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轭曲面求解的分解重构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黄克正 艾兴 姜建平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68-73,共6页
针对共轭曲面求解的传统方法在智能CAD系统环境下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共轭曲面求解的分解重构原理,实现了可以不同精度快速求解且不需要人工推导解析公式的自适应共轭曲面求解方法,并以工件螺旋槽成形铣刀廓形的自适应设计为例介绍... 针对共轭曲面求解的传统方法在智能CAD系统环境下存在的缺点,提出了共轭曲面求解的分解重构原理,实现了可以不同精度快速求解且不需要人工推导解析公式的自适应共轭曲面求解方法,并以工件螺旋槽成形铣刀廓形的自适应设计为例介绍了分解重构原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自适应 CAD 机械设计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及仿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肖来元 廖道训 易传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55-357,共3页
以 MATL AB软件为工具对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了符合共轭条件和适合 MATL AB运算特点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步骤 ,并给出求解实例。在共轭曲面的求解过程中 ,提出了在三维数组中抽取所需的一维数组的概念 ,并用 MATL AB的... 以 MATL AB软件为工具对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方法进行研究 ,提出了符合共轭条件和适合 MATL AB运算特点的数学模型及其求解步骤 ,并给出求解实例。在共轭曲面的求解过程中 ,提出了在三维数组中抽取所需的一维数组的概念 ,并用 MATL AB的一个简单函数实现了求解过程所需的优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MATLAB 数字化 仿真
下载PDF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itution principle for complex surfaces and its applications 被引量:2
3
作者 黄克正 艾兴 张承瑞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7年第1期89-96,共8页
Though there are already a variety of models for complex surfaces, they are not so convenient as needed in practice. A hierarchical model and the principle of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itution for complex surfaces have... Though there are already a variety of models for complex surfaces, they are not so convenient as needed in practice. A hierarchical model and the principle of decomposition and reconstitution for complex surfaces have been proposed, which have the potential to enhance the support of automated design systems on creative work intelligently Then the progress made is discussed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new principle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eas:conjugation surface calculation, tool path generation in numerically controlled machining, and machining process innovation by re-recogn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CAM conjugating surface ADAPTABILITY decomposition.
原文传递
解析与数字共轭曲面求解综合研究
4
作者 贾志远 肖来元 廖道训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3-56,共4页
介绍了几种实用的共轭曲面求解方法,包括传统的解析法、离散解析法、分解重构法和基于数字曲面的降维插值法;介绍了它们各自的共轭条件、数学模型和求解步骤;最后对各种方法作了简要的评述.
关键词 数字共轭曲面 离散解析法 分解重构法 降维插值法
下载PDF
包络啮合理论在矫直辊形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宜亚丽 吕红瑞 安子军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9-51,共3页
