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和脑外伤上肢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2
1
作者 毕胜 瓮长水 +3 位作者 秦茵 霍春暖 张雅静 朱春燕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3年第3期144-145,共2页
目的定量评价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和脑外伤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9例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使用夹板固定限制健侧手 ,患侧手进行每日 6小时康复训练 ,共 2周 ;在治疗前 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Carrol上肢功能评定和金子翼上肢功... 目的定量评价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和脑外伤中的康复效果。方法 9例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使用夹板固定限制健侧手 ,患侧手进行每日 6小时康复训练 ,共 2周 ;在治疗前 2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Carrol上肢功能评定和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定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和治疗前及基线相比 ,两种评价方法值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和脑外伤上肢功能有显著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脑外伤 习得性废用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康复 治疗
下载PDF
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健 王小雪 +2 位作者 耿博 徐晓沐 陈慧娟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5期2902-2905,共4页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50例予CIMT。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步行速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目的:研究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常规运动疗法,实验组50例予CIMT。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步行速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vs.68%),步行速度评分[(61.25±7.94)vs.46.12±8.56]、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58.76±8.92)vs.47.95 9.16]、运动功能评分[(85.14±4.68)vs.52.39 9.64]、患者满意度(94%vs.78%)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94%vs.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提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康复治疗 强制性运动疗法
原文传递
强制性运动疗法促进脑卒中后功能恢复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培乐 白玉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13-916,共4页
本文主要综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的起效机制。CIMT可促进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元的新生,并促进缺血半暗带区新生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还可促进来自健侧大脑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在脊髓颈段向患肢侧的交叉,进而... 本文主要综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对脑卒中后肢体运动能力恢复的起效机制。CIMT可促进侧脑室室管膜下区神经元的新生,并促进缺血半暗带区新生神经元的存活和分化;还可促进来自健侧大脑的皮质脊髓束纤维在脊髓颈段向患肢侧的交叉,进而对神经传导通路产生可塑性影响。生长抑制蛋白勿动蛋白(Nogo-A)可因CIMT训练而下调,从而减弱神经损伤后对纤维生长的抑制。除此之外,CIMT还可通过影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Rho激酶等的表达而发挥治疗作用。尽管如此,CIMT所引起的神经系统结构重塑是否在肢体功能支配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还有待进一步证实,分子机制的研究也多缺乏必要的相关分子抑制与促进效应的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强制性运动疗法 康复 肢体功能 综述
下载PDF
CIMT疗法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4
作者 王俊华 邱俊杰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符合CIMT适应症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在患者知情许可的情况下,随机平均分为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 目的:探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符合CIMT适应症的50例中风偏瘫患者,在患者知情许可的情况下,随机平均分为CIMT治疗组和常规康复治疗组。CIMT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4周,RRT组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4周,所有病人均采用上肢机能检查(STEF)评价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BI)评定上肢灵活性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同一组别间治疗前后比较STEF、BI评分有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IMT组的各项评分均比常规康复组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CIMT疗法对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较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更为有效,能够明显提高偏瘫患者上肢灵活性,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 中风偏瘫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传统和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康复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王素珍 黄艺 +2 位作者 寇洋洋 陈庆庆 金荣疆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4年第1期37-39,共3页
CIMT与mCIMT是目前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有效疗法,mCIMT是CIMT的改良和优化。本文主要阐述CIMT与mCIMT存在的问题及相关临床研究进展,以探索效果更好的安全疗法。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脑卒中偏瘫 康复
原文传递
Effectiveness of 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and Bilateral Arm Training o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 after Chronic Stroke: A Comparative Study 被引量:2
6
作者 Damayanti Sethy Pankaj Bajpai +2 位作者 Eva Snehlata Kujur Kshanaprava Mohakud Surjeet Sahoo 《Open Journal of Therapy and Rehabilitation》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Upper limb hemiparesis is a common impairment underlying disability after Stroke. Transfer of treatment to daily functioning remains a question for traditional approaches used in treatment of... Statement of the Problem: Upper limb hemiparesis is a common impairment underlying disability after Stroke. Transfer of treatment to daily functioning remains a question for traditional approaches used in treatment of upper extremity hemiparesis. Approaches based on Motor Learning principles may facilitate the transfer of treatment to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Methodology: Forty one subjects with chronic stroke, attending department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Orthopaedically Handicapped, Kolkata, West Bengal, India participated in a single blinded randomized pre-test and post-test control group training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ized over three intervention groups receiving 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n = 13), Bilateral Arm training (n = 14), and an equally intensiv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program (n = 14). Subjects in the bilateral arm training group participated in bilateral symmetrical activities, where as subjects in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 performed functional activities with the