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60—2017年沈阳地区春播期降水变化特征 被引量:10
1
作者 慕臣英 张郁 +4 位作者 徐全辉 宋晓巍 张菁 李石 高桐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9年第3期106-111,共6页
基于1960—2017年沈阳市5个气象观测站4—5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分析了沈阳市春播期(4—5月)降水量演变特征,并分析首场透雨及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演变特征及对春播期降水量影响,对春播期降水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相... 基于1960—2017年沈阳市5个气象观测站4—5月降水量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分析了沈阳市春播期(4—5月)降水量演变特征,并分析首场透雨及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演变特征及对春播期降水量影响,对春播期降水量资源变化特征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58a沈阳春播期降水量整体呈现弱的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3.1mm,2004年开始降水量迅速增加,且波动性较大,降水量异常偏多或偏少年份较多,易诱发春旱春涝事件。春播期首场透雨出现日期平均每10a偏晚0.051d,首场透雨日期偏晚,将导致春播期前期雨水条件不足,引起土壤干旱,不利于春播开展。最大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呈波动性增加趋势,平均每10a增加0.56d,对4月降水量影响较大,虽然春播期降水资源总量增加,但存在降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且长时间无有效降水事件频发,将导致春播期干旱灾害事件发生风险加大,导致适播期延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播期 降水 首场透雨 最大无有效降水日数
下载PDF
基于连续无有效降雨日数指标的江西省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少强 汤崇军 +2 位作者 郑太辉 陈晓安 何小武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03-914,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降雨不均发生的干旱问题已严重威胁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探究江西省干旱特征为防灾抗旱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江西省15个气象台站1957~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为指标,分别计算了... 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由于降雨不均发生的干旱问题已严重威胁作物生长和粮食安全,探究江西省干旱特征为防灾抗旱和农作物生长提供理论参考。利用江西省15个气象台站1957~201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为指标,分别计算了不同季节的干旱频率、干旱站次比和干旱持续天数,得到干旱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干旱站次比和干旱持续天数的年际变化趋势;同时引入逐日干旱频率,研究江西省不同站点的逐日干旱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江西省各地区夏旱和秋旱频发,以7~11月伏秋旱最为严重;(2)春旱主要发生在赣南,夏旱高发地区主要在鄱阳湖平原和赣州南部,全省只有较少地区秋旱轻微,其他大部分地区秋旱较为严重,冬旱呈现由北向南逐渐增大的趋势,一年中赣州都是干旱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为江西省干旱重灾区;(3)江西省与各子区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春旱和秋旱年际变化呈增加趋势,仅赣南地区干旱强度略有减小;夏旱呈降低趋势;冬季干旱范围虽有增加趋势,但干旱强度有减轻的趋势;赣南地区干旱情况总体呈减弱的趋势,仅冬季干旱强度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江西省 时空特征 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大豆生长季干旱时空格局 被引量:7
3
作者 朱海霞 李秀芬 +3 位作者 赵慧颖 于瑛楠 王晾晾 姜丽霞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9-237,259,共10页
为精细化诊断大豆生长季干旱,提高干旱评估的准确性,采用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来表征干旱,以累积的干旱持续天数将干旱分为5个等级,即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并以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和干旱范围三因子分析1971-2016年间大豆生... 为精细化诊断大豆生长季干旱,提高干旱评估的准确性,采用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来表征干旱,以累积的干旱持续天数将干旱分为5个等级,即无旱、轻旱、中旱、重旱、特旱;并以干旱强度、干旱频率和干旱范围三因子分析1971-2016年间大豆生长季的干旱时空特征。研究表明,1971-2016年间,在大豆生长季,松嫩平原西部的平均干旱强度最强,其中松嫩平原西南部干旱日数超过了90 d,但三江平原东北角和黑河中部干旱强度气候倾向率高于2.5 d·10a^(-1),有明显的增强趋势,而牡丹江东南部干旱强度气候倾向率低于-2.5 d·10a^(-1),有较强的减少趋势;松嫩平原西部中度以上干旱频率超过90%,松嫩平原西南部重度以上干旱频率超过50%。1971-2016年中,1976年、1979年、1982年、1989年、1999年、2001年、2004年和2007年约56%~77%的气象观测站点表现为重度以上干旱,长达3个月的时间大豆处于干旱缺水状态,且2007年干旱范围和强度表现最典型。大豆生长季逐日干旱频率动态变化均以"V"形为主要特征,逐日干旱频率从大豆播种出苗期约60%~90%降低至开花结荚期40%以下,但鼓粒-成熟期又上升至40%~80%;从大豆安全性种植角度来评价地域差异,黑龙江省中部好于东部,东部好于西部,西部的北部好于西部的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强度 干旱频率 大豆 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黑龙江省
下载PDF
江淮分水岭区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宝 胡阳 +2 位作者 汪光胜 刘玉婵 李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27-232,237,共7页
利用江淮分水岭区17个市、县气象台站1980—2009年降水数据,基于改进的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干旱评估指标,分析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在寿县、长丰、定远、明光一带以北地区易发生春旱;夏播秋收型农作物... 利用江淮分水岭区17个市、县气象台站1980—2009年降水数据,基于改进的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干旱评估指标,分析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在寿县、长丰、定远、明光一带以北地区易发生春旱;夏播秋收型农作物在寿县、淮南、长丰、定远、凤阳一线多形成夏秋旱,西南和东北地区也较易发生夏秋旱;春播秋收型农作物生长期内大部分地区秋旱多发,其中寿县、肥东东南部和全椒西南部部分为秋旱高发地区;越冬型作物在明光北部、来安北部、淮南西南部以及寿县北部等地多生秋冬春旱,其他地区也易发生秋冬春旱,且持续时间均较长。(2)从年际演变趋势看,夏播秋收型、越冬型农作物干旱范围和强度均略有增长,春播秋收型农作物干旱强度微增长、范围略减小;春播夏收型农作物干旱强度和范围均呈微减的趋势。总体上,研究区域干旱强度略有上升,且北部高于南部,越冬型作物高于其他类型农作物,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农业生产防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有效降水连续日数 农作物 干旱 时空特征 逐日干旱发生频率
下载PDF
基于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指标的中国南方作物干旱时空特征 被引量:33
5
作者 黄晚华 隋月 +3 位作者 杨晓光 代姝玮 曲辉辉 李茂松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5-135,共11页
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气象台站1959-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Dnp)为干旱指标,完善了指标中有效降水临界值和干旱分级标准,利用改进后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春播夏收作物、春播秋收作物、... 利用中国南方15个省(市、区)气象台站1959-2009年逐日降水资料,以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Dnp)为干旱指标,完善了指标中有效降水临界值和干旱分级标准,利用改进后的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干旱指标计算了南方地区春播夏收作物、春播秋收作物、夏播秋收作物、越冬作物近50a的干旱指数,得到干旱频率和干旱持续天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年际变化;同时引入逐日干旱频率,研究作物生育期内逐日干旱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春播夏收作物在西南地区西部和淮北地区常发生春旱;春播秋收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多发夏秋旱,在华南东北部多发秋旱,在西南地区东部伏旱明显;夏播秋收作物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秋旱多发、华南东部秋旱高发;越冬作物在西南地区西部秋冬春旱高发且持续时间长,江北和华南地区也多秋旱和春旱。从年际变化趋势看,春播秋收作物干旱范围略有增大,夏播秋收作物干旱范围显著增大、强度略有增强,越冬作物干旱范围呈较明显增大;其他各作物干旱范围和强度呈不同程度减少、减弱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降水 作物 连续无有效降水日数 逐日干旱频率 时空特征 中国南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