深断溶体油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49
1
作者 云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6-142,共7页
顺北地区奥陶系发育受走滑断裂带控制的断溶体油气藏。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成排成带发育,具有平面叠接分段、纵向分层变形、垂向叠加改造的典型特征,平面可划分为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和北北东—南南西向3类断裂体系,中—下奥陶统... 顺北地区奥陶系发育受走滑断裂带控制的断溶体油气藏。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带成排成带发育,具有平面叠接分段、纵向分层变形、垂向叠加改造的典型特征,平面可划分为北东—南西向、北西—南东向和北北东—南南西向3类断裂体系,中—下奥陶统可划分为叠接拉分、叠接压隆、线性平移和复合地堑4种断裂样式。顺北地区东西部中—下寒武统烃源岩的演化差异控制了现今"西油东气"的油气资源格局,断裂带的平面分段样式控制储集体内部结构。顺北地区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生储盖条件好,断裂向下沟通烃源岩,断控缝洞型储集体发育程度控制油气藏富集,主要受断裂带活动强度、分段样式及其与现今主应力方向的角度大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奥陶系 碳酸盐岩 断溶体 油气藏 走滑断裂带 断裂样式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47
2
作者 蒋有录 卢浩 +2 位作者 刘华 杨德相 范炳达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791-796,共6页
根据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探讨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来源于古近系沙一下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平面上油气富集于主力生烃洼陷中心附近、新近纪断裂活动性较强且砂泥比适中的... 根据渤海湾盆地饶阳凹陷新近系油气成藏背景及分布特征,探讨了新近系油气富集特点与主要控制因素。研究区新近系油气来源于古近系沙一下和沙三上亚段烃源岩,平面上油气富集于主力生烃洼陷中心附近、新近纪断裂活动性较强且砂泥比适中的地区,油气呈条带状富集展布;纵向上,新近系油气主要富集于馆陶组,与下伏古近系、前古近系层系中的油气分布呈互补关系。新近系油气富集的主控因素包括:主要生烃洼陷控制油气的宏观分布格局,新近纪油源断裂活动时间和强度决定油气纵向输导能力及富集区块,古近系碎屑岩和前古近系碳酸盐岩潜山圈闭的发育影响了新近系油气的富集程度,盖层厚度和质量影响新近系油藏的含油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饶阳凹陷 新近系 油源断裂 控制因素 油气分布 油气聚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中部车-莫古隆起控藏作用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贾庆素 尹伟 +1 位作者 陈发景 熊作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57-265,共9页
车-莫古隆起是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处于小型陆内前陆坳陷演化阶段形成的一个前缘隆起,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隆起形成发育(J2x—J3)、隆起埋藏(K—E)和隆起消失(Nt—Q)3个主要阶段。不同构造期次形成的隆起与生烃凹陷的时空配置关系在宏... 车-莫古隆起是中晚侏罗世准噶尔盆地处于小型陆内前陆坳陷演化阶段形成的一个前缘隆起,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隆起形成发育(J2x—J3)、隆起埋藏(K—E)和隆起消失(Nt—Q)3个主要阶段。不同构造期次形成的隆起与生烃凹陷的时空配置关系在宏观上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格局,车-莫古隆起对准噶尔盆地中部中生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①早期(J2x末—J3)成藏,并部分遭受破坏;②中期(K1末—E末)为主要成藏期;③晚期(Nt晚期—Q)油气藏调整。车-莫古隆起区有利勘探区带首选南翼永进地区,其次是车莫古隆起北翼沙窝地、庄东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车-莫古隆起 准噶尔盆地中部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29
4
作者 谭广辉 邱华标 +2 位作者 余腾孝 刘少杰 郝建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6-32,共7页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不明是目前制约玉北地区油气勘探的主要原因。玉北1断裂带成藏特征研究表明,玉北1井区奥陶系鹰山组油藏为受不整合控制的、与碳酸盐岩古岩溶有关的岩溶-缝洞型油气藏。鹰山组碳酸盐岩发育孔隙、孔洞、裂缝3类储集空间,从而形成裂缝-溶蚀孔洞型、裂缝型、孔洞型3类储层,其中裂缝-溶蚀孔洞型储层是该区最重要的储层类型。油藏范围主要受分布不均一的岩溶缝洞储集体控制,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具有大面积叠置连片和不均匀含油特点。鹰山组油藏经历多期成藏,海西晚期为主成藏期。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玉北地区油气聚集成藏主要受油源、储层、输导体系和盖层的综合控制。