affected arm only and conventiona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Occupational Therapy. Each group received intensive training for 1 hour/day, 5 days/week, for 8 weeks. Pre-treatment and post-treatment measures included the Fugl-Meyer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performance (FMA- upper extremity section),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motor activity log. Assessments were administered by a rater blinded to group assignment. Result: Both m-CIMT (p = 0.01) and bilateral arm training (p = 0.01) group showe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in upper extremity functioning on Action Research Arm Test score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ventional therapy group (p = 0.33). The bilateral arm training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greater improvement in upper arm function (Proximal Fugl-Meyer Assessment score, p = 0.001);while the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group had greater improvement of hand functions (Distal Fugl-Meyer Assessment score, p = 0.001. There is an improvement seen in Qual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ke Rehabilitation Upper Extremity Bilateral Arm Training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
下载PDF
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疗效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范琼丽 吴至凤 +2 位作者 李文藻 余秀梅 张雨平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22期3905-3911,共7页
目的探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H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手-臂双侧强化训练(BIM)及常规康复训练(CR)改善HCP患儿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9... 目的探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康复方式治疗偏瘫型脑性瘫痪(HCP)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手-臂双侧强化训练(BIM)及常规康复训练(CR)改善HCP患儿上肢功能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到2019年11月。按照纳入标准进行文献筛选,采用Stata 14.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在上肢活动度评价中,CIMT+CR与BIM+CR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R(SMD:3.56,95%CI:0.49~8.64;SMD:5.17,95%CI:0.44~9.37),网状meta分析发现CIMT+BIM(47%)排名等级最高。在上肢参与度评价中,CIMT+CR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CR(SMD:1.83,95%CI:0.33~5.34),网状meta分析发现CIMT+BIM(58%)排名等级最高。结论CIMT+CR在改善HCP患儿上肢活动的疗效优于CR,CIMT+BIM为最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meta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 双侧强化训练 偏瘫型脑瘫
下载PDF
自拟益气复健汤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应用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毕学琦 赵刚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179-181,共3页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复健汤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48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复健汤联合强制性运动疗... 目的:探讨自拟益气复健汤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248例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运动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联合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复健汤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治疗,中药治疗组采用自拟益气复健汤合并常规康复训练方法,运动治疗组采用常规西药合并自拟益气复健汤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和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对比4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肌力恢复状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和Fugl-Meyer评分量表对4组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联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的神经损伤恢复更好(P<0.05);联合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治疗神经损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4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均显著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其它3组治疗后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更佳(P<0.05);对比中药治疗组和运动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日常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最佳(P<0.05)。治疗后,相比于对照组,其它3组的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联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运动治疗组之间肌力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复健汤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比单一的治疗方式和常规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复健汤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梗死 偏瘫
下载PDF
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剂量与疗效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琪 段军 +2 位作者 张亦泽 王帅 吴德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2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目的观察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剂量与疗效,探讨有效提高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以及不影响非偏瘫侧运动功能发育的最合适剂量。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偏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观察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剂量与疗效,探讨有效提高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以及不影响非偏瘫侧运动功能发育的最合适剂量。方法选取60例痉挛型偏瘫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常规康复+CIMT治疗,每日4 h,每周5 d,连续3个月,对照组常规康复+CIMT治疗,每日6 h,每周5 d,连续3个月。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干预30 d、干预90 d非偏瘫侧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评分,偏瘫侧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以及Carroll手功能试验评分。结果2组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偏瘫侧粗大运动商、精细运动商、总运动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偏瘫侧Carroll手功能试验评分随时间呈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偏瘫侧Carroll手功能试验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MT运用在1~6岁痉挛型偏瘫儿童中可有效提高偏瘫侧运动功能,不影响非偏瘫侧肢体运动功能发育的最合适剂量可能是4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型偏瘫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随机对照实验 分析疗效 治疗剂量
下载PDF
