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绵城市系统构建模式 被引量:114
1
作者 王浩 梅超 刘家宏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9-1014,1022,共7页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 海绵城市是我国城市水问题综合治理的一种新理念。目前科学界和实践部门因各自的专业所限和视角不同,对于海绵城市的本质内涵、构建模式和建设途径还存在诸多不同观点,缺乏统一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绵城市研究与实践的深入。本文试从对城市水问题的基本判断出发,分析指出海绵城市的科学内涵,综合提出海绵城市构建的系统模式。该模式从系统思维出发,总结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本质内涵、系统诊断、基本途径和耦合平衡,并统合于海绵城市"一片天对一片地"核心思想,突破专业限制,从宏观上提出了涵盖海绵城市全要素全过程的系统科学范式,可为海绵城市研究、规划与建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城市 城市水问题 构建模式 城市水文 城市化
原文传递
Spatio-temporal analysis of land-use conversion in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during 1996-2005 被引量:95
2
作者 LIU Yansui WANG Lijuan LONG Hualo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74-282,共9页
Based on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o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olistic situation, dominant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rable lan... Based on the acquaintance of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of urban-rural transformational development and investigations on the spo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holistic situation, dominant factors and mechanism of arable land loss and land for construction occup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of China over the last decade,with the aid of GIS technology.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1)the arable land had been continuously decreasing from 1996 to 2005,with a loss of 1,708,700 hm^2 and an average decrement of 170,900 hm^2 per year;(2)land for construction increased 1,373,700 hm^2 ,with an average increment of 153,200 hm^2 per year;(3)total area of encroachment on arable land for construction between 1996 and 2005 was 1,053,100 hm^2 ,accounting for 34.03%of the arable land loss in the same period,the percentages of which used for industrial land(INL),transportation land(TRL),rural construction land(RUL)and town construction land(TOL)are 45.03%,15.8%,15.47%and 11.5%,respectively;and(4)the fluctuation of the increase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encroachment on arable land in the area were deeply influenced by the nation's macroscopic land-use policies and development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y.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and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promoted the rapid industrial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s,rural urbanization and expansion of rural settlements i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and therefore were the primary driving forces of land-use conver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rur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ural urbanization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arable land loss the eastern coastal China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场景下新基建对产业转型的启示 被引量:39
3
作者 高喆 顾朝林 顾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4,共7页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四五"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多个中央重要会议中被提及。其中,新基建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可能涉及哪些关键应用,对我国产业转型发展会产生怎样影响是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视角重新审...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十四五"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在多个中央重要会议中被提及。其中,新基建在城乡规划建设管理领域可能涉及哪些关键应用,对我国产业转型发展会产生怎样影响是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首先从技术视角重新审视新基建的概念,指出新基建需要根植于本代际突破性技术,天然具备极强的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能力,新基建可以是新建造的,也可以是基于原有设施改造的,其与传统基建是互补关系;再基于"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个重要应用场景,从城乡数字鸿沟、新消费与安全健康新需求三个方面梳理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针对已有一定应用基础的新技术讨论了新基建在公共教育、卫生医疗、智慧城市、无接触经济、养老产业等领域带来的变革性影响;最后给出了推进新基建落地的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基建 产业转型 新型城镇化 乡村振兴 新消费 互联网基础设施
原文传递
碧山共同体:乌托邦实践的可能 被引量:30
4
作者 欧宁 《新建筑》 2015年第1期17-22,共6页
以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发起并亲自实践的乡村建设项目"碧山计划"为例,从实践过程中的切身体悟出发,探讨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急剧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保存乡土传统和地方文化,如何在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激活中国乡村社会... 以在安徽省黟县碧山村发起并亲自实践的乡村建设项目"碧山计划"为例,从实践过程中的切身体悟出发,探讨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急剧城市化的浪潮中,如何保存乡土传统和地方文化,如何在文化、经济和政治层面激活中国乡村社会的活力,如何在—个看似不可能的世界中实践乌托邦式的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山共同体 乡村建设 逆城市化
