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层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姜炳祥 张平 +2 位作者 王辉 胡虎距 刘平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05年第3期56-58,75,共4页
新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通过对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 新疆砾岩油藏非均质性严重,存在多种水窜结构。通过对取芯资料、测井测试资料分析,应用现代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技术对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水淹特征进行研究,着重分析了沉积环境对水淹层的影响、水淹层在平、剖面上分布特征以及水淹层在电性上的变化特征,最终形成对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水淹层判别技术,实际应用于油藏加密调整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水淹层 剩余油 含水饱和度 新疆 克拉玛依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七东_1区克下组冲积扇储层构型表征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玉琨 王延杰 +3 位作者 朱亚婷 刘红现 周玉辉 闫家宁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7,共6页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建立了不同级次构型单元的地震地质识别方法,总结了扇中多期次砂体垂向叠置界面的响应特征及侧向接触关系,形成了地震-地质-动态相结合的砂体构型空间解剖方法。研究表明... 以克拉玛依油田七东1区下克拉玛依组(简称克下组)冲积扇储层为例,建立了不同级次构型单元的地震地质识别方法,总结了扇中多期次砂体垂向叠置界面的响应特征及侧向接触关系,形成了地震-地质-动态相结合的砂体构型空间解剖方法。研究表明,研究区存在双物源沉积特征;扇根与扇中界面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叠瓦式",在平面上,地震属性表现为"雁列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冲积扇储层 储层构型 地震特征 克拉玛依油田
下载PDF
母岩性质对砾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发育的影响及油气储层意义--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玛北地区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晏奇 雷海艳 +7 位作者 鲜本忠 王剑 罗正江 杨召 贺静 牛君 蒲强 田荣恒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67-378,共12页
近期取得重大发现的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油气藏表现出近源、粗粒、深埋、低渗的特征,其中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质量与其中自生绿泥石及其伴生的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基于大量铸体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 近期取得重大发现的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砾岩油气藏表现出近源、粗粒、深埋、低渗的特征,其中下乌尔禾组(砂)砾岩储层质量与其中自生绿泥石及其伴生的成岩作用密切相关。基于大量铸体薄片观察和扫描电镜、电子探针、X荧光光谱等测试技术,对玛湖凹陷北部地区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四段开展了岩石学、矿物学研究,以明确自生绿泥石含量、分布、成因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探索火山岩物源供给条件下储层成岩作用差异和优质储层发育规律。研究表明:1)玛北地区自生绿泥石主要为铁-镁过渡型偏富铁绿泥石,以颗粒薄膜、孔隙衬里和孔隙充填产出,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基性火山物质;2)研究区发育4个砾岩扇体,物源区母岩性质差异较为明显。玛东斜坡夏盐扇、玛东扇砾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自生绿泥和浊沸石,玛西斜坡夏子街扇和黄阳泉扇砾岩储层自生绿泥石缺乏,以浊沸石胶结为特点。不同母岩性质砾岩体在埋藏成岩演化过程发育不同的成岩序列;3)砾岩储层质量与物源区母岩性质关系密切,玛东斜坡自生绿泥石和浊沸石的析出导致储层胶结程度高、整体致密,储层质量取决于后期裂缝的改造。玛西斜坡缺乏自生绿泥石,浊沸石的析出抵抗了储层压实作用,保存了少量原生孔隙,为后期酸性流体的注入和浊沸石的溶蚀提供了可能。其中构造高部位浊沸石溶蚀程度高,储层质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层 母岩性质 自生绿泥石 储层质量 火山岩
下载PDF
松辽盆地兴城气田营四段砾岩储层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雨 马世忠 +2 位作者 舒萍 曲延明 庞智英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71-175,共5页
