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淡水与微咸水入渗特性对比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毕远杰 王全九 雪静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0-75,共6页
为了研究淡水与微咸水连续和间歇入渗特性的差异,采用矿化度1.33 g/L的淡水与矿化度3 g/L的微咸水,在黏质土壤条件下进行了一维积水连续入渗及间歇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特性,从而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 为了研究淡水与微咸水连续和间歇入渗特性的差异,采用矿化度1.33 g/L的淡水与矿化度3 g/L的微咸水,在黏质土壤条件下进行了一维积水连续入渗及间歇入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微咸水入渗可以改变土壤的结构特性,从而增大土壤的入渗能力;利用一维代数入渗模型对试验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模型可以比较精确地描述微咸水入渗过程;入渗水为淡水时,间歇入渗减渗,而入渗水为微咸水时,间歇入渗增渗;间歇入渗的循环率不同,其减渗效果及增渗效果都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咸水 淡水 间歇入渗 连续入渗
下载PDF
连续与间歇积水入渗对比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贤赵 康绍忠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8,共6页
以黄土沟壑区典型黑垆土连续与间歇入渗对比试验为依据,分析了两者在入渗率、入渗量、水分再分布过程、湿润锋推进速度及推进深度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了间歇积水入渗机理。
关键词 连续入渗 间歇入渗 入渗机理 土壤
下载PDF
土壤间歇入渗水肥耦合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1 位作者 赵茜 朱兴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31,共4页
为研究肥液浓度对施肥条件下土壤间歇入渗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液浓度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水肥耦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周期入渗时间相同时,土壤间歇入渗量与间歇入渗率均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为研究肥液浓度对施肥条件下土壤间歇入渗特性的影响,通过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试验,分析了不同肥液浓度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水肥耦合特性。结果表明:在周期入渗时间相同时,土壤间歇入渗量与间歇入渗率均随肥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间歇入渗的的第一周期表现明显,以后各周期这种差异变化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变缓。同时分析了土壤间歇入渗量随肥液浓度增渗的机理,提出了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量计算模型,建立了不同肥液浓度土壤间歇入渗参数与清水连续入渗参数的关系,实现了根据清水连续入渗资料与肥液浓度确定波涌灌溉肥液间歇入渗量。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简单而有效地确定土壤间歇入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液浓度 波涌灌溉 间歇入渗 连续入渗
下载PDF
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硝态氮运移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李怀恩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1-44,共4页
通过室内土壤灌施间歇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硝态氮的运移与分布特性,并与灌施条件下土壤连续入渗进行了对比。肥液入渗硝态氮主要保存在浅层土壤中,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硝态氮锋面运移速度慢,湿润范围内间歇入... 通过室内土壤灌施间歇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硝态氮的运移与分布特性,并与灌施条件下土壤连续入渗进行了对比。肥液入渗硝态氮主要保存在浅层土壤中,间歇入渗较连续入渗硝态氮锋面运移速度慢,湿润范围内间歇入渗浅层土壤中入渗硝态氮量占总入渗量的比例较连续入渗的高,间歇入渗有利于将硝态氮保持在浅层土壤之中。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施肥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盐分、养分等溶质运移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态氮 土壤 入渗量 波涌灌溉 施肥条件 运移 盐分 移速 浅层 锋面
下载PDF
灌施连续与间歇入渗硝态氮运移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吴军虎 费良军 +1 位作者 李怀恩 董玉云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45,49,共5页
通过室内土壤灌施间歇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硝态氮的运移与分布特性,分析了硝态氮分布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与灌施条件下土壤连续入渗进行了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施肥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溶质运移规律奠... 通过室内土壤灌施间歇入渗试验,研究了灌施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硝态氮的运移与分布特性,分析了硝态氮分布与土壤含水量的关系,并与灌施条件下土壤连续入渗进行了对比,为进一步研究施肥条件下波涌灌溉土壤间歇入渗溶质运移规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施 硝态氮运移 土壤含水量 波涌灌溉
下载PDF
具有砂质夹层的土壤连续函数入渗模型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建丰 王文焰 贾中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4-97,共4页
实验研究表明,在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积水入渗过程中,其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着由非线性入渗关系逐渐转入线性稳定入渗的两个阶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此入渗过程大多采用以进入稳渗阶段的时间为界,分段对其进行数学模拟。本文... 实验研究表明,在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积水入渗过程中,其累积入渗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着由非线性入渗关系逐渐转入线性稳定入渗的两个阶段。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对此入渗过程大多采用以进入稳渗阶段的时间为界,分段对其进行数学模拟。本文提出将地表入渗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视为两部分入渗过程叠加的思路,即一部分视为稳定入渗,其稳渗率与转入稳渗阶段后的量值相等;另一部分视为满足上层土体储水需求的非稳定入渗,其入渗率为入渗时间的函数,并在整个入渗过程进入稳定入渗阶段时,其量值趋近于零。在此思路与假设前提下,对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入渗过程建立一个完整的连续函数入渗模型。该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不仅更能符合具有砂质夹层土壤的入渗客观规律,而且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夹层 连续函数 入渗模型
