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触线材料的现状及研究热点 被引量:34
1
作者 丁雨田 李来军 +2 位作者 许广济 寇生中 丁宗富 《电线电缆》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9,共7页
本文综述了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材料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接触导线,由于其优良的力学、电气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同时,介绍了该结构功能材料的最新技术及其研究热点,即铜基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由于其采用... 本文综述了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材料的现状,论述了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接触导线,由于其优良的力学、电气性能而广泛应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中。同时,介绍了该结构功能材料的最新技术及其研究热点,即铜基原位自生复合材料,由于其采用多种强化方式而具有极佳的综合性能和热稳定性。指出析出强化和多元微量合金化是提高铜合金接触导线强度的有效手段,铜基复合材料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发展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材料 铜基原位自生复合材料 铜合金接触导线 绝缘材料
下载PDF
云南羊拉地区不同类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路远发 陈开旭 黄惠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20,共8页
云南羊拉地区现已发现 4种类型的铜 (多金属 )矿床 ,即喷流 -沉积 (层状矽卡岩 )型铜矿床、交代成因矽卡岩型铜矿床、脉状热液充填 -交代型铜多金属矿床和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对前 3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对比表明 ,不同类型铜 (... 云南羊拉地区现已发现 4种类型的铜 (多金属 )矿床 ,即喷流 -沉积 (层状矽卡岩 )型铜矿床、交代成因矽卡岩型铜矿床、脉状热液充填 -交代型铜多金属矿床和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对前 3类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对比表明 ,不同类型铜 (多金属 )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特征明显不同 ,其中 :层状矽卡岩中的流体包裹体以类型多、组分复杂、均一温度 ( 10 0~ 62 0°C,一般大于3 0 0°C)和盐度高 [w( Na Cl)为 8.3 %~ 5 5 .0 %,一般 w( Na Cl)≥ 2 0 .0 %]且变化范围大、密度高 (一般大于 1.0 0 g/cm3 )、捕获压力低( 10~ 2 5 MPa)为特征 ,流体来源于深部和海水二个端元 ,其演化特征符合二元混合模式 ;交代矽卡岩以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组分单一、均一温度 (一般小于 2 5 0°C)和盐度中—低 [w( Na Cl)为 9.0 %~ 2 0 .0 %]、密度低 (一般小于 1.0 0 g/cm3 )且变化范围大、捕获压力高 ( 15 0 MPa)为特征 ,反映其流体来源单一 ,演化趋势属等组分自然冷却过程 ;脉状矿床 (体 )以中低温度、中等偏低的盐度和高的捕获压力为特征 ,其成矿流体包括 3个均一温度和盐度相差不大的端元流体 ,所观测的流体包裹体为这 3种端元流体按不同比例混合的结果。流体包裹体特征研究表明 ,里农铜矿集中区存在多期次、大规模的地质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流-沉积作用 接触交代作用 充填-交代作用 矽卡岩 铜矿床 流体包裹体 云南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3
作者 王永鹏 宋克兴 +1 位作者 国秀花 李亚东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32-35,40,共5页
综述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性能要求及使用现状。认为铜合金接触导线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并进一步指出时效强化型铜合金和氧化物弥散强化型铜合金可作为接触导线的理想材料。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导线 铜合金
下载PDF
适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铜合金接触线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斌 李明茂 《铁道机车车辆》 2005年第1期68-70,共3页
从接触线的应用实际出发,综述了接触线的生产使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说明了研究高强度、高导电 性铜接触线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型接触线用铜合金的性能特点及加工工艺。新合金无论从性能上和成本上都具 有较强的市场挑战力。
关键词 接触线 高强度、高导电性 铜合金 电气化铁路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5
作者 刘平 贾淑果 +3 位作者 赵冬梅 任凤章 田保红 康布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2-34,38,共4页
对铜合金接触线的性能特点、国内外的研究和开发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作者近期在新型高强高导接触线方面研究的新成果,阐述了高强高导铜合盒接触线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电气化铁路 铜合金 接触线 研究进展 性能要求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导线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予才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89-292,共4页
采用SCR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铁路用接触网导线 (CuAg合金线坯 ) ,并与用上引法生产的传统工艺方法相比校 ,连铸连轧法生产的产品具有内部组织细小、均匀的晶粒 ,具有强度高、软化温度高、平直度好、耐磨性和抗蠕变高等特点。本文从技术... 采用SCR连铸连轧生产线生产铁路用接触网导线 (CuAg合金线坯 ) ,并与用上引法生产的传统工艺方法相比校 ,连铸连轧法生产的产品具有内部组织细小、均匀的晶粒 ,具有强度高、软化温度高、平直度好、耐磨性和抗蠕变高等特点。本文从技术原理、技术工艺创新、生产工艺优化等方面 ,对CuAg合金线坯生产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接触网 SCR 连铸连轧 铜、铜银合金
下载PDF
高速电气化铁路用接触导线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3
7
作者 倪世展 江静华 +2 位作者 马爱斌 宋丹 朱承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4期18-21,25,共5页
综述了高速电气化铁路接触导线的研究进展及应用现状,指出Cu-Sn、Cu-Cr-Zr及Cu-Mg等合金因具有抗拉强度高、导电率高和耐磨等综合特性,是较理想的接触导线材料。