为设计合理的矫直辊形,改善钢筋矫直效果,建立了矫直辊与被矫钢筋间共轭运动关系模型,运用空间坐标变换方法推导出矫直辊与钢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针对热轧带肋钢筋几何特性,将钢筋横截面等效为椭圆面,推导出钢筋曲面族包络面存在公式,... 为设计合理的矫直辊形,改善钢筋矫直效果,建立了矫直辊与被矫钢筋间共轭运动关系模型,运用空间坐标变换方法推导出矫直辊与钢筋间的坐标变换矩阵,针对热轧带肋钢筋几何特性,将钢筋横截面等效为椭圆面,推导出钢筋曲面族包络面存在公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包络啮合理论,建立接触线方程及矫直辊形曲线方程,对辊形曲线方程进行了迭代求解。结果表明:设计的辊形与钢筋接触状态良好,满足了生产实践加工要求,易于实现数字化设计与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包络啮合 辊形曲线 数值计算
下载PDF
共轭曲面自动综合中特征点的局域搜索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为忠 邹慧君 +1 位作者 王石刚 汪利 《机械设计与研究》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16,共2页
凸轮CAD/CAM中共轭曲面的自动综合是通过不断细分参数区间来获得特征点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从动曲面的局域离散处理,求得离散网格点处的位矢及单位法矢。针对从动曲面为解析形式和离散形式,文中进行了相应的讨论,给出了... 凸轮CAD/CAM中共轭曲面的自动综合是通过不断细分参数区间来获得特征点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进行从动曲面的局域离散处理,求得离散网格点处的位矢及单位法矢。针对从动曲面为解析形式和离散形式,文中进行了相应的讨论,给出了有益的实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自动综合 特征点 局域搜索 凸轮
下载PDF
内齿轮剃齿刀齿向最小修形量的计算
7
作者 吴能章 钟根瑶 《四川工业学院学报》 1990年第1期12-23,共12页
本文采用单自由度线接触的方法和共轭曲面的运动学原理建立了计算内齿轮剃齿刀齿向最小修形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内齿轮剃齿刀的齿向曲线已经不是螺旋线了,而是一个中凸的空间曲线,即是说,刀齿在齿长方... 本文采用单自由度线接触的方法和共轭曲面的运动学原理建立了计算内齿轮剃齿刀齿向最小修形量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由计算结果分析可知:内齿轮剃齿刀的齿向曲线已经不是螺旋线了,而是一个中凸的空间曲线,即是说,刀齿在齿长方向是变齿厚的。因此,内齿轮剃齿刀的齿面已不是螺旋面了。但由计算的结果可知:理论的内齿轮剃齿刀的齿向曲线与标准的螺旋线的偏离是很小的。因此,内齿轮剃齿刀的齿向曲线完全可以由标准的渐开螺旋面修磨而得到,从而为内齿轮剃齿刀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齿轮 剃齿刀 齿向曲线 修形 剃齿
下载PDF
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健 阎长罡 曹利新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59-267,共9页
提出了以现代计算技术为依托,基于数学规划研究共轭曲面原理的新方法──数字仿真方法.建立了直接描述共轭过程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既便于数字计算又便于理论研究.在连续可微的前提下,对模型中标杆函数的存在性及其最小条件与传统... 提出了以现代计算技术为依托,基于数学规划研究共轭曲面原理的新方法──数字仿真方法.建立了直接描述共轭过程的数学模型.这一模型既便于数字计算又便于理论研究.在连续可微的前提下,对模型中标杆函数的存在性及其最小条件与传统理论中啮合条件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并给出此框架下共轭曲面接触点处的几何特征、共轭的界限、诱导曲率以及确定接触域的直接方法.结果表明,数字仿真方法涵盖了传统共轭曲面理论的基本内容,又适于解决干涉、奇异、误差变形以及非连续可微等复杂条件下传统理论不易解决的问题,具有拓宽传统理论内涵的独特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数字仿真 数学模型 齿轮加工 诱导曲率
下载PDF
共轭曲面求解理论与方法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肖来元 廖道训 易传云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5-347,共3页
分别介绍了基于解析曲面和数字曲面的共轭曲面求解理论与方法 ,对各种求解方法的基本思想、关键技术作了简要说明和评述 ;提出了基于数字曲面的求解策略 ,预测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共轭曲面 解析曲面 数字曲面
下载PDF
圆锥刀侧铣整体叶轮叶片曲面的刀轴轨迹规划 被引量:8
10
作者 阎长罡 施晓春 邓晓云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4-1120,共7页
针对圆锥刀侧铣加工整体叶轮叶片曲面中复杂的刀轴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刀轴轨迹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两点偏置法给出初始的刀轴面,然后利用圆锥面的几何性质调整优化刀轴位置,"强制"刀具面与叶片曲面每瞬时线接触... 针对圆锥刀侧铣加工整体叶轮叶片曲面中复杂的刀轴轨迹规划问题,提出一种可行的刀轴轨迹生成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两点偏置法给出初始的刀轴面,然后利用圆锥面的几何性质调整优化刀轴位置,"强制"刀具面与叶片曲面每瞬时线接触,建立以刀轴位置为变量的刀具面上多点与叶片曲面相切的超定方程组,并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利用共轭曲面的数字仿真原理,以叶片曲面为基准面,以其上发出的标杆射线为纽带,建立刀具包络面与叶片曲面之间的误差计算模型,并给出加工干涉的判定依据。实例计算表明,刀轴优化后的包络误差显著降低,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锥刀 侧铣 叶轮叶片 刀轴轨迹规划 共轭曲面 数字仿真
