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6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鲁西南2020年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博
吕桂恒
+2 位作者
高飞
刘飞
郭文明
《气象科技》
2022年第5期702-712,共11页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鲁西南2020年7月22日(简称“7·22”过程)和8月6—7日(简称“8·6”过程)两次区域性大暴雨及伴随的短时强降水形成机制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22”过程是一次地面气旋降水过程...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鲁西南2020年7月22日(简称“7·22”过程)和8月6—7日(简称“8·6”过程)两次区域性大暴雨及伴随的短时强降水形成机制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22”过程是一次地面气旋降水过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气旋中心至移向右前部的倒槽内,短时强降水是对流不稳定触发后,惯性不稳定的增强造成。“8·6”过程是一次副高边缘暖区降水过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前端、地面辐合线附近,短时强降水由对流不稳定的触发和释放造成。“7·22”过程暖湿急流较强,水汽通量散度和动力条件显著强于“8·6”过程,超低空强辐合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大值区、水平动能大值区边缘的强锋生区以及湿位涡MPV大值区边缘的|MPV2|小值区对短时强降水的出现区域指示较好。两次过程分析均表明垂直上升运动和深厚湿区的配合对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指示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比湿
垂直上升运动
不稳定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深入内陆所致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任丽
唐熠
+1 位作者
杨艳敏
赵玲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84-493,共10页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云顶亮温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两个路径相似北上深入内陆,发生变性并直击黑龙江省的1215号超强台风“Bolaven(布拉万)”和1913号超强台风“玲玲(Lingling)”特征和降水差异进行...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云顶亮温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两个路径相似北上深入内陆,发生变性并直击黑龙江省的1215号超强台风“Bolaven(布拉万)”和1913号超强台风“玲玲(Lingling)”特征和降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均与中尺度锋生有关。较强冷空气侵入促使“布拉万”西北侧锋区强烈锋生,深厚的上升运动形成中尺度对流区,降水强度大,使其变性快,移动慢。(2)“玲玲”北上到相同纬度时具有更大的强度,更深厚的湿层和低层更大的比湿,但由于仅有扩散南下的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使其变性慢,移动快,台风中心北侧锋生作用弱,降水强度和范围均较小。(3)对流结构和降水强度有较大差异,“布拉万”云系东侧减弱消散,西侧和北侧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触发对流;“玲玲”云系结构基本维持不变,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在台风中心及中心北部。(4)“布拉万”过程,大气具有强对流不稳定性,暴雨区域内对流活跃,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玲玲”北上时,仅在低层有弱对流不稳定,对流较弱,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暴雨区低层对流不稳定、中层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台风
锋生
非对称结构
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顶煤-支架”关系区化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伍永平
郎丁
王艺霖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大倾角软煤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破碎程度高、端面漏冒频发,顶煤与支架的约束关系复杂且沿倾斜方向具有明显的区化特性,支架稳定性控制难度大。基于理论分析与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确定了"顶煤—支架"系统失稳临界条件,揭...
大倾角软煤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破碎程度高、端面漏冒频发,顶煤与支架的约束关系复杂且沿倾斜方向具有明显的区化特性,支架稳定性控制难度大。基于理论分析与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确定了"顶煤—支架"系统失稳临界条件,揭示了顶煤区化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松软顶煤的漏冒是支架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顶煤的碎裂程度与支架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受岩体结构变异作用顶煤受到的顶板载荷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沿倾斜方向顶煤碎裂程度呈现出"中上部>上部>中部>下部"的区域性差异,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将产生与之相一致的区化特征。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支架稳定性区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支架稳定性控制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失稳条件
采动应力分布
岩体结构变异
控制措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一断裂连续介质内地震发生的临界条件
4
作者
刘培玄
李小军
刘艳琼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4,I0002,共9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把地震触发过程转换为数学、力学中系统发生局部失稳的问题,并理论推导给出了分析域内裂纹失稳临界条件;基于线性断裂力学理论,给出了一些历史地震发震断层的表面自由能;应用势能原理和GPS台网观测数据,提出了一个确...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把地震触发过程转换为数学、力学中系统发生局部失稳的问题,并理论推导给出了分析域内裂纹失稳临界条件;基于线性断裂力学理论,给出了一些历史地震发震断层的表面自由能;应用势能原理和GPS台网观测数据,提出了一个确定断裂能量释放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在断裂能量释放率与表面自由能基础上判定断裂发生地震可能性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过程
失稳临界条件
表面自由能
能量释放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
112
5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2 位作者
李江南
冯瑞权
侯尔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41,共12页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在倾斜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 ,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 ,导致暴雨和MCS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 ,MCS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由于湿等熵面倾斜 ,在暴雨和MCS的发展过程中 ,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 ,使暴雨和MCS得以维持。最后 ,给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
96
6
作者
胡中明
周伟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应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1—2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是暴雪区水汽的...
应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1—2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是暴雪区水汽的提供者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雪区还具备上冷下暖热力不稳定条件,暴雪区是北支锋区南压的结果。暴雪区的对流不稳定高度位于850 hPa,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低空急流对湿位涡的输送,使得暴雪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加强,有利于暴雪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高低空急流
热力结构
条件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87
7
作者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6 .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条件对称不稳定 (CSI)的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 ,结果表明 ,CSI是“96 .1”暴雪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在诊断的基础上 ,用...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6 .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条件对称不稳定 (CSI)的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 ,结果表明 ,CSI是“96 .1”暴雪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在诊断的基础上 ,用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和非纬向非平行基流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 .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数值试验 ,结果指出 :用两种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时 ,都会出现对称环流 ,不仅Ψ′场和w′场彼此协调 ,而且与观测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 ,进一步揭示了对称不稳定确实是这次暴雪发生发展的一个动力学机制 ,尽管非线性模拟中的上升支位置在移动过程中落后于切变线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暴雪
湿对称不稳定
数值模拟
暴雪
下载PDF
职称材料
“04.12”华北大到暴雪过程切变线的动力诊断
被引量:
88
8
作者
赵桂香
程麟生
李新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5-623,共9页
利用地面实测资料和MM5模式输出产品,对2004年12月20-2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切变线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与中尺度切变线的发展东移直接关联。涡度诊断表明:正涡度区的演变与切变线的发展、东移...
