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刑法新增罪名的合宪性审查——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为例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钢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97,共15页
对刑法中新增罪名的合宪性审查应当从基本权利的限制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在对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予以保障的同时,也限制了国民的言论自由和文学艺术创作自由。由于言论自由和文学艺术创作自... 对刑法中新增罪名的合宪性审查应当从基本权利的限制和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两个方面进行。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在对英雄烈士的名誉、荣誉予以保障的同时,也限制了国民的言论自由和文学艺术创作自由。由于言论自由和文学艺术创作自由均属于无法律保留的基本权利,只有将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的保护法益认定为英雄烈士的名誉权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本身具有宪法价值的权益,并且严格把握该罪的成立范围,才能确保该罪的合宪性。基于罪刑法定原则和本罪的体系定位,本罪意义上的"英雄"应限于被省部级政府部门或军队相关部门授予英雄称号的过世者,以及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其功绩获得国民普遍承认的已过世的英雄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宪性审查 基本权利 比例原则 罪刑法定 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原文传递
德国《基本法》中的社会国家原则 被引量:21
2
作者 英格沃.埃布森 喻文光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6-174,共9页
从语义解释的角度看,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德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文本中不具有显著地位,且内容不够明确;但从体系解释而言,该原则享有不得修改的宪法基本原则的突出地位。社会国家原则产生的历史则表明,该原则具有弥补《基... 从语义解释的角度看,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德国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文本中不具有显著地位,且内容不够明确;但从体系解释而言,该原则享有不得修改的宪法基本原则的突出地位。社会国家原则产生的历史则表明,该原则具有弥补《基本法》中社会基本权利缺失的功能。但社会国家的目的以及社会国家原则保障的基本权利都必须通过立法者制定的法律来加以具体化。联邦宪法法院在发挥社会国家原则的宪法规范功能以及确定社会国家的最低宪法标准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社会国家原则在联邦宪法法院的判决中一般与基本权利条款、基本权利限制条款以及社会国家的目标一起发挥作用,被用来为立法者设定社会权利保护义务或论证限制基本权利的法律规范的正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国家原则 法律解释 联邦宪法法院 基本权利限制 社会法
原文传递
论我国宪法中基本权利的“级差”与“殊相” 被引量:17
3
作者 胡玉鸿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3-37,共15页
规定在宪法中的权利虽然都可以称为基本权利,但在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权利却存在着"级差"和"殊相":从是否与法律规定和现实条件相关而言,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不受限定的权利、受法律限制的权利和附条件的权利三类;从... 规定在宪法中的权利虽然都可以称为基本权利,但在我国现行宪法文本中,权利却存在着"级差"和"殊相":从是否与法律规定和现实条件相关而言,基本权利可以分为不受限定的权利、受法律限制的权利和附条件的权利三类;从权利的来源而言,有源于地位的权利和满足利益的权利之分;从权利的属性而言,有消极权利和积极权利之别;从主体的样态来说,有人的权利和作为法律身份、法律角色者的不同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文本 基本权利 法律地位 法律身份 法律角色
原文传递
论我国宪法上的言论自由及其义务边界 被引量:13
4
作者 范进学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55-167,共13页
