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8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0
1
作者 张朝辉 王沁芳 杨娟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9,共3页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生态环境友好型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气、透水性,通过研究不同水灰比、灰集比、胶结材料及集料性能对透水混凝土强度和透水性的影响,为制备性能优良的透水混凝土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抗压强度 孔隙率 透水系数
下载PDF
大孔混凝土组成设计及路用性能 被引量:46
2
作者 郑木莲 王秉纲 胡长顺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0,共5页
提出了路面大孔混凝土排水基层材料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试验表明其有较高的强度及排水能力。通过试验及机理分析得出其具有较小的温度及干燥收缩性、良好的抗冻性等路用性能。
关键词 组成设计 路用性能 大孔混凝土 配合比 强度 空隙率 渗透系数 收缩性 抗冻性 公路 路面基层
下载PDF
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1
3
作者 张金喜 郭明洋 +1 位作者 杨荣俊 张莉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8-41,共4页
研究了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强度和气泡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含气量不会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较大影响,但却使气泡间隔系数大大降低,从而极大提高了其抗冻性能。引气剂品种对新拌混凝土含气量与硬化混凝土含气量的相关... 研究了引气剂对硬化混凝土强度和气泡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适宜的含气量不会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产生较大影响,但却使气泡间隔系数大大降低,从而极大提高了其抗冻性能。引气剂品种对新拌混凝土含气量与硬化混凝土含气量的相关性、硬化混凝土气泡间隔系数会产生显著影响,仅通过测定新拌混凝土含气量来评价抗冻质量,可能会出现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引气剂 抗压强度 气泡特征 抗冻性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29
4
作者 张朝辉 王沁芳 +2 位作者 杨江金 廖佳庆 杨娟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2,共3页
根据透水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对其配制参数和配合比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总孔隙率为第一设计参数,抗压强度为第二参数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经过试验证明:采用该方法制备的透水混凝土具有良好的透水性和强度,能够达到最初设计要求。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配合比 孔隙率 抗压强度
下载PDF
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初探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智 钱觉时 +1 位作者 张朝辉 石从黎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21-124,共4页
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高强度的生态型混凝土,但由于缺乏合适、统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应用。根据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了以孔隙率为主设计参数、通过改变胶结材料和骨料粒径来满足强度的... 多孔混凝土是一种具有较大孔隙率和较高强度的生态型混凝土,但由于缺乏合适、统一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阻碍其应用。根据多孔混凝土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要求,确定了以孔隙率为主设计参数、通过改变胶结材料和骨料粒径来满足强度的配合比的设计思路。设计方法为首先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选用的材料,再确定单位体积混凝土中骨料的用量,然后根据骨料的表观密度和设计要求的孔隙率确定胶结材料用量,最后根据成型工艺的要求确定水灰比,从而确定单位体积水泥用量和拌合水用量。试配结果表明该多孔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具有可靠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孔隙率 强度
下载PDF
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性能 被引量:29
6
作者 许国东 高建明 吕锡武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04-507,共4页
设计制作了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试验装置,对5种不同粗骨料粒径和空隙率的多孔混凝土进行了水质净化性能试验.附着在多孔混凝土表面的生物体的数量可间接地通过溶解氧(DO)的消耗量来检测.多孔混凝土的水质净化性能可通过总磷(TP)和总... 设计制作了多孔混凝土水质净化试验装置,对5种不同粗骨料粒径和空隙率的多孔混凝土进行了水质净化性能试验.附着在多孔混凝土表面的生物体的数量可间接地通过溶解氧(DO)的消耗量来检测.多孔混凝土的水质净化性能可通过总磷(TP)和总氮(TN)的去除量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多孔混凝土在水中具有富集营养物质,使生物膜附着生长其上的效应;采用10~20mm粒径的集料所制备的空隙率为25%的多孔混凝土其水质净化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生物膜 水质净化 空隙率 TP TN
下载PDF
