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0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 被引量:1277
1
作者 顾东风 黄广勇 +4 位作者 吴锡桂 段秀芳 何江 Paul K Whelton Stephen Mac Mahon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6,共4页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全国 1 0个省市 (南方和北方各 5个省市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年龄在 35~ 74岁之间 ,城市和农村... 目的 了解我国成年人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方法 中国心血管健康多中心合作研究应用四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全国 1 0个省市 (南方和北方各 5个省市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年龄在 35~ 74岁之间 ,城市和农村各半 ,男、女人数均衡。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人群的心衰患病率。结果 共抽样调查 35~ 74岁城乡居民 1 5 51 8人 ,心衰患病率为0 9% ;其中男性为 0 7% ,女性为 1 0 % ,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P <0 0 5)。 35~ 44岁、45~ 54岁、55~64岁、65~ 74岁年龄组的心衰患病率分别为 0 4%、1 0 %、1 3 %和 1 3 % ;随着年龄增高 ,心衰的患病率显著上升 (P <0 0 1 )。我国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1 4% ,南方地区心衰患病率为 0 5 % ,北方明显高于南方 (P <0 0 1 ) ;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为 1 1 % ,农村人群心衰患病率为 0 8% ,城市人群心衰患病率高于农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人 统计学 心血管病 中国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调查 患病率
原文传递
中国部分地区1980、1990、2000年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361
2
作者 程康安 吴宁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450-454,共5页
目的 了解我国 2 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住院患者在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转归及死亡等流行病学演变 ,为今后我国心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先后对国内 4 2家医院 1980、1990、2 0 0 0年 3个全年段住院病历进行回... 目的 了解我国 2 0年来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 )住院患者在一般情况、病因、药物治疗、转归及死亡等流行病学演变 ,为今后我国心衰的预防和治疗策略提供资料。方法 先后对国内 4 2家医院 1980、1990、2 0 0 0年 3个全年段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1)共 10 714例心衰患者入选 ,占住院心血管病患者的 16 3%~ 17 9% ,其中男性占 5 6 7% (男性多于女性 ,P <0 0 0 1) ;平均年龄为 (6 3 1± 16 1)岁~ (6 7 8± 16 5 )岁 ,>6 0岁以上患者超过 6 0 % ;1980、1990、2 0 0 0年心衰病程分别为 (12 8 9± 12 5 7)、(88 1± 98 6 )、(46 6± 77 4 )个月 ,P <0 0 0 1,住院时间分别为 (35 1± 4 3 0 )、(31 6± 34 1)、(2 1 8± 2 5 6 )d ,P <0 0 0 1,呈逐年缩短。 (2 )心衰病种主要是冠心病、风湿性心瓣膜病、高血压病 ;1980~ 2 0 0 0年冠心病从 36 8%增至 4 5 6 % ,高血压从 8 0 %升至 12 9% ,风心病由 34 4 %减至18 6 % (均为P <0 0 0 1)。 (3) 3个年段入院时心功能都以Ⅲ级最多 (42 5 %~ 4 3 7% ) ,Ⅱ级心功能的患者有逐年递增的趋势 (分别为 2 4 5 %、2 6 7%、2 7 7% ) ,相反Ⅳ级心功能的患者有逐年递减的趋势(32 4 %、2 8 8%、2 7 5 % )。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药物疗法 死亡率 中国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228
3
作者 谢洪智 朱文玲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2-226,共5页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心衰)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试验对入选的209例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多中心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配为导管组和非导管组,导管组应用Swan-Ganz导管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分别在给药的0、15、30min和1、2、4、8、12、24h结束时测量记录治疗前后的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动脉压(PAP),分别于给药的1、4、8、24h测量右房压(RAP)、心排量(CO)和心排指数(CI)。导管组与非导管组均记录治疗前后的呼吸困难程度、出入量以及全身临床情况评估。分组后患者再随机分入试验组(重组人脑利钠肽)和对照组(硝酸甘油),试验组使用重组人脑利钠肽首先以0·15μg/kg静脉冲击后,以0·0075μg·kg-1·min-1连续静脉滴注;对照组静脉持续滴注硝酸甘油。安全性评估采用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定期测量血压、心率,并对过程中所有不良事件进行记录。结果试验资料显示,两组治疗期间的液体出量均显著增加;试验组的呼吸困难和临床状况好转率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PCWP、PAP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而两组RAP和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与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呼吸困难程度及全身临床状况,在有效降低PCWP方面优于硝酸甘油,其安全性与硝酸甘油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重组人脑利钠肽 血液动力学
原文传递
上海市1980、1990、2000年心力衰竭住院患者流行病学及治疗状况调查 被引量:195
4
