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西文化冲突中的“多余人”——《活动变人形》中倪吾诚形象的解读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文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52-56,共5页
倪吾诚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形象。中西文化的撞击冲突是使其成为“多余人”的历史原因 ,倪吾诚在现实生活中的迷惘、挣扎、无力、失败 ,符合典型的“多余人”特征 ,倪吾诚与其他“多余人”比较 ,同中有异、个性鲜明。倪吾诚的悲剧是... 倪吾诚是一个“多余人”的典型形象。中西文化的撞击冲突是使其成为“多余人”的历史原因 ,倪吾诚在现实生活中的迷惘、挣扎、无力、失败 ,符合典型的“多余人”特征 ,倪吾诚与其他“多余人”比较 ,同中有异、个性鲜明。倪吾诚的悲剧是性格的悲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余人 中西文化冲突 悲剧
下载PDF
晚清政治改革的文化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彭平一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96-100,共5页
中西文化冲突是晚清政治改革动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政治改革中,改革力量与反改革力量的对立不仅表现为政治冲突,而且更多地表现为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决定着晚清政治改革的失败命运。
关键词 中西文化冲突 洋务运动 戊戌维新 清末新政
下载PDF
清末“礼法之争”对现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凌世敏 《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 2009年第2期37-40,共4页
清末"礼法之争"是中国与世界法制接轨的发端。礼教派提出的变法应立足本国国情,因俗治宜,保持各自的特色,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科学性,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立法精神的。而法理派的主张则缺少中国特色。以史为鉴,我们要在拿来和... 清末"礼法之争"是中国与世界法制接轨的发端。礼教派提出的变法应立足本国国情,因俗治宜,保持各自的特色,有其合理性和一定的科学性,是符合我国现阶段的立法精神的。而法理派的主张则缺少中国特色。以史为鉴,我们要在拿来和守望中学会有所选择,有所摒弃,这也是今天法治建设的题中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法之争 中西法律文化冲突 以史为鉴
下载PDF
梁启超解决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践策略——以梁启超对“世界主义”思考与应用为案例
4
作者 孙明哲 刘恒之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7-31,共5页
由于汉字的表意性,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常使用意译的方式造词,这就为西方思想的东方诠释提供了条件。梁启超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这样的例子,梁启超用中国古典主义的思维诠释了"世界主义",得出了"世界主义"应在... 由于汉字的表意性,汉语在引进外来词汇的时候常使用意译的方式造词,这就为西方思想的东方诠释提供了条件。梁启超的世界主义思想就是这样的例子,梁启超用中国古典主义的思维诠释了"世界主义",得出了"世界主义"应在主权国家的背景之下,通过文化融合来达到的理论路线。梁启超的这种世界主义思想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反抗西方话语霸权的立场,也是一种应对中西方文化冲突的实践,并以他的言行印证了世界主义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主义 梁启超 中西方文化冲突 西方话语霸权
下载PDF
西法东渐:清季法律教育理念的变革
5
作者 柴松霞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15,共9页
受西法东渐风气的影响,清季法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开始兴起。这不仅表现在有志之士呼吁中西学并重,且政法学堂也重视聘请外籍教师,以外语教授西方法律,派遣法学留学生出国,以至形成中外合办高等法学教育的特... 受西法东渐风气的影响,清季法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开始兴起。这不仅表现在有志之士呼吁中西学并重,且政法学堂也重视聘请外籍教师,以外语教授西方法律,派遣法学留学生出国,以至形成中外合办高等法学教育的特色,这无不渗透着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法东渐 清季 法律教育 教育理念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