下载PDF
Highly conductive wear resistant Cu/Ti3SiC2(TiC/SiC)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via vacuum infiltration process 被引量:6
7
作者 Dexuan YANG Yu ZHOU +2 位作者 Xingheng YAN Honglei WANG Xingui ZHOU 《Journal of Advanced Ceramics》 SCIE CSCD 2020年第1期83-93,共11页
The MAX phase Ti3SiC2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rail transit,nuclear protective materials and electrode materials due to its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elflubricating properties and wear ... The MAX phase Ti3SiC2 has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in the field of rail transit,nuclear protective materials and electrode materials due to its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selflubricating properties and wear resistance.Cu–Ti3SiC2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have superior performance due to the continuous distribution of 3 D network structures.In this paper,the Cu/Ti3SiC2(Ti C/Si C)co-continuous composites are formed via vacuum infiltration process from Cu and Ti3SiC2 porous ceramics.The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hav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flexural strength and conductivity of Ti3SiC2 due to the addition of Cu,with the conductivity up to 5.73×10^5 S/m,twice as high as the Ti3SiC2 porous ceramics and five times higher than graphite.The reaction between ingredients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while the hard reaction products(Ti Cx,Si C)lower the overall wear rate(1×10^–3 mm^3/(N·m)).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wear resistance make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more advantageous in areas such as rail trans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SIC2 metal–ceramic co-continuous composites vacuum infiltration high conductive
原文传递
Synthesis of SiC/Al Co-Continuous Composite by Spontaneous Melt Infiltration 被引量:4
8
作者 Guangwei HAN and Di FENG (Central Iron & Steel Research Institute, Beijing 100081,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66-470,共5页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on the process of synthesizing SiC/Al co-continuous composite by spontaneous melt infiltration. It is found that nitrogen atmosphere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for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on the process of synthesizing SiC/Al co-continuous composite by spontaneous melt infiltration. It is found that nitrogen atmosphere is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for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of melt Al into SiC preform with continuous porosity. 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occurrence can be lowered and spontaneous infiltration rate increased by doping a small amount of Mg into the Al alloy. Adding fine SiO2 powders into the ceramic preform can play the similar role as Mg-doping by increasing wetting through the chemical reaction of 3SiO2+4AI=2Al2O3+3Si at the infiltration front. Infiltration rate can also be increased by Si-doping to lower the viscosity of the molten Al alloy. In addition, sufficient Si content in the molten Al is also indispensable to avoid the formation of Al4C in the synthesized composi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 SIC Synthesis of SiC/Al Co-continuous Composite by Spontaneous Melt infiltration Al
下载PDF
波涌灌间歇入渗减渗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樊菊平 费良军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65,共4页
