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张国帅
邓安军
+2 位作者
张帮稳
冯志毅
吕瑞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1921,共11页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的80.75%;年输沙量主要来自下游区间,其年均来沙量为9943.17万t,占总输沙量的48.12%。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水库运用对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而对流域年输沙量影响显著。金沙江下游出口水沙关系在1998、2010及2012年发生突变,主要原因为雅砻江、金沙江中游、下游干流上大型水库的拦沙运用,导致下游出口含沙量由1.82 kg/m^(3)逐步降低为1.31、0.86、0.01 kg/m^(3)。利用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关系及沙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局部区间水库拦沙对流域总减沙量的贡献度。1998-2009年二滩水电站建成运行,金沙江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35.16%,雅砻江水库拦沙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为32.88%;2010-2012年金安桥等中游水电站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51.43%,金沙江中游、雅砻江、三堆子至白鹤滩区间和白鹤滩至向家坝区间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分别为21.54%、23.10%、30.67%、24.69%;2013-2021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99.37%,4个区间对来沙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9.64%、14.72%、12.34%、53.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水沙变化趋势
水沙关系
减沙贡献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归因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高海东
刘晗
+2 位作者
贾莲莲
庞国伟
王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45-1757,共13页
2000年以来,黄河输沙量锐减。科学认识黄河输沙量变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构建了梯田、淤地坝以及植被等大规模生态建设措施的减沙贡献率计算方法,阐述了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
2000年以来,黄河输沙量锐减。科学认识黄河输沙量变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构建了梯田、淤地坝以及植被等大规模生态建设措施的减沙贡献率计算方法,阐述了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原因,针对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和治理格局,提出了河龙区间治理对策。主要结论为:①1952-2017年,河龙区间年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研究区年输沙量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 <0.001);②1979年和1999年为研究区输沙量发生突变的两个时间节点(p <0.05),1952-1979年区间年均输沙量为9.30亿t,1980-1999年区间年均输沙量为4.20亿t,2000-2017年均输沙量大幅降至1.03亿t,降幅达89%;③受植被和梯田共同影响,2000-2015年研究区坡面土壤侵蚀量变化介于1.90亿~5.13亿t之间,且呈下降趋势;2000-2011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拦沙量为1.38亿t;④植被恢复是河龙区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贡献率为54%,梯田和淤地坝合计贡献了34%,水库拦沙和引水取沙贡献了12%;⑤植被恢复主要导致径流含沙量降低,而淤地坝建设主要降低了流域泥沙输移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龙区间
输沙量
生态建设
减沙贡献率
原文传递
三峡水库入库水沙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单敏尔
李志晶
+1 位作者
周银军
孙贵洲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5,共7页
基于流域内1956-2018年长序列实测径流泥沙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不同时段变化规律,确定了减沙的主要因素,进而采用产沙函数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分析量化计算各因素对减沙的贡献比并对比例变化进...
基于流域内1956-2018年长序列实测径流泥沙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不同时段变化规律,确定了减沙的主要因素,进而采用产沙函数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分析量化计算各因素对减沙的贡献比并对比例变化进行了简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际间输沙量呈减小的趋势,年内泥沙输移量的减少主要集中于汛期。1993年和2003年分别为减沙趋势显著增强的起始年份和泥沙序列减沙速率持续加快的突变点。1993年以来,水库拦沙的减沙贡献量超过50%。今后较长时期水库拦沙仍将是主导性减沙因素,近期水保工程和降水的减沙比重分别有所上升和下降,预计之后将分别有所下降和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入库
水沙变化规律
驱动因素
变化趋势
趋势检验
减沙贡献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
13
4
作者
杨媛媛
李占斌
+2 位作者
高海东
刘蓓蕾
朱大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提高淤地坝拦沙贡献率的计算精度,揭示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作用。以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GIS和土壤侵蚀模数的淤地坝逐年拦沙量计算方法,分析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出口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
为提高淤地坝拦沙贡献率的计算精度,揭示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作用。以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GIS和土壤侵蚀模数的淤地坝逐年拦沙量计算方法,分析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出口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54—2011年,大理河流域淤地坝逐年拦沙量呈波动式增加,多年平均拦沙量为0.12亿t,累积拦沙量为7.17亿t,其中1980—1989年年均拦沙量最高,为0.19亿t。(2)1960—2015年,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在1971年和2002年均发生显著突变(P<0.05)。(3)人类活动是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971—2001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减少输沙量的贡献率为47.42%;随着流域植被恢复,2002—2011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减少输沙量的贡献率降至31.04%。该方法对评价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00年以后,由于植被恢复,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理河
人类活动
输沙量
淤地坝
拦沙贡献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降雨量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尚海鑫
胡春宏
+1 位作者
夏军强
周美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7,共9页
为探究黄河支流输沙量减少与流域内降雨量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0—2015年准格尔气象站日降水量、皇甫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对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有影响的降雨...