家庭康复运用CIMT对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文立 何小英 徐开寿 《新医学》 2014年第5期304-307,共4页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分为CIMT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普通康复训练,CIMT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CIMT治疗。采用以下量表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 目的探讨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分为CIMT组与对照组,两组均接受普通康复训练,CIMT组在此基础上还接受CIMT治疗。采用以下量表对治疗疗效进行评定并比较两组结果,包括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上肢部分(MAS-UE)、Carroll上肢功能试验(UEFT)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的FMA-UE、MAS-UE、UEFT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提高(P均<0.05),且CIMT组疗效优于对照组(FMA-UE:31.44±12.26 vs.25.52±10.71;MAS-UE:5.96±4.50 vs.3.65±4.48;UEFT:53.35±5.43 vs.42.44±2.10;Barthel指数:59.48±5.45 vs.56.41±4.75)(P均<0.05)。结论家庭康复中运用CIMT有助于偏瘫型脑性瘫痪患儿上肢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型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上肢功能
下载PDF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马海霞 李晓曦 +2 位作者 桑琳 李红英 杨亚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6年第2期95-96,共2页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 目的观察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型脑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0~3岁偏瘫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应用CIMT治疗,用低温板材塑形制作限制性器具,限制健侧手活动,对患儿进行集中、大量、重复的练习和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活动,设计循序渐进的治疗方案,每天4h,每周6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能力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CIMT治疗偏瘫型脑瘫患儿可提高患儿上肢功能的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 脑瘫 功能 偏瘫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4 位作者 王悦 徐金山 王珊珊 张婷 宋振华 《海南医学》 CAS 2020年第9期1106-1109,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屈伸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4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 CIMT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而mCIMT组给予常规康复以及m CIMT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量表(STEF)评分、上肢功能Fugl-Meyer (FMA)上肢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STEF评分、FMA上肢评分分别为(48.77±5.26)分、(40.53±3.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58±6.29)分、(33.46±3.8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CIMT组患者MBI评分为(71.87±6.07)分,与对照组的(69.36±7.88)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的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且mCIMT组患者治疗后的上述各项指标分别为(242.12±67.37) mV、(212.16±50.82) mV、(157.26±21) mV、(118.32±26.31) mV,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9.74±28.75) mV、(170.62±34.61) mV、(130.01±36.19) m V、(88.91±22.18) m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MT可以促进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改善患侧上肢肌群的表面肌电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 强制性运动疗法 表面肌电
下载PDF
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后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杨加顺 孙茹 +3 位作者 王绚 王虹 张居婵 高潇 《中医药信息》 2016年第2期97-99,共3页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 目的:研究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上肢痉挛状态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100例脑梗死上肢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组(治疗组)和巴氯芬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评定法和Fugl Meyer运动功能(FMA)评分法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shworth及FM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脑梗死后的上肢痉挛状态,综合临床疗效优于巴氯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痉挛状态 改良强制性运动 拮抗针法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调节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动皮层内神经递质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高蓓瑶 许东升 +6 位作者 谢蓓菁 刘培乐 李策 杜亮 华艳 胡健 白玉龙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11-617,共7页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mCIMT组在造模后7 d开始连续训... 目的研究改良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组,每组12只。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mCIMT组在造模后7 d开始连续训练14 d,使用有弹性的的绷带将健肢绑于前胸,并在强制性转轮设备中进行患肢活动的训练,对照组大鼠不进行mCIMT训练,仅笼内自由活动。在造模后20 d内记录大鼠体质量,通过错步实验评定大鼠的行为学变化。在造模后18 d时处死部分大鼠,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检测脑运动皮层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VV)和高香草酸(HVA)〕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天门冬氨酸(ASP)、谷氨酰胺(Gln)、甘氨酸(Gly)、牛磺酸(Tau)、γ氨基丁酸(GAB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脑运动皮层和纹状体组织总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蛋白和磷酸化蛋白(p-p70s6k)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21 d内,与对照组比较,mCIMT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变化(P>0.05),mCIMT组大鼠在造模后17 d时错步率下降(P<0.05);造模后18 d时,与对照组比较,mCIMT组大鼠运动皮层中单胺类神经递质5-HIVV水平增加(P<0.05),运动皮层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相对含量(与Glu之比)除ASP/Glu降低(P<0.05)外,其余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包括Gln、Gly、Tau、GABA与Glu之比均增加(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mCIMT组大鼠运动皮层中p-p70s6k表达减少(P<0.05)。而对照组与mCIMT组大鼠纹状体中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氨基酸神经递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IMT具有一定的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运动功能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大鼠脑运动皮层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和5-HIVV水平、减少p-p70s6k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强制性运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 单胺类神经递质 P70S6K
原文传递
脑梗死早期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屠建莹 张通 +1 位作者 张媛菲 吴忠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9期844-846,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可行性、安全性、对治疗的耐受性及其远期疗效。方法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脑梗死后2周时开始康复训练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Fugl-Meyer上肢... 目的研究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的可行性、安全性、对治疗的耐受性及其远期疗效。方法2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例,脑梗死后2周时开始康复训练2周。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后3个月时进行Fugl-Meyer上肢部分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试验(WMFT)、运动活动日志(MAL)、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的WMFT、FMA、MAL、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除WMFT时间评价外,治疗组均较对照组为优(P<0.05)。治疗后3个月时,治疗组MAL数量评分仍优于对照组(P<0.05),MAL质量评分略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IMT运用于早期脑梗死是安全和有效的,早期疗效优于常规康复,但其优势未能维持至3个月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梗死 早期康复 上肢 运动功能