利用地面实测资料和MM5模式输出产品,对2004年12月20-2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切变线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与中尺度切变线的发展东移直接关联。涡度诊断表明:正涡度区的演变与切变线的发展、东移和北抬密切相关,正涡度区内“正涡度核”对预报强降雪的出现有先兆指示意义。涡度、散度垂直剖面图显示,涡度、散度场的空间配置极有利于暴雪切变线发展及暴雪形成与维持。湿相对位涡和涡度变率诊断揭示,涡度变率强度与中低空的条件对称不稳定密切相关;暴雪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存在的湿位涡负值中心是造成中低层涡度变率增大及暴雪增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涡度变率较涡度更能准确反映切变线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雪
切变线
涡度变率
湿位涡
条件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北京“7.21”暴雨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
64
9
作者
刘璐
冉令坤
+1 位作者
周玉淑
高守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3-595,共13页
本文利用WRF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性及其触发和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临近暴雨发生时刻及暴雨初期,大气低层主要以对流不稳定为主,随后对流触发,不...
本文利用WRF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性及其触发和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临近暴雨发生时刻及暴雨初期,大气低层主要以对流不稳定为主,随后对流触发,不稳定性减弱,而低空急流和湿斜压性的增强,使得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加强,维持和加强了暴雨的不稳定性.(2)分析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由于较强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造成湿位涡的斜压分量异常,从而导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产生.(3)本文分别对暴雨发生过程中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对称不稳定的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暴雨初期对流性降水阶段,切变线上有利的垂直上升环境与地形的强迫抬升相互配合,触发了对流性降水.另外,北京上空的干冷空气入侵,也增强了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更易触发对流;对称不稳定导致的降水阶段,主要是由于北京上空冷暖空气的长期对峙,冷空气逐渐深入到暖湿空气下方,使得暖湿气团沿冷气团爬升,从而触发对称不稳定,造成持续性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中0900~1300 UTC时刻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是0900 UTC北京风向突变,转为偏东风,且风速骤增,北京西北侧的喇叭口状的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与上空750 hPa移来的切变线上的垂直运动相互叠加,形成中尺度涡旋,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产生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对流不稳定
条件对称不稳定
地形
冷空气入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
53
10
作者
黄亿
寿绍文
傅灵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3,共9页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台风卡努模拟所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等熵位涡及湿位涡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揭示台风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以及探讨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机制。结果表明:等熵面位涡图的分析清楚地揭示了台风低压及周边...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台风卡努模拟所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等熵位涡及湿位涡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揭示台风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以及探讨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机制。结果表明:等熵面位涡图的分析清楚地揭示了台风低压及周边环境的位涡演变特征。暴雨区落在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中心的东北侧,或者在高层等熵面位涡高值中心右侧最大位涡梯度处;等位温面向正位涡异常中心收拢,高层的高位涡值下传,高位涡的干冷空气加强了低层的扰动,引起低层暖空气的抬升,这些条件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与潜热能的释放,有利于暴雨增幅;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是此次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内中尺度系统的发展符合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等熵位涡
湿位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2年初春华南“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
46
11
作者
吴乃庚
林良勋
+2 位作者
冯业荣
刘运策
邓文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利用华南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华南地区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对流天气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层强大冷气团控制下,地面冷锋后华南地区出现的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
利用华南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华南地区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对流天气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层强大冷气团控制下,地面冷锋后华南地区出现的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较典型的冷区"高架雷暴",近地面大气层结较稳定,低空存在逆温,强对流天气落区与850 hPa切变线位置有较好对应。中高层的西风槽东南移和高空急流南压,配合低层850 hPa南岭山脉南侧偏南急流显著加强,为高架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边界层冷空气补充南下迫使低层暖湿空气抬升,中高层槽前辐散气流产生高空"抽吸"作用,配合华南上空有利的大气动力和热力不稳定条件,形成了此次罕见的高架强对流。与一般地面发展雷暴不同,此次"高架雷暴"暖湿空气是从逆温以上的850 hPa附近开始对流抬升,而不是从边界层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冷锋
逆温
切变线
条件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32
12
作者
王文
刘建军
+1 位作者
李栋梁
翟志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7.12”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雪过程的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 对“97.12”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7.12”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雪过程的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 对“97.12”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ψ场和w%场的三维配置在降雪发生前和发生初期与暴雪带基本一致, 说明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高原暴雪启动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暴雪
三维对称不稳定
数值模拟
降雪过程分析
1997年
动力学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
30
13
作者
王在文
郑永光
+2 位作者
刘还珠
沃伟峰
黄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3-777,共15页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古冷涡后部强冷空气与前部暖湿气流交绥,地面强冷锋造成的对流天气;另一类是主冷锋后,蒙古冷涡后部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与增温、增湿的地面低涡或切变线系统而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造成的对流天气。同时该两类天气也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对流层低层的能量锋,大气的斜压性和层结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激发了能量锋前蕴酿已久的湿有效能量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导致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尽管这两类冰雹的各项特征的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冰雹天气强弱也有差别,但都表现了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动力、热力特点。与其它个例比较,可以综合提出蒙古冷涡影响下冰雹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冷涡