针对松辽盆地兴城气田深层砾岩应用常规粒度分析方法无法实现的难点,运用图像粒度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深层砾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图像二维粒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深部砾岩的基本沉积特征进行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兴城地区深层砾岩为向辫... 针对松辽盆地兴城气田深层砾岩应用常规粒度分析方法无法实现的难点,运用图像粒度分析方法对研究区深层砾岩粒度特征进行分析,并在图像二维粒度特征分析基础上,结合深部砾岩的基本沉积特征进行沉积环境分析,认为兴城地区深层砾岩为向辫状河三角洲过渡的砾质辫状河型扇三角洲成因,这为该区气藏的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必要的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砾岩储层 兴城气田 沉积环境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5
作者 张仲达 谷元龙 +3 位作者 靳军 李二庭 于双 潘长春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1-369,共19页
近十年来,在玛湖凹陷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砾岩大油区,但凹陷区及其西部边缘克–百断裂带油气富集区的油源仍不清晰,分析原油的来源和充注过程对于推动该地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玛湖凹陷南斜坡和西斜坡21个含油储集岩样... 近十年来,在玛湖凹陷发现了大面积连片分布的砾岩大油区,但凹陷区及其西部边缘克–百断裂带油气富集区的油源仍不清晰,分析原油的来源和充注过程对于推动该地区勘探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通过对玛湖凹陷南斜坡和西斜坡21个含油储集岩样品进行连续抽提,获得了自由态组分a1和a2、束缚态组分b和包裹体组分c。对这些组分与同井位的13个原油样品进行GC、GC-MS以及GC-IRMS分析,依据正构烷烃单体C同位素组成特征,将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分为Ⅰ、Ⅱ和Ⅲ类油组分。Ⅰ类油组分来源于下二叠统风城组(P_(1)f)烃源岩,Ⅱ类油组分来源于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P_(2)w)烃源岩,Ⅲ类油组分来源于两套烃源岩的混合原油。含油储集岩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成熟度变化大,从生油窗早期至晚期,成熟度严重影响了油源分子指标的应用效果。本文提出,应用成熟度分子指标与油源分子指标绘制交会图,可以对成熟度相近的连续抽提组分和原油样品进行油源对比。例如,应用C_(30)藿烷/n-C_(21)与Pr、Ph、伽马蜡烷、Ts、C_(29)Ts、C_(30)重排藿烷和C_(20)、C_(21)和C_(23)三环萜烷与n-C_(21)的比值绘制交会图,可以将Ⅰ、Ⅱ和Ⅲ类油组分有效区分开来,为玛湖凹陷油源对比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砾岩大油区 连续抽提 单体烃C同位素 分子地球化学
下载PDF
新疆油田砾岩油藏调驱配方设计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万青山 袁恩来 +2 位作者 侯军伟 张芸 唐可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1,共6页
针对新疆油田砾岩油藏长期水驱开发后,形成大量水流优势通道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优势通道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调驱配方体系,得到了不同渗透率、不同变异系数、不同界面高度砾岩油藏的调驱配方体系设计... 针对新疆油田砾岩油藏长期水驱开发后,形成大量水流优势通道的问题,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类型的优势通道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不同的调驱配方体系,得到了不同渗透率、不同变异系数、不同界面高度砾岩油藏的调驱配方体系设计方法。该成果在新疆油田六中东克下组、七中区克下组及七中区八道湾组3个砾岩油藏深部调驱现场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出的调驱体系能有效封堵优势通道,截至2016年6月累计增油为10.4×10~4t,最大含水率下降幅度为12.5%,增油降水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对深部调驱技术在新疆油田的推广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油田 深部调驱 砾岩油藏 优势通道
下载PDF
基于核磁共振自由弛豫特征的含油性评价方法——以玛湖凹陷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毛锐 牟立伟 +1 位作者 王刚 樊海涛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0-147,共8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常规电法测井和核磁共振差谱法均难以反映储层的含油性特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轻质原油核磁自由弛豫测量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心含不同...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二叠系下乌尔禾组砾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孔隙结构复杂、强非均质性的特点,常规电法测井和核磁共振差谱法均难以反映储层的含油性特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开展了轻质原油核磁自由弛豫测量与下乌尔禾组储层岩心含不同流体的核磁共振对比实验,实验显示:①轻质原油核磁共振自由弛豫T2谱横向弛豫时间起始于100.00 ms;②饱和水岩心核磁共振T2谱基本收敛于100.00 ms;③饱和油岩心核磁共振T2谱在100.00 ms后出现了与原油核磁共振T2谱相似的自由弛豫特征。这说明下乌尔禾组岩心以水润湿为主,饱和油岩心核磁T2谱大于100.00 ms的信号由轻质油的自由弛豫引起。将100.00 ms作为核磁共振测井含油信号的标志,构建敏感参数,建立了基于核磁自由弛豫特征的流体性质识别图版。在考虑渗透率对含油性影响的情况下,建立了含油饱和度计算模型。利用该方法对研究区22口探井31个层位进行了含油性测井评价,结果显示测井解释符合率达93.5%,应用效果良好。该方法为核磁共振测井在含油性测井评价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流体性质 自由弛豫 含油饱和度 砾岩储层 玛湖凹陷
