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hancing single-molecule conductance of platinum (Ⅱ) complexes through synergistic aromaticity-assisted structural asymmetry
1
作者 Ping Duan Junyang Liu +10 位作者 Jin-Yun Wang Kai Qu Shuning Cai Fei Wang Lichuan Chen Xiaoyan Huang Ruihao Li Jia Shi Qian-Chong Zhang Wenjing Hong Zhong-Ning Chen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67-474,共8页
Seeking the strategies of designing highly conductive molecular structures is one of the core researches in molecular electronics.As asymmetric structure has manifested feasible properties in comprehensive fields, we ... Seeking the strategies of designing highly conductive molecular structures is one of the core researches in molecular electronics.As asymmetric structure has manifested feasible properties in comprehensive fields, we introduce the structures of asymmetric platinum(Ⅱ) complexes into the charge transport study at single-molecule scale for the first time. The single-molecule conductance measurement results reveal that, in platinum(Ⅱ)-aryloligoynyl structures, the conductance of asymmetrically coordinated complexes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ymmetric isomers with the same molecular length, while the conductance is almost identical in symmetric and asymmetric platinum(Ⅱ)-oligoynyl complexes. Theoretical study uncovers that, upon connecting to the oligoynyl structure, the aromatic group effectively extends the π-system of the whole conductive backbone and gathers the HOMO population mainly on the longer oligoynyl ligand, which reduces the energy barrier in electron transport and enhances the conductance through HOMO energy lifting. This result provides feasible strategy for achieving high conductive molecular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GLE-MOLECULE conductance ORGANOMETALLIC asymmetry conductance enhancement
原文传递
提高ZrO_2-Y_2O_3(YSZ)材料离子电导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苗子羽 孔明 +4 位作者 庄蕾 刘肖肖 朱延俊 林作亮 孟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22,27,共6页
结合氧离子导体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述了YSZ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应用,介绍了YSZ材料的研究现状,综述了影响YSZ离子电导率的因素以及提高YSZ离子电导率的方法。
关键词 YSZ 离子电导率 空间电荷效应 电导率提升
下载PDF
水为洗脱剂的静电离子色谱-增强电导检测法测定常见无机阴离子(英文)
3
作者 Daisuke KOZAKI Kazuhiko TANAKA Nobutake NAKATANI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1-364,共4页
To enhance the conductivity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common anions(Na-anions) in electrostatic ion chromatography(EIC) by elution with water,a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column packed with strong acid cation exchange re... To enhance the conductivity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common anions(Na-anions) in electrostatic ion chromatography(EIC) by elution with water,a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column packed with strong acid cation exchange resin in the H-form was inserted between an octadecyl silane(ODS)-silica separation column modified with zwitterionic surfactant(CHAPS: 3-{(3-cholamidopropyl)-dimethylammonio}propanesulfonate) and a conductivity detector.Specifically,the Na-anion pairing is converted to H-anion pairing after the EIC separation and then detected sensitively by the conductivity detector.The effects of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and suppression in the EIC by the enhanced conductivity dete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for the common strong acid anions such as SO2-4,Cl-,NO-3,I-and ClO-4 and weak acid anions such