油源是该区油气成藏的基础;断裂、不整合面构成的立体输导网络,为油气运移提供了优质的运移通道;储层发育程度控制了油气藏的形成及规模;巴楚组下泥岩段、中泥岩段等区域性盖层为油气保存提供了保障。在成藏特征和成藏主控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断裂通源,网状输导,储层控富,海西晚期成藏,后期调整"的玉北地区奥陶系鹰山组油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特征 成藏因素 奥陶系 玉北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陕北地区延长组长10油层组成藏特征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士祥 刘显阳 +2 位作者 韩天佑 黄锦绣 焦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8-709,共12页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10原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10储层流体包裹体与长7烃源岩供烃层位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对长10油层组油源进行综合判识。在此基础上,结... 采用地质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长10原油、长7烃源岩和长9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并结合长10储层流体包裹体与长7烃源岩供烃层位储层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特征差异性分析,对长10油层组油源进行综合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及储层特征,对长10油藏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长9烃源岩为长10油藏的主力烃源岩,长7烃源岩也有贡献,但作用有限。长10油藏的形成受源岩条件、沉积、成岩和微构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成藏条件较为复杂。长9烃源岩的范围及发育程度控制着长10油藏的分布,有利的沉积相带、成岩相带和长9暗色泥岩的过剩压力高值区,为油藏发育的有利目标区。长10油藏受构造和岩性的双重控制,主要发育构造-岩性油藏、砂岩上倾方向尖灭性油藏和上倾方向岩性致密遮挡油藏3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7α(H)-重排藿烷 流体包裹体 长10油层组 成藏控制因素 油-源对比 陕北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构造对塔中奥陶系礁滩型储集层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6
6
作者 邬光辉 琚岩 +1 位作者 杨仓 赵宽志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67-470,共4页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带的构造与储集层地质综合分析表明,缺乏改造作用的奥陶系古老礁滩体只能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构造作用控制了高产油气储集层的发育。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沉积末期,东部构造抬升形成强烈的暴露岩溶作用,发育... 塔中Ⅰ号坡折带上奥陶统台缘带的构造与储集层地质综合分析表明,缺乏改造作用的奥陶系古老礁滩体只能形成低孔低渗储集层,构造作用控制了高产油气储集层的发育。良里塔格组台缘礁滩体沉积末期,东部构造抬升形成强烈的暴露岩溶作用,发育大型溶洞,造成东部储集层优于西部。断裂带是地震剖面上具有"串珠"响应的大型缝洞发育的主体部位,埋藏期溶蚀形成的缝洞体主要受控于断裂。裂缝对后期溶蚀作用及储集层渗透性具有建设性作用,也是油气高产的重要因素。塔中Ⅰ号坡折带构造的差异性造成礁滩体的分布、储集层的发育具有分段性:东部台缘带高陡狭长,风化壳岩溶与构造作用形成的缝洞储集层发育,有利于油气高产稳产;西部断裂欠发育区台缘带宽缓,以孔隙型储集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碳酸盐岩储集层 构造 主控因素 油气藏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富集高产关键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7
作者 李浩 陆建林 +2 位作者 王保华 宋振响 李政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37-848,共12页
目前已发现的高产陆相页岩油藏类型以裂缝型和夹层型为主,高产页岩油藏一般具有非原位、短距离运聚特征,可流动性是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关键。根据油藏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方程,提出页岩油丰度是基础,流动性和渗透性是高产关键,短距离运聚... 目前已发现的高产陆相页岩油藏类型以裂缝型和夹层型为主,高产页岩油藏一般具有非原位、短距离运聚特征,可流动性是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关键。根据油藏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方程,提出页岩油丰度是基础,流动性和渗透性是高产关键,短距离运聚是富集重要条件。研究表明,滞留油丰度、成熟度、原油黏度(包括气油比)、薄夹层或裂缝以及异常压力是页岩油富集高产的关键因素,其中滞留油丰度是资源基础,成熟度和原油黏度影响页岩油流动性,优势相、夹层和裂缝发育程度决定了泥页岩地层的渗透性,异常压力是动力条件。