下载PDF
砾岩储层地震波传播方程:三重孔隙结构模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琳 巴晶 +2 位作者 殷文 孙卫涛 唐建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73-1087,共15页
针对砾岩储层的砂、砾、泥三重孔隙结构特征,本文分析砾岩孔隙区域、砂岩孔隙区域以及泥岩孔隙区域相互之间的孔隙流体流动机制,将静态的砾岩骨架本构方程与动态的孔隙流体运动方程联立,提出了复杂砾岩储层的弹性波传播理论方程.采用实... 针对砾岩储层的砂、砾、泥三重孔隙结构特征,本文分析砾岩孔隙区域、砂岩孔隙区域以及泥岩孔隙区域相互之间的孔隙流体流动机制,将静态的砾岩骨架本构方程与动态的孔隙流体运动方程联立,提出了复杂砾岩储层的弹性波传播理论方程.采用实测砾岩储层参数,在算例中与双重孔隙介质理论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理论方程的合理性;基于三重孔隙介质模型,分析不同储层环境下纵波的传播特征,结果显示:随流体黏滞系数增大,在衰减-频率轴坐标系中,砾与砂、砂与泥孔隙区域间局域流导致的两个衰减峰向低频端移动,而Biot全局流导致的衰减峰向高频端移动;嵌入体尺寸及背景相介质渗透率的变化,主要影响纵波速度频散曲线沿频率轴左、右平移,不影响波速低频、高频极限幅值;嵌入体含量及孔隙度的变化改变了岩石干骨架的弹性、密度参数,不仅影响速度频散曲线沿频率轴平移,而且影响其上、下限幅值;砾包砂包泥三重孔隙介质模型所预测的衰减曲线中,低频段"第一个衰减峰"主要由砾岩孔隙区域与砂岩孔隙区域之间的局域流导致,中间频段"第二个衰减峰"主要由砂岩孔隙区域与泥岩孔隙区域之间的局域流导致,超声频段"第三个衰减峰"由Biot全局流导致.对慢纵波传播特征的分析显示,砂岩骨架(局部孔隙度较大)内部的宏观孔隙流体流动造成的耗散明显强于砾岩与泥岩骨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储层 三重孔隙介质 孔隙流体流动 地震波传播 速度频散
下载PDF
砾岩油藏水驱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技术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任梦瑶 石强 +2 位作者 辛骅志 刘志强 周志亮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3,共7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砾岩油藏水驱控制程度低、井网极不完善的问题,以油藏工程方法与储层地质学为指导,应用动、静态资料开展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分析油藏构造、沉积、储层非均质特征以及油水分布规律,完善注采井网。研究结... 针对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砾岩油藏水驱控制程度低、井网极不完善的问题,以油藏工程方法与储层地质学为指导,应用动、静态资料开展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分析油藏构造、沉积、储层非均质特征以及油水分布规律,完善注采井网。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层系异策、分区调控、单井分类、方式优化”的注水优化调整思路对百口泉油田十分有效。通过开展百21井区三叠系剩余油分布特征以及油藏注采井网研究,应用流线模拟技术综合分析识别出56个优势渗流通道,提交动用石油地质储量975.00×10^(4)t,累计增油16.60×10^(4)t。该研究对同类油藏的注采井网完善及高效挖潜具有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 剩余油 砾岩油藏 注采井网 百21井区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及开发效益水平评估 被引量:2
10
作者 商明 乔文龙 曹菁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12-316,共5页
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发上不同于一般碎屑岩油藏,特别是砾岩储集层的普遍严重非均质性,给油田(藏)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主要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效... 由于储集层岩石结构和孔隙结构的特殊性,使得其在开发上不同于一般碎屑岩油藏,特别是砾岩储集层的普遍严重非均质性,给油田(藏)开发带来极大的难度.在系统总结国内外主要砾岩油藏基本特征和开发历程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开发效益进行了评估.指出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在开发中所应用的技术并不比国外差,但经济效益与国外同类油藏相比明显偏低,这主要与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的油层厚度小[(\241\242)578.9(\264\242\301\277\311\331)52.6(\241\242)]原油粘度高、天然驱动能量低和由其决定的单井产量低等因素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克拉玛依油田 砾岩油藏 储集层特征 开发 评估
下载PDF
ASP复合驱油体系在新疆砾岩储集层中的吸附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权生 张恩瑜 +3 位作者 刘卫东 师永民 许可 侯军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53-59,共7页