as F-,NO-2,HCOO-,CH3COO-and HCO-3.For the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effect in the EIC,it is found that the conductivity of measured for all strong acid anions(Na-anions) was enhanced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conductivity predicted for H-anions and that of the measured for weak acid anions was suppressed depending on their pKa of H-anions.For the calibration linearity in the EIC,the strong acid anions were linear(r2=0.99-1.00) because the degree of dissociation is almost 1.0 over all the concentration range and that of the weak acid anions was non-linear because the degree of dissociation decreased by increas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weak acid anions.In conclusion,the EIC by enhanced conductivity detection was recognized to be useful only for the strong acid anions in terms of conductivity detection and calibration linear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ectrostatic ion chromatography(EIC) common anions conductivity enhancement water eluent
下载PDF
分散第二相ZrO_2对PESC-NaSCN络合物导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谢海芬 李光远 汪溶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60-462,共3页
在聚丁二酸乙二酯- 硫氰化钠(PESC- NaSCN) 络合物中了掺入分散第二相ZrO2 ,而ZrO2 的含量及颗粒度对络合物电导率的影响很大。当颗粒度为0 .537 μm 左右时,电导率比纯PESC- NaSCN 高两个数量... 在聚丁二酸乙二酯- 硫氰化钠(PESC- NaSCN) 络合物中了掺入分散第二相ZrO2 ,而ZrO2 的含量及颗粒度对络合物电导率的影响很大。当颗粒度为0 .537 μm 左右时,电导率比纯PESC- NaSCN 高两个数量级,颗粒度为1 .435 μm 和2 .437 μm 左右时,电导率均比纯PESC- NaSCN 低。ZrO2 与络合物重量比为0 .30 时,电导率最大。这种现象可用空间电荷层的高电导层理论的连续沟通模型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SC 硫氰化钠 配合物 离子导电高分子 导电性
下载PDF
Ce掺杂SnO2的导电性及稳定性增强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申猛 陈昌兆 张劲松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7-22,共6页
为了提高SnO2导电性以及稳定性,常对其进行掺杂使用.涉及金属的d轨道和稀土金属的f轨道,传统的理论计算往往低估了带隙.为了拟合实验数据,通常使用哈伯德(U)参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与纯SnO2的能带结构相比,Ce掺杂后带隙引入了一种新的... 为了提高SnO2导电性以及稳定性,常对其进行掺杂使用.涉及金属的d轨道和稀土金属的f轨道,传统的理论计算往往低估了带隙.为了拟合实验数据,通常使用哈伯德(U)参数进行修正.结果表明,与纯SnO2的能带结构相比,Ce掺杂后带隙引入了一种新的电子态.导带和价带变得更加致密,带间波动更加平稳.Ce掺杂后减小了价带和费米能级之间的宽度,电子跃迁所需的能量降低,增强了导电性.Ce掺杂后体系的局域化程度增加,可知掺杂后Ce-O的局域化强度大于Sn-O的局域化强度,掺杂体系的稳定性提高,为过渡金属的改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哈伯德 导电增强 稳定性
下载PDF
电导增强的10kV SiC二极管
6
作者 查祎英 夏经华 +2 位作者 桑玲 杨霏 王耀华 《微纳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09-513,共5页
为了明确10 kV碳化硅(SiC)pin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优势,降低器件的比导通电阻,制备了三种10 kV SiC二极管样品——肖特基结、pn结和电导增强的pn结二极管。通过在多层SiC外延层上刻蚀形成台面的方法,制备了pn结二极管。在此基础上,延长了... 为了明确10 kV碳化硅(SiC)pin二极管的正向导通优势,降低器件的比导通电阻,制备了三种10 kV SiC二极管样品——肖特基结、pn结和电导增强的pn结二极管。通过在多层SiC外延层上刻蚀形成台面的方法,制备了pn结二极管。在此基础上,延长了离子注入后的高温退火处理时间,制备了电导增强的样品。对所制备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特性进行了测试,并结合仿真的方法对内部载流子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C pn结二极管相比肖特基二极管样品,比导通电阻降低了90%。延长高温退火处理时间的工艺使器件的正向导通能力进一步改善,电流密度为100 A/cm^2时的比导通电阻为7 mΩ·cm^2,证明了这一处理工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导增强 碳化硅(SiC) 10kV二极管 PIN二极管 高温退火
下载PDF
石蜡基复合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性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马炳倩 李建强 +1 位作者 彭志坚 丁玉龙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2年第2期131-138,共8页
为提高石蜡作为固-液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在石蜡(PW)中掺加高导热系数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了碳纳米管-石蜡复合相变材料(PW-CNTs)。为进一步增强PW-CNTs的传热性能,通过内置金属网结构,利用金属网的高导热性,加快PW-CNTs作为相变... 为提高石蜡作为固-液相变储热材料的导热性能,在石蜡(PW)中掺加高导热系数的碳纳米管(CNTs),制备了碳纳米管-石蜡复合相变材料(PW-CNTs)。为进一步增强PW-CNTs的传热性能,通过内置金属网结构,利用金属网的高导热性,加快PW-CNTs作为相变材料的充放热速率。测试了PW-CNTs的熔点和相变潜热、导热系数以及置入金属网前后的充放热时间。结果显示,PW-CNTs的导热系数较石蜡得到显著提高,其中掺加10%(质量分数)CNTs的复合材料的固态、液态导热系数平均分别提高31.4%、40.2%。置入金属网结构后,PW-CNTs的充放热时间至少分别缩短了40.3%和30.2%。此外,碳纳米管在石蜡中易发生团聚沉积,针对这一特点,对PW-CNTs进行了多次热循环,研究了热循环对PW-CNTs导热系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石蜡 碳纳米管 金属网 导热系数 充放热时间
