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陆相断陷盆地沉积相律与油藏类型序列类比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郝雪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6,共3页
在分析沉积相律的基础上,通过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控制的油藏分布连续性分析与油藏类型分布序列分析,指出陆相断陷盆地油藏分布序列与沉积体系分布序列相对应,在一定的时空格架内既具有连续性特征,又具有侧向相邻、纵向叠置的分布规律... 在分析沉积相律的基础上,通过陆相断陷盆地输导体系控制的油藏分布连续性分析与油藏类型分布序列分析,指出陆相断陷盆地油藏分布序列与沉积体系分布序列相对应,在一定的时空格架内既具有连续性特征,又具有侧向相邻、纵向叠置的分布规律。陆相断陷盆地沉积相序与油藏类型分布序列不仅具有特征上的相似性,并且还具有内在成因上的规律性联系,即都是由断陷盆地构造-沉积充填特征及其所决定的输导体系特点所控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Wahher相律 输导体系 油藏类型序列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成藏组合体成藏模式探讨——以东营凹陷梁家楼油田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郝雪峰 宗国洪 +2 位作者 熊伟 闵伟 宁方兴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梁家楼成藏组合体成藏地质要素演化规律分析为基础 ,认为该区输导体系样式决定油藏储层沉积类型及体系域类型 ,输导体系类型与含油圈闭类型密切相关 ,输导体系空间展布决定油藏空间组合形态 。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成藏组合体 成藏模式 输导体系 储层 圈闭 油气地质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卫卫 李得路 査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38-444,450,共8页
砂岩透镜体油藏是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中储量增长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动态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该文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地质特征,针对性地建立岩性圈闭模型,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石油运聚成藏过程进... 砂岩透镜体油藏是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中储量增长的重要类型,但目前对其成藏动态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很大分歧。该文根据陆相断陷盆地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地质特征,针对性地建立岩性圈闭模型,对砂岩透镜体油藏石油运聚成藏过程进行物理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地质条件下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过程、成藏机理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即油气源条件、输导条件、源储距离及砂体物性条件是砂岩透镜体油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砂岩透镜体油藏 充注方式 含油饱和度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超压系统下的油气运聚——以车镇凹陷车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宋亮 张营革 +3 位作者 牟敏 王楠 张秀娟 张鹏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8-32,112-113,共5页
为进一步探讨陆相断陷盆地超压系统与油气运聚的关系,以车镇凹陷车西地区为例,在明确超压系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超压系统在影响排烃模式、提供运移动力和决定油气聚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西地区的超压系统可划分... 为进一步探讨陆相断陷盆地超压系统与油气运聚的关系,以车镇凹陷车西地区为例,在明确超压系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对超压系统在影响排烃模式、提供运移动力和决定油气聚集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车西地区的超压系统可划分为弱、中、强超压3层结构,其围绕生烃中心呈环带状分布。研究区超压系统下存在超压内部稳态排烃和超压凸面幕式排烃2种模式,超压是油气初次运移和油气倒灌的主要动力,超压系统的平面分布和纵向配置控制了超压盆地的油气优势运移方向及聚集规模。根据研究成果,建立了陆相断陷盆地超压源离心泵式油气运聚模式,超压系统内部的有利压力配置区、有利泄压区域与超压下部有效储层的合理配置区为油气成藏的潜力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超压系统 油气运聚 超压内部稳态排烃 超压凸面幕式排烃 车镇凹陷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过程物理模拟及机理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赵卫卫 査明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1年第6期37-43,共7页
