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自卫军析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大明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01-110,共10页
国民自卫军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民事和政治组织,巴黎国民自卫军的建立使传统的市民自卫组织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国民自卫军具有镇压和革命的双重职能;国民自卫军组织和管理是随大革命的进程逐渐演变的;大革命时期的国民自卫军... 国民自卫军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重要的民事和政治组织,巴黎国民自卫军的建立使传统的市民自卫组织的性质和作用都发生了变化。国民自卫军具有镇压和革命的双重职能;国民自卫军组织和管理是随大革命的进程逐渐演变的;大革命时期的国民自卫军"光荣"和"耻辱"并存。它虽然犯有严重错误,但为后世树立了革命的榜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大革命 国民自卫军 制宪议会 积极公民 国民公会
下载PDF
试论清末制宪权之争 被引量:1
2
作者 崔学森 《大连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32-37,共6页
清廷自踏上立宪之路起,便试图通过宪法钦定、发布《宪法大纲》以及制定资政院章程等形式来把持制宪权;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为形势所迫,才不得不将制宪权让与资政院。资政院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说,"由于清廷不断发布上谕而逐渐获得... 清廷自踏上立宪之路起,便试图通过宪法钦定、发布《宪法大纲》以及制定资政院章程等形式来把持制宪权;直到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为形势所迫,才不得不将制宪权让与资政院。资政院并非如某些学者所说,"由于清廷不断发布上谕而逐渐获得了制宪权"。相反,武昌起义前资政院议员均认可该院没有制宪权的规定。1910年之后,由于民间立宪人士持续对政府施压和资政院议员的不断争取,资政院最终在武昌起义的乱局中一举获得了制宪权并在短期内制定了《宪法重大信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立宪 制宪权 资政院
下载PDF
卢森堡对十月革命评价的再认识——基于总体性方法的视角
3
作者 张小红 《思想与文化》 2021年第1期211-221,共11页
《论俄国革命》是罗莎·卢森堡运用总体性方法对十月革命、土地问题和解散立宪会议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评价。她指出,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特定案例,反对将其普遍化,向世界无产阶级推广;认为列宁的土地政策不利于农业社会化发... 《论俄国革命》是罗莎·卢森堡运用总体性方法对十月革命、土地问题和解散立宪会议这三个问题的思考和评价。她指出,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中的特定案例,反对将其普遍化,向世界无产阶级推广;认为列宁的土地政策不利于农业社会化发展,余粮收集制遭到抵制是一个佐证;解散立宪会议背后存在的民主问题是卢森堡批评的重点,她认为形式民主也比没有民主好。《论俄国革命》中运用总体性方法对俄国革命的历史意义和“革命后的第二天”问题的探讨,为我们观察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十月革命 土地问题 立宪会议
原文传递
1913年制宪辩论中的总统问题
4
作者 徐辰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72-80,共9页
1912年,清帝逊位,共和肇造,中国的国体、政体开始了漫长、艰难的重构历程,而民国二年(1913)的制宪会议,可以说,恰恰是这段历程的开始。在此次会议的种种议题中,总统问题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因为,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其角色如何定位,... 1912年,清帝逊位,共和肇造,中国的国体、政体开始了漫长、艰难的重构历程,而民国二年(1913)的制宪会议,可以说,恰恰是这段历程的开始。在此次会议的种种议题中,总统问题成为了各方争论的焦点。因为,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其角色如何定位,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政治、宪法命题。在经过了反复的协商、讨论后,制宪会议对于总统问题,从选举方式,到解散权,再到紧急命令权,最终却作出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宪法决断:总统被彻底的架空,成为了一个政治上的边缘角色。此种宪法决断,引发了以袁世凯为中心的北洋军事集团的强力反弹,他们推翻了该决断,开始了北洋版的单边制宪。中国最终错失了一次重要的"立宪时刻",并陷入了某种制宪循环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宪会议 总统选举 解散权 紧急命令权
下载PDF
列宁对革命时期立宪会议的态度及逻辑
5
作者 傅强 《学术前沿》 CSSCI 2017年第21期146-149,共4页
