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3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象条件变化对哈尔滨市空气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高煜中 潘华盛 +3 位作者 张桂华 李铁 周秀杰 侯兆滨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1-365,共5页
用大量观测事实、统计相关分析表明 ,气象条件包括气压形势场、相对湿度 (高空露点温度 )、气温、风速和大气的稳定性等变化 ,对空气污染物的PM1 0 、SO2 和NO2 浓度扩散程度的影响是明显的有规律的。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 ,地面和高空... 用大量观测事实、统计相关分析表明 ,气象条件包括气压形势场、相对湿度 (高空露点温度 )、气温、风速和大气的稳定性等变化 ,对空气污染物的PM1 0 、SO2 和NO2 浓度扩散程度的影响是明显的有规律的。在不同季节、不同时期 ,地面和高空气象因子作用是不同的。但另一方面 ,由于污染源因季节冷暖程度不同 ,排放量很难掌握 ,因此 ,气象条件对污染的影响有不确定的一面 ,使问题变得复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物浓度 气象条件 气象因子 降水稀释作用
下载PDF
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元素性质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刘世海 余新晓 于志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15,共4页
对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性质研究表明 :在研究期间 ,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以加权平均值之和来计 ,6月份化学元素含量最高 ,观测时段内所测定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 12 0 0 11mg L ,各元素含量按大小... 对北京密云水库集水区板栗林水化学性质研究表明 :在研究期间 ,不同月份大气降水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以加权平均值之和来计 ,6月份化学元素含量最高 ,观测时段内所测定元素加权平均值之和为 12 0 0 11mg L ,各元素含量按大小排序为Ca >N >K >Mg >Na >P >Fe>Zn >Cu >Mn ;大气降水经过林层后 ,林内穿透降水和树干茎流中各化学元素含量变化基本一致 ,大多数元素含量增加 ,林内穿透降水化学元素含量之和为 17 110 5mg L ,树干茎流为 35 5 0 74mg L ,比大气降水分别高出 5 10 94mg L和 2 3 5 0 6 3mg L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降水 穿透降水 树干茎流 水源保护林 板栗林 化学元素 化学性质 密云水库 集水区
下载PDF
1960—2017年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刘向培 佟晓辉 +2 位作者 贾庆宇 辛卓航 杨剑刃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9,共10页
降水集中程度是反映降水结构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7年中国773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程度(Q),研究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降水量、海洋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年平均Q值为0.38,南北较低中间较高;... 降水集中程度是反映降水结构的重要指标。基于1960—2017年中国773个气象站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程度(Q),研究中国降水集中程度的时空特征,分析其与降水量、海洋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国年平均Q值为0.38,南北较低中间较高;冬季和秋季的降水集中程度相对较高,平均Q值分别为0.53和0.51,夏季和春季相对较低,分别为0.39和0.48。(2)年降水集中程度变化趋势较小,总体上略有上升,东南升高西北降低;在年和季尺度,Q和降水量均表现出较强的负相关性,年尺度相关系数为-0.71,秋季的相关性最强,相关系数为-0.89,春季的相关性最弱,相关系数为-0.70,降水集中程度和降水量共同影响水旱灾害受灾面积。(3)Q与NINO3.4指数间的相关性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先增大后减小,当滞后时间为2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13,由北向南总体呈"-+-"分布;与PDO指数间的相关系数随着滞后时间的延长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当滞后时间为4个月时相关系数最大,平均为0.12,以负相关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程度 降水结构 降水量 空间分布 变化趋势
下载PDF
近二十年我国大气降水氚浓度及其变化 被引量:17
4
作者 张琳 王莹 刘福亮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2008年第6期94-96,共3页
大气降水氚浓度的研究不仅能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而且能为运用同位素进行环境同位素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水文学、气象学和环境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以我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数据(1985年—2002年)为基础,对单个站点、多个站点... 大气降水氚浓度的研究不仅能提供重要的背景资料,而且能为运用同位素进行环境同位素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水文学、气象学和环境学科的研究提供一种有效的手段。以我国大气降水同位素监测数据(1985年—2002年)为基础,对单个站点、多个站点进行年际尺度的氚浓度的分析,讨论了氚浓度的时空变化的趋势及气象因素、地理要素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浓度 大气降水 同位素 变化趋势
下载PDF