冰雹
能量锋
条件对称不稳定
干冷空气侵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梅雨锋中尺度切变线雨带的动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
22
14
作者
寿绍文
励申申
+1 位作者
张诚忠
范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13,共9页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网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输出产品 ,分析了 1 991年 7月 8~ 9日江淮地区梅雨锋中尺度切变线雨带的中尺度动力结构。发现沿切变线走向有一条中尺度涡管 ,位于对流层中低层 ,高度呈波状起伏。波峰处有较强经向环...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网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输出产品 ,分析了 1 991年 7月 8~ 9日江淮地区梅雨锋中尺度切变线雨带的中尺度动力结构。发现沿切变线走向有一条中尺度涡管 ,位于对流层中低层 ,高度呈波状起伏。波峰处有较强经向环流 ,强降水位于波峰附近的经向垂直环流之下。降水强度与涡管强度密切相关 ,涡管增强时降水增强。涡管强度与中低空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切变线
中尺度涡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动力结构分析
降水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次暴雨与特大暴雪并存的华北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
28
15
作者
杨晓亮
王咏青
+3 位作者
杨敏
李江波
张叶
田雨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6-1454,共9页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3—4日华北地区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的成因和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低涡和地面气旋是本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东南风低空急流带来东部海上的充沛水汽,...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3—4日华北地区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的成因和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低涡和地面气旋是本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东南风低空急流带来东部海上的充沛水汽,使得暴雨雪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远高于当月平均值;低涡和气旋等低层辐合系统与高空辐散叠置,为强雨雪天气提供了持久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区、暴雪区分别为对流不稳定、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而锋生作用更有利于暴雪产生;雪花形成和增长的环境条件与雪花下降过程是否融化在判断降水相态方面同等重要,二者兼具才能保证地面降雪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雪
降水相态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
25
16
作者
段海霞
陆维松
毕宝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80,共7页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Q矢量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Q矢量对此次暴雨过程具有一定作用;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此次暴雨过程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很可能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矢量
湿位涡
对流不稳定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
23
17
作者
刘晶
周雅蔓
+2 位作者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18,共15页
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伊犁河谷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多站突破降水极值。利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及国家基本地面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通过天气研究和预报...
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伊犁河谷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多站突破降水极值。利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及国家基本地面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通过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强降水期间大气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证实了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复杂地形的影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子,并得出以下结论:(1)降水前河谷低层高对流有效位能积累,低层锋面东移触发对流有效位能释放,造成河谷第一阶段短时强降水天气;前期对流性降水释放湿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大气对称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在对称不稳定作用下维持和加强了伊犁河谷第二阶段强降水天气。(2)第一强降水阶段期间大气低层为对流不稳定性层结,降水初期和第二阶段强降水期间大气均为条件对称不稳定性层结,对称不稳定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湿位涡斜压分量(Mpv2),其中降水初期低层Mpv2变化由大气的湿斜压性和低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所造成,第二阶段强降水低层Mpv2变化主要由大气湿斜压性造成。(3)第一阶段强降水期间,低层锋面和地形抬升,垂直运动迅速发展,造成河谷南、北部山前降水;河谷东侧中尺度气旋在地形阻挡下稳定少动,是东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的直接启动机制。第二阶段强降水期间,中、低层锋区叠加爬坡,冷锋锋生,中、低层风场辐合区叠加,河谷东北部形成垂直环流圈,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是造成河谷第二阶段暴雨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暴雨
条件对称不稳定
触发机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
22
18
作者
郭大梅
方建刚
侯建忠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卫星云图TBB、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贝加尔湖南部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及甘南低涡加深东移是这次暴雨主要环流特征,70...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卫星云图TBB、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贝加尔湖南部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及甘南低涡加深东移是这次暴雨主要环流特征,700 hPa从台风东侧至陕西建立了温湿能通量的能量输送通道,台风东侧的温湿能沿大陆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风向陕西输送,暴雨位于700 hPa温湿能等值线密集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是此次暴雨发展与维持的重要机制,高层湿位涡大值区向下伸展,对暴雨起到加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温湿能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豫西突发性暴雨成因
被引量:
21
19
作者
王新敏
张霞
+1 位作者
范学峰
何立富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0,145,共7页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量水汽与较强的锋生场交汇在豫西,导致了这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大尺度强斜升运动区中,低层存在一个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引发中β云团生成、合并、发展,从而造成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山洪
湿位涡
湿Q矢量锋生函数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中β云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3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
20
20
作者
黄小刚
费建芳
+1 位作者
孙吉明
程小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9-441,共13页
综合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2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类高架雷暴过程发生在冷锋后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中,其主要形成过程为:首先气块在地...
