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权威主义、立宪政体与东亚法治转型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炳烁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7,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东亚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政体在政治集权、经济自由、开放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飞跃和社会发展。虽然新权威主义政体并不排斥民主和法治,且宪法均获得了名义上的权威,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优先战略,东亚国家政治... 20世纪70年代东亚国家的新权威主义政体在政治集权、经济自由、开放意识形态的基础上实现了经济飞跃和社会发展。虽然新权威主义政体并不排斥民主和法治,且宪法均获得了名义上的权威,但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优先战略,东亚国家政治结构呈现出民主工具主义和"国家主义法治"的症状。在20世纪末期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东亚各国通过立宪主义的方式实现了民主主义的政治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权威主义 立宪政体 东亚法治
原文传递
法治必以立宪政体盾其后——从“商鞅难题”到“梁启超方案” 被引量:6
2
作者 程燎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59-68,共10页
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因而强调"法之必行"。但《商君书》却发现,"无使法必行之法"。特别关键的是,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但他最终无法解决这一制度难题,这也是传统中国无法解决的制度... 商鞅主张"以法治国",因而强调"法之必行"。但《商君书》却发现,"无使法必行之法"。特别关键的是,商鞅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但他最终无法解决这一制度难题,这也是传统中国无法解决的制度难题。而梁启超以现代民主立宪思想为武器,找到了"立宪政体"这一解决之法,可以视为中国现代法治的"梁启超方案"。这一方案是中国现代法治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法治难题 梁启超 解决方案 立宪政体
下载PDF
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与三权分立说 被引量:2
3
作者 邱恭志 《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6-9,共4页
与传统观点不同 ,本文认为孙中山在移植西方宪政体制时 ,以中国儒家的人性哲学为基础 ,进行了自己的创见和探索。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既没有三权分立说中的分权 ,也没有三权分立说中的制衡。
关键词 五权宪法 三权分立 宪政 政治思想 孙中山 分权制
下载PDF
清末新政时期统治者内部对立宪政体的接受进程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富聪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5-50,共6页
清末内忧外患严重,君主立宪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知识界和留学生中开始勃兴起来,统治者内部各派对其的认识却差异很大。立宪派基本认为只有实行立宪政体才可以挽救危亡、消除革命、实现政治稳定,但内部对立宪政体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 清末内忧外患严重,君主立宪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知识界和留学生中开始勃兴起来,统治者内部各派对其的认识却差异很大。立宪派基本认为只有实行立宪政体才可以挽救危亡、消除革命、实现政治稳定,但内部对立宪政体的认识也有很大不同。一些朝官督抚和出使各国大臣奏请立宪,实际上对立宪政体的认识却相差很远。最终,清朝统治者决定实行预备立宪,采取改革自救之举措,表现出一定的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宪政体 立宪派 清末新政
下载PDF
基于立宪政体的日本预算执行多元监督及借鉴 被引量:3
5
作者 闫海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立宪政体是指在宪法上设计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制度,并依据宪法施行国事的政治体制。一国预算执行监督体制需要立宪政体提供权威性保障,同时也是立宪政体有效运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经过120年发展已经成为亚洲诸国中立宪政体最为成熟... 立宪政体是指在宪法上设计国家权力结构及运作制度,并依据宪法施行国事的政治体制。一国预算执行监督体制需要立宪政体提供权威性保障,同时也是立宪政体有效运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经过120年发展已经成为亚洲诸国中立宪政体最为成熟的国家,并形成与之相配合的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国会监督及居民诉讼等多元预算执行监督体制。我国应借鉴日本经验,深化预算执行监督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立宪政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立宪政体 预算执行监督 居民诉讼 审计监督
下载PDF
“天下为公”与“共和主义”的暗合与分殊 被引量:2
6
作者 郑智航 王嘉禄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7-58,共22页
"天下为公"理论是古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重要政治理论,不仅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德化君主的重要资源,也为数千年来士人阶层无畏的政治批判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天下为公"在价值追求等方面与西方"共和主义"思想... "天下为公"理论是古代中国颇具影响力的重要政治理论,不仅是儒家政治哲学中德化君主的重要资源,也为数千年来士人阶层无畏的政治批判提供了有力的武器。"天下为公"在价值追求等方面与西方"共和主义"思想上存在某些相通之处,清末民初革命党人以及近现代学者都用其来解释西方民主共和思想。但共和主义是西方宪政理论和宪政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在于基督教信仰的文明基础之上,简单地移植和笨拙地嫁接并不符合复杂的社会现实。从当下的社会环境来看,国家政治制度建设当中,民主宪政是必须的,华族传统也是必要的,因此,必须对"天下为公"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为公 共和主义 宪政体制 传统文化 创造性转化
原文传递
群体性事件的宪法之维 被引量:2
7
作者 秦小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 2009年第3期115-118,134,共5页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多是因为中国社会复杂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纠纷解决机制与矛盾排除机制的运转不灵,使得群众的某些利益诉诸无门。然而群体性事件维护自身权利的初衷,却是受到宪法肯定的。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 "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多是因为中国社会复杂化和利益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再加上纠纷解决机制与矛盾排除机制的运转不灵,使得群众的某些利益诉诸无门。然而群体性事件维护自身权利的初衷,却是受到宪法肯定的。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体制外的权利救济手段,是"合宪而不合于法"的。法律应该消除"合宪而不合于法"的背离状态,肯认群体性事件作为一种维权路径的合法性,进而将群体性事件纳入宪法体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宪法定位 体制 法律纠偏模式