开都河流域降水与径流年内分配特征及其变化的同步性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薛杰 李兰海 +2 位作者 李雪梅 姚亚楠 常存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9-104,共6页
基于开都河流域巴音布鲁克气象站和大山口水文站1960-2007年的逐月降水和径流数据,文中通过采用集中度与集中期为量化指标,对开都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同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代降水与径流年内... 基于开都河流域巴音布鲁克气象站和大山口水文站1960-2007年的逐月降水和径流数据,文中通过采用集中度与集中期为量化指标,对开都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变化以及两者变化的同步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年代降水与径流年内分配各自具有明显的差异,80年代夏季降水量与夏季径流量显著偏小,而2000-2007年却显著偏大,同时这时期年径流量显著增多、最大径流量出现时间较其他年代有所推迟;(2)近48年来,降水量和径流量的集中度都有缓慢的下降趋势,两者的年际变化有很好的同步性。降水量和径流量的集中期有微弱的上升趋势,但它们的同步性较差;(3)不同年代冬季降水量与同期径流量变化是不同步的,而年内其他季节,径流量分配过程主要依赖于降水量变化,降水和径流峰值表现出了很强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都河 集中度 集中期 径流 降水
原文传递
全球大气降水中年平均氚浓度的恢复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章艳红 叶淑君 吴吉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氚作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同位素可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领域,由于实测资料的稀缺,极大地限制了氚的应用。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选用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发布的1960~2005年南纬50°至北纬70°区域内氚值实测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 氚作为一种天然的环境同位素可广泛应用于水文地质领域,由于实测资料的稀缺,极大地限制了氚的应用。为了能够解决这一问题,选用国际原子能机构最近发布的1960~2005年南纬50°至北纬70°区域内氚值实测资料,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建立了全球大气降水中年平均氚浓度的恢复模型。选取了三个任意典型站点对采用"直接求参法"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和一个任选站点对采用"间接求参法"所建模型进行了验证,然后以南京站为例对模型进行了具体应用。因子分析应用于全球氚值恢复具有物理意义明确、适用范围广泛、操作方法简单、影响因素少,很好地恢复出氚值变化曲线的峰值和形态等特点。分析结果表明全球模型输出结果与实测值吻合,不但具有全球适用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全球模型精度欠佳的问题,为资料稀缺和无资料地区1960~2005年大气降水中年平均氚浓度恢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对模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也提出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氚浓度 大气降水 因子分析 最小二乘法 全球
下载PDF
高浓度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动力学 被引量:11
7
作者 周秋生 李小斌 +3 位作者 彭志宏 刘桂华 赵清杰 吴洁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57-561,共5页
引入瞬时晶种系数Krt,以[(ρ-ρc)/ρf]n2为过饱和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推动力,导出了高浓度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在高浓度条件下晶种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30.84kJ/mol。应用所导出的动力学方程,对分解温度、... 引入瞬时晶种系数Krt,以[(ρ-ρc)/ρf]n2为过饱和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推动力,导出了高浓度铝酸钠溶液晶种分解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得到在高浓度条件下晶种分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为30.84kJ/mol。应用所导出的动力学方程,对分解温度、苛性碱浓度、过饱和度等因素对高浓度条件下晶种分解过程的影响进行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该过程的控制方式由铝酸钠溶液较低浓度时的表面化学反应控制转变为高浓度的扩散控制或混合控制,从而导致铝酸钠溶液高浓度时的活化能明显低于其较低浓度时的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酸钠溶液 浓度 分解 动力学
下载PDF
一种新的反映我国降水季节内非均匀性特征的方法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睆 陆尔 +1 位作者 赵玮 李慧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55-663,共9页
利用中国55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度PCD、新的集中程度方法 Q和旱涝指数W分别讨论了中国夏季降水季节内非均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集中,西北地区中部和西南地区降水较分散,东... 利用中国553个台站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集中度PCD、新的集中程度方法 Q和旱涝指数W分别讨论了中国夏季降水季节内非均匀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降水相对集中,西北地区中部和西南地区降水较分散,东部整体降水并不集中,但黄河中下游地区降水相对集中。新疆和西藏地区西部、西北地区中部以及东南沿海等地降水集中程度逐渐趋于分散,Q在华北和东北大部分地区显示趋于集中,PCD则相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和华南沿海W值较大,易发生洪涝,西部地区W值较小,相对容易发生干旱。西藏、青海部分地区以及长江、黄河流域发生干旱或洪涝灾害较频繁,西南地区W年际变化很小。1960—1980年代W大多偏小于平均值,1981—1993年W变化幅度较大,1994年后W多偏大于平均值,全国大部分地区W值多为增大趋势。另外W有显著的2~3 a和7~8 a的震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集中程度 降水结构 旱涝灾害 非均匀性