通过波涌灌条件下的室内间歇人渗试验,研究了间歇入渗特性和不同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及波涌灌循环率等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并与连续入渗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判断土壤是否适合进行波涌灌的简便方法,为波涌灌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 通过波涌灌条件下的室内间歇人渗试验,研究了间歇入渗特性和不同土壤质地、土壤容重及波涌灌循环率等对间歇入渗减渗效果的影响,并与连续入渗进行了对比分析。给出了判断土壤是否适合进行波涌灌的简便方法,为波涌灌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入渗 减渗效果 影响因素 连续入渗
下载PDF
罗哌卡因复合液持续浸润镇痛在腰椎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劲新 鲁尧 +4 位作者 张博 黄瑞玉 李勇 邹清丽 陈茂水 《广西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958-960,966,共4页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液持续浸润镇痛在腰椎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液持续浸润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液持续浸润镇痛在腰椎内固定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后路腰椎内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液持续浸润镇痛,对照组采用静脉镇痛泵镇痛。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清醒即刻、术后3 h、术后6 h、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48 h及首次下地行康复锻炼后6 h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术后48 h内两组患者阿片类及非甾体类药物用量,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观察组术后48 h内曲马多注射液及特耐用量均低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液伤口持续浸润镇痛效果确切,可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减少术后止痛药物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内固定术 罗哌卡因复合液 持续浸润 镇痛
下载PDF
粗粒沉积物对污水的净化能力试验研究
11
作者 张明泉 曾正中 高洪宣 《环境科学》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5-47,77,共4页
采用连续和间歇2种注入方式,对粗粒松散沉积物净化污水的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m厚的砂卵石层对污水中细菌、合成洗涤剂、总铬等污染物的净化率可达50%以上。间歇注入试验对Mn(Ⅱ)的净化率可达76.15%,... 采用连续和间歇2种注入方式,对粗粒松散沉积物净化污水的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m厚的砂卵石层对污水中细菌、合成洗涤剂、总铬等污染物的净化率可达50%以上。间歇注入试验对Mn(Ⅱ)的净化率可达76.15%,而连续注入试验仅为24.7%。污水在粗粒沉积物中的入渗属氧化条件,有利于硝化作用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 净化 粗粒沉积物 废水处理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12
作者 蒋秋香 张正迪 +2 位作者 邓斌 曹慧娟 蔡铁良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8-202,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75例列入本研究,依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均分为3组: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A+P组)、连续股... [目的]对比不同镇痛方法对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2016年9月~2017年9月,择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的患者75例列入本研究,依据术后镇痛方式,随机均分为3组: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A+P组)、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组(CF+P组)、连续硬膜外镇痛组(E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记录术前、术后静息及活动状态下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股四头肌肌力,记录术后膝关节最大主动屈曲角度(°)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48、72 h活动状态下,E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高于CA+P组和CF+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患者术后6、12、24 h股四头肌肌力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P组和E组术后1、2、3 d膝关节主动屈曲角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加用镇痛药物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收肌管阻滞联合关节周围浸润可有效缓解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疼痛,且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连续收肌管阻滞 关节周围浸润镇痛 早期康复
原文传递
波涌灌溉条件下土壤致密层的形成及其对入渗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3
作者 王文焰 张建丰 +1 位作者 汪志荣 高岩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75-81,共7页
本文根据田间波涌灌溉的试验研究,论述了在间歇灌水条件下,土壤表面致密层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致密层在改变土壤入渗特性,以及朝着有利于节水、提高灌水质量等方面的发展上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波涌灌溉 土壤 致密层 入渗特性 减渗率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后不同镇痛方案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郇松玮 姚平 +4 位作者 刘宁 李劼若 佘国荣 黄炜杰 查振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01-606,共6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 [目的]比较膝关节置换术后四种不同的多模式镇痛方案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术后予连续股神经阻滞(CFNB)+术中关节周围浸润镇痛(LIA)+持续冰疗(CCT)镇痛;B组:术后予CFNB+LIA;C组:术后予CFNB+CCT;D组:术后仅予CFNB。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患者术后6、12、24、48、72h静息时及术后24、48、72h活动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术后6、12、24、48、72h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以及术后2—7d时患膝关节主动及被动屈伸活动度;监测术后恶心、呕吐、头晕等药物不良反应及伤口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6、12、24、48h,A、B组静息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72h,四组静息VAS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48、72h,A、B组活动VAS评分均低于C、D组(P〈0.05),C组低于D组(P〈0.05)。