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统战:意识向度和实践方略
1
作者 李先强 王世花 《肇庆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31-35,共5页
高校统战是党的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容忽视的建设力量。增强统战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新征程上,高校统战需要从战略、使命、系统、法治和目标等五个向度增强统战意识,其也是全面贯彻新理... 高校统战是党的统一战线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容忽视的建设力量。增强统战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统战工作的具体要求。在新征程上,高校统战需要从战略、使命、系统、法治和目标等五个向度增强统战意识,其也是全面贯彻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和构建统战大格局推进工作提效的必然要求。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高校统战要在着力强化党的领导、理论武装、把握规律和传承创新上坚持实践方略扎实推进新时代新征程统战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统一战线 统战意识 统战实践
下载PDF
统一战线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论阐释困境剖析与破解路径
2
作者 张元圆 曾豪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人们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统一战线调动多方力量,汇聚磅礴之力。但统一战线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基层统一战线主体统战意识不强,统战能力较弱...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人们日益增加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统一战线调动多方力量,汇聚磅礴之力。但统一战线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存在基层统一战线主体统战意识不强,统战能力较弱;统一战线对象过于分散,统战格局尚未形成;基层统一战线队伍较弱,统战缺乏保障机制等现实困境。破解这些困境,需要增强基层统一战线主体意识,构建统一战线大格局,加强基层统一战线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一战线 乡村振兴 主体意识 统战能力
下载PDF
毛泽东国际战略理论及其思想来源
3
作者 李怀义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3年第6期12-15,共4页
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来源于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其基本逻辑依据是以矛盾论为哲学基础的“敌、我、友”的力量划分,其直接的思想来源是中国革命和国内斗争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毛泽东 国际战略理论 思想来源 逻辑依据 矛盾论 中国革命 国内斗争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高校统战工作的实践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苏晓敏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40-44,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民族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统战思想相融相通,具有兼容并蓄的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合作的共同价值理念、开放共赢的共同发展目标,是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理念。应通过加强政...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种民族意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校统战思想相融相通,具有兼容并蓄的共同思想基础、团结合作的共同价值理念、开放共赢的共同发展目标,是新时期高校统战工作的新理念。应通过加强政治引导,形成中华民族向心力;提高文化认同,培育中华民族凝聚力;聚力中国梦,激活中华民族创造力,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导,构筑高校统战工作实践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共同体意识 统战工作 高校
下载PDF
重建语境下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统一战线促进学校文化重建的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晓军 黄永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3-95,100,共4页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均面临着文化重建的严峻形势。文化自觉为高校文化重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自觉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其前提,也是文化自觉的终极目标。统一战... 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均面临着文化重建的严峻形势。文化自觉为高校文化重建提供了新的认识论视角、价值论支撑与方法论指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自觉过程中,文化自信是其前提,也是文化自觉的终极目标。统一战线在促进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中作用独特,倡导同心重建、对话选择、和谐共生、自觉重建、和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统一战线
下载PDF
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自觉——以国共合作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7
6
作者 郑师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7-110,共14页
近代中华民族自觉是历史的概念,需将之置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五四后的20年间,中华民族自觉渐趋深化: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解放"的奋斗目标;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国共第二次合作... 近代中华民族自觉是历史的概念,需将之置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五四后的20年间,中华民族自觉渐趋深化:国共合作领导的国民革命,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解放"的奋斗目标;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揭出了"中华民族是整个的"共同体坚定的民族信念,便是其最重要的表征。国共关系的演变对时局发展起了关键性的制约作用,与此同时,近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既已自觉,同样深刻地制约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换言之,中华民族追求自身解放,是民族的自觉,也是民族的大义,更是最大的民意,故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明晰此意,对于国共之所以能两度合作,以及抗战胜利后内战重起,国民党终归于失败,乃历史的必然,思过半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自觉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 中华民族解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下载PDF
论中华民族从自觉发展阶段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被引量:1
7
作者 瞿林东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8,共14页
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剥削,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古代的自在民族逐步转变为近现代的自觉民族。这一转... 1840年的鸦片战争及其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剥削,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斗争,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从古代的自在民族逐步转变为近现代的自觉民族。这一转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起点。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进入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自在-自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党的十八大 伟大复兴
下载PDF
用大禹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魏国彬 王政 《新余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84-88,共5页
大禹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始祖,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大禹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型意识。用大禹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规律的必然要求。用大禹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 大禹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民族始祖,大禹治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记忆,大禹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型意识。用大禹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历史形成规律的必然要求。用大禹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在继承大禹神话传说的历史传统上创新英雄叙事方式,在继续弘扬禹王宫庙会传统的基础上创新重建大禹始祖祭祀仪式,在重视原有历史文献传播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大禹文化影像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禹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始祖崇拜 原型意识 民族统战工作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爱国主义精神的契合——兼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转向
9
作者 张淑娟 王硕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4-102,150,共10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强化中华民族为核心,以现代国家认同为目标,本质上是民族意识,其提出的逻辑起点是单元民族,因此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四对关系是...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强化中华民族为核心,以现代国家认同为目标,本质上是民族意识,其提出的逻辑起点是单元民族,因此正确把握并处理好共同性和差异性、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物质和精神等四对关系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原则。强调共同性和整体性、身份意识和边界意识、继承性和未来性是其基本特征。爱国情感始于对生活之地的眷恋,终于对现代国家的政治情感。爱国主义提出的逻辑起点是个人,具有强调个人与国家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社会历史性、自然生成和政治形塑相统一等特征。在提出视角、目标、边界、属性和援引文化资源等方面二者具有精神上的契合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国家战略,突破了爱国主义教育所涵盖的两种国家认同教育之间的平衡,在某种意义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外延上涵盖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实践中会对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深刻影响,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向“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的现实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爱国主义 统一战线 国家认同 转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