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归殊途: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路径之比较与启示——以萧萐父和现代新儒家为核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恩荣 付娟娟 《宜宾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11-19,共9页
萧先生根本的学术追求,是通过掘发船山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早期启蒙的现代价值,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船山哲学研究依此方得其恰切理解.萧先生促进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与现代新儒... 萧先生根本的学术追求,是通过掘发船山哲学所代表的中国哲学早期启蒙的现代价值,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源头活水,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其船山哲学研究依此方得其恰切理解.萧先生促进中国传统哲学与文化现代化的努力,与现代新儒家经由'返本开新'以焕发中国文化的生命力、从而在新的时代担负其新的使命,二者可谓殊途同归.比较萧先生与现代新儒家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具体途径的不同看法,反思其中的异同和所以异同的根据,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事业颇有启发,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归殊途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 路径比较 萧萐父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儒家传统在现代台湾:回顾与展望
2
作者 黄俊杰 Peng Ping 《孔学堂》 2015年第3期49-5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共18页
本文回顾儒家传统在1945年以后台湾的发展,并展望21世纪儒学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指出: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儒学在战后台湾的发展呈现三个面向:作为光复后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官方儒学,代表"官方儒学"的是1960年4月成立的孔孟学... 本文回顾儒家传统在1945年以后台湾的发展,并展望21世纪儒学可能发挥的作用。本文指出:1945年二战结束以后,儒学在战后台湾的发展呈现三个面向:作为光复后的政治意识形态的官方儒学,代表"官方儒学"的是1960年4月成立的孔孟学会及其机关刊物《孔孟月刊》;作为民间学术思想的儒学,以"当代新儒家"学者如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为代表,最近二十余年则有"东亚儒学"等新研究进路;儒学作为日常生活方式,主要由当代台湾社会的民间宗教团体所推动。本文结论认为在21世纪海峡两岸的互动之中,儒学所传承的价值理念,可以成为21世纪作为文化论述的"新台湾意识"的主要内涵,而有利于海峡两岸走向新的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当代新儒家 东亚儒学 海峡两岸关系
下载PDF
试论现代新儒家的中体西用思想 被引量:1
3
作者 胡菊香 欧阳询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12期34-36,共3页
以文化哲学的性质为根据,可以把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分为若干学派。而关于现代新儒家是否属于中体西用派,历来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试图透过对现代新儒家之文化哲学的梳理与廓清,从道统论、中体优于西体、精神高于物质、西学中源说四个... 以文化哲学的性质为根据,可以把近代中国文化保守主义分为若干学派。而关于现代新儒家是否属于中体西用派,历来聚诉纷纭,莫衷一是。试图透过对现代新儒家之文化哲学的梳理与廓清,从道统论、中体优于西体、精神高于物质、西学中源说四个方面来阐述其中体西用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中体西用
下载PDF
文明对话与儒学创新 被引量:2
4
作者 杜维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21-24,61,共5页
通过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出"文明对话"的论题。从对现代化、西化、全球化概念的历史反思,提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以及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从而进... 通过对福山的"历史的终结"、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等理论的反思,必然引出"文明对话"的论题。从对现代化、西化、全球化概念的历史反思,提出"现代性中的传统问题"以及现代化的多元模式,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儒学是否有第三期发展前景"问题的认识;从"文明对话"、"文化中国",论证儒学创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对话 文化中国 当代新儒学 儒学创新
下载PDF
内圣外王之道与当代新儒学重建 被引量:7
5
作者 韩星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9-28,共10页
明清以降,儒学由于内部蜕变和外部多次冲击变成了"游魂",面临着现代转型。儒学的核心结构是内圣外王,其渊源是古代圣王。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中圣王不再,原始儒家在理论上整合圣与王,提出完整的内圣外王之道。此后在不同历史阶... 明清以降,儒学由于内部蜕变和外部多次冲击变成了"游魂",面临着现代转型。儒学的核心结构是内圣外王,其渊源是古代圣王。春秋战国时期,现实中圣王不再,原始儒家在理论上整合圣与王,提出完整的内圣外王之道。此后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侧重外王,或侧重内圣,但内圣外王之道一脉相承,传承至今。儒学现代转型的逻辑起点是如何对内圣外王进行现代诠释和转换,港台和大陆新儒家都做出了各自的探索,也存在很大争议。在今天儒学全面复兴的过程中,还应以内圣外王为基本结构重建当代新儒学,为此作者提出了彰明仁道、修身为本、思想整合、社会儒学、制度建构的思路,即以儒家中和之道整合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社会儒学,上升到内圣外王之道,以重建圆融、圆满的新儒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王 内圣外王 现代转型 当代新儒学 重建