下载PDF
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测度与机制探索 被引量:28
5
作者 田俊峰 王彬燕 王士君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84-195,共12页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 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及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测度1995—2015年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剖析区域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动力机制。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东北地区发生土地利用转型过程,表现为耕地规模增速先降后升,增长热点区向三江平原地区集聚;建设用地稳定增长,2010—2015年增长显著,面积增长热点区存在"中心城市—城市带与沿海沿边地区—哈长城市群核心区"的转移路径;林草地与未利用地规模持续下降,规模下降的区域趋向集中于三江平原地区。②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基于区域自然条件,多种政策性因素可通过土地与生态工程建设、政府投资、空间发展引导与管制、倾斜性政策支持等形式直接控制不同类型土地供给,形成政策引导下社会—生态反馈路径;此外,政策性因素可通过推动产业结构改变、改变比较收益与产出能力、调控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等影响区域土地利用需求,形成政策影响下社会—经济变化诱发路径。两种路径交互耦合,共同驱动东北地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③当前东北地区因多种政策冲突以及政策设计不合理而导致的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问题日益凸显,应进一步基于国土空间综合治理的视角,强化多种政策间的综合协调,以科学的政策设计引导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向可持续方向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动力机制 耕地 建设用地 林草地 政策干预 城镇化
原文传递
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对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作用 被引量:20
6
作者 徐卫华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9,共3页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阐述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并从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其规范要求出发,论述了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对加速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促进区域...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研究法,阐述了推进城市化进程对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意义;并从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的发展趋势及其规范要求出发,论述了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对加速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张、基础设施建设、人口增长、促进区域平衡发展和城市品位的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最后,就大型综合性体育场馆建设问题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场馆 基础设施 建设 城市化 作用
下载PDF
城镇化背景下广州流动儿童对“家”空间的建构 被引量:22
7
作者 陈淳 袁振杰 朱竑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40-2451,共12页
随迁流动儿童是当下中国流动人口重要且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部分。城乡的空间跨越和生境差异对儿童关于"家"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广州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绘图、写作... 随迁流动儿童是当下中国流动人口重要且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部分。城乡的空间跨越和生境差异对儿童关于"家"的理解产生深远影响。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广州流动儿童作为研究对象,从"儿童视角"出发,通过绘图、写作、焦点小组讨论等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探讨城市流动儿童在家的建构过程中的参与和主观感知。主要结论为:(1)随迁流动儿童经历着复杂的家庭分离和重组,这种动力机制在空间上体现出"家"空间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流动性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家空间最重要的特性;(2)随迁流动儿童的"家"是城市的"家"和乡村的"家"叠加起来的意象。城市流动儿童摇摆在"城"与"乡"之间,其生长的经历中混杂着城市与乡村两种人地关系和生活经历。"城—乡"二元的混杂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理解"家"空间的重要路径;(3)流动儿童拥有构建"家"空间的能动性和策略。在"家"的构建过程中,流动儿童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动性,通过分担家庭责任等方式成为迁移的积极参与者,即使经历着与家庭成员的频繁分离,他们依然有自己的策略去维系"家"的存在,实现整个家庭在城乡迁移过程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研究结论丰富了国内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研究及儿童研究的相关理论成果,并为认识和缓解当前流动儿童问题提供可借鉴的实践经验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儿童 建构 城镇化 广州
原文传递
我国“城市双修”的发展与实践述论 被引量:21
8
作者 陈太政 李政旸 《中国名城》 2019年第1期26-32,共7页
"城市双修"是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新的工作理念和行动思路,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城市双修"概念和实践历程进行了辨析和回顾,并分别对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城市双修"是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新的工作理念和行动思路,有利于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对"城市双修"概念和实践历程进行了辨析和回顾,并分别对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进展综述和概括总结,认为"城市双修"理念发展迅速且日趋全面化和成熟化,同时,我国针对"城市双修"所开展的实践应用较为多样,但缺乏理论研究,对于国外城市发展经验也应注重吸收和转化,坚持"城市双修"和如何健康科学进行城市建设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双修 城市建设 城镇化 理论研究 实践进展
下载PDF