为了研究ASP复合驱油体系在新疆砾岩储集层的静态吸附、动态损耗及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使用了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静态吸附、动态损耗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驱油剂因静电力、范德华力、氢键及与可交换金属阳离子等作用产生静态吸附,KP... 为了研究ASP复合驱油体系在新疆砾岩储集层的静态吸附、动态损耗及两者之间的定量关系,使用了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静态吸附、动态损耗的实验方法。结果表明:驱油剂因静电力、范德华力、氢键及与可交换金属阳离子等作用产生静态吸附,KPS、HPAM平衡吸附等温线分别遵循S、L型,Na_2CO_3吸附规律独特;驱油剂在砾岩岩心上的动态损耗机理为矿物表面吸附及砾岩微观孔喉结构束缚作用导致的滞留;驱油剂静态吸附量与动态损耗量之间线性相关,砾岩微观孔喉结构对HPAM的捕集效应更加明显。研究结果对于砾岩油藏进行ASP试验体系配方的优选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东1区 克下组 砾岩储集层 黏土矿物 静态吸附 动态损耗
下载PDF
新疆油田砾岩油藏水淹特征及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亮 季丽丹 +2 位作者 易锦俊 王国辉 陈涛涛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77-182,225,共7页
砾岩油藏由于储集层的强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总结水淹层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是砾岩油藏开发调整中的难点。以新疆油田六中东区克下组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在制定水淹层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储集... 砾岩油藏由于储集层的强非均质性,在注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复杂,总结水淹层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是砾岩油藏开发调整中的难点。以新疆油田六中东区克下组油藏为研究对象,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在制定水淹层识别标准的基础上,分析了储集层水淹程度和水淹特征,将新疆油田六中东区砾岩油藏剩余油宏观分布模式分为以下4种:油水井注采不对应型、油层顶部型、界面遮挡型,以及透镜体型;微观上单模态储层水驱相对均衡,剩余油呈薄膜式、隔断式分布;双模态储层剩余油主要呈族群式分布在连通差的中小孔喉;多模态储层剩余油呈团块式分布在中细孔喉。系统总结了沉积相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扇中储集层为多期的辫状河分流水道与漫流细粒沉积互层,非均质性强,导致水驱油波及体积不高,剩余油主要为油层顶部型、界面遮挡型,剩余油富集,是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油藏 冲积扇 剩余油 克下组 水淹特征
下载PDF
渤海中部古近系沙河街组有利砾岩类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健 文艺 +3 位作者 吴家洋 吕正祥 熊晨浩 王先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8年第1期89-95,共7页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储集性较好的砾岩储层。通过对储层岩石薄片显微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明确了沙河街组有利的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性和成岩作用特征。砾岩类型多样... 渤海湾盆地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其中古近系沙河街组发育储集性较好的砾岩储层。通过对储层岩石薄片显微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分析、阴极发光分析等,明确了沙河街组有利的砾岩储层的岩石学、储集性和成岩作用特征。砾岩类型多样,其中云质砾岩的储集性最好。砾岩储层物性较好,平均孔隙度为16.1%,平均渗透率为217.93m D。主要孔隙类型为原生孔,原生孔类型主要为砾石间残余原生孔和生物碎屑体腔孔,其次是溶蚀孔。砾岩储层成岩作用类型与砾岩填隙物成分关系密切,以砂岩为主要填隙物的成岩作用中有显著的长石溶蚀作用,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填隙物的则具有多期白云石和方解石等胶结物,最有利的成岩作用是早期白云石衬垫和长石的溶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中部 古近系 沙河街组 砾岩储层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玛湖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52
14
作者 许江文 李建民 +2 位作者 邬元月 丁坤 江洪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1-249,共9页
玛湖油田致密砾岩油藏油气富集、开发潜力巨大,但成藏条件复杂、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砂体跨度大,压裂面临着起裂困难、裂缝复杂程度低、有效支撑难度大、稳产能力差等挑战。针对油藏地质特征与改造难点,秉承"缝控储... 玛湖油田致密砾岩油藏油气富集、开发潜力巨大,但成藏条件复杂、岩性致密、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砂体跨度大,压裂面临着起裂困难、裂缝复杂程度低、有效支撑难度大、稳产能力差等挑战。针对油藏地质特征与改造难点,秉承"缝控储量"的理念,拓宽非常规油藏体积压裂认识,通过5年的探索与实践,集成了以细分切割为主要特点的致密砾岩油藏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系列。通过速钻桥塞分段、小裂缝间距分簇射孔、大排量逆混合注入相结合,确保段内多簇裂缝高效起裂延展;组合加砂工艺与大液量滑溜水替代瓜尔胶入井相结合,在改善裂缝纵向及远端支撑剂铺置效果、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的同时,实现地层增能蓄能;从而实现了致密砾岩储层的体积改造,确保了压裂改造的长期有效。该项技术目前已在玛湖全区的勘探、评价与产能建设领域推广应用,累计在11区块实施水平井86井次,改造后水平井增产稳产效果显著提升,取得了玛湖致密砾岩油藏效益开发的突破,有效推动了玛湖油田的整体开发和规模效益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油田 致密砾岩油藏 水平井 细分切割体积压裂
