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礼以纪政 怠礼失政——国家礼仪制度与政治文明建设关系论纲
1
作者 邵炳军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7-63,共7页
自夏商周以降的传统国家礼仪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元素,一直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以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在对传统礼制解构与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与创新性地发展... 自夏商周以降的传统国家礼仪制度,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元素,一直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基础以促进生产力发展,推进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建设以促进社会进步与繁荣;新中国成立至2012年,在对传统礼制解构与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继承与创新性地发展传统国家礼仪制度,进而建构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礼仪制度,促进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逐步实现了由传统“礼仪之邦”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礼仪之邦”的蜕变;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之后,进一步完善新时代国家礼仪制度,是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而新时代政治文明建设,又会促使国家礼仪制度更加完善。故从历时性、理论性、实践性三个维度,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研究范式,来集中回应“如何以国家礼仪制度促进政治文明建设”这一重大问题,正是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者的一种共同责任及应该具有的历史担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礼仪制度 政治文明建设 互动关系
下载PDF
政治文明建设是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被引量:3
2
作者 鲁建彪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34-37,共4页
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必须以政治文明建设为重点,注重以民主和法制建设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成为我国政治发展的新动力。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 法制建设 政治体制改革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问题 被引量:2
3
作者 金德万 黄南珊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98-101,共4页
政治发展实质上是政治文明建设问题。文章时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本质要求、根本目标、根本途径和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论析,阐明了政治发展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政治文明 社会主义 民主共和制 三个代表 政治体制 依法治国
下载PDF
论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规律 被引量:3
4
作者 庄锡福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8-25,共8页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规律。它展现为如下具体规律:党的领导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决定力量;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内在依据;依法治国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基本形式;...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规律。它展现为如下具体规律:党的领导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决定力量;人民当家作主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内在依据;依法治国是实现三者有机统一的基本形式;以协商政治补充代议政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显著特色;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以党政权力引导社会力量是深化民主的必然选择;依法执政是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最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政治文明建设 根本规律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建设 被引量:2
5
作者 肖文豪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35-38,共4页
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目标。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途径、目标。
关键词 政治文明建设 民主政治 法制
下载PDF
郭光允的遭遇和对《举报法》的呼唤 被引量:2
6
作者 汤啸天 《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郭光允为了如实举报程维高的违纪问题遭受打击报复整整8年,甚至被劳动教养并开除党籍。郭光允是在用自己的遭遇呼唤《举报法》的出台。制定《举报法》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修课,全国人民正翘首以待。
关键词 举报法 权利义务 政治文明建设
下载PDF
领导、法治与政治文明建设 被引量:1
7
作者 钟枢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5-21,共7页
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要素。在我国政治文明体系中 ,党的领导是前提 ,人民民主是核心 ,依法治国是保证。这三个要素是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关键词 党的领导 人民民主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保证 有机统一 核心 要素 中国 体系
下载PDF
试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被引量:1
8
作者 葛缨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65-67,共3页
通过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阐明当前国情下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在把握几个基本的前提下,探索加强政治文明建设的途径和对策。
关键词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中国特色 四项基本原则 民主政治
下载PDF
网络政治参与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徐功献 温艳红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16-21,共6页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参加政治活动的行为,它具有广泛性、直接性、虚拟性等特征。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能让网络政治参与更好服务我国社会主义... 网络政治参与是公民借助互联网平台参加政治活动的行为,它具有广泛性、直接性、虚拟性等特征。网络政治参与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能让网络政治参与更好服务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府需要采取相应对策来优化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的环境,使得网络参政变成我国的公民参与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的建设的有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政治文明建设 影响
下载PDF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仁质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8,共4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关键是加强共产党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一制度既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 ,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 ,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关键是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政党制度 政治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影响因素探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薛忠义 赵益东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6-40,107,共5页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有利的国际环境、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环境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可贵的外部发展空间,现代科学技术的...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有利的国际环境、全球一体化的国际环境是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是可贵的外部发展空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繁荣是强大的追赶动力,东西方政治文明的角逐与共融是时代的重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勃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设定了必要前提,中国经济的腾飞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复杂多样的社会结构——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期呼唤作为上层建筑的文明的构筑,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急需文明的政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建设 影响因素 时代特征 市场经济 社会结构
下载PDF
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凤姿 郑静 朱研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37-40,65,共5页
全面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质与量相统一的特定范畴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政治文明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环境
下载PDF
“三个代表”与政治文明 被引量:1
13
作者 姬金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2003年第6期5-8,共4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又是政治文明概念、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保障。当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搞好社会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又是政治文明概念、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保障。当前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搞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代表”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
下载PDF
关于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思考
14
作者 谢文新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8-41,共4页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受到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政治参与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民主与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尺度。目前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受到生产力总体水平偏低、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公民政治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缺乏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不断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强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公民政治参与机制,无疑是完善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机制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参与 制约因素 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文明建设
下载PDF
广西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特征及其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5
作者 肖祥 吕慧 《梧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12,共6页
新时期广西政治文明建设在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观念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以乡政村治和社区直选为主要方式的基层民主建设,反映了广西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特征,对其积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广西政治... 新时期广西政治文明建设在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观念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三方面取得了积极的进步。以乡政村治和社区直选为主要方式的基层民主建设,反映了广西政治文明建设的现状特征,对其积极特征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旨在明确广西政治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乃在于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政治文明建设 现状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党依法执政 被引量:1
16
作者 安树昆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4年第1期41-44,共4页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实现“依法执政”。
关键词 政治文明建设 党的领导 依法执政
下载PDF
政治文明建设与思维方式转型
17
作者 王宝国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7-32,共6页
文章从思维方式转型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和主旨 ,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小康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公民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公民思维方式的前景等。通过... 文章从思维方式转型对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为出发点和主旨 ,分别阐述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与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小康阶段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公民思维方式的特点及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公民思维方式的前景等。通过政治文明、思维方式的纵向比较 ,政治文明与思维方式的相互作用 ,可以看到政治文明建设与思维方式转型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由此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方法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 思维方式转型 公民思维方式
下载PDF
浅谈高校政治文明建设
18
作者 杜苏 张坚强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68-70,共3页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倡导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要将“两个文明两手抓”转变为“三个文明一起抓”。高等院校一直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
关键词 文明 政治文明建设 高校
下载PDF
论政治文明建设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
19
作者 范丽 刘利勤 《保定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87-89,共3页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建设依赖于公民现代政治理念和行为的建构、塑造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化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并外化为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 政治文明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政治文明建设依赖于公民现代政治理念和行为的建构、塑造和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是内化政治主体的政治意识并外化为文明的政治行为的重要途径,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建设,能有效发挥其在推进政治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政治文明建设 挑战
下载PDF
论邓小平的政治参与观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0
作者 王丽娟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2-84,共3页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参与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断,是对邓小平政治参与观的继承和创新。这表明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 邓小平同志的政治参与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政治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论断,是对邓小平政治参与观的继承和创新。这表明了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此,我们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扩大公民政治参与,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政治参与现 江泽民 政治文明建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