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rotective role of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in concanavalin A-induced hepatic injury 被引量:7
1
作者 Wenli Diao Fangfang Jin +4 位作者 Bing Wang Chen-Yu Zhang Jiangning Chen Ke Zen Limin Li 《Protein & Cell》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9期714-724,共11页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 cell-mediated fulminant hepatit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could prevent the concanavalin A (ConA)- induce... The mechanism underlying T cell-mediated fulminant hepatit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MDSCs) could prevent the concanavalin A (ConA)- induced hepatitis through suppressing T cell proliferation. We observed an increase in the frequencies of MDSCs in mouse spleen and liver at early stage of ConA treatment, implicating that the MDSCs might be involved in the initial resistance of mice against ConA- mediated inflammation. Subpopu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DSCs in liver of ConA-induced mice were mainly granulocytic MDSCs. Adoptive transfer of the bone marrow-derived MDSCs into ConA-treated mice showed that the MDSCs migrated into the liver and spleen where they suppressed T cell proliferation through ROS pathway. In addition, the frequencies of MDSCs in mic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the treatment with immune suppressor glucocorticoids. Transfer of MDSCs into the regulatory T cell (Treg)- depleted mice showed that the protective effect of MDSCs on ConA-induced hepatitis is Treg-independent. In conclusion, our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MDSCs possess a direct protective role in T cell-mediated hepatitis, and increasing the frequency of MDSCs by either adoptive transfer or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represents a potential cell-based therapeutic strategy for the acute inflammatory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eloid derived suppressor cells T cell-mediated hepatitis ROS GLUCOCORTICOIDS concanavalin A(cona adoptive transfer glucocorticoid treatment
原文传递
雷公藤红素缓解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柏永全 史睿 +4 位作者 茹凝玉 马丽蓉 王芙蓉 王文文 陈果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551-559,共9页
将36只同一批次体重无明显差异的7周龄C57雄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及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低、中、高剂量组(1.5、3、6mg/kg),连续灌胃7d后尾静脉注射20mg/kg刀豆蛋白A(concanavali... 将36只同一批次体重无明显差异的7周龄C57雄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及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低、中、高剂量组(1.5、3、6mg/kg),连续灌胃7d后尾静脉注射20mg/kg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地塞米松(0.5mg/kg)于刀豆蛋白给药前1h腹腔注射.注射8h后处死小鼠,取其血清分别检测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天冬氨酸转移酶(AST)的含量.取小鼠肝脾称重计算脏器系数,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用实时定量PCR法(RT-q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相关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巨噬细胞的极化方向,从而研究雷公藤红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结果显示:相较于正常组,模型组小鼠的肝组织明显发生急性肝炎,其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结构破坏,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雷公藤红素处理后肝组织症状明显好转,且存在显著性差异;雷公藤红素处理的小鼠血清中ALT和AST含量以及炎症因子TNF-α和IL-6含量显著下降,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抑炎因子IL-10的含量却显著升高,具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红素处理的小鼠肝组织中相关炎症基因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下降(P<0.05);流式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处理后,小鼠脾脏中M1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下降,M2型巨噬细胞比例明显增加,具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雷公藤红素能够通过抑制小鼠脾脏中巨噬细胞M1极化同时促进M2极化来缓解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雷公藤红素 刀豆蛋白A(cona) 巨噬细胞