一般而言,中高成熟(Ro,0.9%~1.1%)的富有机质页岩发育区为页岩油富集的远景区,再叠合上述高产控制因素可知内斜坡、靠近内斜坡深洼区、洼中相对低势区(如洼中低幅背斜)一般是页岩油富集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富集因素 夹层 可流动性 渗流力学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藏特征及其勘探前景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宗礼 李君 +2 位作者 李正文 林世国 杨青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5-112,共8页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 渤海湾盆地深层发育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储集体,控制了深层可形成潜山、火成岩和碎屑岩三大类油气藏。据不同类型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进一步归纳出渤海湾盆地深层具有源下潜山风化壳溶孔—裂缝、源下潜山内幕裂缝、源内火成岩裂缝、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和源外砂砾岩裂缝5种亚类油气藏。潜山油气藏分布较广,火成岩油气藏分布较为局限,碎屑岩的源内超压砂岩孔隙—裂缝油气藏主要分布于盆地中、东部,源外砂砾岩裂缝油气藏发现较少。系统对比分析认为,潜山和欠压实碎屑岩油气藏是深层现实的勘探领域,火山岩油气藏是深层重要的勘探领域,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 主控因素 油气藏特征 勘探前景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镇泾地区延长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松 胡宗全 +2 位作者 尹伟 刘震 潘高峰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9-83,12,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SE方向运移...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三叠系延长组的烃源岩条件、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圈闭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镇泾地区延长组成藏条件优越。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研究成果表明:构造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调整方向,成藏期油气向SE方向运移,现今油藏向NE方向调整运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分布控制着油气成藏,烃源岩有机质丰度>1%的地区,成藏条件优越。有利沉积相带控制油气富集,三角洲前缘亚相水下分流河道距离生烃灶近,砂体物性好、厚度大,是石油富集的最有利场所。成藏期流体动力差控制着油气的运移方向,流体动力差越大的地方,油气越富集。断裂对油气富集起着运移通道的作用,断裂导致的增孔作用进一步影响着油气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油气成藏 成藏条件 主控因素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南堡凹陷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0
10
作者 孙明亮 柳广弟 董月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26-1131,共6页
以实测地层压力为限定,利用声波测井、波阻抗反演数据对南堡凹陷的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在2.8 km以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3 km以下,超压明显,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压力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近系东营组中下... 以实测地层压力为限定,利用声波测井、波阻抗反演数据对南堡凹陷的地层压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南堡凹陷在2.8 km以下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3 km以下,超压明显,最大压力系数可达1.6。压力异常现象主要出现在古近系东营组中下段以及沙河街组。纵向上,南堡凹陷存在常压带、第一超压带和第二超压带3层结构,中间由致密的岩性段分隔。平面上,剩余压力具有继承性分布特点,古近系剩余压力中心位于林雀次凹和曹妃甸次凹一带,由凹陷中心向周缘的南堡1、2号构造以及老爷庙构造剩余压力逐渐降低。异常压力分布与油气储量分布有明显关系,南堡凹陷已发现的石油储量主要分布于超压带顶部,超压对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压力分布 控制因素 油气成藏 南堡凹陷
下载PDF
断陷盆地斜坡带大型油气田成藏条件--西湖凹陷平北缓坡断裂与岩性控藏有利区 被引量:10
11