下载PDF
唐君毅易学思想中的“感通”问题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乐恒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8-47,共10页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通"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通之理,唐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君毅通过感通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易学思想是以"感通"为基本的线索、视野而展开的。通过感通之理,唐君毅展示出他对《周易》经传及其哲学的若干新解读。首先,唐君毅通过感通之理,揭示出《周易》从卜筮之书转化为德义之书的内在脉络与动态过程;其次,他阐发出古人通过观象而体知到天地万象是相互感通的,并由此体知到人们应从物象感通之理中引申出修德工夫;第三,他通过人的修德过程以及神明之知,阐发了天道与人性的内在、互动关系,这当中也包含了感通之理;第四,本文简要概述唐君毅所论感通之理的特质与取向,以显豁出唐君毅易学思想的基础视野;最后,本文总结唐先生易学思想中感通论题的当代性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通 唐君毅 现代新儒学 易学
下载PDF
萧萐父先生的心学观探析
7
作者 张志强 Luo Yan(译) 《孔学堂》 2023年第4期33-41,137-145,共18页
萧萐父先生的心学观,主要展开为三部分:其一,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真理观、认识论等有选择地、有甄别地与陆九渊、黄宗羲等传统心学作了深度的有效融合;其二,将阳明心学及其后学判定为明清启蒙学说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具有近代性质的... 萧萐父先生的心学观,主要展开为三部分:其一,将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真理观、认识论等有选择地、有甄别地与陆九渊、黄宗羲等传统心学作了深度的有效融合;其二,将阳明心学及其后学判定为明清启蒙学说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具有近代性质的新情理观、新价值观、新伦理观,但这个“新”不是相对宋明理学的“新”,而是相对于整个古典传统伦理观念的“新”,它的背景是明清之际的中国进入了“世界历史”,因此更加强调古今之变而非中西之别;其三,萧萐父认为,现当代新儒学的心学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具体表现为他对熊十力从阳明心学中吸取的“吾即是吾”主动精神的赞赏,以及对唐君毅“君毅之学,人学也”的界定,同时也对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蕴含的主体人格自由极为肯定。在萧萐父的心学观中,现当代新儒学与明清启蒙学术有着一致的问题意识,均从心学中吸取资源,作为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历史“接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萐父 现当代新儒学 心学 马克思主义 新人学
下载PDF
基于易经的中国商业伦理与管理 被引量:3
8
作者 成中英 张树旺 +2 位作者 黄晶 任庆怡 岳磊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9-37,共9页
现今中国社会存在一种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从《易经》的思维角度看,这种商业伦理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中国的商业伦理以《易经》的宇宙本体论作为向导,与哲学流派间有趣地融合,成为中国商业与经济中一种指导经济行为的实践哲学。从《易... 现今中国社会存在一种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从《易经》的思维角度看,这种商业伦理有着较为复杂的结构。中国的商业伦理以《易经》的宇宙本体论作为向导,与哲学流派间有趣地融合,成为中国商业与经济中一种指导经济行为的实践哲学。从《易经》的思考模式解析了这种从儒家德行伦理到升级的儒家伦理的发展融合过程,以及后者在商业上的实际运用。通过整合责任伦理、功利主义甚至是权利伦理来完成一种现代性的转换。这种转换的成果称之为综合的儒家商业伦理。在兼顾经济发展与国家整体发展的过程中,它将是中国商业与经济领袖们手中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经 宇宙生成论 道家哲学 禅宗 现代新儒学 现代儒家功利主义 儒家商业伦理 C理论
下载PDF
从轴心文明到对话文明 被引量:3
9
作者 杜维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41,共6页
对话是建立在相互承认、相互尊重与相互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能够欣赏"他者"的价值,才会兴发互相参照的意愿,由此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状态。从容忍到承认、尊重、参照和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感情认同的过程,本着这样的信念,杜维... 对话是建立在相互承认、相互尊重与相互学习的基础之上的,能够欣赏"他者"的价值,才会兴发互相参照的意愿,由此才能形成真正的对话状态。从容忍到承认、尊重、参照和学习是认知的过程,也是感情认同的过程,本着这样的信念,杜维明多年来致力于推动一系列丰富的对话活动,力图将儒家思想作为对话文明的典范来展示,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未来的儒学发展,必须要超越所谓"古今中西"之争,以开启传统与现代、科学与宗教、中国与西方,乃至族群、性别、语言、代际、阶层、国家、区域和信仰之间的对话之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伦理 当代新儒学 轴心文明 对话文明 跨文化交流
原文传递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比较——现代新儒家“体用观”内核之思考 被引量:2
10