我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确立模式是“权利+义务”模式。言论自由作为宪法的基本权利,不能将其权利属性仅仅归结为政治权利和自由,而把非政治性言论排除在宪法言论自由条款保护之外,否则就会背离了我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条款的意旨与目的。... 我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确立模式是“权利+义务”模式。言论自由作为宪法的基本权利,不能将其权利属性仅仅归结为政治权利和自由,而把非政治性言论排除在宪法言论自由条款保护之外,否则就会背离了我国宪法关于言论自由条款的意旨与目的。应当把宪法言论自由条款看作是一个统一的、严谨的、不可分割的条款,是所有正当言论都得以保护的条款。《宪法》为第三十五条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权利设定了义务性限制条款,它们构成了宪法上的言论自由的义务边界。依照宪法,我国公民行使言论自由时,必须履行不得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等九类宪法义务,它构成了一切法律规范性文件的法源,因此,所有法律规范性文件对于言论自由的限制性义务均可归到宪法上的某类义务边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文本 言论自由 基本权利 宪法义务
下载PDF
宪法保留:对基本自由权利限制的限制原则 被引量:10
5
作者 沈寿文 《北方法学》 2010年第3期19-26,共8页
法律保留原则要求某些重要事项必须留给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目的是约束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滥用,并在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裁判;然而,宪政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有限政府的理念,即使是立法机关的权力本身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实际上... 法律保留原则要求某些重要事项必须留给立法机关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目的是约束行政权,防止行政权滥用,并在客观上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裁判;然而,宪政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有限政府的理念,即使是立法机关的权力本身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实际上,宪政国家违宪审查制度的普遍确立正是主要基于对立法权滥用的矫正;而我国从依法治国到依宪治国思路的转变也在事实上承认了立法权本身存在滥用的可能。因此,从法律保留到宪法保留,是保障人民基本自由权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立基于对多数决暴政的恐惧和对有限政府理念的信奉,它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宪法一手承认人民基本自由权利,而法律的另一手却又予以剥夺的弊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保留 宪法保留 基本自由权利
下载PDF
如何从宪法文本中获取宪法规范? 被引量:1
6
作者 崇文瑞 《南大法学》 CSSCI 2024年第2期102-118,共17页
宪法论证是以证成宪法判断为目的进行的论证工作,宪法规范是作出宪法判断的规范前提,但宪法文本与宪法规范并不等同,研究如何从宪法文本中获取宪法规范对宪法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以规范设定的法律地位为标准,可将规范分为两组、八种规范... 宪法论证是以证成宪法判断为目的进行的论证工作,宪法规范是作出宪法判断的规范前提,但宪法文本与宪法规范并不等同,研究如何从宪法文本中获取宪法规范对宪法解释具有重要意义。以规范设定的法律地位为标准,可将规范分为两组、八种规范类型,该规范分类有助于解释者从宪法文本中获取宪法规范。基本权利条款以连锁规范的形式发挥规范作用,防御功能解释表现为“国家义务规范+国家无权规范”的规范结构,保护功能解释表现为“国家义务规范+国家义务规范”的规范结构。国家机关的地位条款应被解释为施加职权分工义务的规范。授权规范长期被公法学界忽视,其内容是,认定主体作出的特定行为将造成一定规范性变动。我国宪法中规定“权力”“职权”“权”的条款并不当然表达授予职权的意义;需要区分国家机构的许可职权与权能职权。文献对国家目标条款存在不同解读,解读的差异表现为,将相同的条款解释为不同主体、不同法律地位或不同行为的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文本 宪法规范 基本权利条款 国家机构条款 授权规范
下载PDF
数字时代数据接入权的法律保障研究
7
作者 蒋银华 赵怡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CSSCI 2024年第2期45-57,共13页
数字浪潮席卷后的沙滩留下了许多名为“数字权利”的贝壳,引起学界热烈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像数据接入权一样最为基础的权利概念。因此从新兴权利这一视角出发,宪法人权条款、人格尊严条款和概括限制条款为该权利的证立提供了宪法规范... 数字浪潮席卷后的沙滩留下了许多名为“数字权利”的贝壳,引起学界热烈讨论,然而目前尚缺乏像数据接入权一样最为基础的权利概念。因此从新兴权利这一视角出发,宪法人权条款、人格尊严条款和概括限制条款为该权利的证立提供了宪法规范依据。数据接入权相当于公民在数字空间的生命,是个人通过数据与互联网连接形成的参与数字活动的资格,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人权。该权利的实现有赖于数字法律制度的构建,充分发挥国家、平台和用户各个主体参与数字治理的能动性,明晰行政部门职能定位,建立完备的国家监管机制。数据的接入保护宜以分类分级规则为指导,尊重个人隐私权、知情权;同时,侵权责任遵循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并以无过错责任为补充,关注预防性责任应对潜在风险,引入公益诉讼机制,从而为公民的数据接入保护拉起最后一道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接入权 数字权利 宪法基本权利 法律保障 数字时代
下载PDF