新型城镇化视角下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模式研究——基于河北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王红宝 葛永红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97-202,共6页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逐步成为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河北省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优势明显。本文在智慧旅游城市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 随着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加速,旅游业的迅猛发展,现代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更新,智慧旅游城市建设逐步成为旅游城市转型升级的新途径。河北省城市旅游资源丰富,建设智慧旅游城市优势明显。本文在智慧旅游城市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河北省智慧旅游城市建设现状,明确了构建智慧旅游城市的前提条件,并从目标模式和实施模式两个角度对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模式进行了构建,可对河北省乃至全国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旅游城市 建设模式 新型城镇化 物联网 数据平台
下载PDF
农村生态文明评价及城镇化对其影响——基于地市级层面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丹华 刘子飞 李铁铮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15-121,共7页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2015年全国市级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考察了城镇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偏低,生态与智力是维度短板,欠发达城市是区域短板;区域间农村生态文... 综合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实证分析了2015年全国市级区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并考察了城镇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研究表明:全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偏低,生态与智力是维度短板,欠发达城市是区域短板;区域间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呈发达城市水平较高,但在生态维度上处于相对劣势,欠发达城市在经济、智力上处于劣势的特征;城镇化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显著正向影响,且城镇化率为30%—60%的加速阶段这一作用最大。基于结论,全面提升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必须抓重点和补短板,因地制宜,注重城镇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态文明 建设水平 城镇化影响 地市级数据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类型学视角: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分化和乡村振兴重点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华芹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7-173,共7页
一、问题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提起中国农村,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小农经济、同质性文化、紧密的联系与强烈的社区认同,在既有文献中用来概括农村社会的术语是“小传统”、“俗民社会”。伴随当代... 一、问题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要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提起中国农村,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小农经济、同质性文化、紧密的联系与强烈的社区认同,在既有文献中用来概括农村社会的术语是“小传统”、“俗民社会”。伴随当代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人们更多地是联想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人口的“空心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化进程 乡村振兴 中国农村 社区分化 类型学 农村社会 中国工业化 “空心村”
下载PDF
建筑师陪伴式介入乡村建设 傅山村30年乡村实践的思考 被引量:13
12
作者 支文军 王斌 王轶群 《时代建筑》 2019年第1期34-45,共12页
在中国就地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建筑师的介入与身份的定位该如何伴随着乡建的渐进式发展?文章通过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在傅山村持续30年的建筑实践,对其持续与村庄互动中形成的身份定位和"共同体"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进... 在中国就地城镇化语境下的乡村建设实践中,建筑师的介入与身份的定位该如何伴随着乡建的渐进式发展?文章通过同济大学设计团队在傅山村持续30年的建筑实践,对其持续与村庄互动中形成的身份定位和"共同体"模式下的工作方式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此过程中建筑师如何能够将设计理想与乡村营建进行有机结合并最大化地对村庄形态的塑造做出专业性贡献.以及获得建成作品品质的同时实现社会建构等,进行了全景式呈现。在一个强调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这一基于具体实践案例的研究审视了建筑师的身份和实践的模式.提供了一个基于当下乡建的未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现代化 就地城镇化 建筑师 介入 身份 陪伴式 共同体
下载PDF
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抉择——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 被引量:12
13
作者 庄友刚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6,191,共7页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 空间生产实质上表明的是空间生产与社会发展的辩证法,在基于空间生产视角审理社会发展时既要看到空间生产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进步作用,又要看到空间生产与社会建构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城市是空间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城市的特点表明城市建构具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即技术建构和社会建构。城市发展的终极价值指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当代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主要强调了城市建设的技术建构,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甚至遮蔽了城市发展的社会建构,由此导致并强化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实现城市建设从技术建构到社会建构的转换成为当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必然历史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生产 技术建构 社会建构 城市化
下载PDF
国土综合整治背景下上海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解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彦伟 龙腾 顾守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61-267,共7页
编制土地整治战略转型阶段的工程建设标准,以引领和支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成为落实土地整治从"搬土填坑"的斑点式整治逐步转向以"田水路林村厂"为工程对象的区域国土综合整治转型的关键。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 编制土地整治战略转型阶段的工程建设标准,以引领和支撑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成为落实土地整治从"搬土填坑"的斑点式整治逐步转向以"田水路林村厂"为工程对象的区域国土综合整治转型的关键。研究运用文献分析法和系统工程法等,剖析了当前中国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上海实践经验,提出应将土地整治工程体系重建、绿色化整治工程、村庄整治工程、现代农业支撑工程等作为国土综合整治背景下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的编制重点和标准核心内容。研究认为:新的上海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及其编制以土地整治创新实践为基础,以土地整治战略转型目标为基本遵循,响应了生态文明、新型城镇化和现代农业等土地整治战略转型的基本要求,可为新时代土地整治未来发展做好标准支撑,为国土综合整治背景下土地整治标准化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工程 土地整治 工程建设标准 生态文明 新型城镇化 现代农业