综合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2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类高架雷暴过程发生在冷锋后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中,其主要形成过程为:首先气块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作用下产生垂直运动,由于对流稳定环境大气的抑制,气块只能到达较低的中性浮力高度并产生与环境大气之间的绝对地转动量差(ΔM),在ΔM调整机制作用下自低层抬升的气块将产生沿等熵面的惯性加速度从而加强了倾斜运动,当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至约700 hPa高度时,在辐合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等的共同作用下,倾斜运动进一步加强,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对称不稳定并通过反馈机制促进倾斜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的基础上,ΔM调整与对称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使得冷锋后部锋区上空产生旺盛的倾斜运动,倾斜运动的持续发展使对流得到组织化,产生带状的对流云和降水带,最终形成了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总之,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条件下,由于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ΔM调整、辐合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耦合以及对称不稳定等机制的联合作用激发了倾斜对流运动的强烈发展,使倾斜对流有效位能大量累积并释放,最终形成了此次冬季高架雷暴天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架雷暴
ΔM调整
对称不稳定
地形强迫
锋面抬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鲁西南2020年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形成机制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李博
吕桂恒
高飞
刘飞
郭文明
机构
山东省菏泽市气象局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气象局
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气象局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
出处
《气象科技》
2022年第5期702-712,共11页
基金
青岛市气象局菏泽合作专项课题项目(2019qdqxhz01)
菏泽市气象局面上课题项目(2020006)资助。
文摘
利用常规地面、高空观测和ERA5再分析数据,对鲁西南2020年7月22日(简称“7·22”过程)和8月6—7日(简称“8·6”过程)两次区域性大暴雨及伴随的短时强降水形成机制诊断分析。结果表明:“7·22”过程是一次地面气旋降水过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气旋中心至移向右前部的倒槽内,短时强降水是对流不稳定触发后,惯性不稳定的增强造成。“8·6”过程是一次副高边缘暖区降水过程,大暴雨主要出现在低空急流的前端、地面辐合线附近,短时强降水由对流不稳定的触发和释放造成。“7·22”过程暖湿急流较强,水汽通量散度和动力条件显著强于“8·6”过程,超低空强辐合区、水汽通量散度辐合大值区、水平动能大值区边缘的强锋生区以及湿位涡MPV大值区边缘的|MPV2|小值区对短时强降水的出现区域指示较好。两次过程分析均表明垂直上升运动和深厚湿区的配合对短时强降水的出现时间指示较好。
关键词
大暴雨
短时强降水
比湿
垂直上升运动
不稳定条件
Keywords
heavy
rainstorm
short-time
strong
rainfall
specific
humidity
vertical
upward
movement
condition
of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深入内陆所致暴雨对比分析
被引量:
8
2
作者
任丽
唐熠
杨艳敏
赵玲
机构
黑龙江省气象台
出处
《暴雨灾害》
2021年第5期484-493,共10页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引导项目(LH2019D016)
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联合开放基金项目(2021SYIAEKFMS02)
+1 种基金
黑龙江省科技厅省院合作项目(YS18Z01)
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CMAYBY2020-035)。
文摘
使用中国气象局热带气旋年鉴、FY-2云顶亮温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两个路径相似北上深入内陆,发生变性并直击黑龙江省的1215号超强台风“Bolaven(布拉万)”和1913号超强台风“玲玲(Lingling)”特征和降水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台风暴雨过程均与中尺度锋生有关。较强冷空气侵入促使“布拉万”西北侧锋区强烈锋生,深厚的上升运动形成中尺度对流区,降水强度大,使其变性快,移动慢。(2)“玲玲”北上到相同纬度时具有更大的强度,更深厚的湿层和低层更大的比湿,但由于仅有扩散南下的弱冷空气侵入台风环流,使其变性慢,移动快,台风中心北侧锋生作用弱,降水强度和范围均较小。(3)对流结构和降水强度有较大差异,“布拉万”云系东侧减弱消散,西侧和北侧与冷空气相互作用触发对流;“玲玲”云系结构基本维持不变,中尺度对流云团出现在台风中心及中心北部。(4)“布拉万”过程,大气具有强对流不稳定性,暴雨区域内对流活跃,强降水持续时间长。“玲玲”北上时,仅在低层有弱对流不稳定,对流较弱,强降水持续时间较短。暴雨区低层对流不稳定、中层湿对称不稳定,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和发展。
关键词
变性台风
锋生
非对称结构
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extratropical
transition
frontogenesis
asymmetric
structure
condition
symmetry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12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顶煤-支架”关系区化特征
被引量:
5
3
作者
伍永平
郎丁
王艺霖
机构
西安科技大学能源学院
教育部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
出处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12-318,共7页
基金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研究计划项目(2016JQ5019)
文摘
大倾角软煤长壁综放工作面顶煤破碎程度高、端面漏冒频发,顶煤与支架的约束关系复杂且沿倾斜方向具有明显的区化特性,支架稳定性控制难度大。基于理论分析与物理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确定了"顶煤—支架"系统失稳临界条件,揭示了顶煤区化破坏机理。结果表明:松软顶煤的漏冒是支架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顶煤的碎裂程度与支架稳定性呈负相关关系,受岩体结构变异作用顶煤受到的顶板载荷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沿倾斜方向顶煤碎裂程度呈现出"中上部>上部>中部>下部"的区域性差异,工作面支架稳定性将产生与之相一致的区化特征。并通过现场实践,验证了支架稳定性区化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支架稳定性控制措施。
关键词
临界失稳条件
采动应力分布
岩体结构变异
控制措施
Keywords
critical
condition
of
instability
mining-induced
stress
distribution
rock
structure
variation
control
measures
分类号
TD823.49 [矿业工程—煤矿开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一断裂连续介质内地震发生的临界条件
4
作者
刘培玄
李小军
刘艳琼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地震局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出处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4,I0002,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08098,51508534)联合资助。
文摘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把地震触发过程转换为数学、力学中系统发生局部失稳的问题,并理论推导给出了分析域内裂纹失稳临界条件;基于线性断裂力学理论,给出了一些历史地震发震断层的表面自由能;应用势能原理和GPS台网观测数据,提出了一个确定断裂能量释放率的计算方法;进而给出了在断裂能量释放率与表面自由能基础上判定断裂发生地震可能性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