作者 上海市心力衰竭调查协作组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 1 980、1 990、2 0 0 0年 3个年度非定群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谱、流行病学特点和药物治疗 3个方面的状况及演变。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史分析方法 ,按年度进行统计对比。入选的调查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以下 3项 ,即 1 98... 目的 调查上海地区 1 980、1 990、2 0 0 0年 3个年度非定群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谱、流行病学特点和药物治疗 3个方面的状况及演变。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史分析方法 ,按年度进行统计对比。入选的调查对象必须同时具备以下 3项 ,即 1 980、1 990、2 0 0 0年出院病例 ;临床诊断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至少具有 1项或 1项以上心血管异常的客观指标。结果 共调查 2 1 78例心力衰竭患者 ,2 371例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住院年龄 (64 0± 1 6 0 )岁 ,2 0年内平均年龄由 51 5岁上升至 68 8岁(P <0 0 0 0 1 )。病因谱显著变化 ,2 0年内风湿性瓣膜病由 46 8%降至 8 9% ,冠心病由 31 1 %上升至55 7% (P <0 0 0 0 1 )。3个年度比较 ,住院死亡率及平均年急诊、住院次数均有显著下降 (P <0 0 0 0 1 )。共有死亡 1 96例 ,多数死于心力衰竭进行性恶化 ,非预期猝死仅 8 6 %。药物治疗现状仍以传统治疗为主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 受体阻滞剂的应用近年来均有增长 ,但仍未被充分使用。结论 近年来心力衰竭治疗方面的进步令人瞩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流行病学 药物疗法 上海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Β-受体阻滞剂
原文传递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力衰竭安全性和疗效的开放性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61
5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5-308,共4页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广泛使用条件下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并对比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对入选的2160例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剂量对照的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 目的 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在广泛使用条件下治疗心力衰竭(心衰)的安全性,并对比不同给药剂量和给药时间的疗效差异.方法对入选的2160例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患者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剂量对照的方法进行采集和统计分析.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四个不同剂量和给药时间组,同时均给予标准治疗.结果安全性方面,全部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为1.44%;肌酐在治疗后5~7 d和基线比较时,0.015μg、24 h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4),其他三组肌酐有所改善(P值分别为0.0437、0.0087、0.0116);30 d内再住院率5.65%,病死率9.44%.疗效方面,与基线相比,各组均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改善(P<0.01);给药后利尿量增加了76.59%(P<0.01),左室射血分数增加了12.08%(P值分别为0.0035、0.0001、0、0.0012);给药5~7 d,N末端B型利钠肽原降低40.29%(P<0.01).结论临床应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心衰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能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程度,降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改善左室射血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耐受性 N末端B型利钠肽原 重组人脑利钠肽
原文传递
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竭 被引量:137
6
作者 王凤芝 冀锐锋 +3 位作者 张雪娥 赫崇平 巩书文 徐秀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竭的疗效、适合的通气压力等具体方法 ,了解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各种病因所致严重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ST D 2 0、ST D 30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 目的 探讨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治疗左心衰竭的疗效、适合的通气压力等具体方法 ,了解其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对 35例各种病因所致严重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BiPAPST D 2 0、ST D 30呼吸机经鼻罩双向正压通气 ,以流量触发 ,压力支持 ,所给吸气压 8~ 15cmH2 O ,呼气压 2~ 5cmH2 O ,氧浓度 2 8%~ 35 % ,患者尽量闭口呼吸。对其中 8例患者插入Swan~Ganz漂浮热稀释导管 ,用HPMI16 6A型心电监护仪及配套血液动力学插件测定及计算各项血液动力学指标。同时与 35例常规药物治疗组进行对比。结果 BiPAP组经鼻罩式机械通气后所有患者呼吸频率减慢 ,心率下降 ,呼吸困难缓解 ,治疗总有效率为 10 0 % ,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呼吸困难开始缓解时间为 10min~ 3h ;对 8例BiPAP鼻罩式机械通气患者血液动力学监测显示 ,平均肺动脉压和肺毛细血管楔压下降 ,心指数无明显变化 ,心搏指数增加。对照组在相应时间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 3.33%。结论 BiPAP鼻罩式双向正压机械通气是治疗左心衰竭的快速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正压呼吸
原文传递
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02
7
