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真实世界的失眠患者合并疾病及用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26
1
作者 崔界峰 杨薇 +3 位作者 谢雁鸣 孙勇 庄严 王永炎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3519-3526,共8页
为了解和分析失眠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及中西药治疗的用药规律,该研究选取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共1 067名第一诊断为失眠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失眠住... 为了解和分析失眠患者合并疾病情况及中西药治疗的用药规律,该研究选取全国20家三甲综合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数据作为数据来源,共1 067名第一诊断为失眠的住院患者信息,运用频数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失眠住院患者常见合并疾病的前10位包括高血压病(26.9%)、脑供血不足(24.93%)、脑梗死(19.49%)、血脂蛋白紊乱血症(15.28%)、冠心病(14.15%)、头痛(10.68%)、慢性胃炎(8.81%)、2型糖尿病(7.87%)、抑郁障碍(7.4%)和焦虑障碍(6.65%)。合并用药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位西药为阿普唑仑(35.99%)、阿司匹林(25.4%)、奥氮平(24.18%)、桂哌齐特(23.06%)、氟哌噻吨美利曲辛(18.74%)、唑吡坦(18.37%)、奥拉西坦(15.65%)、艾司唑仑(15%)、茴拉西坦(13.4%)和吡拉西坦(13.31%);前10位中药为舒血宁注射液(16.4%)、疏血通注射液(15.18%)、银杏叶提取物(14.71%)、天麻素(12.46%)、灯盏细辛注射液(11.34%)、血栓通(8.53%)、丹红注射液(6.37%)、复方甘草片(5.81%)、三七通舒胶囊(5.72%)和苦碟子注射液(5.34%)。合并用药中,西药之间使用最多的是阿普唑仑与奥氮平合用,西药与中药之间使用最多的是西药-催眠药和中药-活血化瘀剂合用。基于现有数据及分析方法发现失眠患者合并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及焦虑抑郁障碍为主,合并疾病的种类随年龄出现增长趋势,尤其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突出。失眠患者使用频率最高的催眠药是阿普唑仑,而超指南外使用抗精神病药奥氮平也值得关注。但由于该数据来源于住院的失眠患者,而并未包括更大数量的门诊失眠患者,因此该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真实世界 医院信息系统 合并疾病 用药情况
原文传递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病例的产程特点及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陶然 张敏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3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持续性枕横位和51例持续性枕后位病例的各阶段产程时间、异常产程及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Apgar评分(5min评分≤7分)等情... 目的探讨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程特点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持续性枕横位和51例持续性枕后位病例的各阶段产程时间、异常产程及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Apgar评分(5min评分≤7分)等情况,并与同期100例枕前位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异常产程发生率、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羊水粪染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对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对减少母儿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胎方位 母儿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基于阴阳理论阐述《伤寒论》三阴三阳病两种主要传变模式 被引量:1
3
作者 曹建恒 李国臣 +1 位作者 胡海波 孙义洋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0期1883-1888,共6页
伤寒论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和少阴病简称为三阴三阳病较六经病恰当,因后者易引起歧义。三阴三阳病是伤寒病的6个不同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病人体质、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的差异所导致。进展路径为“三阳病之太阳→少阳→阳明,... 伤寒论之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厥阴和少阴病简称为三阴三阳病较六经病恰当,因后者易引起歧义。三阴三阳病是伤寒病的6个不同阶段,其主要原因在于病人体质、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的差异所导致。进展路径为“三阳病之太阳→少阳→阳明,再至三阴病之太阴→厥阴→少阴”,这其中,少阳、厥阴病分别为三阳病、三阴病的枢纽,阳明、厥阴病为伤寒六病的2个极期。这2个极期是六病传变中热伤津路线的基点,也是后来明清温病学继承与发展的节点。由太阳进入少阳,少阳病热化伤津进入阳明、厥阴,最后发展成阴竭(阳闭)呈现出神昏、痉厥、动风、动血诸症,与病人内在体质偏热有关,进一步恶化进入少阴而亡阳;而另一条寒伤阳路线自少阳病寒化始(体质偏寒之故),最后进展为太阴→少阴,甚者厥脱。向愈路径分两种情况,三阳病阶段,阳明病转归少阳而愈;而三阴病阶段,要么太阴厥阴回转阳明少阳,要么厥阴少阴回转至太阴而愈。疾病是否传变以及如何传变皆是邪正交争的结果,与正气强弱密切相关。邪盛入里既伤阴津又损阳气,故仲景既扶助阳气又保护津液,其中尤以护阳为重中之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三阴三阳病 传变 合病 并病 温化 寒化 温病 病机
下载PDF
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的产程特点及预后 被引量:3
4
作者 王锋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7期71-73,共3页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产程特点及预后。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持续性枕横位产妇126例,枕后位产妇103例,枕前位产妇125例,比较三组产妇产程各期时间、异常产程以及母婴并发症(产道损伤、产... 目的分析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产妇的产程特点及预后。方法于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本院住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持续性枕横位产妇126例,枕后位产妇103例,枕前位产妇125例,比较三组产妇产程各期时间、异常产程以及母婴并发症(产道损伤、产后出血、羊水粪染Ⅱ°以上、新生儿5分钟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结果除第三产程外,枕横位组和枕后位组产妇产程各期时间均明显长于枕前位组(P<0.05或P<0.01);枕横位组产妇活跃期停滞,枕后位组产妇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或P<0.01);枕横位组、枕后位组产妇产后出血、羊水粪染、新生儿Apgar低分以及枕后位组产妇阴道损伤的发生率均高于枕前位组(P<0.05或P<0.01)。结论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产妇产程延长,母婴并发症发生率高,应重视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常胎方位 母婴并发症 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