植生型多孔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黄剑鹏 胡勇有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1-104,共4页
采用"造壳法"及无振荡分层压制方法制作了多孔混凝土,为满足工程应用和植物生长要求,对多孔混凝土厚度、矿物掺加量及各主要配合比进行了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该法能够制作出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其中搅拌过程的预拌水量的控制是重要步骤... 采用"造壳法"及无振荡分层压制方法制作了多孔混凝土,为满足工程应用和植物生长要求,对多孔混凝土厚度、矿物掺加量及各主要配合比进行了试验优化。结果表明,该法能够制作出植生型多孔混凝土,其中搅拌过程的预拌水量的控制是重要步骤。多孔混凝土的厚度宜控制在10-15cm之间。矿渣的加入能提高多孔混凝土的性能,其掺合比宜控制在5%-20%,且10%时最佳。多孔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水灰比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随骨灰比的减小及骨料粒径的降低而升高;而孔隙率及透水系数则降低。适宜的配合比为水灰比0.33-0.37,骨灰比5-7,骨料级配为10-20 mm占总量的30%、10-30mm占总量的70%。制得的多孔混凝土的28 d抗压强度为6-12 MPa,孔隙率大于21%,透水系数大于20m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混凝土 配合比 抗压强度 孔隙率 透水系数
下载PDF
Effects of binder strength and aggregate size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void ratio of porous concrete 被引量:22
8
作者 P. Chindaprasirt S. Hatanaka +2 位作者 N. Mishima Y. Yuasa T. Chareera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14-719,共6页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binder strength, porous concretes with 4 binder strengths between 30.0-135.0 MPa and 5 void ratios between 15%-35%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the same aggregate, the rates of ... To test the influence of binder strength, porous concretes with 4 binder strengths between 30.0-135.0 MPa and 5 void ratios between 15%-35%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for the same aggregate, the rates of strength reduction due to the increases in void ratio were the same for binders with different strength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aggregate size, 3 single size aggregates with nominal sizes of 5.0, 13.0 and 20.0 mm (Nos. 7, 6 and 5 according to JIS A 5001) were used to make porous concrete. The strengths of porous concrete are found to be dependent on aggregate size. The rate of strength reduction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small aggregate size i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with larger aggregate size. At the same void ratio, the strength of porous concrete with large aggregate is larger than that with small aggregate. The general equations for porous concrete are related to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void ratio for different binder strengths and aggregate siz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ment paste porous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void ratio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林有贵 凌桂芳 +1 位作者 周书林 陆勇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0-22,共3页
FWD检测混凝土板底脱空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方法,但目前我国公路管养部门极少配备这种仪器。为满足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需要,本文探索用贝克曼梁检测混凝土板横缝处和板中弯沉,应用Winkeler地基板的弯沉与荷载关系式,反算板中和板... FWD检测混凝土板底脱空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方法,但目前我国公路管养部门极少配备这种仪器。为满足目前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的需要,本文探索用贝克曼梁检测混凝土板横缝处和板中弯沉,应用Winkeler地基板的弯沉与荷载关系式,反算板中和板边处地基反应模量,通过对比该模量判定混凝土板底是否脱空。该法得到了现场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贝克曼梁 弯沉 脱空
下载PDF
水灰比对混凝土气泡特征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郭明洋 杨荣俊 张金喜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3-16,共4页