地震过程
失稳临界条件
表面自由能
能量释放率
Keywords
earthquake
process
critical
condition
of
instability
surface
free
energy
energy
release
rate
分类号
P315.91 [天文地球—地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
112
5
作者
蒙伟光
王安宇
李江南
冯瑞权
侯尔滨
机构
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
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30-341,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 9980 40 90 0
中国科学院知识工程重要方向项目ZKCX2 SW 2 1 0资助
文摘
利用MM5模式对发生在 1 998年 5月 2 3~ 2 4日华南暴雨和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ConvectiveSystem ,简称MCS)模拟的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湿位涡守恒原理和倾斜涡度发展理论分析了暴雨和MCS形成和发展的原因。结果表明 ,暴雨和MCS发生在倾斜湿等熵面具有弱对流稳定性的下陷区 ,沿湿等熵面下滑的冷空气与倾斜上升并具有较强对流有效位能的暖湿空气在下陷区会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对流稳定性减小的过程 ,导致暴雨和MCS发生发展区域有气旋性的涡旋发展。对流发展区域的上空满足条件对称不稳定发生的条件 ,MCS中上升气流呈倾斜状态。由于湿等熵面倾斜 ,在暴雨和MCS的发展过程中 ,水平风垂直切变和湿斜压度的增大也有利于涡旋的发展 ,使暴雨和MCS得以维持。最后 ,给出了华南地区湿等熵面上暴雨和MCS发生发展的一个物理概念模型。
关键词
暴雨过程分析
湿位涡
对称不稳定
中尺度对流系统
华南暴雨
数值模拟
Keywords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
South
China
heavy
rainfall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
96
6
作者
胡中明
周伟灿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数学系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79-684,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G1998040907)
中国气象局"九五"青年基金项目
文摘
应用NCEP资料分析了2000年1月1—2日发生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次暴雪过程。研究表明: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高空急流提供动力不稳定条件,低空急流是暴雪区水汽的提供者和对流不稳定能量释放的触发者;暴雪区还具备上冷下暖热力不稳定条件,暴雪区是北支锋区南压的结果。暴雪区的对流不稳定高度位于850 hPa,湿位涡负值中心与暴雪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由于低空急流对湿位涡的输送,使得暴雪区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加强,有利于暴雪的形成。
关键词
暴雪
高低空急流
热力结构
条件对称不稳定
湿位涡
Keywords
snowstorm
high/low
level
jet
thermal
structure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moisture
potential
vorticity
分类号
P426.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
87
7
作者
王文
程麟生
机构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9-14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97752 71)资助
文摘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6 .1”青藏高原东北部暴雪过程的MM4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根据条件对称不稳定 (CSI)的非线性理论判据对这次暴雪过程进行了诊断 ,结果表明 ,CSI是“96 .1”暴雪发生和发展的一种动力机制。在诊断的基础上 ,用非线性对称不稳定和非纬向非平行基流对称不稳定模式对“96 .1”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数值试验 ,结果指出 :用两种方法进行数值模拟时 ,都会出现对称环流 ,不仅Ψ′场和w′场彼此协调 ,而且与观测分析的结果大体一致 ,进一步揭示了对称不稳定确实是这次暴雪发生发展的一个动力学机制 ,尽管非线性模拟中的上升支位置在移动过程中落后于切变线的位置。
关键词
高原暴雪
湿对称不稳定
数值模拟
暴雪
Keywords
Snowstorm
over
Qinghai
Xizang
Plateau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26.6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12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04.12”华北大到暴雪过程切变线的动力诊断
被引量:
88
8
作者
赵桂香
程麟生
李新生
机构
山西省气象台
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山西省晋中市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5-623,共9页
基金
山西省重点科研项目(0509
0601)资助
文摘
利用地面实测资料和MM5模式输出产品,对2004年12月20-22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大到暴雪天气过程的切变线进行了动力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与中尺度切变线的发展东移直接关联。涡度诊断表明:正涡度区的演变与切变线的发展、东移和北抬密切相关,正涡度区内“正涡度核”对预报强降雪的出现有先兆指示意义。涡度、散度垂直剖面图显示,涡度、散度场的空间配置极有利于暴雪切变线发展及暴雪形成与维持。湿相对位涡和涡度变率诊断揭示,涡度变率强度与中低空的条件对称不稳定密切相关;暴雪区上空从低层到高层存在的湿位涡负值中心是造成中低层涡度变率增大及暴雪增幅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涡度变率较涡度更能准确反映切变线发生发展的物理机制。
关键词
暴雪
切变线
涡度变率
湿位涡
条件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Snowstorm
Shear
line
Vorticity
variability
Moisture
potential
vorticity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26.6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北京“7.21”暴雨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被引量:
64
9
作者
刘璐
冉令坤
周玉淑
高守亭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83-595,共1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3CB430105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60
41375052
文摘
本文利用WRF模拟的高分辨率资料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特大暴雨过程的对流不稳定和条件对称不稳定性及其触发和维持机制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在临近暴雨发生时刻及暴雨初期,大气低层主要以对流不稳定为主,随后对流触发,不稳定性减弱,而低空急流和湿斜压性的增强,使得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加强,维持和加强了暴雨的不稳定性.(2)分析表明,在暴雨过程中主要由于较强的水平风的垂直切变造成湿位涡的斜压分量异常,从而导致条件性对称不稳定的产生.(3)本文分别对暴雨发生过程中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对称不稳定的触发机制进行了分析,主要结论如下:暴雨初期对流性降水阶段,切变线上有利的垂直上升环境与地形的强迫抬升相互配合,触发了对流性降水.另外,北京上空的干冷空气入侵,也增强了大气的对流不稳定性,更易触发对流;对称不稳定导致的降水阶段,主要是由于北京上空冷暖空气的长期对峙,冷空气逐渐深入到暖湿空气下方,使得暖湿气团沿冷气团爬升,从而触发对称不稳定,造成持续性降水.此次暴雨过程中0900~1300 UTC时刻暴雨增幅的重要原因是0900 UTC北京风向突变,转为偏东风,且风速骤增,北京西北侧的喇叭口状的地形的强迫抬升作用,与上空750 hPa移来的切变线上的垂直运动相互叠加,形成中尺度涡旋,产生了强烈的上升运动,触发不稳定,产生大暴雨.
