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小冬 桂得春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48-750,754,共4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的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60例接受常规外...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在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普外科收治的60例接受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的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60例接受常规外科急救处理的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评分[年龄评分(YS)、急性生理学评分(APS)、慢性疾病评分(CPS)]、药物使用量、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术前APACHEⅡ总分、APS、YS和CP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APACHEⅡ总分及AP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YS和CPS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PACHEⅡ总分及APS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YS和CP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浓缩红细胞悬液、血浆及羟乙基淀粉使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进食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吻合口瘘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675,P<0.05)。结论采取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处理腹部严重创伤及急腹症患者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 腹部严重创伤 急腹症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林琳 刘尉 +1 位作者 王聪敏 李衡昌 《华夏医学》 CAS 2017年第6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中救治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和传统组30例(传统方法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中救治效果。方法:选取60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0例(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和传统组30例(传统方法救治),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凝血功能恢复时间短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抢救成功率高于传统组,DIC、休克及MODS发生率低于传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患者救治中可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多发伤 急诊外科
下载PDF
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曹峰 陈佳楠 +1 位作者 王曙光 裘丰 《中国现代医生》 2017年第22期49-52,共4页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80例,依据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组(DCS组,n=40)和早期全面...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患者80例,依据患者意愿及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组(DCS组,n=40)和早期全面治疗组(ETC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凝血酶原恢复时间、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DCS组患者的乳酸清除时间、体温、凝血酶原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ETC组(P<0.05),输血量显著少于ETC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17.5%(7/40)、7.5%(3/40)均显著低于ETC组27.5%(11/40)、30.0%(12/40)(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腹部创伤行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治疗较早期全面治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多发伤 腹部创伤 损伤控制性外科技术 可行性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陈伟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7年第22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腹部损伤具体情况及时选择适宜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4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腹部损伤具体情况及时选择适宜手术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治疗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322、34.877、6.071,P<0.05)。观察组最高温度、乳酸消除时间、凝血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40、31.097、22.087,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可有效缩短严重腹部创伤救治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效阻断低体温、酸中毒及凝血障碍三者间的恶性循环,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部创伤 救治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卢志力 肖年生 《外科研究与新技术》 2018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传统急救术,观察组接受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记录、比较两组复苏前后的APA... 目的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临床作用。方法将2014年3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98例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行传统急救术,观察组接受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记录、比较两组复苏前后的APACHEⅡ评分、体温、血氧饱和度、pH值、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83.67%对95.92%,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28.57%对12.24%,P<0.05)。复苏前两组APACHEⅡ评分、血氧饱和度、pH值、体温无差异;复苏后,观察组体温、血氧饱和度、pH值和APACHEⅡ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腹部创伤急救中的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部创伤 急救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文 洪学映 +1 位作者 郑兴武 张金邦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17期189-191,共3页
目的探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本院和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收的80例多发伤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救治方法,研究组则实施损伤控... 目的探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7月~2018年8月本院和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急诊外科接收的80例多发伤患者纳入至本次研究中,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救治方法,研究组则实施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救治效果。结果在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低,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分别是10.00%和90%;对照组分别是32.50%和65%,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期间,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不仅可以及早恢复患者乳酸及凝血功能,同时有助于抢救成功率的提高,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外科 多发生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乳酸及凝血功能 抢救成功率
下载PDF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用于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罗新明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第5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进行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期间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可行性。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展开多发伤救治治疗;常规组(26例)采... 目的探讨在进行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期间分析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应用可行性。方法将该院2017年6月—2020年4月收治的52例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26例)采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展开多发伤救治治疗;常规组(26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展开多发伤救治治疗;就组间APTT以及PT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以及总并发症率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患者APTT以及PT恢复时间(11.13±4.43)h、体温恢复时间(8.69±1.25)h、乳酸恢复时间(11.79±3.79)h、术中失血量(2065.29±162.49)mL均明显短于/少于常规组(31.03±9.25)h、(29.13±2.49)h、(62.35±8.49)h以及(2505.79±190.0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94、37.408、27.728、8.983,P<0.05);两组并发症集中于骨化性肌炎、弥散性血管凝血、缺血性肌挛缩几方面;治疗组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患者总并发症率(7.69%)明显低于常规组(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33,P<0.05)。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有效运用,可使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患者APTT以及PT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有效缩短,并同时将术中失血量减少,将骨化性肌炎、弥散性血管凝血、缺血性肌挛缩等系列并发症发生充分减少,最终实现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患者有效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 急诊科外科多发伤救治 应用效果
下载PDF
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及治疗方案研究
8
作者 李小伟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探讨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另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给予常规急诊... 目的:探讨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及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将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患者设为研究组,应用损害控制外科技术对该组患者实施治疗;另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给予常规急诊救治的30例闭合性胸腹联合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该组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的特点,并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的损伤机制为间接损伤,多合并同侧或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肺裂伤、肺挫伤,休克发生率高,预后差。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63.33%(19/30),高于对照组的36.67%(11/30)(P<0.05);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凝血酶原恢复正常时间、乳酸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6%(1/19),低于对照组的27.27%(3/11)(P<0.05)。结论:闭合性胸腹联合伤具有损伤机制复杂、休克发生率高、预后差的特点。损害控制外科技术为治疗闭合性胸腹联合伤的有效方法,能够明显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性胸腹联合伤 特点 损害控制外科技术 并发症 凝血酶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