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治疗功能性肠疾病120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肇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第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讨异病同治法在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肠功能疾病患者,其中功能性便秘患者与功能性腹泻患者各占60例;针刺方法:患者侧卧,取穴足三里、次髎、上巨虚、支沟、天枢、气海,采用0.35mm×40mm不锈钢毫针进行针... 目的探讨异病同治法在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肠功能疾病患者,其中功能性便秘患者与功能性腹泻患者各占60例;针刺方法:患者侧卧,取穴足三里、次髎、上巨虚、支沟、天枢、气海,采用0.35mm×40mm不锈钢毫针进行针刺,均采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方法,配合使用电针,留针30分钟,针后加拔火罐(下脘、神阙、气海、天枢)10分钟,(隔日一次),针刺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总有效率:便秘组达到96%,腹泻组达到93%。结论异病同治法在针刺治疗功能性肠疾病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也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功能性便秘 慢性功能性腹泻 针刺疗法
下载PDF
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北平 赵喜颖 +2 位作者 刘孟薇 黎永健 黄静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腹针联合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1例。西药组给予杜密克常规剂量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3例气虚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及腹针联合中药组(联合组),每组各31例。西药组给予杜密克常规剂量口服治疗,中药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联合组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口服联合腹针治疗,3组疗程均为3个月,根据症状积分及胃肠动力学检查结果分析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1)症状疗效方面:联合组总有效率为100.00%,中药组为90.32%,西药组为38.71℅。3组比较,联合组在改善功能性便秘症状方面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2)胃肠动力学方面:联合组在改善肛门括约肌动力障碍、直肠敏感性、结肠运输动力改变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对比单纯中药治疗和杜密克治疗,腹针联合中药治疗气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药疗法 功能性便秘/针灸疗法 腹针疗法 补中益气汤/治疗应用
原文传递
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的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应鑫 钱可大 唐训球 《浙江医学》 CAS 2002年第11期652-654,共3页
目的 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的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22例非老年 (<60岁 )、10例老年(>60岁 )功能性便秘者使用低顺应性水灌注式测压系统 ,采用静止测压法进行肛管直肠测压 ,并分别与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便秘组非老年直肠静息... 目的 研究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直肠的动力学改变。方法 对22例非老年 (<60岁 )、10例老年(>60岁 )功能性便秘者使用低顺应性水灌注式测压系统 ,采用静止测压法进行肛管直肠测压 ,并分别与健康者作对照。结果 便秘组非老年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缩榨压及出现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需最小空气量与对照组非老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直肠最大耐受量与对照组非老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和<0.05)。便秘组老年直肠静息压和肛管缩榨压与对照组老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而肛管静息压与对照组老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 ,出现肛管直肠抑制反射所需最小空气量、直肠初始感觉阈值和直肠最大耐受量与对照组老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均P<0.05)。结论 功能性便秘患者发病可能与直肠的低敏感及高耐受感觉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管直肠测压 动力学 功能性便秘
下载PDF
功能性便秘患儿24例基础治疗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曾永梅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0年第5期54-56,共3页
目的了解基础治疗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方法24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在给予乳果糖糖浆治疗10天的基础上加以基础治疗6个月,包括合理饮食、足量饮水、排便习惯的训练、增加活动量以及心理治疗等。记录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相关临床症状,根据Bl... 目的了解基础治疗在功能性便秘中的作用。方法24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在给予乳果糖糖浆治疗10天的基础上加以基础治疗6个月,包括合理饮食、足量饮水、排便习惯的训练、增加活动量以及心理治疗等。记录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相关临床症状,根据Bleijenberg便秘评分标准对症状进行评分,积分进行比较。结果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便秘临床评分积分分别为8.25±2.23和7.00±1.78,明显低于治疗前便秘临床评分积分12.50±1.69,且第6个月的便秘临床评分积分也低于第1个月。结论基础治疗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且疗效持久,可以从根本上治疗和预防功能性便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便秘 功能性 治疗 儿童
下载PDF
茶叶膳食纤维粉的体外消化特性及通便功能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茹鑫 《中国茶叶加工》 2019年第2期68-74,共7页
文章对茶叶膳食纤维粉成分进行分析,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并通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实验模拟茶叶膳食纤维粉在人体内胃和肠道的消化情况。在最优消化条件下,测得茶叶膳食纤维粉的蛋白质消化率为39.03%,同等条件下全麦粉... 文章对茶叶膳食纤维粉成分进行分析,成分主要为蛋白质和膳食纤维,并通过胃蛋白酶-胰蛋白酶体外消化实验模拟茶叶膳食纤维粉在人体内胃和肠道的消化情况。在最优消化条件下,测得茶叶膳食纤维粉的蛋白质消化率为39.03%,同等条件下全麦粉的消化率可以达到90.49%。经动物实验结果可以判定茶叶膳食纤维粉具有良好的通便功能,在后续的具体产品开发中,可以依据这些特性进行改进,设计出具有通便和减肥功能的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膳食纤维粉 成分分析 体外消化特性 通便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