关键词 高速电气化铁路 接触导线 铜合金 研究现状
下载PDF
适用于高速电气化铁路的铜合金接触线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明茂 《有色金属加工》 CAS 2005年第2期30-32,共3页
本文综述了高速铁路用接触线的生产、使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说明了研究高强高导铜合金接触线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的新型铜合金接触线。这种新型铜合金接触线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可以采... 本文综述了高速铁路用接触线的生产、使用现状及其发展方向,说明了研究高强高导铜合金接触线的必要性,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的新型铜合金接触线。这种新型铜合金接触线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较低的生产成本,并且可以采用传统的加工工艺进行生产,因此将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线 高强高导 铜合金 电气化铁路
下载PDF
高速铁路用铜合金接触线材料及其加工工艺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景奕 万健 《有色矿冶》 2011年第4期41-43,共3页
目前我国电器化铁路迅猛发展,高速铁路用的铜合金接触线是一类必不可少的产品。本文针对速铁路用接触导线的需求背景,分析目前接触导线的材料分类,对于接触导线的制造工艺进行了总结。高速铁路用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从... 目前我国电器化铁路迅猛发展,高速铁路用的铜合金接触线是一类必不可少的产品。本文针对速铁路用接触导线的需求背景,分析目前接触导线的材料分类,对于接触导线的制造工艺进行了总结。高速铁路用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从合金成分的设计,工艺流程的设计综合考虑,以达到接触线强化与具有高的导电性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线 铜合金 加工工艺
下载PDF
锌铝尖晶石的研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联生 项长祥 +3 位作者 李士琦 曹杰 赖云 陈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在不同的ZnO/Al2O3配比条件下,于1600℃左右合成了锌铝尖晶石及含锌铝尖晶石的陶瓷材料.在1200~1300℃的温度下,测定了不同陶瓷材料与铜液之间的接触角,结果表明ZnO的加入可以改善铜液对Al2O3的浸润性.
关键词 锌铝尖晶石 合成 接触角 铜液 炼钢 废钢 回收
下载PDF
真空开关电器中接触触点热过程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付思 曹云东 +1 位作者 李静 侯春光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46-551,共6页
金属蒸气是真空开关电弧存在的根源,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真空开关开断初期分离最终电接触触点由固体、金属液桥到金属蒸气相变过程的完整模型。考虑了金属触点的熔化变形边界,同时关注金属液桥断裂后金属蒸气的扩散过程,计算结果表... 金属蒸气是真空开关电弧存在的根源,基于流体动力学理论,建立真空开关开断初期分离最终电接触触点由固体、金属液桥到金属蒸气相变过程的完整模型。考虑了金属触点的熔化变形边界,同时关注金属液桥断裂后金属蒸气的扩散过程,计算结果表明电触点最高温度点出现在接触触点的中心,也正是金属桥断裂形成的初始位置。金属液桥相变过程中伴随金属蒸气的蒸发,并在真空环境中迅速扩散,在阴极斑点形成之前,金属蒸气密度高达1.092×10^25m^-3,并沿着扩散半径迅速降低。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电极加载电流的增大,金属液桥完全断裂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触点 金属桥 断裂时间 金属蒸气
下载PDF
有机硅废触体处理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胡耀一 杨淑玉 +4 位作者 王秋晶 武明 陕绍云 杨玺 何云飞 《有机硅材料》 CAS 2024年第1期81-86,共6页
综述了有机硅废触体处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包括氧化还原回收铜、废触体深度转化和其他用途在内的3种处理方法及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有机硅废触体处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有机硅 废触体
下载PDF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of Cu-bearing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 被引量:5
13
作者 Zhuang Zhang Xin-Rui Zhang +4 位作者 Tao Jin Chun-Guang Yang Yu-Peng Sun Qi Li Ke Ya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59-569,共11页
Copper(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has testified its effectiveness to reduce the risk of bacterial infections.However,it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is still controversial.Therefore,three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 wi... Copper(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has testified its effectiveness to reduce the risk of bacterial infections.However,its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is still controversial.Therefore,three 430 ferritic stainless steels with different Cu contents are selected to conduct deeper research by the way of bacterial inactivation from two aspects of material and biology.Hereinto,electrochemical and antibacteri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crease in Cu content simultaneously improves the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ntibacterial property of 430 stainless steel.In addition,it is found that Escherichia coli(E.coli)on the surface 430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by the dry method of inoculation possesses a rapid inactivation ability.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XPS)aids with ion chelation experiments prove that Cu(Ⅰ)plays a more crucial role in the contact-killing efficiency than Cu(Ⅱ),resulting from more produc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earing stainless steel Corrosion resistance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contact killing copper ions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原文传递