作者 曾令华 马若龙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481-485,共5页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做出了独特而又... 现代新儒家是指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为接续儒家学说道统、回应西方文化挑战而产生的东方文化意识流派。其代表人物在科学与民主强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浪潮下 ,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文化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做出了独特而又深邃的诠释 ,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体用观”。这种“体用观”因其明显失衡而多遭非难 ,但亦因其丰富而瑰丽的人文思致而倍受学界瞩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 文化比较 现代新儒家 “体用观” “人文复兴” “返本开新”
下载PDF
新世纪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光 《衡水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9,共9页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 本文在中国和平崛起并出现儒学复兴趋势的时代背景下,具体论述了儒学复兴的十大标志。进而评析了现当代儒学的几种理论形态,展望了当代儒学复兴的发展方向。作者认为,在新世纪儒学复兴运动中,新儒学的理论形态将不是一家独大,而是百花齐放、多元并存的。现代新儒家的新心学、新理学、新经学固然有其发展空间,但很难突破经院哲学的藩篱而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世纪之交兴起的"新儒教"虽然将在民间聚集信徒,但不可能像倡导者期望的那样成为中国的"国教"。而面向生活实践的"生活儒学"与重视道德人文精神的"民主仁学"则提供了一个有可能深入社会生活与大众理性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复兴 现当代新儒学 生活儒学 民主仁学
下载PDF
唐君毅感通思想概述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乐恒 《宜宾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5,共5页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感通哲学"或"感通的形上学",以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易传》的阴阳之思为思想资源。唐君毅的感通思想缘于对当今人类生存处境最深层的回应,是宋明理学发展... 现代新儒家唐君毅的哲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感通哲学"或"感通的形上学",以黑格尔的辩证思维、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和《易传》的阴阳之思为思想资源。唐君毅的感通思想缘于对当今人类生存处境最深层的回应,是宋明理学发展的自然结果。这一思想具有基础性、融摄性、超越性、次第性、历程性和方向性特质。唐先生通过感通之理,深入系统地探析哲学史内部的问题、环节、脉络,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感通 现代新儒家 心灵九境
下载PDF
儒家人文主义的现代开展——唐君毅人文思想疏论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明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2-28,共7页
流自生命的人文精神是唐君毅哲学思想体系的一条红线。中西文化冲突、古今价值错乱的时代镜像是其人文思想感发的外缘,个体生命的原始性情和生命律动中的仁心本性是其人文思想发生的内因。通过从儒家立场对人文精神的多维阐发,唐君毅认... 流自生命的人文精神是唐君毅哲学思想体系的一条红线。中西文化冲突、古今价值错乱的时代镜像是其人文思想感发的外缘,个体生命的原始性情和生命律动中的仁心本性是其人文思想发生的内因。通过从儒家立场对人文精神的多维阐发,唐君毅认为真正的人文主义具有无限的积极性、开放性、涵容性、有机性、精神性和超越性;而以"平视的眼光"对中西人文精神和文化活动的多向比照,使他从人类整体人文观出发,勾绘了一幅关于未来理想人文世界的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人文主义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从“理一分殊”看当代新儒学的发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景海峰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0-46,共7页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概念,关涉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与差异、抽象和具体等义,与传统哲学中的一多之辨、体用之论、总别和同异之议均有关系。当代新儒家直接承续了宋明理学的精神,面对时代问题,不断地吸收传统智慧以...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重要概念,关涉到普遍性与特殊性、同一与差异、抽象和具体等义,与传统哲学中的一多之辨、体用之论、总别和同异之议均有关系。当代新儒家直接承续了宋明理学的精神,面对时代问题,不断地吸收传统智慧以作新解,进而转化为当下思考的资源。从诠释学的观点来看,"理一分殊"的思想包含了十分重要的方法论内容,对于我们理解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思考儒学的未来发展,都有着直接的启迪意义。在今天这样一个价值迷失和工具理性极度膨胀的社会里,义理世界渐渐失去了其同一性,甚至无"理"可讲,本根意识的杂乱无章或者消解,使得社会的同构性趋向于减弱,每一个生命都成为无所依归的个体原子,本能式的个人主义大行其道。这种意义丧失、道德视野褪色而社会陷于分裂的境况,迫使我们不能不讲"理一"。因为,只有回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存在性关联当中,在休戚与共的一体关系里面,才能够重新找到渐次失落的意义本源,维持价值理性的同一性。但"理一"又不能够脱离开"分殊"来讲,而必须要置于"分殊"之中,在具体的情景下,在万事万物的个别性存有里面来明"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理学 当代新儒学 本体诠释学
原文传递
现代新儒家与法兰克福学派:人文美学的主题遥契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敏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3期118-123,共6页