关键词
暴雨
对流不稳定
条件对称不稳定
地形
冷空气入侵
Keywords
Torrential
rain,
Convective
instability
,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
Complex
terrain,
Dry
air
intrusion
分类号
P445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被引量:
53
10
作者
黄亿
寿绍文
傅灵艳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5-7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05009
4057022
+4 种基金
40205008)
江苏省气象局科技开发项目(200406)
江苏省气象灾害重点实验室项目(KLME05020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2004CB418301)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BK2005141)
文摘
利用中尺度模式WRF对台风卡努模拟所输出的高分辨率资料,借助等熵位涡及湿位涡的方法进行诊断分析,揭示台风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系统演变特征以及探讨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机制。结果表明:等熵面位涡图的分析清楚地揭示了台风低压及周边环境的位涡演变特征。暴雨区落在低层等熵面位涡高值中心的东北侧,或者在高层等熵面位涡高值中心右侧最大位涡梯度处;等位温面向正位涡异常中心收拢,高层的高位涡值下传,高位涡的干冷空气加强了低层的扰动,引起低层暖空气的抬升,这些条件促使对流不稳定能量与潜热能的释放,有利于暴雨增幅;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是此次台风暴雨发展与维持的重要机制,暴雨区内中尺度系统的发展符合倾斜涡度发展理论。
关键词
台风暴雨
等熵位涡
湿位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typhoon
rainstorm
isentropic
potential
vorticity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ondition
al
symmetry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58.121.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2年初春华南“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被引量:
46
11
作者
吴乃庚
林良勋
冯业荣
刘运策
邓文剑
机构
广州中心气象台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0-417,共8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006001)
中国气象局气象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CMATG2010Z02)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华南地区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气象站监测资料以及NCEP客观分析资料,分析了2012年2月27日华南地区发生的一次罕见高架对流天气过程特点。结果表明,在低层强大冷气团控制下,地面冷锋后华南地区出现的伴有短时强降水、雷电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是一次较典型的冷区"高架雷暴",近地面大气层结较稳定,低空存在逆温,强对流天气落区与850 hPa切变线位置有较好对应。中高层的西风槽东南移和高空急流南压,配合低层850 hPa南岭山脉南侧偏南急流显著加强,为高架对流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大气环流背景。边界层冷空气补充南下迫使低层暖湿空气抬升,中高层槽前辐散气流产生高空"抽吸"作用,配合华南上空有利的大气动力和热力不稳定条件,形成了此次罕见的高架强对流。与一般地面发展雷暴不同,此次"高架雷暴"暖湿空气是从逆温以上的850 hPa附近开始对流抬升,而不是从边界层开始。
关键词
高架雷暴
冷锋
逆温
切变线
条件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elevated
thunderstorm,
cold
front,
temperature
inversion,
shear
line,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
32
12
作者
王文
刘建军
李栋梁
翟志宏
机构
兰州大学 大气科学系
宁夏气象局科研所
中国科学院 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2-138,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45021)资助
文摘
利用一次较成功地模拟了“97.12”青藏高原东南部暴雪过程的MM5中尺度模式输出资料, 用非纬向非平行基流中的对称不稳定模式, 对“97.12”暴雪发生发展过程的动力学机制进行了三维基流中二维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 %ψ场和w%场的三维配置在降雪发生前和发生初期与暴雪带基本一致, 说明非线性对称不稳定是这次高原暴雪启动的一种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
高原暴雪
三维对称不稳定
数值模拟
降雪过程分析
1997年
动力学机制
Keywords
The
snowstorm
on
Qinghai-Xizang
Plateau
3-dimensional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Numerical
simulation
分类号
P458.12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被引量:
30
13
作者
王在文
郑永光
刘还珠
沃伟峰
黄卓
机构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63-777,共15页
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08BAC37B05)
"北京奥运会国际天气预报示范计划关键技术研究"(2003BA904B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5019)共同资助
文摘
蒙古冷涡是诱生北京地区冰雹天气的一种主要天气系统,通过对近8年几例冰雹天气过程的分析,得出在蒙古冷涡影响下,北京地区产生的冰雹天气与其他天气类型相比,具有分布范围广、局域性强的特点。对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天气形势进行详细分析,可以进一步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蒙古冷涡后部强冷空气与前部暖湿气流交绥,地面强冷锋造成的对流天气;另一类是主冷锋后,蒙古冷涡后部不断南下的冷空气,与增温、增湿的地面低涡或切变线系统而形成不稳定大气层结造成的对流天气。同时该两类天气也有许多共同特征。如对流层低层的能量锋,大气的斜压性和层结的条件对称不稳定激发了能量锋前蕴酿已久的湿有效能量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导致对流不稳定天气的发展。对流层中层干冷空气的侵入,正的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剧了大气层结的不稳定,强的风垂直切变更促使对流上升运动的发展。尽管这两类冰雹的各项特征的强弱程度不同,所产生的冰雹天气强弱也有差别,但都表现了有利于冰雹天气发生和发展的动力、热力特点。与其它个例比较,可以综合提出蒙古冷涡影响下冰雹天气的预报着眼点,为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和临近预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蒙古冷涡
冰雹
能量锋
条件对称不稳定
干冷空气侵入
Keywords
Mongolian
cold
vortex
Hail
Energy
front
condition
al
symmetry
instability
Dry
cold
air
intrusion
分类号
P458.121.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梅雨锋中尺度切变线雨带的动力结构分析
被引量:
22
14
作者
寿绍文
励申申
张诚忠
范可
机构
南京气象学院
出处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05-41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 9775 2 5 9