为探究黄河支流输沙量减少与流域内降雨量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0—2015年准格尔气象站日降水量、皇甫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对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有影响的降雨量参数。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和突变点检验法确定输沙量变化的3个典型时期:Per1(1960—1986年)、Per2(1987—1999年)和Per3(2000—2015年);计算了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对该流域不同时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0—2015年皇甫川流域降雨强度超过25 mm/d的降雨减少,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M—K检验Z<0,p<0.01);(2)因水土保持引起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当Per3与Per1时期中有相似降雨量的年份,Per3时期这些年份的输沙量比Per1时期显著减少,减小范围为50.2%~98.6%;(3)1987—1999年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3.0%和38.4%,2000—2015年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5%,69.8%和18.7%。研究结果定量计算了降雨量变化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流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有助于阐明黄河中游沙量锐减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
水土保持
径流量
输沙量
减沙贡献率
皇甫川流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与未来可拦沙年限预测
被引量:
2
6
作者
呼媛
鲁克新
+3 位作者
李鹏
李占斌
杨媛媛
马勇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5,共8页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计算模型,计算了延河流域骨干坝逐年拦沙量与减沙贡献率,预测了骨干坝未来可拦沙年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延河流域骨干坝年均拦沙量持续增加,2000—2011年多年平均拦沙量为401万t/a,达到最大值;人类活动是延河流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1997—2005年和2006—2011年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减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和84.98%;骨干坝拦沙量在人类活动减沙量中的占比呈减小趋势,1997—2005年占比24.67%,2006—2011年占比7.46%;截止2019年,延河流域62%的骨干坝未来拦沙年限为30年以内,并且北部骨干坝未来可拦沙能力大于南部骨干坝。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效益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与布局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河
骨干坝
拦沙量反推
减沙贡献率
可拦沙年限
预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1
作者
张国帅
邓安军
张帮稳
冯志毅
吕瑞茹
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出处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11-1921,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U2040217,U2243237)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研专项(WH0145B042021)联合资助。
文摘
大型水库运用后,金沙江下游水沙时空分布发生重大变化。本文基于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观测资料,分析了下游流域水沙时空分布特性。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径流主要来源为金沙江中游及雅砻江,两者年均径流量为1150.73亿m^(3),占总来水量的80.75%;年输沙量主要来自下游区间,其年均来沙量为9943.17万t,占总输沙量的48.12%。运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R/S分析以及双累积曲线法,分析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1954-2021年金沙江下游水库运用对年径流量变化趋势无明显影响,而对流域年输沙量影响显著。金沙江下游出口水沙关系在1998、2010及2012年发生突变,主要原因为雅砻江、金沙江中游、下游干流上大型水库的拦沙运用,导致下游出口含沙量由1.82 kg/m^(3)逐步降低为1.31、0.86、0.01 kg/m^(3)。利用金沙江下游干支流水沙关系及沙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局部区间水库拦沙对流域总减沙量的贡献度。1998-2009年二滩水电站建成运行,金沙江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35.16%,雅砻江水库拦沙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为32.88%;2010-2012年金安桥等中游水电站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51.43%,金沙江中游、雅砻江、三堆子至白鹤滩区间和白鹤滩至向家坝区间对下游总减沙贡献度分别为21.54%、23.10%、30.67%、24.69%;2013-2021年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运行后,下游出口总减沙率为99.37%,4个区间对来沙量减少的贡献度分别为19.64%、14.72%、12.34%、53.30%。
关键词
金沙江下游