下载PDF
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特征及对储层的贡献 被引量:15
15
作者 巩磊 曾联波 +4 位作者 陈树民 高帅 张本健 祖克威 苗凤彬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8-46,共9页
根据微观薄片分析,结合岩芯资料、地表露头以及实验分析,对川西前陆盆地北部九龙山地区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形成序列、有效裂缝的控制因素以及微观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 根据微观薄片分析,结合岩芯资料、地表露头以及实验分析,对川西前陆盆地北部九龙山地区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形成序列、有效裂缝的控制因素以及微观裂缝对储层的贡献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珍珠冲组致密砾岩储层微观裂缝可以分为穿砾缝、砾缘缝和砾内缝3种类型。微观裂缝以构造成因为主,还有成岩成因微裂缝和原生微裂缝。微观裂缝的充填程度较弱,绝大多数微观裂缝都属于有效裂缝。微观裂缝的有效性主要受裂缝的形成时间、后期溶蚀作用以及异常高压流体等因素的影响。微观裂缝的平均开度为11.0μm,平均面密度为0.85 cm/cm2,反映研究区微观裂缝十分发育。微观裂缝的平均孔隙度为0.78%,占储层总孔隙度的22.9%,平均渗透率为3.18 m D,说明微观裂缝是该区致密砾岩储层重要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裂缝 成因类型 有效性 致密砾岩储层
下载PDF
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预测标准及潜在油气富集区优选——以玛湖凹陷东斜坡下乌尔禾组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孟祥超 陈扬 +5 位作者 谢义林 郭华军 罗鑫 窦洋 卢红刚 郭治勇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3,I0001,共14页
浊沸石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砂砾岩储层常见的胶结物,成岩成储作用复杂。以玛湖凹陷东斜坡下乌尔禾组为例,分析岩心、铸体薄片资料,采用X线衍射、电子探针能谱及RT—DEN联合约束反演等方法,构建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测井定量识别图版,优选... 浊沸石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砂砾岩储层常见的胶结物,成岩成储作用复杂。以玛湖凹陷东斜坡下乌尔禾组为例,分析岩心、铸体薄片资料,采用X线衍射、电子探针能谱及RT—DEN联合约束反演等方法,构建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测井定量识别图版,优选浊沸石溶孔砂砾岩储层油气富集区。结果表明:对于更靠近研究区湖盆中心的P 2 w 31油层,规模浊沸石溶孔储层的发育程度及油气富集条件更佳。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预测标准为电阻率不小于20.0Ω·m,密度不大于2.46 g/cm^3,按照“垂向上,累计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厚度大于6 m;平面上,单块面积大于40 km 2;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厚度—主成藏期古鼻凸—通源断裂综合配置佳”的约束原则,P 2 w 31油层优选规模浊沸石溶孔油气富集区块4个、总面积201 km 2。其中,B、C区块为Ⅰ类潜在油气富集区;A区块西侧低井控区及D区块为Ⅱ类潜在油气富集区。该结果为玛湖凹陷斜坡区及其他盆地浊沸石溶孔储层定量预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湖凹陷 下乌尔禾组 浊沸石 砂砾岩储层 预测标准 油气富集区 离子交换性能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上古生界砂(砾)岩储集层孔隙成因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7
17
作者 斯春松 寿建峰 +1 位作者 王少依 吴东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3-54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横山—靖边—安塞地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发育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集层,其物性控制了气层产能的大小。文中通过对显微镜下的孔隙形态特征、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和孔隙结构特征3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山西组二段砂...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横山—靖边—安塞地区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发育低孔低渗至特低孔特低渗砂(砾)岩储集层,其物性控制了气层产能的大小。文中通过对显微镜下的孔隙形态特征、易溶碎屑组分含量和孔隙结构特征3个方面的分析,提出山西组二段砂(砾)岩储集层主要发育原生孔隙,而下石盒子组八段砂(砾)岩储集层以溶孔为主。在研究区内储集层埋藏深度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砂(砾)岩原生孔隙的保存程度和溶孔的发育规模主要受粒径、碎屑组分、石英次生加大和有机酸来源的影响,粒径是山西组二段和下石盒子组八段储集层孔隙发育的基本影响因素,储集层渗透率大于0.2×10-3μm2的有利储集层均发育于中粗砂岩及以上粒级的砂(砾)岩中。山西组二段石英砂(砾)岩的强抗压性、缺少易溶碎屑组分是原生孔隙保存较多的主要原因,而丰富的硅质来源是原生孔隙减少的重要因素。