原文传递
紫菜多糖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牛培勤 李静静 +3 位作者 周莹群 夏玉敬 卢洁 郭传勇 《世界临床药物》 CAS 2015年第10期668-673,共6页
目的探索紫菜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ConA模型组尾静脉注入20 mg/kg的ConA;紫菜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0.5、1及2 g/kg的... 目的探索紫菜多糖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3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ConA模型组尾静脉注入20 mg/kg的ConA;紫菜多糖低、中和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0.5、1及2 g/kg的紫菜多糖,连续给药30 d后,尾静脉注入20 mg/kg的ConA。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蛋白质印迹试验及免疫组化染色等多种方法评价不同剂量的紫菜多糖对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nA模型组的ALT、AST及TNF-α、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ConA模型组比较,紫菜多糖各剂量组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且呈浓度依赖性。ConA模型组肝脏病理切片出现大片水肿、坏死,紫菜多糖高剂量组坏死程度明显减弱(P<0.05)。与对照组相比,ConA模型组Bcl-2表达水平下降而Bax表达水平上升,紫菜多糖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表达情况正好与之相反(P<0.05)。结论紫菜多糖能通过降低肝酶及炎症因子的释放从而保护ConA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其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Bcl-2及Bax介导的线粒体内源性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多糖 刀豆蛋白A(cona) 肝损伤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3基因表达的调节 被引量:3
4
作者 叶治家 董燕麟 +2 位作者 曹廷兵 罗成基 程天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9-21,共3页
以刀豆球蛋白A(ConA)、佛波酯(PMA)、钙离子导入剂(A23187)单独或联合刺激小鼠淋巴细胞,以寻求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3(IL-3)基因表达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ConA可单独诱导IL-3基因的表... 以刀豆球蛋白A(ConA)、佛波酯(PMA)、钙离子导入剂(A23187)单独或联合刺激小鼠淋巴细胞,以寻求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3(IL-3)基因表达的最适条件。结果表明:ConA可单独诱导IL-3基因的表达,PMA或A23187不能单独诱导IL-3基因的表达,而必须联合使用才能起诱导作用,三种刺激剂联合使用的诱导效果约为单独使用ConA的3~4倍,PMA与A23187联合刺激诱导IL-3基因表达的效果较两种刺激剂其它方式组合诱导效果要好。揭示IL-3基因的最适表达依赖于蛋白激酶C(PKC)的激活及细胞内[Ca2+]i升高两条作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 基因表达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刀豆蛋白A条件化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邢咏新 张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研究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条件化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s)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揭取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联合组织块法进行RCECs的体外原代培养,分别用含有体积分数为5%... 目的研究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条件化培养基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rabbit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RCECs)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揭取后弹力层及内皮细胞联合组织块法进行RCECs的体外原代培养,分别用含有体积分数为5%、10%、15%、20%ConA的活化大鼠脾细胞条件上清液的RPMI1640培养基进行RCECs原代培养,并用含10%(体积分数)胎牛血清(fetal bovine serum,FBS)的RPMI1640培养基作为对照。神经烯醇化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细胞鉴定;噻唑蓝比色法观察各组RCECs生长的状况;SPSS11.0One-way ANOVA及LSD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进行了RCECs的体外培养,培养细胞内神经烯醇化酶阳性表达。ConA条件化培养基各组细胞增殖均高于对照组(P<0.001),且10%、15%ConA条件化培养基组的RCECs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实验组(P<0.001)。结论ConA条件化培养基具有促进RCECs生长的作用,可作为培养辅佐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内皮细胞 原代培养 刀豆蛋白A 噻唑蓝 神经烯醇化酶