列宁对立宪会议的态度根源于其对革命性质的界定。二月革命后,革命新阶段介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朝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性质,决定了列宁坚持在以苏维埃为保证的基础上对立宪会议的支持态度。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利益的... 列宁对立宪会议的态度根源于其对革命性质的界定。二月革命后,革命新阶段介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并朝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性质,决定了列宁坚持在以苏维埃为保证的基础上对立宪会议的支持态度。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革命利益的至上性又使得列宁解散不服从的立宪会议。无产阶级专政一方面扩大了民主,另一方面又是走向真正民主的必要暴力工具,以无产阶级专政的暴力手段解散立宪会议符合社会主义革命利益。但是,无产阶级专政的适用阶段只能是政治上的过渡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宁 立宪会议 民主 无产阶级专政
下载PDF
旧金山会议中共代表问题新探
6
作者 贾钦涵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9-82,共14页
1945年董必武出席在旧金山举办的联合国制宪大会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中共代表取得参会权的过程却历经波折。在抗战后期的国共谈判中,新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为了善后“史迪威事件”,偏袒国民党政府、反对中共... 1945年董必武出席在旧金山举办的联合国制宪大会是抗日战争史和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重要事件,而中共代表取得参会权的过程却历经波折。在抗战后期的国共谈判中,新任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为了善后“史迪威事件”,偏袒国民党政府、反对中共代表参加旧金山会议。随着美苏双方在雅尔塔会议上就远东问题达成秘密协定,以及毛泽东、周恩来坚决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美国高层最终改变态度,敦促蒋介石同意在中国代表团内列入一名中共成员。国民党政府妥协退让的背后蕴藏着遏制中共的复杂谋略,延安方面的因应策略则体现出抗战后期中共对国家发展前景的深层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制宪大会 国共谈判 美军驻延安观察组 中美关系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尼联共(毛)2013年制宪议会选举失利原因探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袁群 方文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5-149,共5页
在尼泊尔第二届制宪议会选举中,原尼泊尔第一大党——尼联共(毛)遭遇惨败,沦为第三大党。执政业绩乏善可陈、竞选策略失当、党内腐败严重是尼联共(毛)败选的直接原因;淡化共产党特色和性质是尼联共(毛)败选的根本原因;而印度、美国因素... 在尼泊尔第二届制宪议会选举中,原尼泊尔第一大党——尼联共(毛)遭遇惨败,沦为第三大党。执政业绩乏善可陈、竞选策略失当、党内腐败严重是尼联共(毛)败选的直接原因;淡化共产党特色和性质是尼联共(毛)败选的根本原因;而印度、美国因素也对尼联共(毛)败选的产生了重要影响。能否处理好保持党的特色与推进党的转型的关系,是尼联共(毛)摆脱当前困境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联共(毛) 转型 第二届制宪议会选举 失利
下载PDF
1906-1908年的郑孝胥与预备立宪公会 被引量:1
8
作者 于宏威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90-94,108,共6页
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后,归隐上海的郑孝胥在其老幕主岑春煊的支持下,与张謇、汤寿潜、刘厚生等人一起,在上海成立了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在随后1907—1908年的国会请愿运动中,郑孝胥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 1906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后,归隐上海的郑孝胥在其老幕主岑春煊的支持下,与张謇、汤寿潜、刘厚生等人一起,在上海成立了当时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立宪团体——预备立宪公会。在随后1907—1908年的国会请愿运动中,郑孝胥受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带领预备立宪公会的会员,设立国会研究会,向宪政编查馆上书,请求速开国会。通过收集1906—1908年间郑孝胥相关活动中的言论,了解清末预备立宪时期郑孝胥的宪政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孝胥 预备立宪公会 国会请愿运动 宪政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