下载PDF
基于数字化共轭曲面理论的数字齿面共轭求解 被引量:4
11
作者 肖来元 廖道训 易传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8-60,共3页
基于数字化共轭曲面理论和方法 ,根据啮合传动的规律 ,应用自行研制开发的共轭曲面求解软件Con jugater1.0 ,对直齿面和鼓形齿面的数字化共轭曲面求解分别进行了研究 .可为各种齿轮的数字化啮合分析。
关键词 共轭曲面 解析曲面 数字曲面 直齿面 鼓形齿面
下载PDF
共轭旋转曲面的理论分析及计算机绘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董黎君 《太原工业大学学报》 1997年第2期13-16,共4页
本文以共轭曲面原理为基础对旋转共轭曲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包络面出发推导了表面为圆柱面的旋转共轭曲面方程、接触线方程。对共轭曲面,接触线进行了计算机绘制,并且对圆钢矫直机辊子和圆钢的共轭运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从而可以直... 本文以共轭曲面原理为基础对旋转共轭曲面进行了理论分析,从包络面出发推导了表面为圆柱面的旋转共轭曲面方程、接触线方程。对共轭曲面,接触线进行了计算机绘制,并且对圆钢矫直机辊子和圆钢的共轭运动进行了计算机模拟。从而可以直观地考察所设计的共轭曲面的正确性和啮合情况,探索修改辊面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计算机图形学 CAD 机械制图
下载PDF
数字化曲面展成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涛 易传云 肖来元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10,共4页
对数字化曲面展成方法的研究现状与应用前景 (包括曲面数字化、数字化曲面及其微观特性、数字化共轭曲面原理、数字化曲面的展成等 )
关键词 数字化曲面 展成方法 曲面数字化 共轭曲面 刀具 精密加工 先进制造技术
下载PDF
在共轭基础上的准双曲面齿轮主动修形设计 被引量:3
14
作者 邓效忠 蒋闯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2-36,4,共5页
基于准双曲面齿轮大轮成形法加工的齿面方程,利用共轭理论计算出小轮的齿面点,根据齿轮副的功能需求提出了抛物线型的修形理论,设定了合理的修形量,结合VC软件实现了修形后齿面点的计算。在UG软件中建立了小轮的三维模型,通过加工中心... 基于准双曲面齿轮大轮成形法加工的齿面方程,利用共轭理论计算出小轮的齿面点,根据齿轮副的功能需求提出了抛物线型的修形理论,设定了合理的修形量,结合VC软件实现了修形后齿面点的计算。在UG软件中建立了小轮的三维模型,通过加工中心进行了切齿试验,在测量中心进行了齿面测量。研究结果表明:修形效果达到预期目标,验证了齿面主动修形技术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轭曲面 抛物线修形 齿面点计算 切齿试验 齿面测量
下载PDF
滚齿直接误差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黄强 张根保 张新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5589-5593,共5页
介绍了滚齿机全误差理论模型的建立原理,提出了一个将该理论模型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子模型并进行适当简化的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滚齿机误差模型在工程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依据共轭曲面中的轨迹曲面特性,对直接误差子模型进行了合理的... 介绍了滚齿机全误差理论模型的建立原理,提出了一个将该理论模型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子模型并进行适当简化的方案,该方案可以提高滚齿机误差模型在工程应用中的可操作性。依据共轭曲面中的轨迹曲面特性,对直接误差子模型进行了合理的简化。应用该简化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在指定加工条件下的理想齿廓、在指定误差源作用下的实际齿廓、实际齿廓与理想齿廓之间的偏差量值和偏差特征,这些结果对于有针对性地实施滚齿误差防止和补偿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误差预测 滚齿 啮合方程 共轭曲面
下载PDF
二维数字化齿面的展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易传云 王涛 王伏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074-2077,共4页
利用共轭曲面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对以离散点表达的二维数字化齿面的展成加工进行了研究。应用该方法,以二维非标准数字化齿面的展成加工为实例,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实际展成加工中的加工参数,以及实际所展成加工的齿面。该方法对于完善... 利用共轭曲面原理和齿轮啮合原理对以离散点表达的二维数字化齿面的展成加工进行了研究。应用该方法,以二维非标准数字化齿面的展成加工为实例,通过仿真计算,获得了实际展成加工中的加工参数,以及实际所展成加工的齿面。该方法对于完善合面加工理论,并应用于实际的二维齿面的滚齿、插齿、磨齿等加工工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齿面 展成方法 离散点 共轭曲面 齿轮啮合