作者 李世强 傅向华 +5 位作者 刘君 谷新顺 张晶 樊欣娜 姜云发 苗青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前瞻性对比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CDF)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安全性。方法连续住院的42例发病在12~24h的前壁AMI-CDF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rhBNP组(给予冲击... 目的前瞻性对比静脉注射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NIT)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AMI-CDF)患者的急性血流动力学效应及安全性。方法连续住院的42例发病在12~24h的前壁AMI-CDF的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滴注rhBNP组(给予冲击量1.5μg/kg弹丸式静脉注射,随后以0.0075μg·kg^-1·min^-1维持静脉滴注3h,调整剂量0.015~0.030μg·kg^-1·min^-1维持静脉注射21h,然后停药观察6h)和静脉滴注射NIT组(10~100μg/min静脉注射24h,然后停药观察6h),每组21例。比较两组治疗30h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尿量、相应血清生化指标和治疗1周内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rhBNP组和NIT组间及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CVP)和收缩压(SBP)无明显变化。rhBNP组治疗30min后心率较基础值显著下降[(95.3±7.4)比(118.0±8.2)次/min,P〈0.05]并维持至停药后6h;NIT组治疗2h后心率才较基础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8±6.8)比(109.2±7.6)次/min,P〈0.05],而停药3~6h后心率又基本恢复到治疗前水平。rhBNP组治疗30min后肺小动脉契压(PCWP)较基础值下降48.9%[(13.6±6.4)比(26.9±7.5)mmHg(1mm Hg=0.133kPa),P〈0.05],治疗1h后心脏指数(CI)较基础值升高27.1%[(2.8±0.4)比(2.2±0.3)L·min^-1·m^-1,P〈0.05];治疗后2h、3h、6h、12h、18h和24h的PCWP、CI仍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并可保持至停药后6h(P均〈0.05)。NIT组治疗后2h的PCWP亦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18.1±6.8)比(25.4±7.5)mmHg,P〈0.05],但CI在治疗后3h才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且停药6h后,以上两参数即恢复至治疗前水平。两组比较,rhBNP组治疗后30min至2h的PCWP的降低和CI的增加均较NIT组更为显著(P均〈0.05);此后至治疗24h,两组以上参数渐趋一致;停药6h后r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肌梗塞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血浆N末端原脑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83
8
作者 汪芳 李卫 +6 位作者 黄洁 王莉 边文彦 庞会敏 王洋 顼志敏 李一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以纽约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方法评估心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随访2年。结果(1)135例慢性心... 目的探讨N末端原脑利钠肽(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长期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慢性心衰患者,以纽约心脏病心功能分级方法评估心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浆Nt-proBNP水平;并随访2年。结果(1)135例慢性心衰患者平均随访(640±100)d,发现发生心血管事件组比不发生事件组的Nt-proBNP基线水平明显为高。(2)全模型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和是否发生事件明显相关,LogNt-proBNP每变化1个单位,风险增加14倍;Nt-proBNP≤1246ng/L组的生存曲线高于Nt-proBNP>1246ng/L组。(3)Nt-proBNP水平对预后判定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其对心血管事件的阳性预测价值为88·5%,阴性预测价值为11·5%。结论(1)慢性心衰患者中Nt-proBNP水平明显增高,且随着心功能不全级别的增高相应递增;(2)血浆Nt-proBNP水平升高的程度对慢性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或死亡的预测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预后
原文传递
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在心功能评价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76
9
作者 史晓敏 林箐 +2 位作者 徐国宾 宋以信 夏铁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7-41,共5页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 (NT pro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研究NT proBNP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及其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3年 1... 目的 通过观察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 (NT proBNP)浓度与心功能分级 (NYHA分级 )、左室射血分数 (LVEF)等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 ,研究NT proBNP对心功能的评价作用及其在诊断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初步应用。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3年 10月至 2 0 0 4年 4月门诊及住院慢性心衰患者 111例 ,正常对照组 39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NT proBNP浓度 ,超声心动测定受试者LVEF等指标。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方案对心衰患者进行心功能分级。心衰诊断以临床医生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客观检查等作出的综合判断为金标准。结果 心衰组NT proBNP中位数 (316 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 (5 6 2 1pg/ml) (P <0 0 1)。NYHA分级与NT proBNP呈显著正相关 (r =0 818,P <0 0 1) ,LVEF与NT proBNP呈显著负相关 (r =- 0 6 36 ,P<0 0 1)。受试者工作特征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ROC)曲线分析 ,NT proBNP诊断心衰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诊断界值 (cutoff值 )分别为 12 7 2 pg/ml和 6 6 7pg/ml,此时诊断心衰和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73%、10 0 %和 91 7%、85 7% ;诊断心衰的阳性预测值为 10 0% ,阴性预测值为 5 7%。结论 NT proBNP可以客观准确评价心功能 ,对心衰及左室收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心衰 NT-proBNP 血清 B型钠尿肽 LVEF 左室收缩功能不全 工作特征 结论 中位数
原文传递
B型利钠肽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2
10
