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proximal sensor data for soil salinity management and mapping 被引量:4
1
作者 GUO Yan ZHOU Yin +5 位作者 ZHOU Lian-qing LIU Ting WANG Lai-gang CHENG Yong-zheng HE Jia ZHENG Guo-qi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2期340-349,共10页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increased pressure caused by the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has resulted in a reclam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urban buffer zones along China's coastline. Howev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 Over the past five decades, increased pressure caused by the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has resulted in a reclamation of agricultural and urban buffer zones along China's coastline. Howev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oil salinity in these reclaimed regions is limited. As such, obtaining this information is crucial for mapping the variation in saline areas and to identify suitable salinity management strategies. In this study, we employed EM38 data to conduct digital soil mapping of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and map these variations of different site-specific zone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salinity was heterogeneous in the middle of, and that the leaching of salts was significant at the edges of, the study field. Afterwards, fuzzy-k means algorithm was used to divide the site-specific management zones within the time series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a) data and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of variation. We concluded that two management zones are optimal to guide precision management. Zone A had an average salinity level of about 165 mS m–1, in which salt-tolerant crops, such as cotton and barley can grow normally, while crops such as soybean and cowpeas may be planted using leaching and increasing the mulching film methods to reduce the accumulation of salt in surface soil. In Zone B, there was a low salinity level with a mean of 89 mS m–1 for ECa, which allows for rice, wheat, and a wide range of vegetables to be grown normally. In such situations, measures such as an optimized combinatio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as well as soil amendment can be taken to adjust and control the salt content. Particularly, flattening the land with a large-scale machine was used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micro-topography to influence salt migration; rice and other dry, land crops were planted in rot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utilizing salt-leaching multiple times to speed up desaliniz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ARENT SOIL 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a) SOIL salinity EM38 spatial variation MANAGEMENT zone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仪数据的南疆棉田土壤电导率反演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刘新路 彭杰 +3 位作者 冯春晖 吴家林 罗德芳 齐威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46-655,共10页
土壤盐渍化是南疆棉田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定额灌溉可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EM38-MK2可快速、动态获取土壤盐渍化数据,适时监测土壤盐渍化,为棉田定额灌溉提供数字依据。针对电磁感应仪(EM38-MK2)的发射圈和接收圈设计了不同采样方案... 土壤盐渍化是南疆棉田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定额灌溉可有效改良土壤盐渍化,EM38-MK2可快速、动态获取土壤盐渍化数据,适时监测土壤盐渍化,为棉田定额灌溉提供数字依据。针对电磁感应仪(EM38-MK2)的发射圈和接收圈设计了不同采样方案,在同一条田内采集了6个不同时期的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及相应的剖面土样,分析了不同土壤采集方案及土壤含水量对表观电导率模型精度的影响,对比了以单一时期数据建模的局部模型和6个时期整体数据建模的全局模型的反演精度。结果表明,由单点采集电磁感应仪发射线圈位置土样所构建的模型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能有效减少由采样带来的误差。当土壤含水量低于10%时,表观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较低,决定系数为0.58,反演模型只具备粗略估计实测电导率的能力;当土壤含水量高于10%时,表观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决定系数达到0.80以上,反演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EMH+EMV多测定模式下表观电导率与实测电导率之间的模型精度高于EMH或EMV单一测定模式,确立ECh0.375+(ECh0.75+ECv0.75)/2+ECv1.5为建模因子,有效提高了反演模型的精度。不同深度土层的局部模型反演精度均高于全局模型精度,局部模型的RPD均大于2.0,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盐分 土壤表观电导率 土壤电导率 反演模型 棉田
下载PDF
基于电磁感应的典型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晓明 杨劲松 +2 位作者 刘梅先 刘广明 姚荣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97-101,共5页