下载PDF
人β-防御素3在体外对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孟庆刚 李琦 +3 位作者 赵鹏伟 温世勇 菅瑞珍 曹贵方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35,共3页
为了更充分地阐明人β-防御素3(HBD3)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试验先用CCK-8对不同浓度的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进行检测,进而筛选出最适ConA浓度,然后再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1,10,100,500,1 000 ng/mL)的HBD3协同最... 为了更充分地阐明人β-防御素3(HBD3)对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试验先用CCK-8对不同浓度的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进行检测,进而筛选出最适ConA浓度,然后再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1,10,100,500,1 000 ng/mL)的HBD3协同最适ConA浓度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结果表明:ConA的最适浓度为2μg/mL;浓度为1,10,100 ng/mL的HBD3可以显著促进2μg/mL 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但是伴随着HBD3浓度的不断升高这一作用逐渐降低,当浓度为500 ng/mL和1 000 ng/mL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说明HBD3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Con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具有促进作用,而超出这一浓度范围就会出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CK -8 淋巴细胞增殖 人β-防御素3(HBD3) 刀豆蛋白A(cona) 体外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激活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缓解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的小鼠急性爆发型肝炎
7
作者 刘青青 田海霞 +5 位作者 杨昊 康行 刘海霞 杨晓丹 罗旭光 樊卫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所致急性爆发型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ConA组、Met组,每组8只。后两组分别灌饲0.2 mL生理盐水和100 mg/kg Met连续5 d后,尾静脉注射0....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对伴刀豆球蛋白A(ConA)所致急性爆发型肝炎小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ConA组、Met组,每组8只。后两组分别灌饲0.2 mL生理盐水和100 mg/kg Met连续5 d后,尾静脉注射0.1 mL ConA(25 mg/kg)建立小鼠急性爆发型肝炎模型,18 h后处死。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红素(TB)水平;HE染色观察小鼠肝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组织巨噬细胞浸润;实时定量PCR检测肝脏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mRNA表达;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WBC)总数及其中淋巴细胞数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中Th17细胞比例;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组织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磷酸化的AMPK蛋白表达。结果与ConA组相比,Met组小鼠血清ALT、AST及TB明显下降,肝病变减轻,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其中淋巴细胞数量增多,脾脏中Th17淋巴细胞比例下调,IL-1β、IL-6及TNF-α的水平降低,凋亡下降,磷酸化的AMPK的表达升高。结论Met通过激活AMPK,降低Th17细胞比例,抑制肝脏炎细胞浸润和炎细胞因子产生,减轻ConA诱导的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刀豆球蛋白A(cona) 急性爆发型肝炎(FH) 二甲双胍(Met) 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
下载PDF
伴刀豆球蛋白ConA体外诱导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凋亡的机制初探
8
作者 张鹏 金辉 +1 位作者 彭沥 鲍锦库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21-1426,共6页
分别用0μg/mL到100μg/mL的伴刀豆球蛋白ConA加入人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ConA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利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法(LDH)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最后进行了caspase活性检测.加入25μg... 分别用0μg/mL到100μg/mL的伴刀豆球蛋白ConA加入人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ConA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利用形态学观察、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法(LDH)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最后进行了caspase活性检测.加入25μg/mL的ConA培养24 h后,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接近了50%.形态学观察检测到了明显的凋亡的形态学特征,如细胞皱缩、细胞质细胞核凝集等.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口腔鳞癌细胞凋亡率随ConA浓度升高而增加.Caspase活力检测显示ConA诱导Tca8113细胞死亡是通过caspase依赖的途径来诱导细胞凋亡.伴刀豆球蛋白ConA对人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并可以通过时间剂量依赖的方式,通过caspase依赖的途径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刀豆球蛋白(cona) 口腔鳞癌 凋亡