作者 邓新桃 石桂良 +3 位作者 王如兴 赵建祥 郑金国 鲍颖芳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62-46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62例CHF患者初次人院后测定血液BNP水平,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BNP水平高低分为高BNP组(BNP〉1500ng/L)和低BNP组(BNP≤1500ng/... 目的探讨不同B型利钠肽(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162例CHF患者初次人院后测定血液BNP水平,并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检查。根据BNP水平高低分为高BNP组(BNP〉1500ng/L)和低BNP组(BNP≤1500ng/L)。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数据及2年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分析。再按随访2年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与非事件组,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BNP组和低BNP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40.9±5.6)%和(44.04-5.9)%(P〈0.01)。高BNP组和低BNP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9.1%和21.0%(P〈0.01)、心原性病死率分别为25.5%和9.0%(P〈0.01)。事件组和非事件组BNP水平分别为(2875.4±325.7)ng/L和(1136.94-298.6)ng/L(P〈0.000)。事件组BNP水平与组织多普勒心肌做功指数(TDI—Tei)呈正相关(r=0.793,P〈0.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NP、LVEF、TDI.Tei和B受体阻滞剂的应用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BNP水平预测事件组CHF患者2年内发生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5,以事件组患者BNP水平均数1910ng/L作为分组的界值,通过Kaplan—Meier法作BNP不同水平患者在随访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曲线,计算Log.rank为24.11(P=0.000)。结论BNP水平是CHF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BNP水平对CHF患者的预后影响不同,界值超过1910ng/L的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利钠肽 预后
原文传递
运动康复改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研究 被引量:79
11
作者 李莉 李瑞杰 +3 位作者 宋丽芬 王亚娟 葛利荣 王璐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315-318,323,共5页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对60例老年慢性心衰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并与58例非康复组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出院时病人6min步行距离、运动耐量、平均住院日和心功能... 目的:观察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运动康复后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改变。方法:对60例老年慢性心衰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疗法,并与58例非康复组进行对照比较;观察出院时病人6min步行距离、运动耐量、平均住院日和心功能变化,同时测定血浆脑钠肽(BNP)含量.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观察随访一年时病人的心功能、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结果:出院时康复组运动贮量、生活质量明显提高,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P〈0.05或〈0.01),BNP水平和心室重量指数(LVMI)则显著降低(P〈0.05);较之对照组除上述指标显著改善(P〈0.05~〈0.01)外,6min步行距离增加非常显著(P〈0.01)平均住院日显著减少(P〈0.05);随访一年时康复组病人的心功能、6min步行距离、运动贮量、生活质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E/A比值均明显增加,NYHA心功能级别显著改善(P〈0.01).左房内径(LAd)、LVMI以及再入院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以改善心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再入院率和死亡率;长期运动康复可能有改善心肌的重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运动疗法 心室功能 生活质量 利钠肽
下载PDF
B型钠尿肽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在临床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71
12
作者 徐国宾 史晓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1,共3页
B型钠尿肽(BNP)及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是由心脏分泌的两种肽激素。近年来研究表明,BNP和NTproBNP对于心衰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我们检验工作者应在充分认识二者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正确开展其检测工作,并指导临床应用。
关键词 钠尿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B型钠尿肽 临床应用 N末端 NT-PROBNP 生物学特性 检测工作 肽激素
原文传递
我国基层医院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现状调查 被引量:72
13
作者 曹雅旻 胡大一 +1 位作者 王宏宇 吴彦 《中华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07-909,共3页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 目的了解我国基层医院(2级及以下)慢性心力衰竭(CHF)药物治疗现状。方法17个地区(11个省、3个直辖市和3个自治区)2066所基层医院,每所医院至少1名心内科、急诊科或综合内科主治医师以上的医生在接受培训之前,就本医院CHF药物治疗情况回答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表格编号,2遍录入计算机,用SPSS软件进行资料的分析。结果症状性CHF患者利尿剂使用率为90%;大剂量地高辛(≥0.25mg/d)使用率为10%;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使用率为80%,靶剂量的使用率只有2%;如青海、贵州等省基层医院靶剂量β受体阻滞剂和ACEI使用率为0。结论加强CHF规范治疗推广力度,尤其重视边远地区,提高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及其靶剂量的使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药物疗法 药物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卡维地洛对心脏β_1、β_2和α_1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9
14