作者 江东辉 蒲仁海 +3 位作者 苏思羽 范昌育 周锋 杨鹏程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3-42,共10页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 西湖凹陷平湖构造带烃储层条件优越,但由于断层十分发育,导致该区平北缓坡仅发现“断、小、贫、散”油气藏。为了明确大型油气藏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方向,基于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油气成藏地球化学特征,系统研究了准区域盖层厚度,砂层厚度,断层断距,断层纵、横向封闭性等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进而预测了大型油气成藏的勘探有利区。研究结果表明:①断裂对油气成藏具有双刃剑作用,小断裂有利于断层纵向封闭,但不利于横向封闭,大断裂有利于横向封闭,但不利于纵向封闭;②在准区域盖层足够厚和保证断裂纵向封闭的条件下,断距越大越有利于砂体被侧向泥岩遮挡成藏,大断距断层和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平北缓坡大型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③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下段下亚段油气有利成藏区沿平西大断距断裂东盘分布,平湖组下段上亚段和平湖组中段大型岩性油气藏沿孔雀亭构造南部三角洲前缘朵状砂体区分布。结论认为,断裂、砂体和盖层3个关键控藏要素及其有效配置是平北缓坡形成有利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重要前提;该认识为该区油气的深化勘探指明了方向,对其他地区复合圈闭油气藏勘探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盆地 西湖凹陷平北缓坡 古近系始新统平湖组 控藏因素 断层封闭性 复合圈闭 油气成藏有利区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沉积层序格架与油气聚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傅强 付晓伟 +2 位作者 夏庆龙 周东红 李建平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90-295,共6页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在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中识别出了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划分为SQ1、SQ2、SQ3、SQ4等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东二下亚段和东三段。探讨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 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岩心资料,在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中识别出了5个三级层序界面,将东营组划分为SQ1、SQ2、SQ3、SQ4等4个三级层序,分别对应于东一段、东二上亚段、东二下亚段和东三段。探讨了东营组层序格架内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控制因素,认为SQ4层序主要受构造控制,湖盆边缘富砂,为东营组最有利勘探层位;SQ3层序受气候及湖侵影响,主要为泥质沉积,为区域盖层及烃源岩层之一;SQ1和SQ2层序主要受陆源物质供给影响,发育三角洲相砂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富集油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口凹陷 东营组 层序格架 控制因素 油气聚集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CO_2气成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映涛 陈恭洋 +1 位作者 王连桥 代迎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4-57,共4页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成藏基本特征,指出松辽盆地深层CO2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基底断裂、火山岩体和盖层。基底断裂以及与基底断裂连通的分支断裂控制CO2气向上运移的通道;火山岩相控制火山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盖层质量的好坏控制... 通过分析松辽盆地深层CO2气藏的成藏基本特征,指出松辽盆地深层CO2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为:基底断裂、火山岩体和盖层。基底断裂以及与基底断裂连通的分支断裂控制CO2气向上运移的通道;火山岩相控制火山岩储集性能的好坏;盖层质量的好坏控制CO2气藏的保存,并重点分析了CO2气藏中CO2的含量与断裂之间的关系,为松辽盆地深层CO2气的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CO2气藏 成藏主控因素 基底断裂 火山岩 盖层
下载PDF
桩海地区沙一、沙二段成藏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单体珍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8年第3期45-48,共4页