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 岩性油气藏是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油气储量增长的主体,但目前对其成藏过程和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较大分歧。文中根据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特征,针对性地建立了岩性圈闭模型,对其油气运聚成藏过程进行了物理模拟并深入研究了其成藏机理。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岩性油气藏在成藏过程、成藏特征、成藏效率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幕式成藏具有成藏效率高、速度快的特征,油气源条件、充注方式、充注压力、断层断穿及砂体自身物性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是否有断层断穿的运移通道是岩性油气藏成藏的关键。该研究结果对于断裂发育的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成藏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 岩性油气藏 含油饱和度 充注方式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structural styles of a continental rifted basin:Revelation from deep seismic reflection profiles 被引量:1
6
作者 Yuan Li Yannan Zhao +1 位作者 Zhengliang Lin Qinlin Ma 《Geodesy and Geodynamics》 2016年第5期329-339,共11页
The Fushan Depression is a half-graben rifted sub-basin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Beibuw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The Paleogene Liushagang sequence is the main hydrocarbon-bearing stratigraphic unit in the sub-... The Fushan Depression is a half-graben rifted sub-basin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of the Beibuwan Basin, South China Sea. The Paleogene Liushagang sequence is the main hydrocarbon-bearing stratigraphic unit in the sub-basin. Using three-dimensional(3-D)seismic data and logging data over the sub-basin, we analyzed structural styles and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ushagang sequence. Five types of structural styles were defined: ancient horst, traditional slope, flexure slope-break, faulted slope-break and multiple-stage faults slope, and interpretations for positions, background and development formations of each structural style were discussed. Structural framework across the sub-basin reveals that the most remarkable tectonic setting is represented by the central transfer zone(CTZ) which divides the sub-basin into two independent depressions, and two kinds of sequence architectures are summarized:(i) the western multi-stage faults slope;(ii) the eastern flexure slope break belt. Combined with regional stress field of the Fushan Depression, we got plane combinations of the faults, and finally built up plan distribution maps of structural system for main sequence. Also, we discussed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mainly focused on subsidence history and background tectonic activities such as volcanic activity and earthquakes. The analysis of structural styles and tectonic evolution provides strong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future prospecting in the Fushan subbasin and other similar rifted basins of the Beibuwan Basin in South China S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 continental rifted basin Structural style 3-D seismic-reflection Seismic geomorphology
下载PDF
沉积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8
7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1 位作者 徐伟 赵梦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了沉积体系"源-汇"研究思路与多方法综合分析技术,并指出了"源-汇"系统... 近年来,"源-汇"研究已逐渐成为沉积学领域颇为关注的重要课题。系统梳理了国内外"源-汇"系统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分析总结了沉积体系"源-汇"研究思路与多方法综合分析技术,并指出了"源-汇"系统研究未来的发展趋势。大陆边缘盆地沉积体系的"源-汇"研究集中于沉积事件的触发机制和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复杂陆相断陷盆地在储层预测方面创新形成了"源-汇"时空耦合控砂原理及相应的控砂模式。"源-汇"研究将多方法物源示踪分析应用于古源区恢复与古水系重建中。针对陆相断陷盆地局部物源背景下的"源-汇"系统,潜在剥蚀区的层序地层学精细研究恢复了隐伏物源区地质历史时期的真实面貌。"源-汇"系统要素的定量化表征与储层的定量预测正在逐步探索之中,建立从源到汇的定量响应关系是最终目的,而在"源-汇"系统定量化约束下的沉积过程模拟,为少井条件下储层预测提供了有力支持。重视物源体系研究、定量化储层预测、多学科、多方法融合、过程化与机制化研究,形成工业化应用标准是未来沉积体系"源-汇"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 物源示踪 时空耦合控砂原理 局部物源 定量化 沉积模拟 大陆边缘盆地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多元控油—主元成藏”特征 被引量:75