原文传递
伴刀豆球蛋白A诱导肝细胞损伤的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
9
作者 杨卓一 陈会 +3 位作者 白思益 帕梅拉·帕尔哈提 侯敬丽 袁运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全细胞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小鼠肝细胞株AML12与ConA(10μg/mL)共培养,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12 h后提取细胞的总蛋白,经消化酶解后富... 目的·研究伴刀豆球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全细胞蛋白质的磷酸化修饰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将小鼠肝细胞株AML12与ConA(10μg/mL)共培养,诱导肝细胞损伤模型,12 h后提取细胞的总蛋白,经消化酶解后富集肽段,并使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分析仪进行检测。采用非标定量法对磷酸化位点和肽段进行鉴定与相对定量分析。筛选出单位点磷酸化修饰水平差异达到2倍以上的蛋白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和蛋白互作调控网络分析。结果·在ConA诱导的AML12细胞损伤模型中,共鉴定到磷酸化修饰肽段11200条,可定位定量的肽段2685条。其中差异性调控的磷酸化修饰肽段82条,对应77个蛋白。这77个磷酸化蛋白主要与蛋白质结合、酶活动等相关,且主要通路与细胞凋亡以及RAS激酶通路相关。结论·AML12细胞在ConA诱导的肝细胞损伤过程中发生了磷酸化修饰变化,差异磷酸化修饰的蛋白可能与肝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伴刀豆球蛋白A AML12细胞株 蛋白质组学 磷酸化修饰
下载PDF
胃癌及癌前期病变PNA、ConA受体和CEA表达研究
10
作者 周镇 朱砚蕴 +4 位作者 曹幼甫 吴德明 姚敏 康苏娅 柴玉海 《苏州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101-104,172,共4页
应用癌胚抗原、花生凝集素、刀豆凝集素对12例单纯慢性萎缩胃炎、12例腺上皮中度异型增生病变、23例重度异型增生伴癌变、30例浸润进展型胃癌组织,做了检测,观察其阳性染色强度及分布模式异常。结果表明,3种标记物的阳性强度、分布模式... 应用癌胚抗原、花生凝集素、刀豆凝集素对12例单纯慢性萎缩胃炎、12例腺上皮中度异型增生病变、23例重度异型增生伴癌变、30例浸润进展型胃癌组织,做了检测,观察其阳性染色强度及分布模式异常。结果表明,3种标记物的阳性强度、分布模式异常均随着细胞异型增生程度的增高而增高,并有显著差异。发展至浸润进展型癌,CEA的强阳性率达80.0%,胞浆内分布达72.4%,ConA的强阳性率为83.3%,胞浆内分布85.7%,PNA的强阳性率为53.3%,胞浆内分布达64.3%。并发现癌巢旁间质中亦有PNA阳性反应,提示与肿瘤浸润扩散有关,为此这3种标志物可用于决定癌变的一种常规辅助病理诊断手段,提高对早期癌变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胚抗原 免疫组织化学 胃肿瘤
下载PDF
茵陈蒿汤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对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急性肝炎的防治作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胡旭东 叶(目亭)杰 +2 位作者 王晓玲 李伯勤 刘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40-1343,共4页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Kupffer细胞活化的抑制效应以及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炎,分别测定各组脾体比、血清ALT活性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同时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NF-...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Kupffer细胞活化的抑制效应以及对刀豆蛋白A(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ConA尾静脉注射诱导小鼠急性肝炎,分别测定各组脾体比、血清ALT活性以及肝组织病理损伤,同时利用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NF-γ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肝组织中TNF-α、CD68、CD163、F4/80 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YCHT显著下调了脾体比、血清中ALT活性以及INF-γ、TNF-α含量,减轻了肝细胞损伤程度,并显著下调了肝组织中TNF-α、CD68、CD163、F4/80 mRNA的表达。结论茵陈蒿汤可通过抑制Kupffer细胞活化起到较强的防治急性肝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cona诱导小鼠急性肝炎 KUPFFER细胞
原文传递