下载PDF
螺旋转子的啮合分析及其计算机动态模拟
17
作者 洪汉玉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60-62,85,共4页
应用微分几何和共轭曲面理论对螺杆压缩机共轭的阴阳转子螺旋面的空间啮合运动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阴阳转子螺旋面方程式 ,推导出了转子螺旋面的法向量和啮合方程式 ,在此基础上 ,为便于用户在计算机屏幕上直观考察阴阳转子的啮合运动情... 应用微分几何和共轭曲面理论对螺杆压缩机共轭的阴阳转子螺旋面的空间啮合运动进行了分析 .建立了阴阳转子螺旋面方程式 ,推导出了转子螺旋面的法向量和啮合方程式 ,在此基础上 ,为便于用户在计算机屏幕上直观考察阴阳转子的啮合运动情况 ,用 Visual C6.0编程实现了各种型线的阴阳转子啮合运动的计算机动态模拟 ,为螺杆转子的优化设计提供强有力的 CAD技术和软件工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转子 共轭曲面 啮合分析 计算机动态模拟
下载PDF
双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可控修形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吴鸿业 张继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105-113,共9页
本文根据共轭曲面原理及齿轮啮合原理的基本理论,对双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的可控修形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推导出修形后蜗杆齿面与原理论蜗杆齿面相切条件及接触点处的曲率修正量方程和齿根修正量方程,从而建立了求解可控修形参数的修... 本文根据共轭曲面原理及齿轮啮合原理的基本理论,对双圆弧齿圆柱蜗杆传动的可控修形问题进行了研究。从理论推导出修形后蜗杆齿面与原理论蜗杆齿面相切条件及接触点处的曲率修正量方程和齿根修正量方程,从而建立了求解可控修形参数的修形齿面方程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杆传动 圆弧齿 修形
下载PDF
双圆弧谐波减速器共轭啮合区混合润滑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家序 胡如康 +2 位作者 周广武 张振华 裴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9-176,共8页
为了给轮齿啮合区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产品优化设计,以某型号谐波减速器为分析对象,基于包络理论求出柔轮与刚轮的齿廓方程,分析了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卷吸速度以及啮合区受载情况,综合考虑啮合区的宏观几何、真实表... 为了给轮齿啮合区的加速寿命试验提供理论依据,更好地指导产品优化设计,以某型号谐波减速器为分析对象,基于包络理论求出柔轮与刚轮的齿廓方程,分析了啮合点的曲率半径、卷吸速度以及啮合区受载情况,综合考虑啮合区的宏观几何、真实表面粗糙度等因素,建立了柔轮与刚轮啮合区的混合润滑模型,通过分析润滑区膜厚比、摩擦因数等参数,定量研究了转速和温度对润滑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越高,平均油膜厚度和膜厚比越大,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越小,润滑性能越好.当转速高于2 200 r/min时,啮合区由边界润滑变为混合润滑,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较50 r/min时减小90%以上,摩擦因数减小一半以上,将转速控制在2 200 r/min以上有利于改善润滑状况;随着啮合区温度的升高,平均油膜厚度和膜厚比逐渐减小,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逐渐增大,润滑状况逐渐变差.温度为60℃时,摩擦因数较10℃增加一倍以上,接触载荷比和接触面积比增加一倍以上,需严格控制谐波减速器工作温度在6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减速器 双圆弧齿廓 共轭区域 表面接触 混合润滑
下载PDF
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2
20
作者 罗志刚 卢静静 孙炜炜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0-73,78,共5页
研究了干热法处理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二级结构分析,为蛋白质-淀粉接枝物的研究提供参考。A294、褐变、游离氨基含量变化、电泳图谱等证实乳清分离蛋白与可溶性淀粉在干热处理下确实发生了以美拉德反应为基... 研究了干热法处理条件下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制备及其二级结构分析,为蛋白质-淀粉接枝物的研究提供参考。A294、褐变、游离氨基含量变化、电泳图谱等证实乳清分离蛋白与可溶性淀粉在干热处理下确实发生了以美拉德反应为基础的接枝反应,且反应天数的延长能够显著促进乳清分离蛋白-可溶性淀粉接枝物的生成。由于大分子淀粉的共价接入,乳清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遭到破坏;蛋白质表面疏水性指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分离蛋白 可溶性淀粉 接枝产物 二级结构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