8
作者 刘震 赵阳 +5 位作者 杜金虎 肖伟 金博 许晓明 梁全胜 郝琦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12-635,共24页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 陆相断陷盆地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多项宏观地质因素和微观地质因素),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来解释,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特征。岩性油气藏形成并分布在沉积盆地中,它必然首先要受盆地中宏观石油地质条件的影响,如:1)构造带类型的影响,2)沉积体系域类型的控制,3)储集相类型的控制,4)烃源岩的控制以及5)盆地温—压系统的控制等。根据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基本条件和岩性圈闭成藏控制因素的分析,认为岩性圈闭能否成藏主要受4大主控因素制约:1)油气运移通道因素,2)流体动力因素,3)储层临界物性因素,和4)砂体封闭因素。本文力图用“多元控油—主元成藏”规律来概括这一特征,以期在石油地质理论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方面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多元控油-主元成藏” 形成与分布特征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大陆裂谷盆地层序地层学的研究 被引量:34
9
作者 王东坡 刘立 《岩相古地理》 CSCD 1994年第3期1-9,共9页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 本文以松辽裂谷盆地为例,讨论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湖泊盆地中的应用实例,提出了适用于内陆湖泊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的术语和模式。根据大陆裂谷盆地的演化阶段特征,划分为同裂谷沉降超层序和后裂谷沉降超层序,指出两个超层序在形成机制和组份上的差异,并相应建立了两类层序地展模式;根据古湖泊发展过程中出现枯水湖—丰水期—枯水期的周期性演化特点,划分为湖进体系域、湖泛体系域和湖退体系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层序 体系域 层序地展模式 大陆裂谷盆地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层序的构成样式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华 廖远涛 +4 位作者 陆永潮 任建业 王家豪 严德天 刘彦博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77-285,共9页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 选取我国东部跨不同古构造、古气候和古地理单元的多个陆相断陷盆地,如济阳凹陷、南阳和泌阳凹陷、南堡凹陷、歧口凹陷、江汉盆地、东濮凹陷、百色盆地和苏北盆地等,以层序界面和层序单元的精细划分为基础,对古近系-新近系的构造地层格架和层序结构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犁式断坳型和陡倾式断坳型2种类型层序地层格架和断坡带型、弯折带型、枢纽带型(或斜坡型)3种典型的层序构成样式。不同级次的构造控制着层序的发育和层序样式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对储集体展布和烃源岩潜力具有重要预测功能的层序地层模式,从而为我国东部具有地域及地质特色的陆相含油气盆地内隐蔽油气藏的寻找和评价提供了一套新的思维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构成样式 陆相断陷盆地 新生代 中国东部
下载PDF
陆相断陷湖盆低渗透碎屑岩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以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42
11
作者 操应长 杨田 +5 位作者 宋明水 王艳忠 马奔奔 王健 远光辉 葸克来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27-743,共17页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 针对低渗透储层特征及其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综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分析测试等技术方法,以盆地结构为约束条件,对东营凹陷低渗透储层特征及相对优质储层成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断陷湖盆不同沉积相类型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喉结构、成岩作用、油气成藏及成岩演化等特征差异显著。(2)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降低的主要控制作用,溶蚀作用和油气充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延缓低渗发生时间,并在其综合控制下发育5种低渗成因储层类型。(3)储层与烃源岩侧接的陡坡带砂砾岩以压实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被烃源岩包裹的洼陷带浊积岩以溶蚀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储层与烃源岩远离的缓坡带滩坝砂以胶结作用主控的低渗成因储层为主。(4)沉积作用控制下的差异抗压实作用形成砂砾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中—高孔隙度、中—高渗透率相对优质储层;成岩作用控制下的长石溶蚀增孔及储层润湿性改变,促进油气充注进而抑制碳酸盐胶结作用,形成浊积岩与滩坝砂储层整体低渗背景下的低渗、中—高孔隙度相对优质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相对优质储层 成因 成岩作用 古近系 东营凹陷 断陷湖盆
原文传递
三塘湖盆地二叠系陆相热水沉积方沸石岩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5
12