下载PDF
硅藻土基相变储能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8
作者 彭立华 顾晓滨 +1 位作者 刘鹏 边亮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6-1016,共11页
硅藻土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吸附能力强等优点,是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的优良载体。当前,发展高性能硅藻土基PCM的关键是提高其相变潜热和导热系数,对比了硅藻土基PCM通过不同的改性技术提... 硅藻土是一种多孔矿物材料,具有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吸附能力强等优点,是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PCM)的优良载体。当前,发展高性能硅藻土基PCM的关键是提高其相变潜热和导热系数,对比了硅藻土基PCM通过不同的改性技术提高相变材料负载量的方法、综述了硅藻土基PCM热物性,尤其是通过强化导热提高储放热效率的研究进展,最后指出了硅藻土基PCM在应用研究方面的研究现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相变材料 改性 热物性 负载量 导热强化
原文传递
多孔基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提升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王静静 徐小亮 +1 位作者 梁凯彦 王戈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8,共13页
先进的相变储能材料是推动储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在相变过程中具有高储能密度和小体积变化等优势,相变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是固-液相变材料.然而在其相变过程中会发生固态向... 先进的相变储能材料是推动储能技术发展的核心和关键,在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提高能源利用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在相变过程中具有高储能密度和小体积变化等优势,相变材料中应用最多的是固-液相变材料.然而在其相变过程中会发生固态向液态的转变,为了避免其在液相状态下的泄露,需要加以定形才能使用.多孔基复合相变材料在有效防止固液相变发生泄露的同时,还需兼顾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的提升.本文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提高多孔基定形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介绍了三种强化传热的方法,分别是使用高导热多孔材料做载体材料、掺杂高导热纳米材料做添加剂以及构筑高导热多级结构多孔材料,并对提升复合相变材料传热性能研究方法的前景作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材料 多孔载体 定形 热导率提升 热性能
下载PDF
化学聚合法强化吸附剂热传导 被引量:11
10
作者 朱冬生 汪立军 谭盈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35-241,共7页
采用化学聚合法强化吸附剂——沸石颗粒的热传导性能,利用苯胺单体在沸石颗粒表面氧化聚合,使少量的聚苯胺形成均匀连续的导热性能好的高分子材料网,在实验条件下可使该种吸附剂的有效导热系数提高到原来的4倍多。同时,将强化后的吸附... 采用化学聚合法强化吸附剂——沸石颗粒的热传导性能,利用苯胺单体在沸石颗粒表面氧化聚合,使少量的聚苯胺形成均匀连续的导热性能好的高分子材料网,在实验条件下可使该种吸附剂的有效导热系数提高到原来的4倍多。同时,将强化后的吸附剂挤压成型,进行强化吸附床层的传热研究,结果表明堆积密度为原来的1.5倍的成型块,其有效导热系数比原来提高30%,对比混合法的实验和数据分析表明,化学聚合法较物理混合法效果更明显,是一种适宜吸附剂热传导强化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器 聚苯胺 吸附剂 强化 热传导 沸石 热泵
下载PDF
吸附作用在纳米颗粒悬浮液换热强化中的试验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补宣 李宏 彭晓峰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64-666,共3页
本文通过测量SiO_2纳米颗粒在不同工质、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结合了液氮冷冻、切割并在断面上复形的技术,并利用电镜观察了纳米颗粒在液体中的分布、团聚和液体与之的亲和性。着重分析了纳米颗粒悬浮液中SiO_2纳米... 本文通过测量SiO_2纳米颗粒在不同工质、不同浓度的悬浮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导热系数,结合了液氮冷冻、切割并在断面上复形的技术,并利用电镜观察了纳米颗粒在液体中的分布、团聚和液体与之的亲和性。着重分析了纳米颗粒悬浮液中SiO_2纳米颗粒与液体的亲和性对悬浮液导热性能影响的机理。文中提出了SiO_2纳米颗粒的表面吸附层和在作布朗运动时出现”微对流”而使悬浮液换热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悬浮液 布朗运动 吸附层 换热强化
下载PDF
碳纳米管纤维的连续制备及高性能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吴昆杰 张永毅 +1 位作者 勇振中 李清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4-98,共25页
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碳纳米管的宏观聚集体,是由碳纳米管及管束组装而成的连续纱线,具有高强、高韧、高导电等特性,在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纤维状能源器件、人工肌肉以及轻质导电线缆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 碳纳米管纤维是一种碳纳米管的宏观聚集体,是由碳纳米管及管束组装而成的连续纱线,具有高强、高韧、高导电等特性,在结构功能一体化复合材料、纤维状能源器件、人工肌肉以及轻质导电线缆等领域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碳纳米管纤维材料在连续制备技术、高性能化以及应用探索等方面相继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进展。本文总结了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的发展历程,对比介绍了碳纳米管纤维的不同连续制备与组装技术,重点讨论了碳纳米管纤维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规律,并对目前碳纳米管纤维的高性能化方法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对碳纳米管纤维材料的发展思路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纤维 连续制备 力学性能增强 电学性能增强