对下石盒子组八段而言,易溶物质含量适中、有机酸来源丰富是岩屑砂(砾)岩溶孔发育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储集层的孔隙成因与孔隙结构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原生孔隙储集层的孔隙结构要优于溶孔储集层,表现为在相同孔隙度时,前者的渗透率明显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 岩储集层 孔隙成因 控制因素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多层砂砾岩油藏注烟道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海波 李永会 +3 位作者 姜瑜 陈凤 吕世瑶 展宏洋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通过在水驱多层砂砾岩油藏中注入火驱烟道气,可实现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及节能环保的双目标。并联长岩心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烟道气可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通过气水交替注入控制气体流度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在水驱多层砂砾岩油藏中注入火驱烟道气,可实现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及节能环保的双目标。并联长岩心室内驱油实验结果表明,水驱后注烟道气可有效提高油藏采收率,通过气水交替注入控制气体流度能得到更好的开发效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针对A油藏开展了现场试注,进一步评估注气的可行性。根据试注动态分析及数值模拟,认为注烟道气能起到明显增油效果,但多层砂砾岩油藏连续注气方式下注入气易沿高渗、薄层窜流,导致气体早期突破。油藏规模注烟道气的注采参数优化结果表明,采取分层注烟道气、水气交替注入、水气比1∶1、交替周期7 d的效果最好。目前,A油藏投注了1个分层注气井组,取得较好的增油效果。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砂砾岩油藏 注烟道气 并联长岩心 提高采收率 数值模拟
下载PDF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储层特征及其成藏控制——以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中浅层八道湾组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林生 赵晓东 +4 位作者 李亮 周伯玉 徐倩茹 赵文苹 纪雪冰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70-778,共9页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中浅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强非均质储层对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1)玛西斜坡中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低含油饱和度油... 通过岩心观察和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手段,开展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中浅层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强非均质储层对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的影响。研究认为:1)玛西斜坡中浅层侏罗系八道湾组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产出品质较好的轻质油,油藏具有低含油、高含水特征;2)储层普遍含砾,以砾岩、砂砾岩等粗岩性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粒内溶孔,储层孔隙发育差,连通性差,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储层非均质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主要聚集在较强非均质储层中;3)八道湾组储层主要经历了早期充注与晚期调整的油气成藏过程,油气早期运移形成了百口泉组、八道湾组古油藏,晚期发生构造掀斜,八道湾组古油藏遭受破坏,百口泉组古油藏沿次级断裂调整至八道湾组,强非均质储层对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成藏起到控制作用,强非均质性厚层砂砾岩储层与次级断裂匹配形成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玛西斜坡中浅层八道湾组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发现拓展了玛湖凹陷的油气勘探空间,同时增加了在厚层砂砾岩低渗储层中寻找低含油饱和度油藏的勘探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砾岩储层 强非均质性 低含油饱和度油藏 八道湾组 玛湖凹陷西斜坡 准噶尔盆地
下载PDF
东北含油气盆地J_3──K_1储层类型及其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捷 王海云 +1 位作者 周书欣 王东坡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56-160,共5页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 东北含油气盆地J3-K1储层可以分为砂砾岩储层和特殊储居两大类,并以中、低孔低渗透为特征。砂砾岩储层主要发育于水下冲积扇和扇三角洲中。裂缝或裂隙、溶蚀孔洞是控制特殊储层物性,尤其是特殊储层渗滤能力的主要因素。水下冲积扇扇中亚相、扇三角洲前缘亚相、裂缝发育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储集层 类型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