水沙变化趋势
水沙关系
减沙贡献度
Keywords
Lower
Jinsha
River
Basin
variation
trend
of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relationship
between
annual
runoff
and
sediment
load
contribution
of
sediment
reduction
分类号
TV697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P333 [天文地球—水文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归因分析
被引量:
19
2
作者
高海东
刘晗
贾莲莲
庞国伟
王杰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省部共建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
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出处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45-1757,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77)~~
文摘
2000年以来,黄河输沙量锐减。科学认识黄河输沙量变化原因,具有重要意义。以河龙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构建了梯田、淤地坝以及植被等大规模生态建设措施的减沙贡献率计算方法,阐述了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原因,针对河龙区间输沙量变化趋势和治理格局,提出了河龙区间治理对策。主要结论为:①1952-2017年,河龙区间年降水量无显著变化趋势,研究区年输沙量呈现极显著减少趋势(p <0.001);②1979年和1999年为研究区输沙量发生突变的两个时间节点(p <0.05),1952-1979年区间年均输沙量为9.30亿t,1980-1999年区间年均输沙量为4.20亿t,2000-2017年均输沙量大幅降至1.03亿t,降幅达89%;③受植被和梯田共同影响,2000-2015年研究区坡面土壤侵蚀量变化介于1.90亿~5.13亿t之间,且呈下降趋势;2000-2011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拦沙量为1.38亿t;④植被恢复是河龙区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贡献率为54%,梯田和淤地坝合计贡献了34%,水库拦沙和引水取沙贡献了12%;⑤植被恢复主要导致径流含沙量降低,而淤地坝建设主要降低了流域泥沙输移比。
关键词
河龙区间
输沙量
生态建设
减沙贡献率
Keywords
Hekou-Longmen
section
sediment
loa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tribution
rate
of
sediment
reduction
分类号
TV14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三峡水库入库水沙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单敏尔
李志晶
周银军
孙贵洲
机构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
出处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35,共7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8YFC0407801-01)。
文摘
基于流域内1956-2018年长序列实测径流泥沙资料,利用M-K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分析了三峡水库入库水沙不同时段变化规律,确定了减沙的主要因素,进而采用产沙函数模型结合灰色关联分析量化计算各因素对减沙的贡献比并对比例变化进行了简单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径流量无明显的趋势性变化,年际间输沙量呈减小的趋势,年内泥沙输移量的减少主要集中于汛期。1993年和2003年分别为减沙趋势显著增强的起始年份和泥沙序列减沙速率持续加快的突变点。1993年以来,水库拦沙的减沙贡献量超过50%。今后较长时期水库拦沙仍将是主导性减沙因素,近期水保工程和降水的减沙比重分别有所上升和下降,预计之后将分别有所下降和维持在较低水平。
关键词
三峡入库
水沙变化规律
驱动因素
变化趋势
趋势检验
减沙贡献率
Keywords
Three
Gorges
Reservoir
variation
of
water
and
sediment
influence
factors
processes
trend
trend
test
contribution
rate
of
sediment
reduction
分类号
TV145.3 [水利工程—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
13
4
作者
杨媛媛
李占斌
高海东
刘蓓蕾
朱大为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建设分公司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5-8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707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4)。
文摘
为提高淤地坝拦沙贡献率的计算精度,揭示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作用。以大理河流域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GIS和土壤侵蚀模数的淤地坝逐年拦沙量计算方法,分析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对流域出口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54—2011年,大理河流域淤地坝逐年拦沙量呈波动式增加,多年平均拦沙量为0.12亿t,累积拦沙量为7.17亿t,其中1980—1989年年均拦沙量最高,为0.19亿t。(2)1960—2015年,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且在1971年和2002年均发生显著突变(P<0.05)。(3)人类活动是大理河流域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1971—2001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减少输沙量的贡献率为47.42%;随着流域植被恢复,2002—2011年淤地坝拦沙量占人类活动减少输沙量的贡献率降至31.04%。该方法对评价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000年以后,由于植被恢复,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下降。