在桩海地区基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沙一、沙二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沉积体系对该区储层的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了... 在桩海地区基本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和储层特征等分析基础上,对沙一、沙二段油气成藏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构造背景、断层、沉积相带是该区隐蔽油气藏成藏的主控因素,沉积体系对该区储层的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影响了该区油气藏的分布,并据此建立了油气的成藏模式,对该区下一步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控制因素 成藏模式 油藏类型 桩海地区 沙一段 沙二段
下载PDF
古龙凹陷姚一段致密油藏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萍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5-645,共11页
综合地震、地质、地球化学、生产测试等资料,在古龙凹陷姚一段致密油藏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其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古龙凹陷姚一段发育5种致密油藏,由古龙向斜向周缘斜坡由砂岩透镜体油藏变为上倾尖灭岩性油... 综合地震、地质、地球化学、生产测试等资料,在古龙凹陷姚一段致密油藏类型和分布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明确其成藏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古龙凹陷姚一段发育5种致密油藏,由古龙向斜向周缘斜坡由砂岩透镜体油藏变为上倾尖灭岩性油藏、断层-岩性油藏和断块油藏,鼻状凸起顶部为断背斜油藏;致密油藏的形成受烃源岩及超压分布、圈闭类型、油源断裂和优质储集层联合控制,青一段湖相泥岩不仅是致密油藏的物质基础,其形成的异常高压是古龙向斜致密油充注的主要动力;大规模成藏前各类圈闭已形成,两侧高部位构造圈闭和构造-岩性圈闭是致密油运移指向区以及有利的聚集部位,主成藏期开启的反转期断层是致密油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分流河道优质储集层是致密油聚集的有利储集层;各构造单元成藏主控因素和模式存在差异,古龙向斜为“超压驱动、断层垂向输导、局部甜点富集”成藏模式,新站鼻凸为“超压+浮力接力驱动、断层垂向输导、有利圈闭聚集”成藏模式,新肇斜坡为“超压+浮力联合驱替、断-砂接力运移、有利储集层聚集”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古龙凹陷 致密油藏 姚家组 青山口组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分布特征
下载PDF
曲堤油田中南部油气藏类型及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3
16
作者 国景星 郭卫萍 +1 位作者 修春红 贺岁锋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1,151,共4页
曲堤油田中南部油气分布及油藏特征复杂。为进一步摸清油气分布规律,深化油气勘探,针对馆三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和沙四下亚段等4套含油层系,运用油气藏精细解剖技术,识别出断层、岩性、复合等多种类型油气藏。宏观上,区域构造背景、... 曲堤油田中南部油气分布及油藏特征复杂。为进一步摸清油气分布规律,深化油气勘探,针对馆三段、沙三段、沙四上亚段和沙四下亚段等4套含油层系,运用油气藏精细解剖技术,识别出断层、岩性、复合等多种类型油气藏。宏观上,区域构造背景、油源断裂及区域性盖层控制曲堤油田的油气成藏;微观上,低级序断层、沉积微相、不整合及微构造控制区块内的油气分布。由断层、不整合面、砂体组成的阶梯状输导成藏模式为研究区主要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类型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曲堤油田 曲9-111断块
下载PDF
川东石炭系气藏主控因素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7
作者 董才源 魏国齐 +3 位作者 杨威 刘满仓 马石玉 郝翠果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6-30,38,共6页
基于对开江古隆起演化、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分析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并总结成藏模式.认为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即开江古隆起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聚集,优质储层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盖层条... 基于对开江古隆起演化、储层特征及发育主控因素、气藏保存条件的研究,分析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并总结成藏模式.认为川东石炭系气藏形成主要受三大因素控制,即开江古隆起演化控制着油气的聚集,优质储层是气藏形成的基础,盖层条件是气藏形成的关键.川东石炭系气藏成藏模式可分为两个阶段,第Ⅰ阶段是古隆起形成和古气藏形成,云南运动使石炭系储层更为发育,中三叠世印支运动时期,开江古隆起继承发展并基本定型,石炭系处于两高压泥岩层之间,下伏志留系烃源岩大量生烃,形成大规模地层-构造古气藏;第Ⅱ阶段是后期燕山和喜山运动的改造,古气藏在圈闭中重新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炭系气藏 主控因素 成藏模式 开江古隆起演化 优质储层 盖层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大港滩海关家堡地区油气分布规律及有利区块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爱国 高建 +2 位作者 尹春蕾 颜方方 徐佳 《海洋石油》 CAS 2014年第1期5-10,共6页