术后各组患肢股四头肌肌力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5d,A组、B组的主动活动度均〉C组、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6—7d四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4d,A、B组被动活动度〉C、D组(P〈0.05),C组〉D组(P〈0.05),术后5—7d四组被动活动度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A、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四组不良反应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股神经阻滞联合关节局部浸润镇痛效果良好,有利于TKA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其疗效与CFNB+uA+CCT无统计学差异,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多模式镇痛 连续股神经阻滞 局部浸润镇痛 持续冰疗
原文传递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切口局部持续罗哌卡因浸润麻醉镇痛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唐燕红 张英 +1 位作者 王旌晶 刘庆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2212-2214,共3页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于手术切口局部行持续浸润麻醉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共48例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按系统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对照组16例患者术后未行手术切口的局... 目的评价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于手术切口局部行持续浸润麻醉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5月共48例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行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按系统随机抽样法分为3组:对照组16例患者术后未行手术切口的局部持续浸润麻醉及股神经阻滞镇痛,16例患者术后接受术侧股神经阻滞镇痛(CFNB)组,16例患者术后行手术切口局部罗哌卡因持续浸润麻醉镇痛(CWI)组。对比3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后1~3d运动及静息时手术部位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3组患者在术前一般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运动状态下及术后第1天静息状态下VAS评分CWI组及CFNB组情况相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WI组患者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及CFNB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于手术切口局部行持续浸润麻醉镇痛可减少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伤口持续浸润 罗哌卡因
下载PDF
增强纤维对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界面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胡银生 余欢 +3 位作者 徐志锋 聂明明 徐燕杰 姚菁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245-2254,共10页
选用M40J碳纤维、KD-Ⅱ型碳化硅纤维和Nextel610型氧化铝纤维为增强体材料,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单向排布,基体合金为ZL301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增强纤维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界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纤维... 选用M40J碳纤维、KD-Ⅱ型碳化硅纤维和Nextel610型氧化铝纤维为增强体材料,采用真空压力浸渗法制备纤维单向排布,基体合金为ZL301的连续纤维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增强纤维对复合材料致密度、界面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纤维对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有着明显影响,Cf/Al复合材料的致密度最大,达到99.9%,密度最小,仅为2.248g/cm^3,且其纤维排布均匀,组织缺陷最少;不同增强纤维与基体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界面反应,最后表现为不同的纤维损伤程度,界面层厚度和界面相的大小,Al2O3f/Al复合材料未发现明显界面层,SiCf/Al复合材料和Cf/Al复合材料的界面层厚度分别为275.3 nm和327.4 nm,界面上都发现有短棒状的Al4C3相;SiCf/Al,Cf/Al和Al2O3f/Al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分别为780.3 MPa,670.2 MPa和587 MPa,组织缺陷、纤维损伤和界面结合强度是影响复合材料强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纤维 连续纤维增强 铝基复合材料 真空压力浸渗 界面 力学性能
下载PDF
开腹肝切除术后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疗效观察 被引量:12
17
作者 虞洪 李哲勇 俞欣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2723-2726,共4页
目的观察开腹肝切除术后使用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的镇痛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二科6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 目的观察开腹肝切除术后使用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的镇痛疗效、安全性以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2011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普外二科60例行开腹肝切除术的患者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生理盐水持续浸润组(标准对照组30例)和罗哌卡因泵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罗哌卡因组30例),同时所有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自控泵,记录48h内每8小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和镇静评分、48h累计舒芬太尼使用量、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进食流质为标志)和术后住院时间,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术前与术后3d肝功能变化情况以及有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罗哌卡因组相比标准对照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均P〈0.05);舒芬太尼耗量少[(43.8±21.8)比(78.2±35.2)μg,P〈0.01];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短[(1.2±0.4)比(1.5±0.5)d,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6.1±2.6)比(7.6±2.9)d,P〈0.05],患者更清醒且对肝功能影响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切口感染发生。