下载PDF
The Strong El Ni?o of 2015/16 and Its Dominant Impacts on Global and China's Climate 被引量:11
9
作者 翟盘茂 余荣 +6 位作者 郭艳君 李庆祥 任雪娟 王亚强 徐文慧 柳艳菊 丁一汇 《Journal of Meteor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283-297,共15页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ed climate impacts of the 2015/16 ENSO cycle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latest global climate observational data,especially that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 The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conditions and the related climate impacts of the 2015/16 ENSO cycle were analyzed,based on the latest global climate observational data,especially that of Chin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strong El Nino event fully established in spring 2015 and has been rapidly developing into one of the three strongest El Nino episodes in recorded history.Meanwhile,it is also expected to be the longest event recorded,attributable to the stable maintenance of the abnormally warm conditions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Ocean since spring 2014.Owing to the impacts of this strong event,along with climate warming background,the global surface temperature and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over Chinese mainland reached record highs in 2015.Disastrous weather in various places worldwide have occurred in association with this severe El Nino episode,and summer precipitation has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North China,especially over the bend of the Yellow River,central Inner Mongolia,and the coastal areas surrounding Bohai Bay.Serious drought has occurred in some of the above areas.The El Nino episode reached its peak strength during November-December 2015,when a lower-troposphere anomalous anticyclonic circulation prevailed over the Philippines,bringing about abnormal southerlies and substantially increased precipit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At the same time,a negative phase of the Eurasia-Pacific teleconnection pattern dominated over the mid-high latitudes,which suppressed northerly winds in North China.These two factors together resulted in high concentrations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 and frequent haze weather in this region.Currently,this strong El Nino is weakening very rapidly,but its impact on climate will continue in the coming months in some regions,especially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ong E1 Nifio episode temperature disastrous weather and climate precipitation PM2.5 concentration
原文传递
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凌俊 秦会敏 郦和生 《石化技术》 CAS 2011年第2期9-11,共3页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考察了沉淀剂用量、沉淀剂配比、溶液pH值、反应温度、搅拌反应时间和静置沉降时间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50℃以下,加入n(Ca^(2+))/n(F^-)为2.5的Ca(OH)_2乳液,控制pH值为8.0,搅拌反应10m... 采用化学沉淀法处理高浓度含氟废水,考察了沉淀剂用量、沉淀剂配比、溶液pH值、反应温度、搅拌反应时间和静置沉降时间对除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在50℃以下,加入n(Ca^(2+))/n(F^-)为2.5的Ca(OH)_2乳液,控制pH值为8.0,搅拌反应10min,静置沉降2h,处理后废水中的氟离子浓度降低至10mg/L以下,达到废水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废水 高浓度 化学沉淀