超疏水铜网的制备及其在油水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唐娜 王洋 +1 位作者 项军 董思成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39-2144,共6页
将铜网浸渍于一定浓度的氯化铜和硫代硫酸钠的混合液中反应一定时间,从而在铜网表面构筑了微米级颗粒粗糙表面,并用一定浓度的正十二硫醇对其进行疏水修饰,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铜网。并探讨了浸渍温度、浸渍时间、浸渍液配比、修... 将铜网浸渍于一定浓度的氯化铜和硫代硫酸钠的混合液中反应一定时间,从而在铜网表面构筑了微米级颗粒粗糙表面,并用一定浓度的正十二硫醇对其进行疏水修饰,制备出了具有超疏水特性的铜网。并探讨了浸渍温度、浸渍时间、浸渍液配比、修饰浓度、修饰时间对铜网疏水性的影响。在浸渍温度50℃,浸渍时间4h,浸渍液配比1∶1,修饰浓度10mmol/L,修饰时间10min的条件下得到了疏水性最好的铜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接触角测量仪对所制备的铜网表面形貌、化学组成、疏水性能进行了表征,并用4种油水混合物探究了所制备铜网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所制备的铜网具有超疏水性,接触角可达154°,并且成功应用于不同油水混合物的分离,分离效率均在9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 接触角 超疏水 铜网 油水分离
下载PDF
适用于400km/h高速铁路的新型铜镁合金接触线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詹新伟 杜吉康 +2 位作者 刘文 刘科杰 周洪雷 《高速铁路新材料》 2023年第5期39-43,共5页
高速列车通过受电弓在接触线上的高速滑行中从接触网获得供电,400km/h高速列车对接触线提出了更高的张力要求。现有的接触线材料中,铜铬锆接触线(CTCZ)生产工艺复杂,批量生产还不是很成熟,而且在高速铁路的接触网中鲜有应用,而在高速铁... 高速列车通过受电弓在接触线上的高速滑行中从接触网获得供电,400km/h高速列车对接触线提出了更高的张力要求。现有的接触线材料中,铜铬锆接触线(CTCZ)生产工艺复杂,批量生产还不是很成熟,而且在高速铁路的接触网中鲜有应用,而在高速铁路有大量应用的铜镁合金接触线(CTMH)强度达不到400 km/h高速的要求。通过上引连铸工艺优化、连续挤压前增加感应预热装置和工艺以及对连续挤压模腔优化等接触线生产工艺优化的方法,在现有CTMH的成分范围内,试制了2个锚段的新型铜镁合金接触线CTMH(+),通过国家铁路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CRCC)的检测,性能满足TB/T 2809—2017《电气化铁路用铜及铜合金接触线》对CTMH接触线要求。也达到了抗拉强度高于570MPa、导电率高于70%IACS的预定目标,为在400km/h高铁接触网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接触网 接触线 铜合金 铜镁合金 高强高导电性
下载PDF
感应加热弯管开裂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专钊 王高峰 +3 位作者 惠非 吴金辉 魏亚秋 赵金兰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223-226,共4页
通过对弯管母材组织、性能的检验和分析,研究了感应加热弯管的裂纹。使用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对开裂区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弯管开裂是由于在制造过程中,接触污染铜或铜合金,在高温条件下弯曲过程中拉应力作用下导致的。
关键词 弯管 开裂 接触污染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有机硅触体中铅的含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勇武 唐荣娟 《有机硅材料》 CAS 2012年第2期109-111,共3页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了甲基氯硅烷生产使用的触体中铅(Pb)的含量,研究了触体中存在的主要元素铜对Pb测定的光谱干扰。选择灵敏度较高的220.353 nm为分析谱线,采用与试样Cu含量基本匹配的测试方法。被测元素样品加标回收率...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测定了甲基氯硅烷生产使用的触体中铅(Pb)的含量,研究了触体中存在的主要元素铜对Pb测定的光谱干扰。选择灵敏度较高的220.353 nm为分析谱线,采用与试样Cu含量基本匹配的测试方法。被测元素样品加标回收率为103%,RSD(n=10)小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触体 甲基氯硅烷
下载PDF
ZF16高压开关触头座的热挤压工艺开发 被引量:3
18
作者 苏娟华 郜建新 周伯楚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74-276,共3页
研究了ZF16触头座的热挤压成形工艺,确定新的工艺流程为:下料-加热-反挤压-冲底-加热-正挤压。与常规机加工相比较,采用两次热挤压工艺生产触头座具有材料消耗少、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
关键词 触头座 热挤压 紫铜 高压开关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intrusive body morpholog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karn mineralization——A case study of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 Tongling, Anhui, China 被引量:5
19
作者 Xian-cheng MAO Ying ZHAO +5 位作者 Hao DENG Bin ZHANG Zhan-kun LIU Jin CHEN Yan-hong ZOU Jian-qing LA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51-162,共12页
