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模型测算约束污染物排放前提下的地表水断面达标控制 被引量:3
1
作者 职音 苑丽 董建国 《干旱环境监测》 2019年第4期178-182,共5页
本文探讨了通过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地表水体的输入响应关系;以河流断面允许污染物通量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反向模拟,核算上游污染源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进行污染减排校核,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建议,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排... 本文探讨了通过污染源调查,建立污染源-地表水体的输入响应关系;以河流断面允许污染物通量为基础,借助数学模型反向模拟,核算上游污染源的污染物允许排放量及排放浓度,并进行污染减排校核,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建议,以控制点源污染物排放实现断面水质达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面 污染源 污染物通量 数学模型 模拟 污染减排
下载PDF
九龙江污染物入海通量初步估算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卫平 洪华生 +1 位作者 张玉珍 曹文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7,57,共4页
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研究是研究海水污染的内容之一。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九龙江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选择高锰酸钾指数与NH3-N作为代表性水质监测项目,利用各种估算公式进行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对... 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的研究是研究海水污染的内容之一。本文对目前常用的河流污染物通量估算方法进行了分析,根据九龙江的水文水质监测数据,选择高锰酸钾指数与NH3-N作为代表性水质监测项目,利用各种估算公式进行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对估算结果进行比较发现部分公式适用性较好。估算结果表明,2003年九龙江污染物入海通量CODMn大约为21 000 t/a,NH3-N大约为2 500 t/a。根据与其他研究结果的对比,探讨了河流污染物入海通量估算的特点,对不足之处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入海通量 计算公式 九龙江
下载PDF
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
3
作者 王项南 麻常雷 +2 位作者 张静 石建军 马丽珊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2-36,共5页
研究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 研究海底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物迁移规律的最佳方法是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技术获取该界面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得出污染通量。文中介绍了用于沉积物-海水界面污染通量监测的自动采样技术,通过测量通量舱在海底沉积物上隔离海水中的污染物含量的变化,能实现痕量重金属等污染通量的实时、现场、自动采样和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海水界面 污染通量 自动采样 监测
下载PDF
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系统试验研究
4
作者 麻常雷 王项南 +1 位作者 陈江麟 徐俊臣 《海洋技术》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6-49,共4页
研发的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系统,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能够更加真实地获取沉积物-水界面处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进一步得到该界面处的污染通量。系统样机海上现场试验的成功完成,充分验证了该课题实施方案的可... 研发的海洋沉积物-水界面污染物通量自动采样及监测系统,通过原位无扰动采样,能够更加真实地获取沉积物-水界面处水样,经过实验室分析计算进一步得到该界面处的污染通量。系统样机海上现场试验的成功完成,充分验证了该课题实施方案的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样机实现了沉积物-水界面处重金属通量及营养要素通量的有效监测,真实地量化了污染物的迁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海水界面 污染通量 自动采样 监测 试验
下载PDF
基于总磷通量的清水江流域内源污染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强 陈栋为 +1 位作者 朱四喜 夏豪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50-55,共6页
清水江流域上游总磷浓度超标已严重影响相关水域水生态安全。为探讨总磷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计算了2013~2016年清水江部分断面和相关水域的总磷年通量、外源入河量和内源释放(或沉降)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清水江总磷内源释放... 清水江流域上游总磷浓度超标已严重影响相关水域水生态安全。为探讨总磷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计算了2013~2016年清水江部分断面和相关水域的总磷年通量、外源入河量和内源释放(或沉降)量,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清水江总磷内源释放(或沉降)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清水江上游兴仁桥附近水域总磷浓度较低而且稳定;中游旁海至锦屏江段总磷偏高,是由于支流重安江高磷水体的汇入;总磷内源释放量较为突出的水域为中游的革东至锦屏江段,其次为白市江段;总磷外源入河量最大的区域为支流重安江,从兴仁桥至革东断面总磷外源入河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但革东至白市断面外源入河量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源污染 总磷入河量 内源沉降量 污染物时段通量 清水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