作者 陈瑾 胡大一 +3 位作者 张麟 刘秀兰 吴雅峰 李静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98-501,共4页
目的旨在探讨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抗心脏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5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 目的旨在探讨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中的治疗作用及其对抗心脏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的影响。方法54例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4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常规治疗组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和洋地黄制剂。卡维地洛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定心功能和β1、β2和α1受体自身抗体进行疗效观察。结果(1)治疗后卡维地洛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和左室收缩期末内径分别为(57.50±7.29)mm和(43.17±8.27)mm,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64.09±7·40)mm和(52.93±8.35)mm;左室射血分数为(50.41±10.91)%,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1.70±7·45)%,P<0.01。(2)治疗后卡维地洛组三种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卡维地洛组三种抗体阳性率及三种抗体滴度(分别为1∶72.44、1∶61.66和1∶67.30)均较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113.24、1∶110.66和1∶113.24)显著降低(P<0.05)。结论卡维地洛通过β1、β2和α1受体阻滞作用,在改善心功能的同时降低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和抗体滴度,提示自身抗体参与心衰的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卡维地洛对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维地洛 心脏β1受体 心脏β2受体 心脏α1受体 自身抗体 心功能 超声心动图
原文传递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70
15
作者 普顺华 蒋兴玲 +4 位作者 郑甲林 张新金 陶四明 韩明华 杨志刚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4期539-543,共5页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8年1-6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 目的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2018年1-6月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和曲美他嗪,连续治疗6个月。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浆N-末端脑钠肽(NT-proBNP)、6分钟步行试验(6MWT),记录研究期间住院次数、每次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治疗6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患者LVEF增加[(51.72±8.97)%vs.(43.25±8.01)%,P<0.01],NT-proBNP下降[(386.73±45.41)pg/mL vs.(658.95±76.03)pg/mL,P<0.05],6MWT距离延长[(353.15±12.99)m vs.(305.29±9.92)m,P<0.05],住院次数减少[(1.40±0.57)vs.(1.75±0.74),P<0.01],平均住院时间缩短[(9.85±2.22)d vs.(12.93±3.40)d,P<0.01],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曲美他嗪能显著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美他嗪 心力衰竭 沙库巴曲缬沙坦 充血性 心功能
下载PDF
2016年欧洲心脏病协会心力衰竭指南解读 被引量:66
16
作者 曾学寨 刘德平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55-358,共4页
在过去30年中,心力衰竭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著降低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住院率并提高了生存率,尽管预后仍不尽人意,但近30年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心力衰竭是可... 在过去30年中,心力衰竭的治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显著降低了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 EF)患者住院率并提高了生存率,尽管预后仍不尽人意,但近30年的临床研究已证实心力衰竭是可预防和可治疗的疾病。结合近年来临床研究进展,2016年欧洲心力衰竭指南较2012年版增加了不少新内容,提出了新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充血性 指南解读
下载PDF
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比较 被引量:63
17
作者 桑明敏 朱芳一 +2 位作者 马生龙 徐珊珊 霍建霞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762-766,共5页
目的比较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科诊治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 目的比较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科诊治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疗效、心律失常疗效、心率(HR)、右室射血分数(RVEF)、QT离散度(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Barthel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2.86%vs.71.43%,χ~2=6.574,P=0.010;83.33%vs.57.14%,χ~2=6.891,P=0.009),HR、QTc均低于对照组(t=3.958、2.731,P=0.000、0.008),RVEF、LVEF均高于对照组(t=13.998、10.851,P=0.000、0.000);NT-proBNP及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t=2.699、10.247,P=0.000、0.000);Barthel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4.197、7.960.P=0.000、0.000);在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4.29%vs.2.38%,χ~2=3.8 6,P=0.048),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机体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预后,疗效优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力衰竭 收缩性 心律失常 比索洛尔 美托洛尔 疗效