通过大港滩海关家堡地区的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及有利区块的评价,取得了3点主要认识:①三种控藏因素,即有桥梁及纽带作用的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及分布、不同类型的输导网络控制油气的分布;②三种油气成藏模式,即斜坡带阶... 通过大港滩海关家堡地区的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及有利区块的评价,取得了3点主要认识:①三种控藏因素,即有桥梁及纽带作用的地层不整合面、断层控制油气的纵向运移及分布、不同类型的输导网络控制油气的分布;②三种油气成藏模式,即斜坡带阶梯状成藏模式、断层与次级断层组成"Y"字形成藏模式、次级小断层成藏模式;③三种数学地质评价方法(地质风险概率法、模糊数学评判法、专家系统方法)综合评价认为D18断鼻→庄海4X1断块→庄海8井区→庄海808X1并区油藏依次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藏因素 成藏模式 有利区块评价 关家堡地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西部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17
19
作者 文龙 汪华 +5 位作者 徐亮 张亚 袁海锋 陈双玲 乔艳萍 谌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8-81,共14页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四川盆地栖霞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为理清川西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期次、成藏演化、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特征等关键地质问题,为栖霞组下一步的勘探提供支撑,... 近年来,四川盆地西部(简称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展现出四川盆地栖霞组巨大的勘探潜力。为理清川西地区栖霞组天然气成藏期次、成藏演化、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特征等关键地质问题,为栖霞组下一步的勘探提供支撑,通过分析研究大量钻井、测井及实验分析测试等资料认为:(1)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天然气甲烷含量一般大于96%,天然气干燥系数大于0.99,呈高演化的特征,是典型干气,主要为原油二次裂解气。(2)栖霞组天然气δ^(13)C_(1)介于-31.33‰~-28.31‰,δ^(13)C_(2)介于-28.50‰~-25.20‰。气气对比认为川西地区栖霞组天然气不存在志留系龙马溪组烃源岩的贡献,是以寒武系筇竹寺组烃源输入为主,中二叠统烃源输入为辅的混合天然气。(3)通过对所识别出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析,识别出4期油气成藏事件。第Ⅰ期和第Ⅱ期分别为中—晚三叠世和晚三叠世的古油藏成藏时期;第Ⅲ期为早—中侏罗世古油气藏成藏时期;第Ⅳ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古气藏成藏时期。(4)成藏主控因素为优越的烃源岩条件、优质的储层发育及可供油气持续聚集成藏的构造—岩性圈闭。(5)川西北双鱼石—中坝地区推覆体下盘隐伏前缘带及川西南平落坝—大兴场地区具备形成大气区的优越成藏条件组合,是下一步川西地区栖霞组勘探的最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西部 栖霞组 天然气来源 地球化学 储层特征 成藏期次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准北缘哈山地区斜坡带网毯式油气成藏规律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圣柱 张奎华 +2 位作者 肖雄飞 吕铁良 吴倩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24,6+5,共6页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断层、不整合、砂体的输导能力进行评价,认为南部乌夏断裂带大断裂及其伴生断裂是研究区的油源断裂,为油气由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八道湾组和清水河组砂岩厚度大,泥质隔层少,横向连... 综合利用露头、钻井、岩心和地震资料,对断层、不整合、砂体的输导能力进行评价,认为南部乌夏断裂带大断裂及其伴生断裂是研究区的油源断裂,为油气由深部向浅部垂向运移提供了重要通道;八道湾组和清水河组砂岩厚度大,泥质隔层少,横向连通性好,成岩作用弱,物性好,为油气横向运移的通道;不整合面上部的近物源底砾岩,分选差、物性差,对油气的横向输导作用不大.深浅2套断裂、上下2套毯状砂层匹配构成了研究区高效的网毯式输导格架.综合分析构造背景、输导体系、储层岩性-物性与含油性关系,提出了"断-毯-梁"三因素控藏的认识.断裂(油源断层、油藏断层)控制油气聚集层位,毯状输导砂体控制平面分布,鼻状构造背景控制相对聚集,储集层岩性、物性控制富集程度.成藏体系分析,建立了宽缓斜坡带源外沿梁网毯式输导成藏模式,指出毯内断层遮挡的断块圈闭、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次级断裂沟通的毯上砂体构造-岩性圈闭、岩性圈闭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毯式输导体系 成藏主控因素 准噶尔盆地北缘 哈山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