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秋季罕见强连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18
1
作者 王正旺 庞转棠 +1 位作者 魏建军 张瑞庭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44-47,共4页
分析了2007年9月27日10月11日长治市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灾害最严重的秋季连续阴雨天气的成因,给出了秋季连阴雨的预报着眼点:副高脊线位于25°N以北、西伸脊点位于110°E,北部冷空气南下受副高阻挡,... 分析了2007年9月27日10月11日长治市出现的历史罕见的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灾害最严重的秋季连续阴雨天气的成因,给出了秋季连阴雨的预报着眼点:副高脊线位于25°N以北、西伸脊点位于110°E,北部冷空气南下受副高阻挡,在40 55°N形成平直西风带锋区,锋区南侧偏西西北气流与副高边缘西南气流交汇,切变系统频频建立,是山西中南部连阴雨天气的产生机制。降水落区在500 hPa层以下温度露点差≤4℃的重叠湿区内。亚洲两槽一脊型建立,贝加尔湖高脊东移,副高脊线南撤至20°N附近,预示连阴雨天气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天气形势 影响系统 水汽条件
下载PDF
濮阳市深秋连阴雨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崔力 王春玲 +4 位作者 韩相斌 吴建河 时凤云 都前进 徐巧真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08年第B09期34-37,共4页
利用高空天气图、地面加密观测、多种物理量场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深秋发生在濮阳市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 hPa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有利于中低层中尺度系统的形成,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机制;500 hPa横槽不断有冷空气扩散南... 利用高空天气图、地面加密观测、多种物理量场等资料,分析了2006年深秋发生在濮阳市的连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500 hPa大尺度环流形势稳定,有利于中低层中尺度系统的形成,为本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动力机制;500 hPa横槽不断有冷空气扩散南下,在中纬度地区产生小波动,每一个小波动与暖湿气流在濮阳市交汇,配合700 hPa低槽、切变线及地面中尺度辐合线共同作用造成了持续的阴雨天气;地面气压场上东南沿海气旋波北扩到35°N,既为降水过程提供了水汽和能量供应,也阻止了北方冷空气的快速南下,使冷、暖空气在濮阳市汇合;物理量场的变化,对这次连阴雨的预报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 环流形势演变 中尺度影响系统 物理量场
下载PDF
2011年秋季连阴雨对周口市作物生长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贺伟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31期15363-15364,共2页
利用周口市夏玉米、大豆、棉花定点观测地段数据,结合大田调查情况,分析2011年9月5~20日周口市连阴雨对该市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并提出生产建议。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伴随低温寡照不利天气条件,此时周口市秋作物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 利用周口市夏玉米、大豆、棉花定点观测地段数据,结合大田调查情况,分析2011年9月5~20日周口市连阴雨对该市作物生长的影响情况,并提出生产建议。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伴随低温寡照不利天气条件,此时周口市秋作物正处于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秋季连阴雨不利于作物光合作用和灌浆进行,造成玉米出现早衰、百粒重下降、产量下降、收获期推迟,大豆产量稍受影响、发育期推迟,棉花品质较差、产量较低、发育期受影响较小。针对此次过程的影响结合周口市当地的实际,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对以后的秋季连阴雨天气的防范工作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连阴雨 作物生长 影响 对策 周口
下载PDF
2009年秋季沈丘县连阴雨天气过程分析
4
作者 马荣 刘净净 +3 位作者 高昕 徐占伟 朱贤花 梁思琦 《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年第B09期79-82,共4页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9月7—20日沈丘县出现的历史罕见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副高脊线位于25°N以北、西伸脊点位于108°E,北部冷空气南下受副高阻挡,在40—50°N形成平直西风带锋区... 从环流形势、影响系统和水汽条件等方面分析了2009年9月7—20日沈丘县出现的历史罕见的秋季连阴雨天气过程的成因:副高脊线位于25°N以北、西伸脊点位于108°E,北部冷空气南下受副高阻挡,在40—50°N形成平直西风带锋区,锋区南侧偏西西北干冷气流与副高边缘西南暖湿气流交汇,切变系统频繁建立,是导致该区连阴雨天气的产生机制。亚洲两槽-脊型建立,蒙古东部低涡加强、东移南下,副高脊线南撤至20°N附近,预示了连阴雨天气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阴雨天气过程 环流形势 影响系统 水汽条件
下载PDF
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保险天气指数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69
5
作者 杨太明 刘布春 +2 位作者 孙喜波 李德 荀尚培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9-235,共7页
利用安徽省宿州市1993-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并结合区域冬小麦生育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对历史产量损失与主要灾害的气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设计小麦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确定了干旱指数、倒春寒指数、干热风指数、阴雨日数指数... 利用安徽省宿州市1993-2009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并结合区域冬小麦生育期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通过对历史产量损失与主要灾害的气象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为设计小麦种植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确定了干旱指数、倒春寒指数、干热风指数、阴雨日数指数Ⅰ、阴雨日数指数Ⅱ共5个小麦关键生育期天气指数。通过历史天气指数赔付率与历史产量损失率的对比,定义基差风险函数和最小化基差风险,确定指数保险赔付的触发值及赔付标准。将设计的保险产品在安徽省宿州市试验应用,2010-2012年成功销售推广1300hm2,总保费约11万元,因触发干旱指数,实际赔付额超过22万元。表明天气指数保险产品的应用,能客观、快捷地提供灾害的经济补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种植保险 天气指数 干旱指数 倒春寒指数 干热风指数 阴雨日数指数 农业保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