下载PDF
血浆脑钠素和心钠素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及评价 被引量:63
18
作者 朱雪明 沈海英 +2 位作者 冯萍 邵春来 洪小苏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23-925,共3页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75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和2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BNP和ANP浓度,同时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75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和2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BNP和ANP浓度,同时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浓度为(1794.1±724.5)ng/L、ANP浓度为(948.5±520.7)ng/L,与正常对照组BNP(90.5±55.8)ng/L、ANP(121.7±71.1)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心功能Ⅱ级为(552.9±339.6)ng/L、Ⅲ级(1303.9±566.4)ng/L、Ⅳ级(3625.5±1069.2)n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浓度Ⅱ级为(518.8±376.3)ng/L、Ⅲ级(1061.9±521.3)ng/L、Ⅳ Ⅴ级(1264.7±798.1)ng/L,Ⅱ级与Ⅲ级、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BNP为(1096.7±656.6)ng/L、ANP为(931.6±320.9)ng/L,LVEF〈40%的患者BNP(2659.4±743.5)ng/L、ANP(974.3±555.6)ng/L,两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和ANP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7和0.85,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比ANP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BNP与超声心动图反映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标LVEF及NYHA分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良好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钠肽 心钠素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原文传递
70岁以上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 被引量:63
19
作者 梁春卉 杜有仪 程景新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6岁488例AMI住院患者按年龄分组,从发病特点、诱发因素、临床过程及疾病转归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随年龄增长,≥70岁组女性患者的比率明显增... 目的探讨年龄因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疾病过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9~96岁488例AMI住院患者按年龄分组,从发病特点、诱发因素、临床过程及疾病转归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随年龄增长,≥70岁组女性患者的比率明显增高;≥70岁组发病与慢性心肌缺血史、高血压、糖尿病明显有关,起病时多无典型胸痛,仅表现为呼吸困难、胃肠道反应、意识障碍等症状,出现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19~59岁及60~69岁两组。结论年龄因素是决定老年AMI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并发症 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 老年人
原文传递
N末端B型钠尿肽原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评价的价值 被引量:56
20
作者 史晓敏 徐国宾 夏铁安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患者的随访研究,探寻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并对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CHF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明确诊断为CHF的97例住院患者,测定入院时血清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 目的通过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衰)患者的随访研究,探寻影响心衰预后的因素,并对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CHF患者预后及危险分层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明确诊断为CHF的97例住院患者,测定入院时血清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MB型同工酶(CKMB)以及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随访观察患者心脏事件的再发生。结果97例心衰患者,中位随访423d(43~505d),发生心脏事件23例(23.7%)。发生终点事件组与未发生终点事件组相比,患者的年龄(83比73,P=0.000)、NYHA分级(3比2,P=0.002)、NTproBNP(973pg/ml比212.35pg/ml,P=0.002)、cTnT(0比0,P=0.011)以及cTnI(0.04比0.02,P=0.038)中位数水平均明显偏高。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在包括了年龄、NYHA分级、LVEF、LogNTproBNP、cTnT、cTnI及CKMB等指标后,只有年龄和NTproBNP是独立的心脏事件再发生的预后因素,OR分别为1.17和(95%CI:1.09~1.24,P<0.001)和3.17(95%CI:1.76~5.69,P<0.001)。以NTproBNP中位数水平302.1pg/ml对心衰患者进行危险分层,NTproBNP>302.1pg/ml的心衰患者,其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生的风险是NTproBNP≤302.1pg/ml患者的4.63倍(95%CI:1.80~9.46,P=0.0008)。年龄>74岁的心衰患者,其心脏事件再发生的风险是年龄≤74岁的心衰患者的5.40倍(95%CI:2.16~11.52,P=0.0002)。其他NYHA分级、LVEF、cTnT、cTnI及CKMB等指标对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生均没有预后价值。结论NTproBNP可以用于对心衰患者进行心衰后心脏事件再发生的预后分析及危险分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尿肽 心力衰竭 充血性 预后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B型钠尿肽 危险分层 预后因素 预后价值 N末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