40 0 75 0 0 9)
文摘
利用密集的地面观测网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输出产品 ,分析了 1 991年 7月 8~ 9日江淮地区梅雨锋中尺度切变线雨带的中尺度动力结构。发现沿切变线走向有一条中尺度涡管 ,位于对流层中低层 ,高度呈波状起伏。波峰处有较强经向环流 ,强降水位于波峰附近的经向垂直环流之下。降水强度与涡管强度密切相关 ,涡管增强时降水增强。涡管强度与中低空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有关。
关键词
梅雨锋
中尺度切变线
中尺度涡管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动力结构分析
降水强度
Keywords
Meiyu
front,Mesoscale
shear
line,Mesoscale
vortex
tube,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次暴雨与特大暴雪并存的华北强降水过程分析
被引量:
28
15
作者
杨晓亮
王咏青
杨敏
李江波
张叶
田雨润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河北省气象台
河北省防雷中心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46-1454,共9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206004)
河北省气象局重点项目(12ky34)
河北省气象局"强对流创新团队"共同资助
文摘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11月3—4日华北地区产生大范围雨雪天气的成因和降水相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深厚的低涡和地面气旋是本次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东南风低空急流带来东部海上的充沛水汽,使得暴雨雪区整层大气可降水量远高于当月平均值;低涡和气旋等低层辐合系统与高空辐散叠置,为强雨雪天气提供了持久强烈的上升运动,暴雨区、暴雪区分别为对流不稳定、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大气层结,而锋生作用更有利于暴雪产生;雪花形成和增长的环境条件与雪花下降过程是否融化在判断降水相态方面同等重要,二者兼具才能保证地面降雪的出现。
关键词
暴雨雪
降水相态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rain
and
snow
storm
precipitation
type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被引量:
25
16
作者
段海霞
陆维松
毕宝贵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74-680,共7页
基金
干旱气象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TAMKY200603)
文摘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049"暴雨过程的准地转Q矢量及湿位涡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暴雨期准地转Q矢量散度场、涡度场以及锋生函数的分布特征以及与暴雨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与垂直运动有很好的配置关系,低层Q矢量辐合有利于上升运动的发展和维持,Q矢量对此次暴雨过程具有一定作用;暴雨区对流层中低层的对流不稳定与条件性对称不稳定对此次暴雨过程起了关键作用,而且很可能是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
关键词
Q矢量
湿位涡
对流不稳定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Q
vector
moist
potential
vorticity
convective
instability
condition
al
symmetry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
被引量:
23
17
作者
刘晶
周雅蔓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机构
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
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
新疆气象台
出处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04-1218,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565003、41661144024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IDM2016001~~
文摘
2016年7月31日至8月1日新疆伊犁河谷发生了一次极端强降水事件,多站突破降水极值。利用NCEP/NCAR 0.25°×0.25°再分析资料、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小时降水产品及国家基本地面观测站逐时降水资料,通过天气研究和预报(WRF)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强降水期间大气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证实了不同尺度系统相互作用以及复杂地形的影响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极端暴雨形成的重要因子,并得出以下结论:(1)降水前河谷低层高对流有效位能积累,低层锋面东移触发对流有效位能释放,造成河谷第一阶段短时强降水天气;前期对流性降水释放湿对流不稳定能量,低层大气对称不稳定性逐渐增强,在对称不稳定作用下维持和加强了伊犁河谷第二阶段强降水天气。(2)第一强降水阶段期间大气低层为对流不稳定性层结,降水初期和第二阶段强降水期间大气均为条件对称不稳定性层结,对称不稳定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湿位涡斜压分量(Mpv2),其中降水初期低层Mpv2变化由大气的湿斜压性和低层水平风的垂直切变所造成,第二阶段强降水低层Mpv2变化主要由大气湿斜压性造成。(3)第一阶段强降水期间,低层锋面和地形抬升,垂直运动迅速发展,造成河谷南、北部山前降水;河谷东侧中尺度气旋在地形阻挡下稳定少动,是东部地区短时强降水天气发生的直接启动机制。第二阶段强降水期间,中、低层锋区叠加爬坡,冷锋锋生,中、低层风场辐合区叠加,河谷东北部形成垂直环流圈,上升运动进一步发展,是造成河谷第二阶段暴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伊犁河谷
暴雨
条件对称不稳定
触发机制
Keywords
Yili
River
valley
Rainstorm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Trigger
mechanism
分类号
P44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分析
被引量:
22
18
作者
郭大梅
方建刚
侯建忠
机构
陕西省气象台
陕西省气候中心
出处
《干旱气象》
2013年第1期138-143,共6页
基金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306006)
陕西省气象局2013年重点项目(2013Z-1)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MICAPS实况观测、卫星云图TBB、地面自动观测站资料,对2010年7月22~25日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 hPa贝加尔湖南部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少动及甘南低涡加深东移是这次暴雨主要环流特征,700 hPa从台风东侧至陕西建立了温湿能通量的能量输送通道,台风东侧的温湿能沿大陆副热带高压外围偏南风向陕西输送,暴雨位于700 hPa温湿能等值线密集处;条件性对称不稳定与对流不稳定是此次暴雨发展与维持的重要机制,高层湿位涡大值区向下伸展,对暴雨起到加强作用。
关键词
台风
温湿能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Keywords
typhoon
enthalpy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分类号
P458.121.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豫西突发性暴雨成因
被引量:
21
19
作者
王新敏
张霞
范学峰
何立富
机构
河南省气象台