下载PDF
低过冷高导热新型纳米相变乳液制备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俞臻杰 张冠华 +1 位作者 崔国民 豆斌林 《热能动力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6-152,166,共8页
采用直接细乳液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多壁碳纳米管为导热粒子和十八醇为成核剂的新型纳米相变乳液(NPCEs)。通过动态光散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分别对加入不同质量浓度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十八醇的纳米相变... 采用直接细乳液法制备了以正十八烷为相变材料、多壁碳纳米管为导热粒子和十八醇为成核剂的新型纳米相变乳液(NPCEs)。通过动态光散射、差示扫描量热法和瞬态平面热源法分别对加入不同质量浓度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和十八醇的纳米相变乳液进行表征及热物性的测量,并从理论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含0.1%MWCNTs的10%纳米相变乳液加入不超过0.5%的十八醇后热导率提高的同时过冷度降低,当十八醇质量浓度为0.5%时,过冷度降低了16.9%,热导率平均提高了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纳米粒子 乳液 热物性 热导率强化
原文传递
某电动车辆动力电池组散热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于兰英 卢宇奇 伍川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21-124,共4页
选择以液冷板作为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冷却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建立动力电池-液冷换热器耦合模型,对不同截面流道下的液冷板对动力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 选择以液冷板作为电动车辆动力电池冷却方式的热管理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仿真模拟的方法,应用有限元仿真软件Ansys建立动力电池-液冷换热器耦合模型,对不同截面流道下的液冷板对动力电池组温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导热强化方案,对比分析铝片与石墨片两种导热材料对于控制电池组温度与改善电池组温均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正方形截面流道较圆形截面流道更能有效降低电池组最高温度及流道进出口压差,但同时会增加电池组的温度不均匀性;导热强化方案可有效改善电池组温均性,但在控制电池组最高温度方面作用不明显,并且同等重量下石墨片的导热强化效果高于铝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车辆 锂离子电池组 液冷 导热强化 温均性
下载PDF
异丙醇铝溶胶-凝胶掺杂的SiO_2-Al_2O_3/PEG导热增强型定形相变储能材料 被引量:6
15
作者 邱美鸽 唐炳涛 +1 位作者 张淑芬 贾超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9,共7页
以异丙醇铝(AIP)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溶胶前驱体、聚乙二醇(PEG)为相变组分,经超声辅助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SiO2-Al2O3/PEG导热增强型定形相变储能材料。利用FTIR和XRD对SiO2-Al2O3/PEG进行结构表征及结晶性能测定,利用DSC与TGA研究其... 以异丙醇铝(AIP)与正硅酸乙酯(TEOS)为溶胶前驱体、聚乙二醇(PEG)为相变组分,经超声辅助溶胶-凝胶过程制备了SiO2-Al2O3/PEG导热增强型定形相变储能材料。利用FTIR和XRD对SiO2-Al2O3/PEG进行结构表征及结晶性能测定,利用DSC与TGA研究其热性能与热稳定性,利用显微热台与数码拍照技术测试材料的定形效果;利用热导率仪测定了材料的导热系数。结果表明,SiO2-Al2O3/PEG的相变焓值可以达到100J/g以上,低于300℃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当SiO2-Al2O3/PEG中的铝硅质量比为0.2∶1时,其导热系数可达0.414W/(m.K),导热性能比纯PEG提高39.3%,并具有良好的定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增强 溶胶-凝胶 聚乙二醇 异丙醇铝 相变储能
原文传递
Research on the Heat-Conduction Enhancement for Liquid with Nano-Particle Suspensions 被引量:2
16
作者 B.X.Wang H.Li X.F.Peng 《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14-219,共6页
By measuring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taking photo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in the fluids and photos that reflect the interfacial phenomena between nano-particles and fluids, we try to exp... By measuring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taking photo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ano-particles in the fluids and photos that reflect the interfacial phenomena between nano-particles and fluids, we try to explain the possible mechanism for heat conductive enhanc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PARTICLE suspension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BROWNIAN motion AFFINITY HEAT-conductION enhancement.