作者 李红 柳益群 +7 位作者 梁浩 罗权生 李玮 周小虎 焦鑫 杨锐 雷川 孙芹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5-218,共14页
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野外露头及钻井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厚层黑色泥岩中发现多层白色纹层状方沸石岩。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方沸钾长白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细粒方沸石、泥晶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泥晶白... 在新疆三塘湖盆地野外露头及钻井中二叠统芦草沟组(P2l)厚层黑色泥岩中发现多层白色纹层状方沸石岩。根据主要造岩矿物特征,将其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方沸钾长白云岩,主要造岩矿物包括细粒方沸石、泥晶钾长石(透长石、正长石)、泥晶白云石、泥晶铁白云石等,碳酸盐矿物以高的Fe、Mn含量为特征;第二类为方沸硅质岩与硅质方沸石岩,以细粒方沸石及泥晶石英为主,含少量碳酸盐。扫描电镜观察方沸石以自形的四角三八面体少见,多为它形块状或无定形胶体状。样品主量元素以富SiO2、Al2O3、Na2O、贫TiO2为特征,微量元素Th、Nb、Ti强烈亏损,Sr/Nd比值为44.73~831.78,Nb*介于0.02~0.17之间。∑REE总量偏低7.33~20.619μg/g,LREE/HREE为4.77~11.20,δEu 0.60~0.99略具负异常,δCe 0.96~1.04,基本无亏损,稀土配分曲线为较平缓的右倾。方沸石岩微量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与研究区早、中二叠世玄武岩、粗面岩及上地壳有较大差异。87Sr/86Sr介于0.705 118~0.706438之间,低于同时期全球海水及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的87Sr/86Sr比值,143PNd/144Nd介于0.512 454~0.512 713之间,εNd介于-0.81~3.84之间,表明造岩热液可能含有幔源组分。通过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研究,认为这是一类与陆相裂谷盆地湖底热泉喷流作用有关的热水沉积岩组合,热液组分除了有壳源物质及大气水等的混入外,可能还有深部物质的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塘湖盆地 中二叠统 陆内裂谷 方沸石 地球化学 湖底热液 热水沉积岩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以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为例 被引量:28
13
作者 朱日房 张林晔 +3 位作者 李政 王茹 张守春 张蕾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9-136,共8页
页岩油资源潜力分析是页岩油勘探实践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动资源量是最直接的资源潜力衡量指标。在借鉴页岩油资源评价和页岩油可动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氯仿沥青"A"参数法和热解参数法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 页岩油资源潜力分析是页岩油勘探实践最重要的基础工作之一,可动资源量是最直接的资源潜力衡量指标。在借鉴页岩油资源评价和页岩油可动性等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应用氯仿沥青"A"参数法和热解参数法计算东营凹陷沙三段下亚段页岩油资源量和可动资源量。结果表明,2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11.39×10~8和11.57×10~8t。平面上,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各次级洼陷带,资源丰度为100×10~4~250×10~4t/km^2。纵向上,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埋深3 000~3 500 m,资源量为7.01×10~8t,其次分布在3 500~4 000 m,资源量为4.37×10~8t;从页岩油可动资源量来看,两者接近,分别为0.75×10~8和0.73×10~8t,但深部页岩油具有较高可动率。利津洼陷带具有较高的页岩油资源丰度和可动率,页岩油资源潜力大,为有利的页岩油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页岩油 资源评价 沙三段下亚段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基准面调控下的古地貌要素耦合控砂机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董桂玉 何幼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9-539,共11页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砂体分布规律的复杂性,提出一种立足于整个"物源-搬运-沉积"过程的基准面调控下物源体系、沟谷体系、坡折体系3大古地貌要素耦合的砂体预测方法。该控砂机制以基准面为杠杆,以靠近湖盆边缘的平衡位置为支撑点... 针对陆相断陷盆地砂体分布规律的复杂性,提出一种立足于整个"物源-搬运-沉积"过程的基准面调控下物源体系、沟谷体系、坡折体系3大古地貌要素耦合的砂体预测方法。该控砂机制以基准面为杠杆,以靠近湖盆边缘的平衡位置为支撑点,以古地貌要素为研究对象,强调动态因素调控静态因素,并充分考虑了流态转换和砂体成因。古地貌要素耦合方式理论上有8种,分别对应最差至最优的不同耦合沉积效应。在基准面升降过程中"跷跷板"效应的影响下,陆相断陷盆地中古地貌要素的耦合方式发生改变,导致砂体的成因、迁移方式和沉积环境等显著变化,进而控制砂体的分布规律。在该控砂机制指导下,分析了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和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的砂体发育规律,取得了良好的砂体预测效果,验证了控砂机制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基准面 古地貌 耦合方式 控砂机制 苏北盆地 北部湾盆地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初探——以渤海海域为例 被引量:20
15