下载PDF
近20年渤海叶绿素a浓度时空变化 被引量:9
11
作者 田洪阵 刘沁萍 +2 位作者 Joaquim I.Goes Helga do Rosario Gomes 杨萌萌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渤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和重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该区浮游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 浮游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基础,对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作用。渤海作为我国最大的内海和重要渔业生物的产卵场、育幼场和索饵场,该区浮游植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叶绿素a浓度是反映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标。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平台,对1997–2010年的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叶绿素a浓度数据和2002–2018年的水色卫星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传感器(MODISAqua)叶绿素a浓度数据进行合并,并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近20年来,渤海全年叶绿素a浓度增加了14.1%,且增加显著。叶绿素a浓度在所有季节都呈现增加趋势;除11月外,其他各月都呈现稳定或增加趋势。从滦河入河口沿岸至渤海海峡的渤海中部,叶绿素a浓度增加较明显。同时也分析了海洋表面温度、风速和降水量数据。夏季渤海周边区域降水量和风速增加以及秋季海表温度的降低都有助于同季叶绿素a浓度的升高。渤海浮游植物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浓度 降水 海洋表面温度 风速 SEAWIFS MODIS AQUA Google EARTH Engine 渤海
下载PDF
承德市降水对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的清除作用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童俊 孟旭芹 +3 位作者 孟凯 赵亮 彭九慧 钱倩霞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7-362,共6页
利用承德市2018—2020年逐小时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PM_(2.5)和PM_(10)基础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不同风速影响下浓度变化规律,探讨基础浓度和风速订正后降水对污染物的湿清除作用。结果... 利用承德市2018—2020年逐小时细颗粒物(PM_(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_(10))监测数据和气象观测资料,分析PM_(2.5)和PM_(10)基础浓度时间变化特征及不同风速影响下浓度变化规律,探讨基础浓度和风速订正后降水对污染物的湿清除作用。结果表明:(1)PM_(2.5)和PM_(10)基础浓度均值均为11月至次年3月较大,4、10月次之,5—9月较小。(2)秋、冬季风对PM_(2.5)清除效果较明显;风对PM_(10)全年总体有清除作用,但风速大于8 m/s,会导致春季PM_(10)浓度暴增。(3)降水过程对PM_(2.5)和PM_(10)均有很好的清除作用,清除率大多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大而增大,降水对PM_(10)的清除率高于PM_(2.5)。(4)中雨及以上等级降水过程结束后,PM_(2.5)和PM_(10)空气质量指数均为良好及以上等级。(5)当PM_(2.5)和PM_(10)初始质量浓度高于60、110μg/m^(3)时,不同等级的降水过程均可明显降低PM_(2.5)和PM_(10)浓度。当PM_(2.5)和PM_(10)初始质量浓度低于60、110μg/m^(3)且雨强小于5 mm/h时,PM_(2.5)和PM_(10)浓度有反弹升高现象,其中当雨强小于2 mm/h时,初始浓度越低反弹的可能性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浓度 风速 湿清除 初始浓度 降水 雨强
下载PDF
近50年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丽仙 杨帆 +4 位作者 杨洋 李姣 赵兰兰 胡成龙 李长江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20,127,共9页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中部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盘龙江上游的松华坝水库以上区域及南部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存在31 a的主周期,中部主城区降水集中度高于南部地区;(3)汛期降水的中心整体呈现向东部、南部方向偏移的态势,且移动趋势显著;(4)滇池流域旱涝频发,尤其盘龙江中段昆明主城区为旱涝多发区。该成果对滇池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流域 汛期降水 集中度 集中期 降水中心 旱涝特征
下载PDF
重庆芙蓉洞洞穴水DIC-δ^(13)C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4
作者 黄春霞 李廷勇 +6 位作者 韩立银 李俊云 袁娜 王海波 张涛涛 赵鑫 周菁俐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9-306,共8页
为了研究芙蓉洞滴水和池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DIC-δ^(13)C)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芙蓉洞进行了洞穴监测。结果显示芙蓉洞山体土壤CO_2浓度和洞内空气CO_2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 为了研究芙蓉洞滴水和池水中溶解无机碳碳同位素(DIC-δ^(13)C)的变化特征、影响因素及其气候环境指示意义,于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芙蓉洞进行了洞穴监测。结果显示芙蓉洞山体土壤CO_2浓度和洞内空气CO_2浓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半年浓度偏高,冬半年浓度偏低,受温度和降水量的共同影响。芙蓉洞5个滴水点的DIC-δ^(13)C平均值为-8.98‰,两个池水点的DIC-δ^(13)C平均值为-6.98‰,池水的DIC-δ^(13)C比滴水的重2‰。对应2013年7月的干旱气候,洞穴水DIC-δ^(13)C在10月相应出现明显偏重值,偏轻的DIC-δ^(13)C值则是对湿润气候的滞后响应。洞穴水的DIC-δ^(13)C变化对地表气候的响应具有明显的滞后期。洞穴水DIC-δ^(13)C主要受土壤CO_2的影响,基岩溶解作用、包气带的开放性等因素也会对洞穴水DIC-δ^(13)C造成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尺度上,洞穴水DIC-δ^(13)C变化响应了当地降水量以及地表湿润状况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水DIC-δ^13C 土壤CO_2浓度 水化学特征 温度和降水 芙蓉洞