The shapes of intrusive body and contact zone migh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rebodies in skarn deposit.By taking Xinwuli intrusive body in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Tongling,Anhui,China,as the r... The shapes of intrusive body and contact zone might influence the form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orebodies in skarn deposit.By taking Xinwuli intrusive body in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Tongling,Anhui,China,as the research object,a new method was used to obtai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usion morphology and skarn mineralization.The first step of the method was to extrac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and Euclidean distance transformation;then the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orebodies was analyzed;finally correlational analyses between the parameters and mineralization indices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can effectively indicate the loca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skarn deposit,with the following parts as advantageous positions of skarn mineralization:(1)the parts away from the1st trend surface in the range from?25to50m;(2)the convex parts about200m away from the2nd trend surface,around which the tangent plane of the intrusive body is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trend surface;(3)the contact zones with angle between intrusive body original contact surface and trend contact surface ranging from35°to70°;(4)the parts with angle between intrusive body original contact surface and regional extruding far crustal stress ranging from50°to60°.These knowledge can be applied to more skarn deposits for future mineral explo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rusive body morphological analysis contact zone mathematical morphology skarn mineralization Fenghuangshan copper deposit
下载PDF
Plasma surface treatment of Cu by nanosecond-pulse diffuse discharges in atmospheric air 被引量:3
20
作者 章程 邱锦涛 +4 位作者 孔飞 侯兴民 方志 殷禹 邵涛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74-81,共8页
Nanosecond-pulse diffuse discharges could provide high-density plasma and high-energy electron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is paper,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Cu by nanosecond-pulse diffuse discharges is conducted i... Nanosecond-pulse diffuse discharges could provide high-density plasma and high-energy electrons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In this paper, the surface treatment of Cu by nanosecond-pulse diffuse discharges is conducted in atmospheric ai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water contact angle (WCA),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microhardness, such as the gap spacing and treatment time, a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plasma surface treatment, the WCA considerably decreases from 87~ to 42.3~, and the surface energy increases from 20.46 mJ m-2 to 66.28 mJ m-2. Results of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show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carbon decreases, but the concentrations of oxygen and nitrogen increase significantly. Moreover, the microhardness increases by approximately 30% after the plasma treatment. The aforementioned changes on the Cu surface indicate the plasma surface treatment enhances the hydrophilicity and microhardness, and it cleans the carbon and achieves oxidization on the Cu surface. Furthermore, by increasing the gap spacing and treatment time, better treatment effects can be obtained. The micmhardness in the case of a 2.5 cm gap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ase of a 3 cm gap. More oxygen and nitrogen species appear on the Cu surface for the 2.5 cm gap treatment than for the 3 cm gap treatment. The WCA significantly decreases with the treatment thne when it is no longer than 90 s, and then it reaches saturation. In addition, more oxygen-containing and nitrogen-containing groups appear after extended plasma treatment time. They contribut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hydrophilicity and oxidation on the Cu surf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econd pulse diffuse discharge surface treatment copper water contact angle microhardness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