现代新儒家与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中外有影响的人文学术流派,均是人文美学的坚守者,他们力图匡扶现代文化之偏失,为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价值与美感世界指明方向。在人文美学方面,他们重视美的存在的人学根据,挺立人文理性,彰显美感价... 现代新儒家与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中外有影响的人文学术流派,均是人文美学的坚守者,他们力图匡扶现代文化之偏失,为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价值与美感世界指明方向。在人文美学方面,他们重视美的存在的人学根据,挺立人文理性,彰显美感价值。虽然他们分处中西,但意图遥契,这为学界展开现代新儒学思潮与西方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提供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学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法兰克福学派 人文美学 比较研究
下载PDF
熊十力:现代新儒学开山祖师
16
作者 吴龙灿 Hou Jian 《孔学堂》 2016年第1期93-99,共7页
熊十力是二十世纪造诣最深、最有威望的儒学思想家,奠基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基础,建构当代新经学,以孤往精神探索儒学如何与中国当代实际的相结合,以再造文化中国为终身使命。熊十力发皇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融汇中、... 熊十力是二十世纪造诣最深、最有威望的儒学思想家,奠基现代新儒学的哲学基础,建构当代新经学,以孤往精神探索儒学如何与中国当代实际的相结合,以再造文化中国为终身使命。熊十力发皇中国文化和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基本价值,融汇中、印、西思想,建构了以'仁心'为本体,以'体用不二''翕辟成变''生生不息'和'冥悟证会'为宗纲,融本体论、宇宙论、人生论、价值论、认识论、方法论于一炉的博大哲学体系,不愧为现代新儒学的开山祖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现代新儒学 体用不二 新经学 道统
下载PDF
现代人生的境界形上学反思——论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现实意义
17
作者 李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5-70,共6页
面对当今中国人群特别是青年人当中日益深重的精神危机,以高扬儒家人文精神、拓显生命的精神空间、成就精神的内在超越、规划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主义等为理论宗趣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有助于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状况、生... 面对当今中国人群特别是青年人当中日益深重的精神危机,以高扬儒家人文精神、拓显生命的精神空间、成就精神的内在超越、规划超越的生命层级和恪守道德主义等为理论宗趣的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有助于对现代人的生存境遇、生活状况、生命价值和人生方向等问题给予人文性反思、批判和导引。这一理论启示当代人应当凸显生存世界的人文性、提撕生命存在的精神性、激发心灵境界的超越性、葆养现实人格的完整性、开启生活理性的自觉性、重视社会生活的道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新儒家 人生境界说 冯友兰 方东美 唐君毅
原文传递
牟宗三论“践仁知天”
18
作者 孔令宜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195-208,共14页
牟宗三先生于《先秦儒学大义》一文中,从《论语》所说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切入核心问题,进而提出'践仁知天'的说法,并以传统的'仁是生道'说法作为论点,本文就此论题而阐明牟宗三先生'践仁知... 牟宗三先生于《先秦儒学大义》一文中,从《论语》所说的'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切入核心问题,进而提出'践仁知天'的说法,并以传统的'仁是生道'说法作为论点,本文就此论题而阐明牟宗三先生'践仁知天':仁的主体义至本体义之探究。生生之谓易,没有'仁体'作为根源就没有生化大道,道体即仁体。'践仁知天':通过主体性的仁的实践,达到创生性的天道之体会,此一创生性的天道乃是生生不息的仁体,故'践仁'之主体性的道德实践,通达于天道仁体的生生不已,'性与天道不可得闻'之实义,乃在于力行实践方能'践仁知天'。天道作为生生不息的仁体,实乃'天何言哉',不可说当然也不可得闻,只在离言的力行之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践仁知天'从主体性的仁,通达本体的仁体,实乃'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者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牟宗三 当代新儒学 道德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熊十力与马一浮的思想交流与学问异同
19
作者 景海峰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9-35,共7页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镇和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十力和马一浮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思想和学术方面也有着相当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这些前人多有论及。但他们的人生途程和治学背景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致使其学术风格... 作为20世纪中国文化保守主义思潮的重镇和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熊十力和马一浮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在思想和学术方面也有着相当的契合性和一致性,这些前人多有论及。但他们的人生途程和治学背景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致使其学术风格和学问的取径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同。在二人之间,既有学术交流和思想助援,也有观点对立和激烈的争论,表现出了各自的独特风格、人生志趣及学问追求。面对中西文化激烈冲突、古今学说交错融会的复杂局面,学术的意义和形式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在这种情况之下,被称作现代新儒家的这个群体之内部,实际上也存在着复杂的面相和种种差异,只不过他们都是在用不同的学问方式为儒学的现代意义书写着新的证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十力 马一浮 现代新儒家 中国哲学 国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