下载PDF
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血清铁代谢的影响
16
作者 王开欣 胡采红 +1 位作者 罗涛 魏从兵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8-162,共5页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odified constraint induced movement therapy,mCIMT)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10月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34例)和mCIMT组(34例)。mCIMT组予强化训练患侧上肢和限制健侧上肢康复技术治疗;综合治疗组在mCIMT组基础上予醒脑开窍针法治疗。比较两组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分、血清铁蛋白(ferritin,FE)、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RF)、血清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binding capacity,TIBC)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1),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1);综合治疗组NIHSS评分、血清FE水平均低于mCIMT组,FMA评分、MBI评分、血清TRF水平、血清TIBC水平均高于mCIMT组(P<0.01)。综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高于mCIMT组[91.18%(31/34)vs 70.59%(24/34)](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mCIMT治疗脑梗死患者疗效确切,能够改善神经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血清铁代谢水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醒脑开窍针法 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铁蛋白 转铁蛋白 总铁结合力
下载PDF
改良强制性运动联合运动想象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表面肌电信号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随燕芳 林夏妃 +3 位作者 王悦 王珊珊 张婷 宋振华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0期92-96,共5页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mCIMT组、MTI组和mCIMT+MIT组4组...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mCIMT)联合运动想象疗法(MI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功能及上肢肌群表面肌电(sEMG)信号特征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80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mCIMT组、MTI组和mCIMT+MIT组4组,每组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mCIMT组进行常规康复及mCIMT治疗,MIT组进行常规康复及MIT治疗,mCIMT+MIT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mCIMT联合MIT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评定并比较4组患者的简易上肢机能检查(STEF)量表评分、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和桡侧腕屈肌肌群的sEMG信号。结果:4组治疗4周后,组间的STEF、FMA及MBI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25,F=3.484,F=4.344;P<0.05);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及桡侧腕屈肌sEMG的RM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26,F=4.013,F=4.312,F=3.724;P<0.05)。mCIMT组与MIT组的STEF、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桡侧腕屈肌sEMG的RMS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mCIMT+MIT组与mCIMT组、MIT组比较,STEF、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0,F=3.624,F=4.834;P<0.05);患侧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桡侧腕伸肌及桡侧腕屈肌sEMG的RMS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0,F=3.656,F=4.754,F=4.167;P<0.05)。结论:mCIMT联合MIT有助于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上肢功能,且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一方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运动功能 改良强制运动疗法(mCIMT) 运动想象疗法(MIT) 表面肌电(sEMG)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技术在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冯常武 朴政文 柯志钢 《中国康复》 2023年第8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4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改良强制性使用技术,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对... 目的:探索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改良强制性使用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84名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A组采取常规康复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改良强制性使用技术,C组在B组基础上增加经颅直流电刺激,对3组患者在治疗前(T1)、治疗2周(T2)、治疗4周(T3)、出院后1个月(T4)、出院后2个月(T5)时进行改良Barthel指数(MBI)、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估表(FMA-UE)和Wolf运动功能评分(WMFT)并进一步分析。结果:3组患者MBI、FMA-UE、WMFT结果显示组别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F=28.96,F=16.64,F=56.11,均P<0.01)。3个结局指标中各组组间比较显示:B组较A组,在T1、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T4、T5时,B组3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A组,在T1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2、T3、T4、T5时,C组3项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较B组,在T1、T2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T3、T4、T5时C组3项评分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改良版强制性使用技术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且疗效在疗程结束后可以继续保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改良强制性使用技术 FUGL-MEYER评分
下载PDF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毕胜 马林 +3 位作者 瓮长水 李德军 谢远见 秦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强制性运动疗法 脑卒中 上肢偏瘫 脑功能重组 可塑性
下载PDF
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20
作者 张立峰 王丽岩 +3 位作者 李凌雁 曾学清 何颖 戴红双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4-318,共5页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 目的观察头电针结合强制性运动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头电针组、强制运动组(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及综合干预组(头电针+CIMT),常规康复组采用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为主,Brunnstrom技术为辅)强化患侧上肢训练;头电针组采用焦氏头针结合电刺激疗法;强制运动组限制健侧上肢,强化患肢训练;综合干预组采用头电针联合强制运动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4、12周观察患者偏瘫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各组患者偏瘫上肢FMA评分明显升高,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P<0.01);但除综合干预组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在腕关节背伸及桡偏两个活动方向上较常规康复组明显改善(P<0.05)外,其他各组间FMA评分及手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与常规康复组比较,综合干预组FMA评分升高,偏瘫腕关节活动度及手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常规康复、头电针及强制性运动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均有较好的康复效果,但头电针联合CIMT训练作用最为明显,且显效最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电针 强制性运动 缺血性脑卒中 上肢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