人的尊严规范地位的反思与检讨--基于德国宪法学说和司法实践的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进文 《人权研究》 2021年第4期70-88,共19页
人的尊严是当代法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尊重与保护人的尊严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我国已然认识到人的尊严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建构以人的尊严为价值基础的法治秩序的自觉,但存在语境隔阂、经验缺位与视角局限等问题。以德国宪法学说... 人的尊严是当代法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尊重与保护人的尊严也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我国已然认识到人的尊严的重要性,逐渐形成了建构以人的尊严为价值基础的法治秩序的自觉,但存在语境隔阂、经验缺位与视角局限等问题。以德国宪法学说与典型司法判决中关于人的尊严的论述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概念内涵、规范性质与法律适用等争议的梳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社会承认理论确定人的尊严概念的规范内涵,赋予其基本权利性质,矫正人的尊严保护的绝对性,既有助于使其在我国法秩序中获得优先性保障,又不至于排除其他价值。只有建构具有开放性、正当性和可操作性的人的尊严体系,才能对宪法秩序的维护、基本权利的保障和共同体的发展提供指引,实现对人的尊严的全面尊重与完整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的尊严 宪法规范 德国基本法 基本权利 规范实践
下载PDF
论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域外效力及边界
9
作者 于亮 《武大国际法评论》 CSSCI 2024年第1期38-57,共20页
当前,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忽视了基本权利条款的域外空间效力,对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问题重视不足。立足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需要重新思考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适用范围,对传统的以领土边界为限的国家义务观念进行审视。同其他... 当前,中国宪法基本权利研究忽视了基本权利条款的域外空间效力,对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问题重视不足。立足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需要重新思考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适用范围,对传统的以领土边界为限的国家义务观念进行审视。同其他部门法一样,宪法的基本权利章节同样具有强大的域外适用潜力,即在国家领土外的人在一定条件下可向国家主张基本权利,相应地国家需承担在域外尊重和保障其基本权利的义务。比较法经验表明,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已是大势所趋。我国宪法虽未明示域外空间效力,但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有深厚的政治哲学基础,并可从宪法序言、我国加入的人权条约以及我国的国际关系立场获得解释动力。基本权利条款域外适用理论丰富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宪法学的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基本权利 空间效力 域外适用 涉外法治
下载PDF
乡村振兴的宪法规范基础与法治难点突破路径
10
作者 原新利 张群胜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71-79,共9页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必须走法治化道路。宪法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分别在历史叙事、国家性质、基本权利以及国家义务4个维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规范基础。因此,在面临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法治难点时,应该尊重宪... 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必须走法治化道路。宪法是我国法律制度的顶层设计,分别在历史叙事、国家性质、基本权利以及国家义务4个维度上为乡村振兴提供了规范基础。因此,在面临乡村振兴过程中的法治难点时,应该尊重宪法历史叙事所表达的立法意旨,遵从宪法对国家性质与国家目标的设定,遵守宪法对基本权利保护以及国家义务履行的原则与规范,进一步发挥宪法基本权利主客观功能,同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审查,以破解乡村振兴法治化推进难点,释放乡村自治组织的法治效能,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法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宪法基础 基本权利
下载PDF
弥合“人民”与“公民”之间的宪法分歧——以《共同纲领》第49条的解读为中心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平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2-35,共14页