关键词
大理河
人类活动
输沙量
淤地坝
拦沙贡献率
Keywords
Dali
river
basin
human
activities
sediment
load
check
dams
contribution
rate
of
sediment
reduct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降雨量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
被引量:
2
5
作者
尚海鑫
胡春宏
夏军强
周美蓉
机构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99-207,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725902)。
文摘
为探究黄河支流输沙量减少与流域内降雨量变化及水土保持措施的定量关系。以黄河中游皇甫川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1960—2015年准格尔气象站日降水量、皇甫水文站年径流量和年输沙量数据,分析对皇甫川流域年径流量与年输沙量有影响的降雨量参数。通过双累积曲线法和突变点检验法确定输沙量变化的3个典型时期:Per1(1960—1986年)、Per2(1987—1999年)和Per3(2000—2015年);计算了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对该流域不同时期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1960—2015年皇甫川流域降雨强度超过25 mm/d的降雨减少,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显著减少趋势(M—K检验Z<0,p<0.01);(2)因水土保持引起流域下垫面条件的改变,当Per3与Per1时期中有相似降雨量的年份,Per3时期这些年份的输沙量比Per1时期显著减少,减小范围为50.2%~98.6%;(3)1987—1999年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73.0%和38.4%,2000—2015年降雨量变化、植被恢复和工程措施的减沙贡献率分别为11.5%,69.8%和18.7%。研究结果定量计算了降雨量变化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流域输沙量减少的贡献率,有助于阐明黄河中游沙量锐减的原因。
关键词
降雨
水土保持
径流量
输沙量
减沙贡献率
皇甫川流域
Keywords
rainfall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runoff
sediment
discharge
contribution
rate
of
sediment
reduction
Huangfuchuan
River
Basi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与未来可拦沙年限预测
被引量:
2
6
作者
呼媛
鲁克新
李鹏
李占斌
杨媛媛
马勇勇
机构
西安理工大学旱区生态水文与侵蚀灾害防治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
出处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8-45,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404)。
文摘
定量研究延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和未来可拦沙潜力,对流域淤地坝建设效益分析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根据延河流域1952—2018年的径流输沙数据和2011年全国水利普查中的骨干坝建坝年限、控制面积、总库容和淤积库容等资料,构建了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计算模型,计算了延河流域骨干坝逐年拦沙量与减沙贡献率,预测了骨干坝未来可拦沙年限。结果表明:不同年代延河流域骨干坝年均拦沙量持续增加,2000—2011年多年平均拦沙量为401万t/a,达到最大值;人类活动是延河流域年输沙量减少的主要因素,1997—2005年和2006—2011年人类活动对延河流域减沙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3.44%和84.98%;骨干坝拦沙量在人类活动减沙量中的占比呈减小趋势,1997—2005年占比24.67%,2006—2011年占比7.46%;截止2019年,延河流域62%的骨干坝未来拦沙年限为30年以内,并且北部骨干坝未来可拦沙能力大于南部骨干坝。研究结果可为延河流域水土流失防治与效益评价、水土保持措施规划与布局以及流域综合管理等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延河
骨干坝
拦沙量反推
减沙贡献率
可拦沙年限
预测
Keywords
Yanhe
River
key
check
dams
sediment
retention
inversion
contribution
rate
of
sediment
reduction
the
years
of
sediment
retention
prediction
分类号
S157.1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水库运用对金沙江下游水沙变化的影响
张国帅
邓安军
张帮稳
冯志毅
吕瑞茹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2000-2017年河龙区间输沙量锐减归因分析
高海东
刘晗
贾莲莲
庞国伟
王杰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9
原文传递
3
三峡水库入库水沙变化规律及驱动因素分析
单敏尔
李志晶
周银军
孙贵洲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贡献率分析
杨媛媛
李占斌
高海东
刘蓓蕾
朱大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降雨量和水土保持对皇甫川输沙量变化的贡献率分析
尚海鑫
胡春宏
夏军强
周美蓉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延河流域骨干坝拦沙量反推与未来可拦沙年限预测
呼媛
鲁克新
李鹏
李占斌
杨媛媛
马勇勇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