下载PDF
乡村建设评价体系的探讨与实证--基于4省12县的调研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李郇 黄耀福 +3 位作者 陈伟 秦小珍 陈銮 许伟攀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18,共10页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引导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现有评价多采取综合加权的分析方式,以绩效排名为导向,评价结果不易发现乡村建设实际面临的...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构建科学的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缩小城乡差距、引导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现有评价多采取综合加权的分析方式,以绩效排名为导向,评价结果不易发现乡村建设实际面临的问题与差距。在尊重乡村建设发展规律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的乡村建设评价指标和方法。通过对4省12县进行的调研分析发现,该指标体系能够有效发现城乡差距和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评价结果,提出包括建立乡村建设评价机制、实施以农房为核心的乡村建设行动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城乡差距 指标体系 农房 就地城市化
下载PDF
从“乡村建设”到“城镇化建设”——近百年中国乡村改造与建设个案的启示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廷湘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53,共13页
传统乡村向现代社会转型是全世界都必然经历的发展过程。中国乡村的现代性改造自1920年代肇起,但无数乡村建设的人士的努力均因"改造"的途径与传统乡村社会经济存在方式相冲突而失败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乡... 传统乡村向现代社会转型是全世界都必然经历的发展过程。中国乡村的现代性改造自1920年代肇起,但无数乡村建设的人士的努力均因"改造"的途径与传统乡村社会经济存在方式相冲突而失败了。在中国现代化建设深入发展的条件下,乡村社会的现代转型已水到渠成。把传统乡村社会改造和建设为城镇化社会,实现中国"城镇化建设"目标,这是依据中国实际开启的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现代化"改造"与"建设"相统一的伟大工程。由于一切条件已经具备,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大潮正在广泛兴起,实现这一目标的路径选择关系极其重大,本文提供的个案希望为之提供值得反思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城镇化建设 家庭经济单元 集约化生产
原文传递
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城市“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与城市艺术化生活问题探讨 被引量:10
17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5-32,共8页
本文围绕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以及城市化带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在于以社会学和艺术学相互印证的视角,从社会学的"社会角色"与艺术学的"美化生活"这两种观念出发... 本文围绕城市化进程中所涉及到的"公共艺术"的社会作用,以及城市化带来的艺术化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意义在于以社会学和艺术学相互印证的视角,从社会学的"社会角色"与艺术学的"美化生活"这两种观念出发,探寻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塑造的价值,以及城市人生活品质的改善与提高。从而揭示城市化进程中的艺术影响力,既是城市形象塑造的原动力,更是当今最为显著的国家现代化发展的促进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城市化 进程 公共艺术 艺术化生活 文化特征
下载PDF
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互动发展研究——以陕南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雷清 《价值工程》 2011年第25期290-291,共2页
陕南地区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同时陕南地区又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本文从这两面入手,分析了陕南地区旅游业与城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机制。
关键词 旅游业 城镇化建设 互动发展
下载PDF
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效应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协整和Granger因果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唐晓灵 刘越铭 《建筑经济》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28,共6页
基于我国2005~2017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筑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度较... 基于我国2005~2017年统计数据,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对建筑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互动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水平落后于经济、社会、生态城镇化;建筑工业化与经济、社会城镇化协调度较高,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出现一定偏离;建筑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与建筑工业化互动效应显著存在短期的因果关系,而生态城镇化对建筑工业化的影响则相对滞后。据此,从加强并利用二者互动效应、缩短滞后期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业化 新型城镇化 发展指数 互动效应
下载PDF
建筑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护的施工技术 被引量:8
20
作者 黄鹏 《价值工程》 2017年第34期129-130,共2页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形式的商品房和民用建筑也越来越多,作为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得到了建筑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以往大量的实践结...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各种形式的商品房和民用建筑也越来越多,作为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深基坑支护技术已经得到了建筑业的高度重视,尤其是高层建筑施工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以往大量的实践结果表明,深基坑支护技术是否合理应用不仅直接关系着建筑的施工质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成品的使用寿命。鉴于此,本文将会首先介绍深基坑支护技术在当前的特点,然后分析该技术的实际应用,希望能够得到一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深基坑支护 施工质量 施工技术 城市化进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