一氧化氮在ConA诱发小鼠急性肝损害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修礼 权启镇 +3 位作者 孙自勤 王要军 李文波 尚瑞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217-218,共2页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在刀豆素 (ConA)诱发急性小鼠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2 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ConA( 4 0mg/kg)自小鼠尾静脉注入复制急性肝损害 ,为ConA组 ;应用ConA前半小时 ,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 (L NAME ,5mg/只 ) ,为LN...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 (NO)在刀豆素 (ConA)诱发急性小鼠肝损害中的作用。方法  2 5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 5组 ,ConA( 4 0mg/kg)自小鼠尾静脉注入复制急性肝损害 ,为ConA组 ;应用ConA前半小时 ,给予NO合成的抑制剂 (L NAME ,5mg/只 ) ,为LN组 ;应用ConA前半小时 ,给于NO合成底物 (L 精氨酸 ) ,为L 精氨酸组 ;单独给予L NAME( 5mg/只 )者为L NAME组 ;对照组只给予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各组 8小时后取血分别测定丙氨酸转氨酶 (ALT) ,取肝组织测定亚硝酸盐 (NO2 -)和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 ConA造成肝损害后 ,肝组织中亚硝酸盐 (NO2 -)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以L NAME抑制NO合成 ,肝组织中NO2 -含量下降 ,肝细胞损害反而加重 ,且肝组织MDA增加 ,肝窦内血细胞淤集加重 ;L 精氨酸组未见明显的肝脏保护作用。结论 在ConA性肝损害中 ,NO通过消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血细胞在肝窦内淤积而发挥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cona 小鼠 急性肝损害 刀豆素A
下载PDF
老化对小鼠激活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电东 蔡年生 +2 位作者 钱玉昆 ArlanRichardson H.TakCheung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08-212,共5页
本实验测定老化对小鼠激活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月龄与37月龄小鼠相比较,后者IL-3活性下降79.3%,IL-3mRNA水平下降74%,二者IL-3mRNA水平高峰均位于Con A刺激培养后20h。Northern印... 本实验测定老化对小鼠激活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3(Interleukin 3,IL-3)和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5月龄与37月龄小鼠相比较,后者IL-3活性下降79.3%,IL-3mRNA水平下降74%,二者IL-3mRNA水平高峰均位于Con A刺激培养后20h。Northern印迹分析证明,4月龄与27月龄小鼠IL-3mRNA的位置均无移动。用ConA刺激4组不同年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比较其IL-2和IL-3活性及其mRNA水平,证明二淋巴因子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的水平具有平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白细胞介素 刀豆素 小鼠
下载PDF
清肝方在ConA诱导的肝损伤中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14
作者 刘达 吴广均 +1 位作者 张云 吴振宇 《中国医药导刊》 2010年第1期77-79,81,共4页
目的:研究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柔肝缓急立法的清肝方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脾、胸腺指数、转氨酶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6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清肝方组)、B(清肝方加猪苓多糖腹腔注射组)、C(模型组)、D(正常对照组... 目的:研究以清热利湿、疏肝解郁、柔肝缓急立法的清肝方对Con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肝、脾、胸腺指数、转氨酶及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46只ICR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清肝方组)、B(清肝方加猪苓多糖腹腔注射组)、C(模型组)、D(正常对照组)四组。造模前,各组分别预治疗,其中,A组给予清肝方灌胃,B组予清肝方灌胃加腹腔注射猪苓多糖溶液,C、D组予蒸馏水灌胃,每日两次,共计5次,于末次给药后1h,采用0.2%的ConA溶液予小鼠尾静脉注射造模,分别于2h检测血清TNF-a,8h检测血清IFN-r、IL-4,10h用改良赖氏法检测血清中转氨酶的水平,并观察肝、脾病理变化情况。结果:A、B两组造模2h后,TNF-a水平明显降低;8h后血清IFN-r升高、IL-4水平降低;10h后,可明显降低肝、脾指数及血清转氨酶水平。组织结构分析表明清肝方及清肝方加猪苓多糖腹腔注射组,可明显减轻肝脏及脾脏的病理损伤。结论:清肝方通过激活细胞免疫,增强清除病毒的能力,发挥扶正祛邪之功效,同时,通过减少TNF-a,抑制NF-kB信号转导途径,减少后续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ConA诱导的肝的免疫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肝方 猪苓多糖 刀豆蛋白A 免疫损伤
下载PDF
人精浆对不同丝裂原诱导淋转反应的影响
15
作者 刘继红 章咏裳 尹春萍 《男性学杂志》 CSCD 1992年第1期1-3,31,共4页
本文通过人精浆对PHA、ConA和PWM三种丝裂原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间接了解HSP对T辅助、T抑制和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精浆对三种丝裂原诱导的淋转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三种浓度HSP的抑制作用在... 本文通过人精浆对PHA、ConA和PWM三种丝裂原诱导淋巴细胞转化反应的影响,间接了解HSP对T辅助、T抑制和B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浓度的精浆对三种丝裂原诱导的淋转反应均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且三种浓度HSP的抑制作用在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浓度的精浆对PHA、ConA和PWM诱导转反应的抑制率分别为69.7、51.7和48.3%,说明精浆对机体的T辅助、T抑制性和B淋巴细胞功能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此外,还对精浆的免疫抑制作用机理和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浆 淋巴细胞转化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