原文传递
芒硝基相变储能材料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汪长安 夏钰婷 +3 位作者 柳馨 王亮 陈凤兰 铁生年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共16页
芒硝(Na_(2)SO_(4)·10H_(2)O)作为一种原料易得、储能密度大的无机水合盐类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拥有相变温度适中、储能高等优点,然而,过冷度大、相分层严重、易泄露和导热率低等问题限制了芒硝基PCMs的大... 芒硝(Na_(2)SO_(4)·10H_(2)O)作为一种原料易得、储能密度大的无机水合盐类相变储能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s),拥有相变温度适中、储能高等优点,然而,过冷度大、相分层严重、易泄露和导热率低等问题限制了芒硝基PCMs的大规模应用。通过总结关于过冷和相分离问题的改性方法,归纳比较了各类封装的原理及效果,并概述了通过导热强化来提高芒硝基PCMs储放热效率的研究进展。最后,对该材料的实际应用现状进行阐述,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为开发高稳定性、高效封装、高导热率芒硝基PCMs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硝 相变储能 过冷 相分离 封装 导热强化
下载PDF
聚合物基热界面材料与导热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沛嘉 葛鑫 +6 位作者 梁伟杰 尹爽 张志聪 吕健儿 刘卫东 陈友鹏 葛建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69-281,共13页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集成化和功能化发展,功率密度及热流密度急剧上升,器件内巨大的散热和温压压力使电子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对器件在运行过程中如何有效散热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开发及使用高性能导热基复合材料(热... 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集成化和功能化发展,功率密度及热流密度急剧上升,器件内巨大的散热和温压压力使电子设备的寿命和可靠性受到影响,因此对器件在运行过程中如何有效散热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开发及使用高性能导热基复合材料(热界面材料,TIM)降低接触热阻是解决电子设备散热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热界面材料创新与优化备受关注。本文从基本的导热机理出发,阐述聚合物基热界面材料结构及导热强化方面最新进展,讨论导热填料和聚合物基体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重点对微纳结构的导热强化(协同)作用、构筑3D高导热微结构、导热填料和基质间的界面微结构和导热互穿网络结构等进行讨论,为设计高性能导热结构、制备开发新型高性能TIM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界面热材料 结构 导热强化
下载PDF
PMMA/PEG600/CNT复合定型相变材料制备与导热强化
19
作者 唐溯 郑子鏖 +2 位作者 魏翰泽 许晓玲 翟晓强 《化工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09-320,共12页
针对固-液相变复合材料由于碳材料分布不均引起的热导率低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并结合官能化表面改性方式优化体系中CNT的分散,提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MMA)/聚乙二醇(PEG600)/碳纳米管(CNT)的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首先,确定以P... 针对固-液相变复合材料由于碳材料分布不均引起的热导率低的问题,采用原位聚合法并结合官能化表面改性方式优化体系中CNT的分散,提出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物(PMMA)/聚乙二醇(PEG600)/碳纳米管(CNT)的导热增强型复合相变材料。首先,确定以PMMA为基底封装相变材料PEG600的最佳质量配比为3∶7,此时材料兼具良好的封装性能和蓄热性能。其次,利用原位聚合法利于调控体系黏度的特性,在PMMA/PEG600体系中最大程度引入CNT至浓度阈值,极大提升了复合材料热导率。当CNT质量分数为7%时,复合材料的热导率为0.438 W/(m·K),约为未添加CNT时的3倍。最后,针对CNT进行羟基官能化表面改性进一步强化导热性能。当羟基化CNT质量分数为3%时,含CNT和羟基化CNT的三元复合材料较二元复合材料的热导率分别提升了8%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相变 原位聚合法 传热 导热强化 碳纳米管 羟基化碳纳米管
下载PDF
空间碳纤维壳结构导热增强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庞乐 孙敬文 +3 位作者 赵凯璇 代善良 刘刚 彭聪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3-18,共6页
为提高空间碳纤维复合材料壳结构的导热能力,降低热控设计难度,并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设计了包含贴覆石墨高导热膜材料以及在外部包覆的多层隔热组件内增加高导热膜等在内的3种导热增强措施,分别按这3种方法制作了试件,并增加了对照组,... 为提高空间碳纤维复合材料壳结构的导热能力,降低热控设计难度,并提高热控系统可靠性,设计了包含贴覆石墨高导热膜材料以及在外部包覆的多层隔热组件内增加高导热膜等在内的3种导热增强措施,分别按这3种方法制作了试件,并增加了对照组,进行了真空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贴覆石墨高导热膜材料的方法使碳纤维壳结构试件的当量导热系数增大了7倍,相较其他方法具有明显优势。若该方法与包覆含有高导热膜夹层的多层隔热组件的方法协同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CFRP) 导热增强 当量导热系数 真空热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