下载PDF
不同硫源对小球诺卡氏菌R-9生长和脱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明芳民 邢建民 +5 位作者 缑仲轩 李珊 刘国梁 谢渝春 刘会洲 陈家镛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413-1417,共5页
用氯化钡沉淀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证明小球诺卡氏菌 (Nocardiagloberula)R 9从二苯并噻吩中脱除的含硫产物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水相 .比较了R 9分别以二苯并噻吩、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作为惟一硫源时的生长和脱硫活性 .结果表明 ... 用氯化钡沉淀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 ,证明小球诺卡氏菌 (Nocardiagloberula)R 9从二苯并噻吩中脱除的含硫产物以硫酸盐的形式存在于水相 .比较了R 9分别以二苯并噻吩、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作为惟一硫源时的生长和脱硫活性 .结果表明 ,二苯并噻吩、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均可以作为R 9的生长硫源 ,且高浓度 ( 2 5mmol·L- 1 )硫酸钠和二甲基亚砜对细胞的生长不产生抑制作用 .2mmol·L- 1 左右的硫酸钠或二甲基亚砜作为硫源时培养的细胞脱硫活性最高 .提高硫源和碳源浓度可以提高R 9在发酵罐中的比生长速率和细胞浓度 (OD6 0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脱硫活性 二苯并噻吩 NOCARDIA globerula 生长 生物脱硫
下载PDF
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水文学过程的养分特性(英文)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大伦 项文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369-1376,共8页
根据 5 a定位观测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 2 4~ 2 8a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水文学过程中的养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冠降水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重要来源 ,其中 Ca的养分含量最高 ,P的含量最低。林内穿透水各养分元... 根据 5 a定位观测的数据 ,对湖南会同 2 4~ 2 8a生的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各水文学过程中的养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林冠降水是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养分输入的重要来源 ,其中 Ca的养分含量最高 ,P的含量最低。林内穿透水各养分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林冠降水中养分的含量。除 Ca外 ,树干茎流中其它养分元素的含量为林冠降水的 6倍以上。可见 ,林内穿透水和树干茎流是杉木林生态系统内养分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养分利用率。地表径流中除硝态氮外 ,各元素的含量与穿透水的含量接近 ,其中 P、Na和 K三种元素的含量较低 ,但未超过林冠降水中养分元素含量。地下径流中 N和 K的含量较低 ,而 Ca的含量与林冠降水相比没有差异。因而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不可避免的造成生态系统的养分损失 ,但 2 4~ 2 8a生杉木林生态系统的调控能力较强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量较小 ,生态系统的养分损失也相对较小 ,养分为净积累。不同季节之间水文学过程中养分元素含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降水形态、雷电和地形等要素影响养分元素含量。硝态氮在冰雹中未检出 ,而在雨水中的含量是雪水的 2倍。铵态氮、K和 Mg等元素在雨水中的含量最高。P和 Ca以雪水的含量最高 ,与雨水和冰雹相比不存在数量级差异。雷电明显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水文学过程 养分含量 降水形态 地形
下载PDF
近60年三江源地区降水集中度和季节性降水特征变化分析
17
作者 杜娟 于晓晶 +1 位作者 黎小东 敖天其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6-840,共15页
三江源作为“中华水塔”,是中国重要的淡水之源和生态系统屏障。降水集中度、季节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演变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的关键过程,对植被生长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20年的CN05.1... 三江源作为“中华水塔”,是中国重要的淡水之源和生态系统屏障。降水集中度、季节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演变是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的关键过程,对植被生长和水资源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中国气象局1961-2020年的CN05.1日降水格点数据,计算了三江源的降水集中度指数(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PCI),厘清了三江源降水集中度和降水年内分配的演变规律,研究了季节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的气候态、年际变化、长期趋势以及距平变化。