作者 徐长贵 杜晓峰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8,共10页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源-汇思想可以成功应用于复杂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分析。以渤海海域为例,系统梳理了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思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就是将物源体系到... 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源-汇思想可以成功应用于复杂陆相断陷盆地的沉积体系分析。以渤海海域为例,系统梳理了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思路、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技术。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主要研究思路就是将物源体系到汇聚体系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要分析物源供给、碎屑物质搬运及物源-汇聚等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耦合关系,而不是分析单一要素对沉积体的控制作用;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源-汇系统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物源子系统分析、物质供给通量表征、输砂通道子系统分析与搬运通量表征、坡折子系统描述与表征、源-汇系统耦合模式与沉积响应分析,须编制关键的"三图两表",即源-汇系统层序地层综合图、物源供给系统古地理格架图、源-汇沉积体系平面图,以及物源供给通量表、沉积搬运物通量表;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工业化应用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层序地层分析技术、地震地层学分析技术、地震沉积学分析技术、物源区古地貌恢复技术、物源示踪技术、沉积过程模拟技术等。本文初步建立的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系统研究规范对陆相断陷盆地源-汇理论的工业化应用推广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源-汇理论 工业化应用 关键图表 关键技术 渤海海域
下载PDF
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挠曲坡折体系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18
16
作者 蒲秀刚 陈长伟 +6 位作者 柳飒 周立宏 肖敦清 韩文中 林常梅 侯志 肖枚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11-618,共8页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 从斜坡带沉积背景和古地貌特征入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为单元,采用3D地震、测录井、取心、砂体分布与油气藏特征等资料综合分析的方法,探讨了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歧北斜坡沙三段坡折体系特征与砂体分布以及油气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歧北斜坡沙三段受差异沉降、断块翘倾与基底构造影响,总体发育三级坡坪带,在斜坡高部位一级坡坪带的凸起近缘发育侵蚀坡折带,斜坡中低部位发育挠曲坡折带,构成了沙三段低位期侵蚀-挠曲坡折体系。在斜坡区沙三期,盆内物源供砂,沟槽输砂,坡坪控砂,源型聚砂,纵向上可识别出低位、湖扩、高位3个三级旋回与7个四级高分辨率旋回,各层顺斜向上超覆分布,在各级坡坪带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远岸水下扇与滨浅湖砂质滩坝等砂体,地层岩性圈闭发育。这些地层岩性圈闭与烃源区近邻,优势输导,富集成藏,叠合连片,是斜坡区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要对象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坡坪带 坡折体系 沙河街组 地层岩性油气藏 陆相断陷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储层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穆星 印兴耀 王孟勇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4期351-356,共6页
济阳坳陷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形成了复杂的隐蔽油藏系统,储层预测是该坳陷油藏勘探的关键。为此,针对坳陷中4种类型的储集层: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洼陷带浊积砂和三角洲及前缘滑塌浊积扇、缓坡带滩坝砂、坳陷期河道砂体等,... 济阳坳陷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形成了复杂的隐蔽油藏系统,储层预测是该坳陷油藏勘探的关键。为此,针对坳陷中4种类型的储集层: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洼陷带浊积砂和三角洲及前缘滑塌浊积扇、缓坡带滩坝砂、坳陷期河道砂体等,分别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预测难点,并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地震地质预测技术系列,即①采用相干、地层切片、三维可视化解释、谱分解等技术对河道砂体进行浏览—精细种子点追踪解释—薄层河道砂厚度计算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系列;②采用古地形分析、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进行扇体—扇体内幕—有效储层预测的陡坡带砂砾岩体描述技术系列;③采用波形分析、倾角建模反演等技术进行定区带、定砂体的洼陷带浊积砂体预测技术系列;④采用古地形、波形分析、伪熵属性、高分辨率反演等技术进行定靶区、定目标的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隐蔽油藏储层预测中,利用这些地震地质预测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年增探明储量1×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复杂隐蔽油藏 储集类型 地震地质 储层预测 储量