下载PDF
张謇立宪改良主义思想的衍进、构成及启示 被引量:1
8
作者 黄一豪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4-28,共5页
张謇的立宪改良主义思想萌芽于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之道,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过渡为君主立宪,在对清政府彻底失望后转向民主共和。政体的选择、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方面内容,统一于张謇立宪改良主义思想的框架之... 张謇的立宪改良主义思想萌芽于儒家思想中的忠君爱国之道,在清政府内忧外患之际过渡为君主立宪,在对清政府彻底失望后转向民主共和。政体的选择、国家经济的发展方向、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三方面内容,统一于张謇立宪改良主义思想的框架之内。张謇的立宪改良主义道路最终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环境与西方大异其趣,中国数千年来孕育的独特人文图景难以套用西方模式。张謇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立宪践行者,值得今人深入解读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謇 立宪改良主义 政体 实业富强 地方自治
下载PDF
袁世凯帝制自为中的阎锡山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文俊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9-78,共10页
阎锡山与袁世凯的关系十分微妙,不能仅凭文史或口述资料盖棺论定,也不能简单地说阎"投靠"袁或"背叛革命"。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中,阎锡山因时而变,经历了由从众支持袁称帝,观望形势离弃袁,到最后公开抗袁的过程。其间... 阎锡山与袁世凯的关系十分微妙,不能仅凭文史或口述资料盖棺论定,也不能简单地说阎"投靠"袁或"背叛革命"。在袁世凯帝制自为中,阎锡山因时而变,经历了由从众支持袁称帝,观望形势离弃袁,到最后公开抗袁的过程。其间,阎锡山和袁世凯之间呈现的是一种利益博弈的关系,而阎既不是袁的真正投靠者,也非袁帝制的忠实支持者,他只是受环境所迫及利益驱使与袁进行着社会交易。阎、袁之间的这种交往,更多显示了阎锡山的政治品格及其实用主义的处事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阎锡山 君主立宪 帝制
原文传递
儒家思想与宪政主义试说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明 《原道》 2008年第1期142-150,共9页
文章首先讨论了宪政精神与儒家礼治思想的相通之处,指出对分权形式的制度安排不能做绝对化理解,进而从制度的演化生成论出发,提出以宪政主义替代自由主义来实现政治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必要性与优越性。
关键词 儒家(confucianism) 宪政(constitutional regime) 自由主义(liberalism) 普通法(common law)
原文传递
现代法治与民主宪政的金融解释 被引量:4
11
作者 谈李荣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16,共8页
金融发展对一国的现代法治与民主宪政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金融格局与工商文明构建了现代民主、法治的基石,内生化了市场对法律制度、民主宪政制度供给的需求。欧洲式的现代民主法治的建构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是由... 金融发展对一国的现代法治与民主宪政有着深远的促进作用。金融格局与工商文明构建了现代民主、法治的基石,内生化了市场对法律制度、民主宪政制度供给的需求。欧洲式的现代民主法治的建构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正是由于有着与金融财富增长相匹配的金融民主模式,欧美国家的民主宪政得以确立。文章以金融秩序与工商文明的发展为主线,从金融视角,解读中国社会工商文明的系统累积与法律制度供给,金融工商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思维方式,政府公权力与民间私权利的互动,对深刻理解与构建中国社会的现代法治与民主宪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法治 民主宪政 金融解释
原文传递
跨国经济法的“美国化”及其本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东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47-62,161-162,共16页
跨国经济法的某些领域(以国际商事仲裁和WTO体制为典型例证)存在若干所谓"美国化"的表征;跨国经济法"美国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以经济实力为依靠推行其文化霸权的一个侧面,这种推行一方面是美国有意识地主动而为之... 跨国经济法的某些领域(以国际商事仲裁和WTO体制为典型例证)存在若干所谓"美国化"的表征;跨国经济法"美国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以经济实力为依靠推行其文化霸权的一个侧面,这种推行一方面是美国有意识地主动而为之,也有他国及其私法主体主动接纳的成分;其本质是美国的"软权力"在那些与主权国家的民族、宗教、文化传统联系相对较小的法律领域所施加的作为动态进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国经济法 美国化 仲裁司法化 法庭之友 正当程序 WTO宪政体制
下载PDF
古德诺关于民初中国宪法体制的构想
13
作者 李超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37-40,共4页
早在1913年来华赴任之初,古德诺针对民初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传统,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宪法体制构想。政体问题是该构想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是在美国式总统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大总统的地位和职权,确立行政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宪法体制... 早在1913年来华赴任之初,古德诺针对民初中国的现实条件和历史传统,提出了一套较完整的宪法体制构想。政体问题是该构想的主体内容,核心观点是在美国式总统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大总统的地位和职权,确立行政权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宪法体制;该构想与袁世凯在1914年建构的"宪法体制"拥有很大程度的一致性。古氏的制宪理想在表面上收获了充分的实践结果,但最终事与愿违,在袁世凯的帝制复辟运动中遭遇破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德诺 民初 宪法顾问 宪法体制 政体构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