河南省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20,145,共7页
文摘
利用常规观测、FY-2C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7年7月28~30日豫西卢氏县引发历史罕见山洪暴雨的进行了天气动力学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与贝加尔湖高压叠加形成阻塞形势,其西侧低空急流携带大量水汽与较强的锋生场交汇在豫西,导致了这次极端暴雨事件的发生;大尺度强斜升运动区中,低层存在一个条件性对称不稳定机制,引发中β云团生成、合并、发展,从而造成暴雨。
关键词
暴雨山洪
湿位涡
湿Q矢量锋生函数
条件性对称不稳定
中β云团
Keywords
rain-induced
mountain
flood
wet
potential
vorticity
Q
vector
wet
frontogenesis
function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meso-β
cloud
分类号
P426.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3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
20
20
作者
黄小刚
费建芳
孙吉明
程小平
机构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
空军航空大学航空理论系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29-441,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421)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3CB430101)
文摘
综合应用常规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探测资料等多源数据,分析了2013年2月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此类高架雷暴过程发生在冷锋后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中,其主要形成过程为:首先气块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作用下产生垂直运动,由于对流稳定环境大气的抑制,气块只能到达较低的中性浮力高度并产生与环境大气之间的绝对地转动量差(ΔM),在ΔM调整机制作用下自低层抬升的气块将产生沿等熵面的惯性加速度从而加强了倾斜运动,当暖湿气流沿锋面爬升至约700 hPa高度时,在辐合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耦合等的共同作用下,倾斜运动进一步加强,并在此过程中产生对称不稳定并通过反馈机制促进倾斜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在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的基础上,ΔM调整与对称不稳定的共同作用使得冷锋后部锋区上空产生旺盛的倾斜运动,倾斜运动的持续发展使对流得到组织化,产生带状的对流云和降水带,最终形成了雷暴等强对流天气。总之,在对流稳定的环境大气条件下,由于地形强迫和锋面抬升、ΔM调整、辐合切变线和高低空急流耦合以及对称不稳定等机制的联合作用激发了倾斜对流运动的强烈发展,使倾斜对流有效位能大量累积并释放,最终形成了此次冬季高架雷暴天气过程。
关键词
高架雷暴
ΔM调整
对称不稳定
地形强迫
锋面抬升
Keywords
Elevated
thunderstorm,
AM
adjustment,
condition
al
symmetric
instability
(CSI),
Topographic
forcing,
Frontallifting
分类号
P4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鲁西南2020年两次区域性大暴雨过程形成机制分析
李博
吕桂恒
高飞
刘飞
郭文明
《气象科技》
202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两个相似路径台风深入内陆所致暴雨对比分析
任丽
唐熠
杨艳敏
赵玲
《暴雨灾害》
2021
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大倾角软煤综放工作面“顶煤-支架”关系区化特征
伍永平
郎丁
王艺霖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单一断裂连续介质内地震发生的临界条件
刘培玄
李小军
刘艳琼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华南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及湿位涡分析
蒙伟光
王安宇
李江南
冯瑞权
侯尔滨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
11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我国东北地区暴雪形成机理的个例研究
胡中明
周伟灿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
9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96.1”高原暴雪过程湿对称不稳定的数值研究
王文
程麟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0
8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04.12”华北大到暴雪过程切变线的动力诊断
赵桂香
程麟生
李新生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7
8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北京“7.21”暴雨的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分析
刘璐
冉令坤
周玉淑
高守亭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
6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对一次台风暴雨的位涡与湿位涡诊断分析
黄亿
寿绍文
傅灵艳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
5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2012年初春华南“高架雷暴”天气过程成因分析
吴乃庚
林良勋
冯业荣
刘运策
邓文剑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一次高原强降雪过程三维对称不稳定数值模拟研究
王文
刘建军
李栋梁
翟志宏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2
3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蒙古冷涡影响下的北京降雹天气特征分析
王在文
郑永光
刘还珠
沃伟峰
黄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梅雨锋中尺度切变线雨带的动力结构分析
寿绍文
励申申
张诚忠
范可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一次暴雨与特大暴雪并存的华北强降水过程分析
杨晓亮
王咏青
杨敏
李江波
张叶
田雨润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
2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049”川渝暴雨的Q矢量与湿位涡分析
段海霞
陆维松
毕宝贵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伊犁河谷“7.31”极端暴雨过程不稳定性及其触发机制研究
刘晶
周雅蔓
杨莲梅
曾勇
刘雯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陕西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天气分析
郭大梅
方建刚
侯建忠
《干旱气象》
2013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豫西突发性暴雨成因
王新敏
张霞
范学峰
何立富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
2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2013年冬季长江中下游地区一次高架雷暴过程的成因分析
黄小刚
费建芳
孙吉明
程小平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2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