下载PDF
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地层构成样式分析——以泌阳凹陷核三上段为例 被引量:12
18
作者 侯艳平 任建业 +1 位作者 张青林 罗家群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1-77,共7页
层序地层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如何将层序地层分析应用于陆相裂陷盆地是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陆相裂陷盆地层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沿着活动断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是控制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发育... 层序地层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如何将层序地层分析应用于陆相裂陷盆地是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陆相裂陷盆地层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沿着活动断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是控制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发育样式的两个主要因素。在走向上 ,断块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 ,构造沉降最大 ,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也最大 ,沉积物大多短源供给 ,以发育 型层序为主 ,向着断端 ,断层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上盘下降和下盘上升速率相对减小 ,形成相对低地 ,是沉积物优先通过的场所 ,以 型层序发育为主。沿着倾向上 ,靠近断层的陡坡带断层活动性强 ,位移大 ,发育 型层序 ,向着远离正断层的缓坡带 ,构造活动性逐渐减弱 ,基底沉降减小 , 型层序样式发育。 型层序的下切谷和盆底扇以及斜坡扇是良好的储集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裂陷盆地 可容空间 沉积物供给 层序样式 地层 层序 泌阳凹陷 河南
原文传递
陆相断陷盆地“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19
作者 陈清华 王秀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5-18,共4页
陆相断陷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在对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沟道浊积岩体系(即“五扇一沟”)等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指出由于盆地构造... 陆相断陷湖盆的不同构造位置发育有各种类型的沉积体系,在对冲积扇、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深水浊积扇、滑塌浊积扇和沟道浊积岩体系(即“五扇一沟”)等沉积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五扇一沟”的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研究,指出由于盆地构造位置不同、地形陡缓不同和气候条件等影响,所形成的砂体表现出不同的地震响应特征。利用这些地震响应特征可研究沉积相,并进一步指导石油勘探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积扇 扇三角洲 浊流沉积 沟道浊积岩 陆相断陷盆地 地震响应特征
下载PDF
陆相断陷盆地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划分及其沉积充填演化特征:以埕岛东斜坡古近系为例 被引量:13
20
作者 谢宗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4-184,共11页
层序分级不一致和井震层序不统一都会导致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反映的不准确,将制约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的预测。文中应用沉积层序的概念,利用岩心、岩性、测井与地震资料,以层序界面与内部构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从坡下到坡上,对东斜坡古近... 层序分级不一致和井震层序不统一都会导致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反映的不准确,将制约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的预测。文中应用沉积层序的概念,利用岩心、岩性、测井与地震资料,以层序界面与内部构成特征相结合的原则,从坡下到坡上,对东斜坡古近系进行了层序划分。一级层序相当于系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区域性角度不整合;二级层序相当于统或组地层单元,与构造运动幕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局部不整合;三级层序相当于段或亚段地层单元,与构造幕内的次级构造作用相对应,层序界面为超覆不整合面、沉积体系转换面及重力流下切面;四级层序即体系域,相当于油组与砂组,与三级层序基准面旋回的阶段性变化相对应,层序界面为初始洪泛面、最大洪泛面,共识别出SQ1、SQ2、SQ3、SQ4、SQ5和SQ6等6个三级层序及15个体系域。井震统一的层序格架结合了钻井资料纵向高分辨率与地震资料横向好连续性的优点,从而高精度、高分辨率地揭示了层序格架充填演化特征,体现出层序旋回性与体系域及平面沉积相分布的差异性。古近纪埕岛凸起夷平,斜坡及凹陷补齐,发育超覆、披覆沉积;古地形由南低北高向南高北低转换;本地物源、邻近物源、区域物源阶段性变迁;多物源的沉积体系交叉、叠置,沉积相发生了扇三角洲—浊积扇—半深湖—滑塌浊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泛滥平原演变。埕岛低凸起斜坡带层序及沉积充填演化特征具有陆相断陷盆地的代表性,因而,此项研究对于解决层序地层学面临的工业化应用研究不足的问题以及油气储盖组合预测方面的难点可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断陷盆地 低凸起 埕岛斜坡带 古近系 层序划分 沉积充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