《共同纲领》所秉持的人民权利观主导着第49条新闻自由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制度。以人民权利观为主导的新闻自由理念及其管理制度不利于公民个人行使新闻出版自由,限制了现行宪法中以公民权利观为基础的新闻自由保障制度的发展。要弥合宪... 《共同纲领》所秉持的人民权利观主导着第49条新闻自由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制度。以人民权利观为主导的新闻自由理念及其管理制度不利于公民个人行使新闻出版自由,限制了现行宪法中以公民权利观为基础的新闻自由保障制度的发展。要弥合宪法分歧,应当采取落实人权原则、限定宪法中"人民"权利的作用机制和功能范围、合理区分"作为权利的新闻自由"与"作为权力的新闻事业"、实现新闻自由保障法治化等措施。采取这些措施不仅与坚持党的领导不矛盾,在短期内要弥合宪法分歧,主要的还是应当依靠党的领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分歧 基本权利 人民权利观 公民权利观 新闻自由
原文传递
简论公民基本人权限制的正当性及其原则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劭仁 秦迪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7期169-170,共2页
当下中国法治建设正处于新时代的门口,人权的保障也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一国公民权利在宪法上的奠基,公民基本权利在法律地位和政治惯例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当然,其保障与制约同生同存。在此巨大变革之下,为了公民基本权利和... 当下中国法治建设正处于新时代的门口,人权的保障也即将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作为一国公民权利在宪法上的奠基,公民基本权利在法律地位和政治惯例中都具有极高的地位。当然,其保障与制约同生同存。在此巨大变革之下,为了公民基本权利和国家宪法的更好实施,就比必须要对基本权利依照一定原则进行必要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学 公民基本权利 人权
下载PDF
宪法权利“新”辨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全宝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4,共7页
宪法权利与人权、基本权利存在一定区别,不应混同使用。从权利属性上看,宪法权利兼具公权利与私权利双重属性;从权利主体上看,宪法权利的主体既有公民,也有自然人,还可能是法人。此外,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宪法权利所... 宪法权利与人权、基本权利存在一定区别,不应混同使用。从权利属性上看,宪法权利兼具公权利与私权利双重属性;从权利主体上看,宪法权利的主体既有公民,也有自然人,还可能是法人。此外,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宪法权利所指称的实际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权利;从权利内容上看,宪法权利可划分为基本权利与非基本权利。宪法权利是一个有机的开放体系,其内容并不限于宪法明文规定的权利。基于这三个维度的考察,宪法权利相较于人权、基本权利,其意涵更丰富、语词更优越、表述更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权利 人权 基本权利
原文传递
从青岛学生状告教育部一案谈宪法司法化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建平 《河北法学》 2002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宪法司法化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宪法司法化与违宪审查、宪法解释是不同的概念。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是宪法作为法的效力的当然体现。宪法应用于司法实践 ,主要是审理那些涉及到侵犯公民及各种组织宪法基本权... 宪法司法化有着充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宪法司法化与违宪审查、宪法解释是不同的概念。宪法司法化是指宪法在具体案件中的适用 ,是宪法作为法的效力的当然体现。宪法应用于司法实践 ,主要是审理那些涉及到侵犯公民及各种组织宪法基本权利 ,而在普通法律中没有具体规定或采用普通诉讼方式无法救济的案件。应当赋予各级人民法院宪法诉讼案件的管辖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司法化 宪法诉讼 违宪审查 基本权利 中国
下载PDF
基层普法与增强宪法意识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圣利 裴枫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5年第2期42-44,共3页
宪法意识是法治意识最核心内容,它包括宪法至上观念、基本权利认知和宪法法律信仰。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基层群众的宪法意识,应成为普法工作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来的普法工作导向应从单一的实用主义转向实用主义与理... 宪法意识是法治意识最核心内容,它包括宪法至上观念、基本权利认知和宪法法律信仰。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基层群众的宪法意识,应成为普法工作者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将来的普法工作导向应从单一的实用主义转向实用主义与理念主义并重,普法内容应从单一的民事权利扩展到政治权利、社会权利,普法对象不仅包括普通群众,还应包括地方政府官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法 宪法意识 基本权利 信仰