为指导抗冻混凝土的设计与评估,采用先进的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测试设备,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对混凝土气泡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相同时,水灰比对硬化混凝土的气泡间隔系数、平均气泡直径及比表面积、气泡的... 为指导抗冻混凝土的设计与评估,采用先进的硬化混凝土气泡结构测试设备,通过试验研究了水灰比对混凝土气泡特征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相同时,水灰比对硬化混凝土的气泡间隔系数、平均气泡直径及比表面积、气泡的孔径分布等特征会产生显著的影响。随水灰比的增加,气泡间隔系数变大,气泡结构变差,这将对混凝土抗冻性产生重要影响。建议相关规范在对引气混凝土的含气量及气泡间隔系数进行规定时,应充分考虑水灰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抗冻性 水灰比 气泡特征
下载PDF
透水混凝土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20
11
作者 刘霞 王加荣 +1 位作者 吴冬 罗华明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20-122,共3页
主要介绍透水混凝土的研制和应用过程。比较了粒径为10~20mm和5~10mm的碎石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差别,论证了水泥用量、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的影响,达到了C25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较高强度,并且在奥林匹克公园得到了成... 主要介绍透水混凝土的研制和应用过程。比较了粒径为10~20mm和5~10mm的碎石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差别,论证了水泥用量、水灰比对透水混凝土强度、透水系数和孔隙率的影响,达到了C25强度等级混凝土的较高强度,并且在奥林匹克公园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孔隙率 透水系数 混凝土强度
下载PDF
大孔隙混凝土排水基层的施工与检测 被引量:15
12
作者 郑木莲 徐江萍 王秉纲 《公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6-61,共6页
提出了 2种形式的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 ,通过试验路施工总结出大孔隙混凝土排水基层的施工工艺。在施工完成后对其强度及空隙率等指标进行了检测 ,并对其排水性能进行了验算。
关键词 大孔隙混凝土 排水基层 路面结构 公路 施工工艺 强度 空隙率 检测
原文传递
透水混凝土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曾伟 石云兴 +2 位作者 彭小芹 霍亮 戢文占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18,共4页
对边长分别为100、150、200m m的透水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进行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尺寸试块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对于边长150m m的立方体试块,除了10%孔隙率的边长100m m立方体... 对边长分别为100、150、200m m的透水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进行对比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不同尺寸试块强度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相对于边长150m m的立方体试块,除了10%孔隙率的边长100m m立方体试块尺寸效应不明显外,15%和20%孔隙率条件下的边长分别为100、200m m立方体试块的尺寸效应以及10%孔隙率的边长200m m立方体试块的尺寸效应都超过普通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混凝土 尺寸效应 线性回归分析 孔隙率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雪松 朱艳峰 黄林冲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40-142,147,共4页
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有许多优势,但是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当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3%时,可显著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且低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的空... 泡沫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有许多优势,但是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低影响其进一步的应用。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当聚丙烯纤维掺量为0.3%时,可显著地提高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且低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泡沫混凝土的空隙有补强作用,而高掺量的聚丙烯纤维会使泡沫混凝土中的空气空隙增多反而降低泡沫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同时,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对泡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泡沫混凝土 力学性能 空隙
下载PDF
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探索 被引量:17
15
作者 王兆 杨锐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0-103,共4页
主要介绍绿色混凝土涵义及分类,重点研究了植被绿化型混凝土、透水型混凝土、水生物保护型混凝土的配制过程与应用,包括材料筛选、配合比选择、制作要点、施工过程,为减轻城市生态系统失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绿色混凝土 孔隙率 透水系数 水灰比