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降水集中指数PCI为17.5,降水具有一定集中性;整个区域PCI由东南向西北递增,降水集中度增大;近60年三江源地区PCI以-1.71%·(10a)^(-1)的变化率减小,降水的年内分配趋于均匀;生长季降水分配的减少将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维持。(2)近60年不同季节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整体呈现显著增加趋势,夏季降水频率减少,其他季节降水频率增加;春夏秋三个季节降水强度的增加主导了降水量的增加,冬季降水频率的增加主导了降水量的增加。冬春季增湿高于夏秋季,春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增长率为8.09%·(10a)-1和6.94%·(10a)^(-1),冬季降雪量和降雪频率的增长率为7.27%·(10a)^(-1)和4.4%·(10a)^(-1);长江源区部分地区的旱涝分布趋于极端化,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加剧。(3)近60年三江源区域平均的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以每年1.36 mm、0.024%和0.0056 mm·d^(-1)的数值增加;降水量、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累积距平整体呈现负距平,突变年份分别为2003年、1989年和2003年;雨季降水频率减小,降水强度增加,旱季降水频率和降水强度均增加,这种变化在近10年尤为剧烈。本研究可以为该地区土壤侵蚀、农业生产、水资源管理以及气候变化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 降水集中度 降水频率 降水强度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不同水肥条件对玉米养分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强 宇万太 +1 位作者 张璐 周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283-288,共6页
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与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下辽河平原不同施肥与降水条件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在籽实与秸秆中的分配比以及每形成单位籽实产量所收获养分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及养分在籽实与秸秆中的分配... 利用持续16年的长期田间试验与气象观测资料,研究了下辽河平原不同施肥与降水条件对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养分在籽实与秸秆中的分配比以及每形成单位籽实产量所收获养分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体内养分浓度及养分在籽实与秸秆中的分配比例明显受施肥、降水及作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在平水年条件下,养分在籽实内累积的比例最高,其中N、P、K分别较偏旱或偏涝年景平均相对提高26.2%、33.3%和21.3%。同时,作物生长状况愈好,形成单位籽实产量所需养分量有减少的趋势,这些都说明良好的水肥条件有利作物生长,也有利于提高作物体内养分的转化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浓度 养分分配 降水 施肥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大气降水氚浓度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龙文华 陈鸿汉 +3 位作者 段青梅 李志 潘洪捷 刘荣益 《地质与资源》 CAS 2008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能识别输入输出数据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等特性,选用北半球(纬度22~74°)70个站点的IAEA/WMO大气降水氚浓度观测数据,建立了大气降水氚年平均浓度的恢复模型.通过对比认为:人工神经网络恢复的降水氚浓度能客观地反... 根据人工神经网络能识别输入输出数据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等特性,选用北半球(纬度22~74°)70个站点的IAEA/WMO大气降水氚浓度观测数据,建立了大气降水氚年平均浓度的恢复模型.通过对比认为:人工神经网络恢复的降水氚浓度能客观地反映其真实值,为无资料地区恢复1953年以来大气降水氚浓度提供了一种更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氚浓度 影响因素 大气降水
下载PDF
酸岩反应过程模拟实验及残酸离子变化规律——以大庆油田为例
20
作者 李伟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5期100-104,共5页
酸岩反应复杂,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离子,可能随着pH值升高生成二次沉淀,从而影响酸化效果,因此分析酸岩反应过程中离子变化规律是酸化配方的技术关键。选取盐酸、土酸与大庆油田储层岩屑模拟酸岩反应,通过反应后酸液pH值梯次调控,模拟... 酸岩反应复杂,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离子,可能随着pH值升高生成二次沉淀,从而影响酸化效果,因此分析酸岩反应过程中离子变化规律是酸化配方的技术关键。选取盐酸、土酸与大庆油田储层岩屑模拟酸岩反应,通过反应后酸液pH值梯次调控,模拟油层条件下酸岩反应进程及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pH值调节过程稀释倍数对残酸中金属离子浓度变化影响小,可不做考虑,放置时间以6 h为最佳;Ca^(2+)、Fe^(3+)、Al^(3+)是盐酸残酸产生二次沉淀的主要离子,Ca^(2+)、Fe^(3+)、Al^(3+)、Si^(4+)是土酸残酸产生二次沉淀的主要离子。在对酸岩反应机理及二次沉淀产生原因分析的基础上,自主研发了能减少酸岩反应二次沉淀的酸液——高络合酸,通过将高络合酸与土酸残酸进行定量对比和评价,验证了高络合酸具有抑制二次沉淀生成的效果,为提高酸化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酸 离子浓度 二次沉淀 PH值 络合能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