结论罗哌卡因泵持续切口浸润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后止痛方法,能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对肝功能的影响小,可作为开腹肝切除术安全有效的首选镇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切除术 疼痛 手术后 罗哌卡因 持续切口浸润
原文传递
微润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8
作者 国攀 薛翔 +3 位作者 宋时雨 杨昊霖 杨振杰 余杨 《湖北农业科学》 2016年第15期3809-3812,共4页
微润灌溉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在研究和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微润灌溉技术的文献基础上,对微润灌溉技术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对微润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指出... 微润灌溉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已经逐渐应用于生产实践中。在研究和分析了大量国内外关于微润灌溉技术的文献基础上,对微润灌溉技术的发展历史、该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国内外对微润灌溉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指出了微润灌溉技术所要克服的困难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润灌溉 连续渗灌 节水
下载PDF
胃癌术后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患者镇痛及早期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小林 马任远 +2 位作者 李冠雄 张哲 杨中民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1359-1362,共4页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 目的评估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对开腹胃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及对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榆林市第二医院普通外科开腹行胃癌根治术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镇痛方法不同分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组(简称"罗哌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所有患者均使用静脉自控麻醉泵,比较不同时间点(术后4 h、8 h、16 h、24 h、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舒适度(BCS)评分、术后恶心呕吐评分,以及2组间累计静脉自控镇痛药物使用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罗哌卡因组在术后4 h、8 h、16 h、24 h、48 h时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C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罗哌卡因组48 h时舒芬太尼用药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罗哌卡因组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恶心呕吐评分明显降低(P<0.05)。2组切口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持续切口浸润麻醉用于开腹胃癌根治术后镇痛安全、有效,能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持续切口浸润麻醉 罗哌卡因 疼痛
原文传递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20
作者 朱勤 王焱 +1 位作者 柏明荣 李海英 《癌症进展》 2018年第10期1268-1271,共4页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以期筛选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所...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切口持续浸润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以期筛选提高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的最佳方法。方法选择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52例,所有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行乳腺癌根治术。A组患者术后采用0.2%浓度罗哌卡因持续浸润手术切口,B组患者采用0.3%浓度罗哌卡因持续浸润手术切口,C组患者采用0.4%浓度罗哌卡因持续浸润手术切口,比较3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12、24、48 h血清前列腺素(PG)、一氧化氮(NO)、5-羟色胺(5-HT)、神经肽Y(NPY)、β-内啡肽(β-EP)水平。结果术后12、24、48、72 h,B、C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VAS评分略低于B组患者,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PG、NO、5-HT、NPY、β-E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12、24、48 h血清PG水平均低于术前,血清NO、5-HT、NPY、β-EP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12、24、48 h PG水平均高于A组、B组,NO、5-HT、NPY、β-EP水平均低于A组、B组;B组患者术后12、24、48 h PG水平均高于A组,NO、5-HT、NPY、β-EP水平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浓度0.4%的罗哌卡因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更为明显,可能由于患者对VAS测试的主观性较强,与0.3%浓度比较VAS评分的差异未能体现,需进一步制定合理研究方案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根治术 罗哌卡因 切口持续浸润 术后镇痛 浓度筛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