下载PDF
聚丙烯纤维对再生粗集料透水性混凝土的影响 被引量:15
16
作者 满都拉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4-699,706,共7页
透水混凝土是具有拱架结构的多孔混凝土。本试验采用高质化处理过的再生粗集料质量替换普通粗集料30%,掺聚丙烯纤维(0.0%、0.5%、0.1%、1.5%,质量分数),进行了聚丙烯纤维对多孔混凝土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的影响分析,并讨论了... 透水混凝土是具有拱架结构的多孔混凝土。本试验采用高质化处理过的再生粗集料质量替换普通粗集料30%,掺聚丙烯纤维(0.0%、0.5%、0.1%、1.5%,质量分数),进行了聚丙烯纤维对多孔混凝土强度、有效孔隙率、透水系数的影响分析,并讨论了多孔混凝土的干温缩特性,为再生粗集料多孔混凝土的设计与应用提供了依据。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对再生粗集料多孔混凝土的增强效果显著;纤维掺量在0.0%~1.5%之间时,对多孔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影响有限;粗集料粒径90%在10~20 mm之间时,透水系数基本随纤维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透水系数变化量不大,掺1.5%聚丙烯纤维的透水系数达到2.4 cm/s;多孔混凝土有较小的干温缩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纤维 再生粗集料 透水混凝土 空隙率 渗透系数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及其检测方法 被引量:15
17
作者 邱丽章 王端宜 《中南公路工程》 2007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阐述了脱空的机理并介绍目前利用FWD表面弯沉判定脱空的两种方法:截距法和夹角法,以及这两种方法在试验路的验证情况。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板底脱空 脱空检测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与传荷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胜 陈明宪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8-72,共5页
从地基承载模型出发,对脱空状况下的土基承载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Winkler地基板在脱空状况下的反分析方法,并以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心受荷板与边板的传荷特性为基础,提出了混凝土板综合传荷系数的计算式;结合工程实践,对不同路面结构... 从地基承载模型出发,对脱空状况下的土基承载原理进行分析,建立了Winkler地基板在脱空状况下的反分析方法,并以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中心受荷板与边板的传荷特性为基础,提出了混凝土板综合传荷系数的计算式;结合工程实践,对不同路面结构参数的脱空板进行多级荷载试验和模量反算,并分别研讨了不同级别荷载作用下脱空与传荷能力之间相互影响及作用机理,为路面性能评价及改造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空现象 模量反算 水泥混凝土路面 传荷能力 性能评价
下载PDF
含孔隙混凝土二维细观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陈青青 张煜航 +2 位作者 张杰 王志勇 王志华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2-194,共13页
根据混凝土的细观组成和结构特点,对传统二维建模方法加以继承与改进,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分步入侵判定算法.将孔隙直观地反映在模型中,建立了不同的含孔隙混凝土细观模型.对含圆形、椭圆形、多边形骨料与圆形、椭圆形孔隙的混凝土标准试... 根据混凝土的细观组成和结构特点,对传统二维建模方法加以继承与改进,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分步入侵判定算法.将孔隙直观地反映在模型中,建立了不同的含孔隙混凝土细观模型.对含圆形、椭圆形、多边形骨料与圆形、椭圆形孔隙的混凝土标准试件分别进行了建模研究,结果表明本文的算法具有较强适用性.同时,通过对不同面积率与多种形状骨料/孔隙混凝土的大量建模进一步验证了该算法的效率.模拟了混凝土试件在单轴压缩下的准静态力学性能,分析了混凝土内部孔隙对其裂纹扩展的主要路径、破坏模式以及宏观力学性能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细观结构 孔隙 入侵判定 裂纹扩展
下载PDF
基于贯入阻力测试系统的聚氨酯混凝土压实时机确定方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徐世法 张业兴 +3 位作者 郭昱涛 马春锋 高登峰 彭庚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6-235,共10页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聚氨酯混凝土因强度形成影响因素多而导致压实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捷直观的压实时机确定方法。首先针对自主研发的聚氨酯混凝土设计了一种贯入阻力测试系统,将容许空隙率(1.5%~4.0%)作为压实效果评价标准,... 为了解决实际工程中聚氨酯混凝土因强度形成影响因素多而导致压实时机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一种便捷直观的压实时机确定方法。首先针对自主研发的聚氨酯混凝土设计了一种贯入阻力测试系统,将容许空隙率(1.5%~4.0%)作为压实效果评价标准,通过重复性试验确定可压实贯入阻力范围值,提出以聚氨酯混凝土贯入阻力量化其固化反应程度的方法,进一步建立以催化剂用量为唯一可控因素的施工可压实时间预测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湿度及催化剂用量代表性组合的试验条件下,当聚氨酯混凝土的贯入阻力在可压实贯入阻力值范围(0.20 kN±0.03 kN)内时,其马歇尔试件空隙率可满足容许空隙率(1.5%~4.0%)范围要求,相应的可压实时间预测模型相关系数高(R2=0.89)且差异性极显著。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聚氨酯混凝土 贯入阻力测试 压实时机 空隙率 预测模型 工程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