下载PDF
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宪法保护路径研究
16
作者 于茜 陈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领域对个人信息的使用愈发频繁,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但侵害了公民个人权利,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对刑法、民法等领域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是全方位的,相关的成果也非常丰富;但就宪法领域而言...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科技领域对个人信息的使用愈发频繁,个人信息被滥用的情况层出不穷。这不但侵害了公民个人权利,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风险。对刑法、民法等领域的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研究是全方位的,相关的成果也非常丰富;但就宪法领域而言,我国学者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对个人信息宪法保护路径进行探索,应充分借鉴美、德两国的立法经验,从厘清个人信息宪法保护与宪法基本权利的关系入手,明确宪法范畴下个人信息受保护权的概念和范围,并设立个人信息专门保护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宪法保护 基本权利
下载PDF
宪法学视角下我国生命权基础理论问题研究
17
作者 周敬敏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15-20,共6页
生命权作为首要人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我国现行宪法未对其予以明示而导致理论上争议不断和实务上操作困难。应基于宪法学视角,就生命权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生命权为身体利益与精神利益之统一,兼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属性。我... 生命权作为首要人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我国现行宪法未对其予以明示而导致理论上争议不断和实务上操作困难。应基于宪法学视角,就生命权的基础理论问题进行探讨。生命权为身体利益与精神利益之统一,兼具有自由权和社会权属性。我国生命权的保障应依赖于伦理、哲学和法理并行,需对其采取平等对待与倾斜保护相结合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权 宪法学 基本权利 基础理论
下载PDF
我国司法判决中的宪法援引及其功能——基于已公开判决文书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2
18
作者 冯健鹏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59,共16页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援引宪法规范作为判决依据的现象。从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判决文书来看,援引宪法规范的判决涵盖了民事、行政和刑事等类型,但以前两种为多,它们在时间、法院层级和区域上也不平衡。在功能上,有个别判决体现出合宪性解... 我国司法实践中存在着援引宪法规范作为判决依据的现象。从裁判文书网收录的判决文书来看,援引宪法规范的判决涵盖了民事、行政和刑事等类型,但以前两种为多,它们在时间、法院层级和区域上也不平衡。在功能上,有个别判决体现出合宪性解释的意味;部分判决展现出多样化的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样态,但在应用上存在盲目性;大多数判决中,和宪法同时作为判决依据的法律规范与相关宪法条文内容基本一致,这种情况下对宪法规范的援引意义很有限,不过少数判决仍能体现出法院对于宪法相关内容的理解。整体而言,我国司法判决中的宪法援引存在关注内容而不关注效力的特点,而这是法院避开各种可能的制度争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实施 宪法援引 合宪性解释 基本权利第三人效力
原文传递
论宪法漏洞的填补 被引量:16
19
作者 柳建龙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62-76,共15页
由于制宪工作和国家生活的复杂性、宪法的开放性、制宪者智识的有限性、情势变更或者特殊政治考量等原因,宪法可能存在漏洞。其确定应以实定的并不圆满的宪法体系为出发点,并以解释论为之;其间应妥善处理其与宪法的开放性、不成文宪法... 由于制宪工作和国家生活的复杂性、宪法的开放性、制宪者智识的有限性、情势变更或者特殊政治考量等原因,宪法可能存在漏洞。其确定应以实定的并不圆满的宪法体系为出发点,并以解释论为之;其间应妥善处理其与宪法的开放性、不成文宪法、宪法解释之间的关系,方能准确地发现宪法漏洞。可以以宪法解释、制定法律、宪法修改、宪法惯例等方式填补宪法漏洞,但不得违反宪法明文规定、目的、基本原则以及基本权利的本质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漏洞 开放性 宪法解释 基本权利本质内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