为研究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运用大地电导率仪(EM38、EM31)对研究区域进行移动式磁感调查,获取表观电导率(ECa)。同时,通过27个校准点的采样和ECa测量,建立土壤盐分的电磁感应解译模型。干旱区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与... 为研究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指导农业生产实践,运用大地电导率仪(EM38、EM31)对研究区域进行移动式磁感调查,获取表观电导率(ECa)。同时,通过27个校准点的采样和ECa测量,建立土壤盐分的电磁感应解译模型。干旱区土壤盐分质量分数与EM38、EM31水平模式读数(H38、H31)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R=0.935),可以利用ECa结合GIS和地统计学知识研究土壤盐分的空间分布。采用两种方法进行研究:一种是先利用解译模型获取磁感调查点的土壤盐分质量分数,然后进行地统计分析研究其空间分布;另一种是先利用地统计分析研究H38和H31的空间分布,然后利用解译模型通过栅格运算计算盐分质量分数,精度检验显示前者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性更好(R2,0.888>0.873);标准差较低(std.0.414<0.426),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电磁感应研究干旱区土壤盐分空间异质性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土壤盐渍化的快速诊断,指导农业生产和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感应 表观电导率 土壤盐分 干旱区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基于多源数据和模糊k-均值方法的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燕 田延峰 +1 位作者 吴宏海 史舟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41-447,共7页
以近地传感器(EM38)快速获取的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ECa)、高分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系数为数据源,以滨海滩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法进行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在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空间变异... 以近地传感器(EM38)快速获取的土壤表观电导率数据(ECa)、高分遥感影像提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雷达影像提取的后向散射系数为数据源,以滨海滩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聚类法进行农田土壤管理分区研究。在对不同的数据源进行空间变异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滨海滩涂区土壤盐分的空间变异规律,利用非监督分法—模糊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特征相似性归类,划分不同的管理分区。结果表明,最佳的分区数目为3个。根据每一分区的特点,可以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行土壤改良和农田精确管理。分区结果不但可以指导采样,而且可用于实施变量投入和精确施肥推荐,为样区大面积农田土壤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k-均值聚类 滨海盐土 管理分区 高分遥感 土壤表观电导率(eca)
下载PDF
高性能导电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卢龙飞 齐署华 +1 位作者 马缓 张帆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7-51,共5页
介绍了导电胶(ECA)的组成、分类,特别综述了国内外对银(Ag)系、铜(Cu)系和碳系等ECA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进一步研究开发新型性价比高的微电子互联ECA提供了思路,并对高性能ECA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导电胶 体积电阻率 导电填料
下载PDF
LED典型失效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肖诗满 彭泽亚 李少平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2-246,共5页
鉴于LED芯片尺寸较小,散热和成本的压力,LED封装难度很大,暴露出来的可靠性问题也最多。LED失效后,往往能够通过电参数测试、内部形貌分析、剖面检查、SEM检查等方法暴露失效现象、分析出失效机理,最终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器件的良品率。... 鉴于LED芯片尺寸较小,散热和成本的压力,LED封装难度很大,暴露出来的可靠性问题也最多。LED失效后,往往能够通过电参数测试、内部形貌分析、剖面检查、SEM检查等方法暴露失效现象、分析出失效机理,最终提出改进意见,提高器件的良品率。根据失效分析实例剖析了LED典型失效机理:LED芯片缺陷和腐蚀;LED芯片粘结用导电胶腐蚀、使用不当导致开路或短路;LED芯片金丝键合损伤;LED封装结构设计不当,导致机械应力集中损伤芯片;LED器件使用不当——过流烧毁、ESD损伤、焊接不良或焊料迁移。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 失效分析 失效机理 导电胶 键合 腐蚀
下载PDF
微电子封装中导电胶连接可靠性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高丽兰 陈旭 《固体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31-642,共12页
导电胶连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连接可靠性对于连接器件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导电胶互连失效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力学性能,综述了外力载荷、环境因素和组件性能对导电胶连接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导电胶连接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其连接可靠性对于连接器件的长期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本文基于导电胶互连失效模式的分析,介绍了各向异性导电胶膜的力学性能,综述了外力载荷、环境因素和组件性能对导电胶连接可靠性影响的研究进展,给出了导电胶粘接接触电阻、粘接强度和失效概率的理论分析,以及连接器件界面残余应力和疲劳寿命的研究.最后,针对导电胶连接可靠性研究中涉及的主要方面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子封装 导电胶 力学性能 连接可靠性
原文传递
聚氨酯/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窦烁 刘雯 +1 位作者 叶真铭 于朝生 《中国胶粘剂》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7-41,共5页
以聚氨酯(PU)预聚体为基体,以镀银纳米石墨为导电填料,采用共混法制备PU/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并与PU/纳米石墨导电胶进行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对比。结果表明:PU/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和PU/纳米石墨导电胶的导电渗流阈值分别为3... 以聚氨酯(PU)预聚体为基体,以镀银纳米石墨为导电填料,采用共混法制备PU/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并与PU/纳米石墨导电胶进行电学性能、力学性能和热稳定性能对比。结果表明:PU/镀银纳米石墨导电胶和PU/纳米石墨导电胶的导电渗流阈值分别为3%和9%,此时对应的电导率分别为0.044 S/cm和0.012 S/cm;前者的力学性能(最大剪切强度为5.76 MPa)高于后者(最大剪切强度为3.65 MPa),并且前者的起始分解温度比后者提高了近10℃,说明前者的应用前景比后者更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镀银纳米石墨 导电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